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教会新闻”

首部基督教亚洲发展史主题纪录片《1040》将首映

2010-03-11 15:22:11 | 来源:福音时报 | 本站报道:刘静 核心提示:首部基督教亚洲发展史纪录片《1040》将于好莱坞首映。该片通过深入访问中国、南韩、新加坡等亚太国家的基督教领袖、知名人士、艺人及企业家等,展示宣教学上“10/40窗口”属灵面貌的改变及发展。 (福音时报) 据悉,由著名青年牧者马正远牧师(Jaeson…

美国使者协会公布“北美华人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属灵需要”调查结果

美国基督使者协会近日公布“北美华人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属灵需要”问卷调查结果。该调查在去年10月至11月期间,共确认1,800份有效问卷。 受访者中近54%是从中国大陆来到北美第一代移民,从台湾和香港过来的移民各占28%及约10%。超过7成受访者具有研究所或专业学院以上之学历,另外21%左右是大学毕业生。 响应问卷调查的人当中,只有28%左右是平信徒,其余近70%都是牧师、传道人、执事、长老或同工。 调查问卷一共有36道题目。其中第13-18题,提问有关参与服事和门徒训练的经验。被问及有何因素会鼓励华人基督徒知识分子参与服事时,最多人认为“装备自己来知道神的旨意”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接受门徒培训”,以及“在职业、家庭及教会服事取得平衡”。有7成受访者表示曾经接受过门徒训练,而在门徒培训的三个阶段“基本的基督徒生活”、“各种事奉的装备操练”及“领袖训练及操练”当中,“基本的基督徒生活”以压倒性票数被视为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值得留意的是,未有接受过门徒训练的受访者则最为期待接受“各种事奉的装备操练”这一部分。 第20-25题是有关接受培训的途径及方式。受访者被问到除了圣经之外,有哪些书籍可以装备基督徒知识分子去传福音的。大部分认为“装备自己来知道神的旨意”的书最有帮助,另外有关“基督徒的子女教育”及“基督徒婚姻家庭问题”的书也非常受欢迎。 培训的方式方面,受访者最喜爱的是能够与讲员面对面的教学,另外就是通过看DVD多媒体教学课程来自我训练。同时,受访者也认为“参加聚会,接受面对面的教学训练”最能帮助到属灵的成长,自己读书及通过网络上的文章、影片自己来学习亦颇为有效。对于网络上的博客、论坛上的信息,大部分人不甚接受。 第26-29题是访问读者有关网络的使用习惯。65%的受访者表示,已经非常习惯使用网络,但是较少用来读网络上的福音书籍文章或培训材料,只有稍为超过一成人正在熟悉使用网络来寻找及获得属灵信息。在非上班时间,上网使用电邮、看新闻、读非新闻类文章的分别约有90%、75%及58%,看基督徒网站的则有62.1%。看博客、网络论坛的有19.6%,使用Facebook的有22.7%,使用Twitter的只有1.2%。 如欲查询问卷调查详细结果,请点击基督使者协会网站下载资料: 《北美华人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属灵需要的问卷调查》。

周永健牧师谈后现代的信仰挑战

前中国神学研究院院长周永健牧师,上周末在法拉盛信心圣经教会主领培灵会,分享后现代的信仰挑战。(图:基督日报) 前中国神学研究院院长、现全力推行《和合本修订版》的周永健牧师,上周末随香港圣经公会访美团来到纽约,并在法拉盛信心圣经教会主领培灵会,分享后现代的信仰挑战。 周牧师表示谈及信仰挑战,就不得不讲从后现代主义讲起。这个源于建筑学的名词,现已渗透到文学、哲学、社会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从内容来看,后现代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否定绝对真理、高举个人主义、宣扬多元主义,其思想深深地影响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基督教信仰造成不小的冲击。 周牧师说,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后现代是充满了异端邪说、鬼魔道理的时代,人性败坏到极点、恶贯满盈,颠倒是非黑白,信徒离弃真道、听从魔鬼诱惑,用神秘主义取代圣经真理,并且逼迫信仰虔诚的信徒。 说到逼迫,他指出在后现代,逼迫教会、信徒的事情不单局限在信仰不自由的地区,即便在信仰自由的西方国家,逼迫时有发生。而且逼迫的形式发生转变——从肉体层面转移到精神的层面上。 周牧师举例说,目前世界各地的同性婚姻运动甚嚣尘上,他们欲争取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然而倘若教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立场,则会被视为「歧视」,被要求「包容、宽容」。结果,教会反倒被歧视、遭排挤,饱受边缘化之苦。 因此可以说,无论生活在哪个地区的信徒都在受到后现代的「逼迫」。虽然现实如此严峻,但周牧师勉励信徒不要胆怯,因为圣经已总结出得胜之法——「我们要持守真道、在信仰根基上站立得稳,过敬虔的生活,忍受试炼,不断宣扬神的话语,活出基督的生命。」

世界基督教联盟与普世教会协会领袖会面

上周,世界福音派联盟总干事(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与普世教会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总干事在日内瓦会面,两位分为作为世界福音运动的重要领袖和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重要领袖就双方都关心的针对促进基督教联合的努力而进行了讨论。 这也是自2007年肯尼亚召开的全球基督徒论坛之后的两大团体首次的会面,也是普世教会协会新上任的总干事Olav Fykse Tveit博士正式就任以来与世界福音派联盟领袖的首次会面。…

守望教会第二届治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2007.3-2010.3) 感谢神的恩典和怜悯!守望教会第二届治理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3月。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治理委员会蒙神特别的恩典和格外的怜悯,带领同工团队及众弟兄姊妹走过了主所预备的不平凡的道路,与教会一同经历成长,承担神在守望教会的特别工作,也成为神在我们中间工作的见证者。回顾过去的三年,尽管有许多的难处,但我们为着神对我们教会的保守和使用献上无限感恩。我们在这里愿意见证神在这三年中在守望教会所做的历史性的工作。 首先,在过去的三年里,神帮助我们教会完成了堂会转型。2005年10月开始的教会的堂会转型,于2008年3月正式完成。堂会转型,使我们教会的成长以原先团契倍增的方式转变为堂会式的成长,虽然因着堂会转型教会内部经历了极深极痛苦的磨合,也带来了更大的外部压力甚至是冲击,但堂会转型的成功,把我们教会整合成为一个更成熟、更健全的整体教会,也使我们冲破了现今的环境,成为了“山上的城、灯台上的光”,能够公开向世界做见证。这给我们教会带来了更大的成长空间,也为教会将来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堂会转型使我们教会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教会,促使教会的事工更加整体化、规范化和专项化,如全教会的年度事工计划和财务预算等事工体制的建立,就得益于堂会转型的成功。由于得到全教会范围的资源和支持,教会的专项事工团队都得到了加强和提升,这带来了我们教会专项事工及团队事奉的快速成长及长足进步。 第二,在政教关系上,神保守我们教会在持守“耶稣基督治理祂的教会”的教会自主权的前提下,坚持公开敬拜见证主。2007年7月我们向国家宗教局递交了《北京守望教会关于教会登记的意见》,以此完成了从2005年初开始的教会登记全部法律程序,也藉此向政府阐明“耶稣基督治理祂的教会”的教会自主权是基督信仰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表明“落实政教分离原则是解决家庭教会问题的关键”,最后提出“最好在法律的层面上解决家庭教会的问题”。 在持守圣经原则和信仰立场的前提下,教会主动以法律途径与政府沟通,寻求解决目前家庭教会的社会处境问题,为神的教会能够走向社会、在社会上发光做了预备,也为后来的属灵争战打下了坚实的信仰和法律基础。尽管在过去的三年里,教会经历了两次从政府部门来的严重冲击(第一次是2008.5.11,第二次是2009.11.1),弟兄姊妹对基督和教会的委身经受极大的考验,但直到如今教会仍坚守着“耶稣基督治理祂的教会”的教会自主权,并以公开敬拜来见证主——风雪中的敬拜,就是其明证。 第三、神推动我们教会开始并即将完成建堂事工。神透过过去几年的教会成长经历,以及祂所赐的异象,驱使我们为建堂恒切祷告并且在神的话语上寻求建堂之异象。经全教会长时间的祷告和主日讲坛的建造教会之异象的传递,以及建堂小组的筹备,我们相信“神施恩的手必帮助我们”建堂成功。这样,2009年3月中旬治委会正式提出《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建堂动员报告》,并在全教会范围内推动建堂动员。3月底会友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09建堂方案》,教会正式启动了建堂事工。无论是全教会同心合意的支持和大力推动,还是弟兄姊妹甘心乐意地、尽力地、大力地奉献金钱,以及最后关头的签约成功及全额房款的按时支付,都实实在在显明了祂大能的同在和丰富的供应。在整个建堂过程中教会也经受了极大的考验,这种考验不单是金钱上的,更是属灵上的——教会能否整体地敬拜神、弟兄姊妹对守望教会的委身、众同工及众圣徒的合一、全教会建堂的信心,这一切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感谢神透过建堂的过程,得着了我们,训练了我们,提升了我们的信心,并且在我们中间建立了那看不见的“更大、更美、更荣耀的真正圣殿”。尽管我们尚未入住新堂,但我们相信透过即将开始的全教会同心合意的祷告,主必显明“祂是和平的主、能力的主,祂所开的门没有人能关”,祂必向世界证明祂是神,并且带领守望教会顺利进入新堂,借此建立和谐的政教关系,为教会今后的拓展铺平道路。 第四、神带领我们教会不断地成熟预备了今后的教会拓展。在过去的几年里神对我们教会的祝福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教会章程及教会纪律等各样制度的建设,教会的治理不断完善和健全;经过彼此的磨合和配搭事奉的学习以及属灵争战,同工团队的领导力也不断提升;推动和加强教会的团队事奉,教会事工越来越规范化和专项化而开始显出团队事奉的力量;通过确立小组牧养的理念并大力推动小组事工,教会的牧养也逐渐得到加强并逐步进入轨道;圣经学校的重建和教导体系的建立以及神学院筹备工作的完成,也为教会工人的培养铺好了道路;经过争战的考验和建立会友制,信徒对教会的委身和参与大大提高;透过刊物和网络,以及教会的成长,整个教会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透过全教会对建堂的参与及建堂的成功及其过程,主把我们教会带到了更加稳固和广阔的拓展平台;主透过全教会在神面前的同心恳切的祷告,神不断赐下坚定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使我们紧紧跟随祂,并且在每一次危急中最终都让我们看到祂的引导及得胜……我们相信这些都是神在预备我们教会今后的拓展。祂建造我们教会并保守她不断成长、成熟,为的就是透过教会的成长来拓展祂的国度。因此,我们教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当从内部的建造转移到向外的拓展,在拓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为此,全教会应寻求神对我们教会拓展的异象,并竭力去完成。过去在教会内部建造上,祂如何使用我们并且透过我们荣耀了祂的名,我们期待并相信在教会拓展上,祂也必大大使用我们并且透过我们继续荣耀祂的圣名。阿们! 在这里我们必须承认,主的作为是奇妙完全的,但我们人都是软弱有限的。细察我们走过来的三年,就不难发现我们及我们教会的亏欠。对委身教会多年的弟兄姊妹,我们还没能够进行细致深入的关怀和牧养,也没有开展针对弟兄姊妹需要的系统的教导和牧养;对参与教会事奉的弟兄姊妹的支持也很不足,使持续投入事奉的弟兄姊妹得不到及时、持续的灵性上的支持和事奉上的指导,而且对同工梯队建设的投入不足,随着教会的成长不断显出后备工人的短缺及不足;在不少的事工领域里没能建立清晰统一的事奉理念,常引发同工间的争执,明知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带给我们教会的影响,但没能及时投入去解决;传福音上的亏欠更使我们心中常感不安,因为我们不仅没有动用丰富的教会资源,也没有调动教会中那么多热爱传福音的弟兄姊妹的传福音的积极性,甚至教会弟兄姊妹不信主的家人也被教会忽略和忘记了……求主赦免我们,也怜悯我们的教会!我们深切期待并祈求透过下一届治理委员会带领的全教会的服事,弥补我们这届事奉的亏欠,使主的心意在我们中间得到满足,主的教会得着益处。…

首部基督教主题记录片《1040》将于好莱坞首映讲述亚洲基督教发展

柯嘉怡/ 基督日报记者 2010年03月11日08時43分 Posted.改变字体大小 著名青年牧者马正远牧师(Jaeson Ma)等美籍亚裔基督徒联合参与制作的纪录片《1040》即将于3月12日(周五)在好莱坞美国导演工会影院举行的天使之城电影节上首映。 马正远牧师在会前向祷告勇士们发出祷告呼吁,祈求《1040》能够被神使用以推动全新的全球宣教运动,并为了神的国度的好处取得成、有广泛的影响力、产生正面的回应。 《1040》纪录片从基督徒及非信徒的角度出发,探讨近年来在宣教学上所谓「10/40窗口」属灵面貌的改变及基督教的发展,特别是在迅速改变的新亚洲中。具备中美双文化背景的马正远牧师客串担任片中的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访中国、南韩、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印尼等亚太国家,通过深入访问基督教领袖、知名人士、艺人及企业家,以至拍摄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来展现正在亚洲发生的惊人转变。《1040》纪录片要带出一个信息:亚洲在社会经济层面上的庞大扩张以及其在全球身份角色上的完全变换,促使它成为了世界基督教的前线。 《1040》纪录片中特写多位着名美籍亚裔基督徒知名人士的故事,包括目前为台湾年青偶像的吴建豪、年前从美国返港发展的唱说歌手欧阳靖、韩国HIP-HOP组合Jinusean,新加坡青年街头服装品牌77th…

初探农村教会青少年事工 By: LukeLam

前言: 今年的7月6日至7月16日,我受我们教会的T弟兄邀请,到他家乡安徽的A教会,参与该教会组织的两场青少年夏令营。虽然本次活动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在两场青少年夏令营中,神给我很多体会和感触,其中很多是针对我以后几年将服侍的群体——青少年。现将我在此次夏令营中对农村教会青少年事工的体会和看见的存在问题粗略分享,并试以提出解决建议。 经历简介: 我们在安徽的活动主要有两个地方:7月6日至7月11日在庐江,7月11日至7月16日在肥东。刚到庐江时,弟兄姊妹盛情的接待让我们有些受宠若惊。当地的教会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村家庭教会,教会是设立在一位老弟兄的家里,他把小四合院的其中一座房子作为专门的聚会地方。有趣的是,当地弟兄姊妹所用的属灵话语也是很传统,有一天我们和一位年长的姊妹聊天时,她说到家庭时,一直在说“我的弟兄”怎样怎样。而且,当地的弟兄姊妹在祷告时很火热,与他们一起同声祷告就像一下子被大家的祷告声带到了神的面前,心里有一种敬畏油然而生。他们的赞美非常热情和释放,以前我只在《十字架》影片上看到过农村教会中众人拍手齐唱迦南诗选的热烈场面,而今我真的亲身置于其中,与他们一起拍手,一起举手。虽没有乐器的伴奏,但大家都掌声就是敬拜赞美的司琴。这一个个生动的属灵传统,都在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国的农村家庭教会。 这次受邀请与我随行的还有两个姊妹,一个是同工,另一个是学生。时间紧迫,我们稍微安顿后就开始了两天的营会同工培训,他们主要分为两大组,大约五十人,要在营会期间服侍三百多个弟兄姊妹或慕道朋友,有的弟兄姊妹甚至在庐江服侍完后,会跟随我们到肥东服侍。在短短两天的培训中,我们看到很多教会未来的希望,在他们年轻的生命中显出许多美好的属灵品格和服侍的恩赐,我们也和当地年轻的弟兄姊妹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为我们日后服侍的彼此搭配打下基础。 营会进行那几天,正值当地的三伏天,不大的房子里挤了将近两百个孩子,热浪逼人。考虑天气因素,我们的两节课都集中在上午,下午三点后才进行一些轻松活动。这次活动课程主要针对的问题是农村年青弟兄姊妹的“二手信仰”问题,我们所说的“二手信仰”问题,是指当地很多年轻人的信仰只是从父母一辈传继下来,但对信仰的本质不了解,属灵生命也不稳定,很多人在学校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后就动摇了信心,甚至丢失了信仰。十天两地的营会,我们看见神在其中的带领和奇妙作为,都忍不住心中的热情去赞美祂!另外,神也借着这次营会,提醒我们许多在青少年事工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在神面前思考和探讨,现在分享如下: 问题分享和探讨 1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国家宗教局:宗教活动场所接受捐赠须出具收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17:3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3日电 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日前发布《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给捐赠者出具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据或本场所统一印制编号的收据,加盖本场所印章。   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日前签署命令,发布该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损毁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处分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   办法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会计、出纳和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应当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不得相互兼任。宗教活动场所的会计、出纳、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特殊亲近关系的,应当回避。   办法明确,宗教活动场所的收入主要包括: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的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2、提供宗教服务的收入和宗教活动场所门票的收入;3、经销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出版物的收入;4、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和其他社会服务的收入;5、政府资助;6、其他合法收入。…

专家:基督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农村发展起来?

2021年01月18日 11:00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放大字体微博微信分享1,124   姚祺:基督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农村发展起来?    近日,新冠疫情在河北省境内复燃。河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琦指出,此次疫情在石家庄地区主要分部在农村地区,以农民感染为主,占所有感染者70.07%。与此同时,“此次疫情蔓延系天主教会活动导致”的传言亦在网络不尽而走。  为此,河北省天主教爱国会与天主教石家庄教区特别公开发言澄清疫情与教会活动无关,感染者仅有1人为天主教友。此外网传的石家庄市蒿城区公布治理地下天主教会的通知亦发生在疫情之前。https://n.sinaimg.cn/mil/crawl/309/w550h559/20210118/1bf8-khstaxt1750105.jpg   显然,基督宗教与此次疫情传播并无直接关系。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基督宗教在中国农村确实存在一定影响。为什么拥有本土信仰传统的中国农村,会成为基督宗教的发展土壤呢?  基督宗教扎根农村早已有之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对国内基督宗教的第一印象似乎是坐落在各大城市内漂亮的大教堂。但其实,中国基督宗教——无论是基督新教还是天主教——信仰人口的主力还在农村。2010年公布的《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基督徒总数的80%分部在农村。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统计,基督宗教信众中拥有农村户口的比例分别为64.3%。若加上曾经拥有农村户口的人数,则比例更高。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一直是基督宗教传播的重要方向。天主教会明末即正式传入中国,此间经历康乾时期因为“礼仪之争”有所中断,后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的签订后重新开放。  当时传教士即发现相比城市,农村才是中国社会之主体,遂有不少传教士进入农村,不仅兴建教堂,更购置田产后以低价租给佃户种植,以吸引更多农民信教,逐渐形成教友村落。这也导致了中国各地都存在历史悠久的天主教村,有些至今仍然存在。  进入20世纪,教会从庚子之乱后快速复兴,信众人数从1900年的74万快速增加到1920年的256万人,其中大多数依旧来自农村。  新教进入中国较晚,要到鸦片战争以后才有传教士正式进入中国大陆。而农村传教则是20世纪以后方才兴起。1907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园艺学专业的传教士高鲁甫(George Groff)来华进行农业传教。到1930年代,根据当时金陵神学院乡村教会专家毕范宇的说法,当时全国15000多间教会堂点中三分之二在乡村地区。此时新教已经成为当时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持续到1950年方才停止。https://n.sinaimg.cn/mil/crawl/87/w550h337/20210118/c7b0-khstaxt1750130.jpg   民国时期的农村基督新教传教士与信众(资料图)  当代基督宗教在中国农村的发展根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基督宗教在中国也迎来了复兴。农村教会在新时期再次成为了教会发展的主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城乡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农村人口收入普遍不高,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导致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机会和患病后获得足够的医疗资源的机会都偏低。不少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教会的研究都指出,中国农村教会信徒构成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老人多、妇女多、病人多、受过教育的人少。这些人群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极易陷入匮乏状态,而教会某种程度上则能缓解这种匮乏,因而迅速发展壮大。  不少教会能够对农村孤寡老人和病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救济,生活上的照料,提供了一个与人群接触免于孤独的场所,自然也提供了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有些教会还会特别强调“医治”能力,因此吸引了一些身患重病无法治疗的病患信徒。然而,这也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农村教会容易滋生狂热、反智现象,甚至出现邪教。  此外,基督教得以在中国农村复兴,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信仰生态失衡”。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本是传统信仰和价值体系的中心。无论是儒家宗族体系还是民间宗教的鬼神信仰体系,在农村都是延续的最为完整。然而清末开始的社会变革,使得农村士绅宗族结构松动。建国后的剧烈政治运动,也对这些传统信仰体系的根基产生动摇。改革开放后,重新获得合法活动资格的基督宗教得以迅速填补这种“信仰真空”,在农村信仰生态系统中茁壮成长。https://n.sinaimg.cn/mil/crawl/97/w550h347/20210118/2897-khstaxt1750172.jpg   1990年代的农村天主教聚会(资料图)  第三,天主教教友村得以长期保存,得益于近百年来天主教尤为注意信仰的本土化。尽管明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对中国传统礼俗采用了宽容策略,康乾时期的“礼仪之争”导火索,就是当时耶稣会以外的传教修会坚持中国信徒不得参与传统的祭祖和祭孔礼俗,并要求罗马教廷正式颁布了禁令,激起了清廷与民间的一致反感。  有鉴于此,清末重回中国的天主教会重拾灵活方式,允许中国信徒参与传统礼俗。1939年,教廷传信部颁布《中国礼仪敕令》(P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