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圣山文摘

JayE.Adams :奉基督为主的家庭

蒋黄心湄译   在今日时势困厄、罪恶满盈的世代,一个以基督为主的家庭,到底能否实现?你若是基督徒,必然会关注这个问题。你关注的原因,可能正因为你感到自己的家庭与以基督为主之家的标准,仍差之千里。这也并不单是你和你家的景况,与你同病的大不乏人,他们若扪心自省,也会发现面临同样的难处。我们不要自欺了,大部份信徒的家庭离圣经的准绳,距离远得可怜,这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我们该先发一个问题:真正信徒之家应该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一个宁静和谐的家园,其中充满无止息的安逸与欢乐?绝不!最首要记住的事实:真正信徒之家原是罪人的居所。   若以为信徒之家是完美或接近完美的居所,这观念绝非圣经的观念。 家庭中,父母失败,且时常败得很惨。他们彼此亏负,也亏负他们的儿女,更无疑地亏负神。儿女也有失败,他们成绩单赤字连篇,在街市上大吵大闹,牧师在家作客时,故意无礼。夫妻吵架,互相挑剔,有时误会深重。当然,不是没有好的一面,我只是要指出一点,就是一般情况离理想太远,这是真正信徒之家的写照。   也许你在狐疑,这样的一幅写照,与隔壁完全不信主的人家,到底有何分别?你会思疑:「何以作者用这样的笔法描写信徒的家?」答案很简单:这正是圣经一贯所告诉我们的,得救而仍未臻完全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全本圣经根本上就是说基督拯救人脱离罪。救恩是完整的,包括称义、成圣、得荣耀。凭着神的恩典,藉人的信,神一下子就使人称义了。也就是说,基督为人死,替人担负罪的刑罚,使祂的义转归到人的身上。人一旦有了信,神就宣称他们为义人。一旦称义,主还要不断地拯救他们脱离罪的权势,这是一生之久的成圣过程。「成圣」就是信徒越来越像主耶稣。一生之久的过程是没有停顿的,到离世之日才算达到最终目标。 信徒一死,就得荣耀,他们首次被改变成十全十美。但在世之日,信徒不免犯罪。   「可是,」你会追问:「这个写照与隔壁未得救的人家,有何不同?」这是一个 必须回答的问题。真正信徒的家是罪人的居所,可是其中的成员都承认自己有罪,也明白罪的问…

爱要回到圣经真理 ——唐崇荣牧师婚姻讲座

著名华人基督教布道家唐崇荣牧师上周六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演讲厅主讲了“婚姻与家庭中的基督宝座”的讲座,吸引了逾千信徒参加。 唐牧师开始时说,家庭在20世纪开始动摇。人一方面用自己的爱建立家庭,却又没办法用自己的爱维持。这世纪是恋爱最自由的世纪,性方面亦是最开放,但家庭价值亦最受到轻看。这是人类的危机。他引一位心理学家的话说:20世纪人类最大的危险不是原子弹、氢气、飢荒、瘟疫等问题,而是真爱离开了人类。 什么是真爱 他带大家思考什么是“真爱”。“爱”是历史中最重要的字,但很少人知道其真义。哥林多前书中“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有关爱的经文是神向人的启示,不是心理学、哲学理论的提炼,而是爱的真理。但今天的社会及人的情感、青年人的恋爱等都偏离神的话语。 他解释:“爱离开了人类社会后,人会没有真正的内聚能力。……当真爱离开人间时,政府与百姓、父母与儿女之间、夫妻、同学、朋友关系都完全没有价值,因为人喜欢都是自私、权力、金钱的因素。”婚姻既是爱的关系的基本单位,尊重婚姻是重要的大事,甚至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存亡。 为了阐述“爱”,他将中国历史中不同的爱的用词作了对照。孔子讲“仁爱”能以使人成为有人性、有人的责任、对别人有仁义的人,但和“爱”不一样。墨子的“兼爱”存有问题,因为不同的爱不能等量齐观。 泰姬陵爱情故事的反省 他又提到印度有关泰姬陵的爱情故事。印度皇帝爱上巿场卖花女子,将她接到皇宫娶来为妻。他深爱妻子,和她相爱。在妻子为他生第14个孩子时,她难产而死。丈夫心痛欲绝,按着妻子的遗愿为她建造了泰姬陵,花了几十万人力,将几百公里的大理石运到墓地,设计了历史上最漂亮的坟墓,看来像大教堂一样。每块大理石精心雕刻,再用不同的柱和圆顶,陵墓最上面单单是圆顶有23600吨。花了几十年建成,表达了人们称为历史最伟大的爱。 但是唐牧师思考这事后,说:“因为他一个人对女子的爱,苦待50万的人从早到晚将他的理想变成现实,花了全国血汗税收,挥霍无度,为建造他心中爱的结晶,将印度最好雕工和艺术家拉来做苦工。许多人苦死了,就草率地埋葬。逼他们按王定的时间完工。并且为了留下唯一、最好,不能被超越,伟大的爱,结果令他砍了许多人的头,为了不让有更美的艺术品出现。许多人被砍手、杀死。这是爱情,但只爱太太不爱别人,这是人类需要的爱吗﹖这爱是应记念的爱吗﹖”…

唐崇荣:尊重婚姻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上帝必要审判。” 希伯来书 13章7~4节   希伯来书第十三章一开始就提到了爱的问题。基督徒既然在耶稣基督里同为弟兄,又以基督为长兄,就在教会里过肢体的生活,过弟兄姐妹彼此相爱的生活。这样,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就有了明显的分别。因为“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约十三35)   希伯来书的作者要基督徒用爱心去接待人、记念被捆绑的人、记念受逼害的人,如同是自己在捆绑中。基督徒如果能够常常记得自己还活在这世上、活在肉身之中,就容易产生爱、同情及怜悯人的心。这三节经文过后,希伯来书的作者突然直接了当、单刀直入的讲论婚姻的事。   首先,他提出了一个总原则:“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接下来,再补充了两个原则:“床也不可污秽”和“因为苟合行淫的人,上帝必要审判”。…

谈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我们成长在不同的家庭,当我们相识相恋直至走进婚姻,我们需要磨合的太多太多……矛盾、问题不可避免,但婚姻里的我们要意识到发生这一切不是因为我们不爱了,而是,我们各有各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影响,渗透至婚姻里的家常便饭 在度过了一段非常完美的蜜月之后,我和丈夫又重新回到了如之前所预期的繁杂的家庭琐事当中。刚回到新的爱巢不久,我们就发现我们之间是如此不同,并且这种差异是如此巨大。由于成长家庭在种族、习俗和对生活思考方式各方面的差异,导致我们的不同点比共同点还要多。当我们开始准备一起生活的第一顿晚餐时,我们之间那些各种美好的遐想就完全灰飞烟灭了,甚至还第一次发生了打斗。 这是一顿简单的饭菜,有炒蔬菜、肉和豆腐。我想让为千知道,作为新婚夫妇,我是多么看重这第一顿饭。因此,我特意精心地把蔬菜切成小方块、并把肉切成薄片。忙碌了一下午,我耐心地等他从菜场回来,准备给他一个惊喜。结果他买回来的却是用全麦做的厚欧式面包和麦片,看起来完全不像给人吃的,而是喂马的。当我看到这些面包,我就突然警觉到他可能希望我把这些只有牲口才会吃的东西吃掉,而当他看到我准备的菜肴时,脸也顿时绿了。这些配料被切得如此之小,甚至快尝不出原味了,要他如何辨别出菜肴里烧的到底是什么配料?他的母亲常常将蔬菜切成很大一块,这样便可在不加大量调味料的情况下轻易尝出蔬菜本身的味道。为什么我要抹杀食物本身的味道和营养成分,并且还花上大量的时间切菜?对此,我开始自我防御。难道你不知道为了切碎每片蔬菜和肉丝我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心力么?如果我只是简单地把蔬菜切成大块,这只会让我的菜肴看起来粗糙,甚至让人觉得我没花心思在烹饪上。同时,他也对我对他买回来食物的消极反应毛躁起来:这些面包和麦片都是有机的,对你的健康有益,不像你以前吃的那些精制加工过的面粉,一点营养价值也没有。难道你在品尝之后看不出菜肴的营养价值么?毋庸置疑,后来,我们的那顿饭吃得郁郁寡欢。我们都感到受伤和不被理解,我们总是从自己原生家庭的角度去看待对方,并且习惯性地认为对方也应对此类事情有相同的看法。这是第一次,在我们组建自己新家庭时原生家庭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当然,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通过磨合,我们开始学着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她的爱。很快,我就开始学习将蔬菜切成大块,并且他也开始学着去吃白面包。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方式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爱意,而不是一再坚持自己长久以来成长的生活习惯,这一点对家庭的和睦至关重要。其实之前那次出现的关于做饭的小插曲远比之后发生的其他事件的协调要容易得多。不久,我们就发现,其实我们的观点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例如如何理财、如何调配时间和处理好与朋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家庭琐事和分配家务,以及如何度过假期等等。 正当我们头疼如何面对所有因原生家庭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时,我和为千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而这,也正是所有最深层以及最隐蔽的原生问题浮出水面的时候,让我们有点难以招架。所有旧的差异都再次涌现,而新的差异又跑了出来:诸如如何训练孩子睡觉吃饭、营养、纪律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需求、需要和来自大家庭的各种善意意见。对于我们,如果成长的家庭情感动力很积极,这很幸运,在处理起这些差异时也会变得相对容易。但是,没有任何家庭是完美的,并且我们都存在应对差异时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婆媳问题”是原生家庭关系的典型“遗传”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我们常见的“婆媳问题”。在一个健全的家庭系统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婚姻关系,而非亲子关系。自己家庭和睦的婆婆会将媳妇作为女儿看待,并给她自主权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她会将媳妇看作是自己小家庭中的女主人以及自己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并给予媳妇的这个新角色所需的尊重。我婆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很感激她总是对我如何育儿和持家表示支持和尊重,并且即使有时在有些方面不同意我的做法时也尽量不去干涉。 然而,我也见过很多婆婆,自己的婚姻关系不和谐,就希望儿子成为自己所有的情感依托,而不是依托于丈夫。这类从丈夫到儿子的情感转移往往是由于婆婆自身的婆媳问题或是婚姻中未解决的伤痛所引起的,导致她对自己的丈夫失去了信任和应有的安全感。因此,当新媳妇加入她(婆婆)原有的家庭,她就无法将自己原来是儿子生命中最要女人的地位让给媳妇,因为这样,自己的基本情感就无从寄托了。因此,假借孝敬父母之名,婆婆就会希望儿子仍然把自己作为关注的重心,而非妻子。此类现象是如此之普遍,以至于我们在各种文化背景下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九代奇恩”与今天的中国教会——戴德生家族引发的感想

文/亦文 2009年3月20日,春意盎然的香港,一位西方老人溘然去世,享龄七十九岁;若按中国人算虚岁的传统,则达耄耋之年。短短数日内,这个消息以中文的形式传遍了全球成百上千间华人教会;短短数周内,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三大华人居住区分别举行了隆重的追思礼拜。这位“老外”是谁,一方面深受普世华人信徒的爱戴,一方面又在中国大陆的教会中鲜为人知? 如果我们走近这位老人,会发现他的英文名字为James Hudson Taylor III,直译为雅各 #8226;赫德生 #8226;泰勒三世,泰勒是很普通的英文姓,谁是这个泰勒家族中的一世和二世呢?然而在华人教会中,没有人称他为泰勒牧师,因为老人还有一个非常中国的名字——戴绍曾,如果说“绍”字取“克绍箕裘”之意,那么他所要效仿、继承的“曾祖”又是谁呢? 戴家的故事穿越两个世纪,横跨欧、美、亚三大洲,中、港、台三大地区,直贯祖孙九代人,而其中五代人与中国教会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而这一切,都要追溯到233年前的一天………

《爱的五种语言》作者谈婚姻最大杀手

《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很多人看过,此书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被译成36种文字在全球发行。该书作者盖瑞·查普曼博士接受了美国一基督教媒体采访,他说,“婚姻最大的杀手是自我为中心”、“离婚的本质是夫妻没有爱的态度”、“性堕落出于人抛弃了神”。 盖瑞·查普曼博士是牧师、著名婚姻家庭专家,除了《爱的五种语言》外,他还著有26本书跟拍摄5个视频系列。如今他和妻子有两个已成年的孩子和两个孙辈。 在采访中查普曼谈到自己是怎么发现“爱的五种语言”的:15年来他一直在做婚姻咨询,他意识到,让一个人感受到被爱的那种方式,不一定也会让其他人感受到爱。他坐在办公室里,有人会说“我觉得他不爱我”,而那个人则说“我不知道还要做什么,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了。”所以查普曼意识到应该有一种模式,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模式是什么。 那时候他所做的,就是坐下来,通读了12年来他为别人做咨询的笔记,然后问自己:“当一个人说,我觉得我爱人不爱我时,他想要什么呢?他们在抱怨什么?”这样被咨询者的回答被分成了五个类别。之后,查普曼把它们叫做“爱的五种语言”。 查普曼还谈了现今困扰夫妻的主要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经常会导致自私。事实上,成功的关系在于采取这样的态度:“我怎么能帮助你?” “我怎么让你的生活丰富起来?” “我怎么成为一位更好的丈夫?” “我怎么成为你更好的妻子?” 如果夫妻想做的事情是要提高彼此的生活质量,那么双方都会成为赢家;夫妻彼此都赢得了对方。但是如果一方要求对方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反而会回到自己这里。我们倾向于或者是期待或者是要求别人什么,那么人们会走开。…

蒋佩蓉:上瘾与家庭的遗弃

蒋佩蓉,出生在台湾的传统大家庭,基督徒,11岁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后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麻省开放、合作、交流的治学理念对其影响深刻。婚后生育三个孩子,她放弃了IT行业,投身于教育,在社区和学校从事青少年辅导、父母培训有20多年的经验。在国内出版的《佩蓉姐教儿童礼仪》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在本文中,蒋佩蓉女士谈了很多家长都很关心的上瘾问题。 我有时会被家长问有关网络游戏上瘾有没有解决的方法或手段。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但要任何人给一个简单的回答与解决方法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且家长要是不愿意回头补课,还给孩子童年缺乏的亲子关系,问题是没有任何从根基可以解决的捷径。家长需要弥补的洞是遗弃给孩子带来的孤单。一个成人在孩子身边看电视,报纸,电脑,却没有给孩子他自己的专注 (emotionally unavailable) 也算是一种遗弃。家长跟孩子建立关系给与的时间,需要“质”,也需要“量”来衡量。家长给与孩子的自己,是一个完全接纳,没有外在条件的自己。 我不喜欢给“一个方法,万家能用”的答案,但是希望下面布朗萧写的这些内容能够给有这样孩子的家长带来一些洞察,成为自己可用的工具来调整家庭生活,开始用健康的亲密家人关系来代替病态的关系。就像孩子的童年不是一两天就能塑造的,要重新建立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个过程也不是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月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家长需要有耐心,也要有长期时间付出的打算。文章里面所说的东西(比如工作,食物,等)在妥当的使用时都能成为我们的祝福,可以自由的享受,但是要是用它们来逃避自己的孤单,就会成为一个上瘾的工具。我们家不极端的排斥电脑,电视,或这些游戏,因为它们都是中性的工具,但是我们家庭最重要的关系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工具的关系。我们家的原则是:“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他的辖制。”,因为《爱是给与恩典与接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0r61n.html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刘志雄:圣经的丈夫观

圣经的丈夫观 〖 一、要有知识 〗    前面提到的两处经节,就是讲到一个作丈夫的最基本的要求。彼得前书第三章7节:「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下面的小字说:「情理原文作知识」。要有知识!作丈夫的要有知识与妻子同住。   这就是为什么要学,如果没知识,很多时候自以为作得对,以为很有专长,很有知识,结果错得不可收拾。记得我岳母曾对我说:「人家是把活人气死,这已经够了,而你是把死人气得翻一个身。」这就是没按「知识」与妻子同住,随自己心意,自以为是的结果。   「知识」是要去学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