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教会新闻”

英格蘭聖公會坎特伯里大主教韋爾比在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安息禮上的講章

一篇得到香港眾牧讚譽的講章! 五百多字,五分幾鐘,講章精簡,講道精彩! 「英女王生前最後致辭:基督教誨是我一生的指南」 #英格蘭聖公會坎特伯里大主教韋爾比在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安息禮上的講章# 許多領導者的模式是生前被高舉,死後被遺忘。所有侍奉上帝的人,著名的或默默無聞、受尊重或被忽視, 他們的模式是, 死亡是通往榮耀的大門。女王陛下在 21 歲生日廣播中宣布,她的一生將致力於為國家和英聯邦服務。…

《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公布今年9月1日起施行

来源: 统战新语 2021-05-01 5月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16号公布了《宗教院校管理办法》,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宗教院校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制定。《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共九章八十三条,明确了宗教院校的性质定位、设立条件和标准、申请设立的程序和相关要求;明确了宗教院校组织运行原则和负责人职责范围;明确了宗教院校关于教育教学、课程开设、招生、培训等工作的要求;明确了宗教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义务;明确了政府管理部门、宗教团体和宗教院校的管理职责。 《宗教院校管理办法》的公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规范宗教院校管理,提高宗教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宗教院校合法权益,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全文如下。 宗教院校管理办法 第一章…

大陆邪教西部乡村“邪教”调查

大陆邪教西部乡村“邪教”调查 [ ] — 谌彦辉 贫穷、落后和缺少归属感,使中国西部农村成为地下宗教孳生的肥沃土壤。 二英和闰娃(化名)的家安在陕西榆林市南部的一个深山沟中挖出的三孔破窑洞里。窑洞门顶上还有斑驳褪色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大字标语。二英和闰娃夫妇不赞美毛主席、不去庙里烧香很多年了,每天早晚,他们都跪在炕上,头顶着白毛巾,虔诚地对着墙壁上的红“十”字架顶礼膜拜。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手捧《圣经》。他们口中念念有词,寄托于“神”,并希望得到“神”的恩赐。 他们是“三赎基督”(门徒会)的信徒。 “神能使人复活,能医病赶鬼。”闰娃说,信了教,不吃药,不打针,祷告就能治病,无病能保平安。入了会,种地不用化肥,不施农药也有好收成,六畜兴旺,缸中的粮食会自动增加,一天吃二两粮就够。…

日增萬人﹕中國50年內成全球最多基督徒國家

日增萬人﹕中國50年內成全球最多基督徒國家 DWNEWS.COM– 2007年8月10日3:39:52(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亞洲時報Spengler撰文/美國《天主教國家紀事報》(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的資深記者艾倫(John Allen)發表了一篇令人震驚的報道﹐指每天有1萬個中國人成為基督徒﹐而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有多達2億基督徒﹐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社區﹑兼歷史上最強大的傳教力量。如果今年你只想讀一條中國新聞﹐那麼一定會是這條。(chinesenewsnet.com) 我懷疑﹐即使是最熱情的相關報道﹐也可能低估了形勢﹔我認為﹐從現在起的兩代時間_堙A基督教將成為一種以中國人為中心的宗教。21世紀的中國﹐也許會像8至11世紀的歐洲﹑以及過去200來的美洲大陸那樣﹐成為基督教廣泛傳播的新天地。(chinesenewsnet.com)…

夏 磊 : 道场上的十字—对一个皖中村庄基督教传播过程的研究

[ ] — 文章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个皖中村庄的传教士杨先生的个人生活史的描述,考察了基督教在农村社会的传播过程,论述了基督教在乡土传统背景下走向本土化的特征,及其与农村人口大规模外出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基督教 乡土传统 本土化 人口外出…

代金波:从三赎教看基督教与中国民间信仰的冲突和融合——对湖北XJ村三赎教的调查

[ ] — :本文通过对传入湖北省XJ村三赎教的信仰进行调查后,展现了三赎教信仰的基本情况,并试图分析三赎教背后的深层次的中国文化和民间的信仰与基督教思想的冲突和融合。 关键词: 三赎 耶稣 基督 见证…

圣局中的棋子/刘同苏

因为举办《福音》首映式的缘故,春节前后,去了几个不同的城市。这是回国培训以来,第一次走出北京。在各地行走,深切地感到神的手正按照他自己的计划在中国动工。 温州 首映式的第一站选在温州当然有其象征意义。神在上世纪中叶就开始兴起温州的家庭教会,并一直保守其兴旺直至今天。神让这个地区的福音运动持续繁荣,必有普遍的意义在其中。 温州有两件事情非常显著:福音的兴旺与经济的繁荣。这两个现象的直接推论似乎是“福音保证发财”。但是,这一推论显然不能普遍的适用:河南的福音运动并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而广东的经济繁荣也不需要福音作为诱因。这一事例仅仅证明:福音兴旺可以(而不是必然)与经济繁荣并行。温州的见证对当前的中国福音运动具有普遍的启示:如果财富与福音不矛盾的话,福音就可以进入主流社会。由于中国教会长期居于社会的边缘地带,以致教会形成了极具片面性的传统,以为福音只能在贫穷、无知、低下的状态中传播。但却没有看到只能存身于贫穷、无知、低下中的“上帝”已经不是无限的上帝了。上帝可以存身于贫穷、无知和低下中,也能够显现在富足、知识和权势里面。不能进入富足、知识和权势的上帝,不是超越了富足、知识和权势,而是被富足、知识和权势限制了。温州教会正是中国教会进入主流社会的先导。 生命需要积累。温州教会的长期持续兴旺,建立了国内不多见的整个地区的丰厚灵命资源。温州之行最震撼的场面是大学生同工培训营。每天清晨,天还未亮,在凄雾弥漫的山间营地上,二百五十名年轻人在一同祷告(营会最后一个早晨,笔者特地从大堂回宿舍看了一下,除一位有特殊原因的男生,所有的学生都在大堂祷告)。在世界各地的营地行走,还没见过与会者如此齐整地在早晨五点钟起床一同祷告。这不是营地在搞什么特别的奋兴,也不是年轻人热血奔涌时的冲动表现,这是一种灵里的传统自然地流过新一代的生命。在温州,笔者见过传道人睡觉前俯伏在床上祷告,注意到前来作客的传道和同工先祷告再谈话,听说了温州祷告山上自1989年6月5日以来从没有一天间断过的祷告之流。温州教会的兴旺绝不是偶然,那已经印在生命深处的祷告传统是教会兴旺的真正渊源。祷告是通向生命之源的管道,而神就是通过祷告的生命在世间作工。 生命也必须具有有形的表现形式。温州的家庭教会有市议会、区、大点;点的纵向结构也有崇拜、探访、神学培训、文字事工、本地福音、外地福音、特殊人群事工(笔者在温州第一次有机会专门向聋哑人讲道)等面上的搭配。在市一级有这样相对完整的整体教会结构的地区,在国内恐怕是绝无仅有。相对成型的教会结构是温州教会在目前的优势之一。 在温州,主流社会对教会的承认(至少是包容)极为明显。在营地所在的山区,每一个村子都有家庭教会建造的优美教堂。在城区,几乎所有的家庭教会都拥有自己的堂会(房子或单元)。不少家庭教会拥有的教堂内部装修的精美程度可以令许多美国教会自愧不如。一些堂会坐落在大街的门上,公然贴着有“基督”“拯救”等字句的对联。教会聚会使用的音响设备将诗歌和祷告的声音充满整个小区。在温州的第二场首映式在城区一个八百个座位的教堂(家庭教会自己拥有的)举行,许多行人听到放映的声响,就走进来站在教堂的后面观看。在此前的圣诞节期间,有些区已经组织过数千人的街头福音布道或者上千人剧场里面的音乐布道会。这些都象征主流文化对教会的接纳。进入主流文化,便可以使用主流文化里面的资源。借用主流社会中的商业组织和财政力量,无疑是温州教会的另一个优势。 温州教会现有的优势使其成为目前全国福音运动的中心之一。但是,这些所谓优势仅仅具有暂时的意义。不过是因为中国的福音运动刚刚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温州教会先行一步所积累起来的那一点点资源才显为优势。这一点点所谓的优势距离成熟的教会还有很大的距离。 区点式的教会结构难以触及人们生命的深层。传道人仅凭“派单”在各点巡回讲道,只能间断地在主日与会众接触。生命的建造绝不可能仅仅是理念的教导,而是生命的传递。而生命的传递必定以日常生活里面的持续连接为前提(看看耶稣与门徒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只有建立亲密的关系,教导才有可能触及生命的深层,而亲密的信赖关系只能在日常生活的持续接触中建立。区点式的教会结构基本以维系主日崇拜为目的。若着眼点仅仅在主日,日常生活便遗留在教会生活的涵盖之外,基督徒就成为了主日的基督徒。温州商人中间有很高比例的基督徒,但温州商业作风却在全国为人垢言,这正是教会生活与日常生活脱节的一个证明。火红的教会发展却未能造就相应的文化更新,这种火红必定掩盖着虚的成份。…

香港基督徒七一祈祷会 重申公义社会诉求

由基督宗教团体合办、每年7月1日举行的基督徒七一祈祷会今年如期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民主自由驱黑暗 平等公义见光明”,反映部份基督徒对社会公义的诉求。 祷告会上,信徒一起为新闻自由、被指狭隘的国民教育下的青少年、文艺创作自由、民主政制、香港社会的法治精神等祷告。 今年的基督徒七一祈祷会合办团体包括香港基督徒学会、基督徒关怀香港学会、一代人公社、中华基督教会深爱堂社关团契、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以及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