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圣山文摘

首部基督教亚洲发展史主题纪录片《1040》将首映

2010-03-11 15:22:11 | 来源:福音时报 | 本站报道:刘静 核心提示:首部基督教亚洲发展史纪录片《1040》将于好莱坞首映。该片通过深入访问中国、南韩、新加坡等亚太国家的基督教领袖、知名人士、艺人及企业家等,展示宣教学上“10/40窗口”属灵面貌的改变及发展。 (福音时报) 据悉,由著名青年牧者马正远牧师(Jaeson…

莫树坚:创意牧养目标清晰是关键

电竞牧养」教牧研讨会Part 2 采访:罗颖珊 / 2017年12月29日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News/153426/153426.JPG 左起:雷竞业、王礽福、莫树坚 【时代论坛讯】电竞牧养的讨论方兴未艾,教会电竞大赛的初赛亦已于十二月中举行,而决赛亦已经蓄势待发,在二月底举行。不过主办单位同步亦进行反思,举行「电竞牧养」教牧研讨会Part 2,分析教会群体以电竞作为牧养事工背后的理念以及策略。当日中国基督教播道会得胜堂堂主任莫树坚牧师主讲「从得胜堂看特别群体的牧养策略」,将电竞牧养定位为创意牧养,他通过以往数十年黑社会牧养的经验,强调在创意牧养中,要有清晰的目标,要问「电竞牧养的最终目标是带去哪里的?」他建议要将目标明确地写下,例如得胜堂的目标是「为耶稣得尽江湖人」。但他指出不是每间堂会都要做所有的福音事工,即使某堂会确定要以电竞为牧养平台,也「要在对的事上找到优先次序」。莫树坚又表示,创意即表示牧者要对电竞「自己都感兴趣」,融入其中的文化,例如饮宴是黑社会的社交文化,莫树坚的堂会也办春茗。他分享多年来在黑社会人士中传福音,最初总受到批评和指摘,但既是耶稣给他的异象,才能够坚守至今,时间可以证明。莫树坚于问答时指出可以饮酒比拟电竞,虽然并不鼓励,但不是吸毒等明显有违信仰的事情,不过要有适合的牧者做这事工。宣道出版社社长王礽福与明光社董事雷竞业牧师则表示对于电竞牧养须十分审慎。王礽福指出在牧养衔接的期望管理容易出现落差,因电玩的刺激很大,担心参与者适应不了平实什至「很闷」的崇拜。王礽福以「盗亦有道」的典故分享不好的事情虽有可取之处,但要反省其本质,他质疑是否应将电竞合理化。王礽福指出有科学研究发现七至十五岁儿童受到电子刺激后会令大脑将动机转换成动作的伏隔核受损,因此王礽福提醒不应向太年幼的儿童进行电竞牧养,他认为电竞并不值得鼓励,牧养只集中在已经进行电竞者身上就好。从牧养而言,王礽福再以行山事工与足球事工作为男士牧养事工比较,当资源有限,只能二选一,他认为行山事工是比较值得进行,因为在足球活动前后较难凝聚参加者,然而行山虽看似男女均可进行的活动,行山期间会有男士同行的时间,出现男士牧养的空间,因此电竞牧养不一定是最优先值得推广的事工。他建议若要进行电竞牧养,长远目标是为男性友谊「肩并肩」(一起打机)推进到「面对面」(能讲心事)的友谊。雷竞业所接触的一般传道人,有不少对于电竞的心态是怎样不被电竞打垮青少年。雷竞业指出电竞集合了多种已有的元素:视听效果、人与人的竞争、随时隐地的玩意以及互联网交际,既是文化现象,亦有经济因素而促成,电竞从归属感建立、娱乐生态的角度亦属体育事业。雷竞业表示玩电竞的投入门槛低,指出其吸引力在于看似自由,有即时的反应,感受亦是「无痛」,但他分析若一个人沉迷电子游戏并不是病源,而是病征。他认为我们难以阻绝现代青少年接触电玩,「不能建立『防火墙』,但若我们牧养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人生价值不是来自电玩的胜负,就不容易沉迷电玩」,教会的角色是培育他们,让他们做电竞的主人而不是奴仆,而电竞亦(不一定要用但)可以是培育他们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工具。建立他们的共人性,明白及享受人与人相处的喜乐,则不用视电竞为洪水猛兽。大会亦播出当日不在港而不能出席的神召会西环堂堂主任锺树森牧师的访问录影,他提到想在教会推行电竞牧养的牧者若在教会遇到阻力,可先由几个人开始,正如不少创意的牧养,在教会中也是渐进地获得接受。于讨论及问答时段与会者踊跃发言。有两、三位廿多岁的电竞参与者强调电竞与「打机」不同,从自身经验分享电竞并不影响学业,而且令他们可以交朋友。但却有身为母亲的传道人分享电子游戏减低特殊需要孩童的集中力,担忧得哭出来。亦有传道人表示计划申请购买电竞游戏聚集青少年。「电竞牧养」教牧研讨会Part…

美国著名先知领袖就“特朗普获胜”假预言公开道歉: 我错了,我深感抱歉

3927小星星 光如星以色列传媒 美国著名先知性事工领袖就“特朗普获胜”假预言公开道歉 此次美国大选开始前,美国有很多“先知”发出预言——特朗普将打败拜登,进行连任。 著名的灵恩派“先知”耶利米·约翰逊(Jeremiah Johnson)也是其中一员。 然而,经过一系列闹剧和法律程序后,特朗普最终败选,这些“先知”的预言纷纷落空。 耶利米·约翰逊最近就关于“特朗普胜选”的假预言,在其事工官网上发表了一份公开的道歉信。 他表示自己将毫不含糊地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这对那些声称自己听到主的声音的数以千计灵恩派领袖来说,至少是一个模范和值得学习的案例。…

专家:基督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农村发展起来?

2021年01月18日 11:00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放大字体微博微信分享1,124   姚祺:基督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农村发展起来?    近日,新冠疫情在河北省境内复燃。河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琦指出,此次疫情在石家庄地区主要分部在农村地区,以农民感染为主,占所有感染者70.07%。与此同时,“此次疫情蔓延系天主教会活动导致”的传言亦在网络不尽而走。  为此,河北省天主教爱国会与天主教石家庄教区特别公开发言澄清疫情与教会活动无关,感染者仅有1人为天主教友。此外网传的石家庄市蒿城区公布治理地下天主教会的通知亦发生在疫情之前。https://n.sinaimg.cn/mil/crawl/309/w550h559/20210118/1bf8-khstaxt1750105.jpg   显然,基督宗教与此次疫情传播并无直接关系。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基督宗教在中国农村确实存在一定影响。为什么拥有本土信仰传统的中国农村,会成为基督宗教的发展土壤呢?  基督宗教扎根农村早已有之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对国内基督宗教的第一印象似乎是坐落在各大城市内漂亮的大教堂。但其实,中国基督宗教——无论是基督新教还是天主教——信仰人口的主力还在农村。2010年公布的《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基督徒总数的80%分部在农村。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统计,基督宗教信众中拥有农村户口的比例分别为64.3%。若加上曾经拥有农村户口的人数,则比例更高。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一直是基督宗教传播的重要方向。天主教会明末即正式传入中国,此间经历康乾时期因为“礼仪之争”有所中断,后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的签订后重新开放。  当时传教士即发现相比城市,农村才是中国社会之主体,遂有不少传教士进入农村,不仅兴建教堂,更购置田产后以低价租给佃户种植,以吸引更多农民信教,逐渐形成教友村落。这也导致了中国各地都存在历史悠久的天主教村,有些至今仍然存在。  进入20世纪,教会从庚子之乱后快速复兴,信众人数从1900年的74万快速增加到1920年的256万人,其中大多数依旧来自农村。  新教进入中国较晚,要到鸦片战争以后才有传教士正式进入中国大陆。而农村传教则是20世纪以后方才兴起。1907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园艺学专业的传教士高鲁甫(George Groff)来华进行农业传教。到1930年代,根据当时金陵神学院乡村教会专家毕范宇的说法,当时全国15000多间教会堂点中三分之二在乡村地区。此时新教已经成为当时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持续到1950年方才停止。https://n.sinaimg.cn/mil/crawl/87/w550h337/20210118/c7b0-khstaxt1750130.jpg   民国时期的农村基督新教传教士与信众(资料图)  当代基督宗教在中国农村的发展根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基督宗教在中国也迎来了复兴。农村教会在新时期再次成为了教会发展的主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城乡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农村人口收入普遍不高,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导致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机会和患病后获得足够的医疗资源的机会都偏低。不少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教会的研究都指出,中国农村教会信徒构成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老人多、妇女多、病人多、受过教育的人少。这些人群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极易陷入匮乏状态,而教会某种程度上则能缓解这种匮乏,因而迅速发展壮大。  不少教会能够对农村孤寡老人和病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救济,生活上的照料,提供了一个与人群接触免于孤独的场所,自然也提供了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有些教会还会特别强调“医治”能力,因此吸引了一些身患重病无法治疗的病患信徒。然而,这也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农村教会容易滋生狂热、反智现象,甚至出现邪教。  此外,基督教得以在中国农村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信仰生态失衡”。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本是传统信仰和价值体系的中心。无论是儒家宗族体系还是民间宗教的鬼神信仰体系,在农村都是延续的最为完整。然而清末开始的社会变革,使得农村士绅宗族结构松动。建国后的剧烈政治运动,也对这些传统信仰体系的根基产生动摇。改革开放后,重新获得合法活动资格的基督宗教得以迅速填补这种“信仰真空”,在农村信仰生态系统中茁壮成长。https://n.sinaimg.cn/mil/crawl/97/w550h347/20210118/2897-khstaxt1750172.jpg   1990年代的农村天主教聚会(资料图)  第三,天主教教友村得以长期保存,得益于近百年来天主教尤为注意信仰的本土化。尽管明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对中国传统礼俗采用了宽容策略,康乾时期的“礼仪之争”导火索,就是当时耶稣会以外的传教修会坚持中国信徒不得参与传统的祭祖和祭孔礼俗,并要求罗马教廷正式颁布了禁令,激起了清廷与民间的一致反感。  有鉴于此,清末重回中国的天主教会重拾灵活方式,允许中国信徒参与传统礼俗。1939年,教廷传信部颁布《中国礼仪敕令》(P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