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圣山文摘

麦子教会牧会哲学和策略

文/邵长玉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 主耶稣所说的“我要将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这一句话,一直是我被呼召出来建立教会的方向和总理念。是主,要建立教会。 主耶稣不单是教会建立者,而且是永不失败的教会建立者。所以当我看到一间间教会失败了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陷入苦恼中。后来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主耶稣自己当然是永不失败的,但主用的器皿会出问题!器皿失败了,不好用了,教会就失败了。往往教会的失败、堕落是从传道人开始的。 神若不使用人,人永不能建立合乎圣经的教会,人是器皿,器皿不能建立教会,但能拦阻神建立教会的工作。所以,如果器皿真是被真理充满,能够谦卑顺从主,相信依靠主,这个教会不可能失败,因为是主在建立。在十年的教会事奉中,主不断地对我“拨乱反正”,更正我的错误,我只要调整一下,教会就会有进步。真正建立教会的是主耶稣,不可能是任何一个人。感谢主,这一直提醒我:你务要谦卑!一定要顺从神的带领,若你不顺从,神就不能用你。这也是我在牧养教会的时候所谓的哲学。 不是我自己要建立教会,是主呼召我起来跟他同工建立教会,所以主耶稣对教会的心意就成为我思考的起点。“我要将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这磐石就是基督自己,基督的真理。神透过使徒传递给我们、所见证出来的那个纯正话语的规模,成为教会得以建立的磐石。是否在基督上建造是区别真假教会的标识,如果真建立在磐石上,她应该真的顺服使徒的教训,真的跟着使徒的脚踪,真的有像使徒的见证。使徒的教训,写在了他们的见证里,在福音书中很清楚;使徒的脚踪,在使徒行传中也很明了。我相信,主耶稣要建立的教会在圣经中已经完全体现出来,我称之为“健康的教会”。 启示录第2、3章那两段经文告诉我,主看重什么,责备什么,被主责备的教会是不健康的,灯台会被主挪去。以弗所教会有真理但没有爱心,是被责备的;推雅推喇教会有爱心但忽略真理,也是被责备的,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主耶稣对灵性生活的期待。其次,教会的组织结构也非常重要。使徒行传中显明,教会组织结构出问题之时,教会就出问题。最后就是牧养方法。我个人相信,圣经已经给出了合乎主旨的牧养方法,如果采用人自己杜撰的牧养方法,纵然有一时的果效,也迟早会败阵。所以我觉得,一个合乎圣经的教会,第一要有合乎圣经的灵性生活;第二要有合乎圣经的牧会结构;第三要有合乎圣经的牧会策略(就算圣经里没有明确写出来,但也不能采用违背圣经的牧会策略)。从这三个方面我们来思考什么是健康的教会。 一、合乎圣经的教会灵性生活…

充满活力的教会植堂

文/提摩太 #8226;凯乐 译/钟昊 校/杖恩 编者按: 由于神施恩的手,在过去这30年来,中国家庭教会经历显著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表现在基督徒人数的增加,也表现在更多新的教会、新的聚会的建立。在此过程中,许多植堂型教会的事奉可圈可点。 反思这些事奉,虽然以往在农村教会的成长中,不乏主动的布道与植堂事工,但是,可以说过往城市植堂型教会的发展、动力,很多是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政策压力”,另一个是“空间限制”。在面临这些压力和限制时,教会不仅没有萎缩,反倒有更多新的聚会、教会建立起来。当然,这正让我们看到,神使用环境和外在的艰难祝福中国教会,成就他的旨意(徒1:8)。就如使徒行传8章所记,当耶路撒冷教会大遭逼迫,许多门徒分散,往各处去传道,就有许多教会建立起来,比如撒玛利亚的教会、安提阿教会等等(徒8:1-5,9:31,11:19-22)。我们也常常因此大得安慰并向神满了感恩和赞美。 然而,在《充满活力的教会植堂》一文中,提摩太 #8226;凯乐牧师却透过使徒行传让我们看到,虽然使徒行传8章记述了教会遭受逼迫时的植堂,但这卷书更多经文所显示的是,教会植堂在使徒事奉中不断自然发生,是积极、充满活力的宣教事工,是与其他教会事工经纬相织、密不可分的事件。同时他也从实践的层面指出被动型植堂的局限性,因为它需要等待特别环境再一次出现,植堂才能再一次发生,而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植堂的执行情况也不佳,因为教会以前没有积极寻求装备那样的技能。因此,教会需要一种转变,就是由被动型的植堂,转向主动而充满活力的教会植堂。…

陆昆:圣经中的分离

圣经中的分离 文/陆昆 转载自《教会》杂志三月号 真正的合一是分离者的合一,没有分离就谈不上合一。没有分离的合一叫混沌,“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那个混沌,所以在讲合一的时候谈分离的问题也是必要的。 教会之为教会,在于信仰告白。当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的时候,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太16:15-18),这里的“这”和17节说的 “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中的“这”是同一个“这”。因此建立在“这磐石上”的“这”肯定指彼得所作的信仰告白。有对基督正确的信仰告白,那时真教会就自然存在,而真教会在这个信仰告白中才有可能联合,既然有这个信仰告白就必须联合,而且有这样的信仰告白就已然联合。 今天教会讲合一,把它看为一个不言而喻的价值,好像哪个有更广泛的合一哪个就是更好的,所以今天的更正教里面很容易去讲要超越宗教改革,回到宗教改革之前,会给我们更合一的价值印象。长老会仅仅去和卫理公会联合、合一这还不够,还要和天主教会合一,可是现在的天主教好像不太对,因此我们就试图去寻求宗教改革以前的传统,我们渴望那样。现在合一是政治上正确的一个观念,人们已经不再考察它了,一旦反对合一就是政治上的不正确,哪怕说的是事实,因为这不利于合一。 但实际上就世界一般的运动而言,因子和因子之间肯定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合一,另外一个是分离。圣经里也不是只有合一的原则,实际上也有分离的原则。不是所有的合一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分离都是好的,我们可以设想,同时有好的合一、好的分离,不好的合一和不好的分离。那在新旧约圣经中又有哪些具代表性的相关事例呢?巴别塔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坏的合一的标志,圣餐饼和杯是好的合一的标志,但那不是事件,好的合一的事件是五旬节圣灵的降临,五旬节是对巴别塔的克服和胜利。耶罗波安的分离是与真信仰的分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北国的分离不能算是坏的分离(这里指的是说分离自身是坏的)。 圣经中好的合一的实例不多,同样坏的分离的实例也不多(这是印象,可以就此做细致的分析统计),圣经中坏的合一和好的分离的例子多。虽然今天在我们看来合一是不言而喻的正面价值,但圣经里面有两个趋势:合一和分离,而且就原则性的价值而论,可以说首要的、正面的价值不是合一而是分离。下面就稍稍具体地去谈。…

林慈信:成熟的教会

成熟的教会   在教会与福音工作圈子里常常听到「教会增长」方面的讨论。教会增长这门学问源自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已被大量福音派教会与牧者接纳。到了最近几年,终于听到一些纠正性的说法,提到「教会的健康」。这是好消息。其实,传福音的目标,从来就是要教会健康。宣教第一个目标是领人归主 (conversion),即人的悔改与信靠基督。宣教第二个目标,就是一个成熟的教会。一个成熟的教会有别与宣教士的工场﹕不再是福音站,布道所,而是有足够人才,资源教导真理,牧养上帝的羊群。就像殖民地成为独立的国家 (nationhood) 一样,基督徒信主之后,教会要达到成熟的阶段 (churchhood,这英文字由笔者所创)。   主耶稣受难、复活、升天后,差下圣灵继续完成三位一体神在永世前就设立的救赎计划,就是要透过教会,传讲神的话,使万人归向他。   主的灵从五旬节开始就在教会中,建造教会,使教会担负起耶稣基督未完成的事工。两千年来,教会在主的灵照护下茁壮成长,每一个地方的堂会也在同一个使主复活的圣灵的大能大力下,从出生、成长,走入成熟。   今天的每一个华人教会,也正在成熟之中。…

工人的定義

  人被造的目的是為敬拜和事奉神,可惜亞當墮落使人失去了這個地位,和功用。每一位信徒都是神的僕人,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使我的這些落在罪惡和死亡中的人,竟成為神的僕人。如同彼得所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聖經論到神的僕人,有許多內容,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看才能完全明白。 一、與神的關係    (一)神的僕人:   聖經對於所有為神作工的人,統稱神的僕人。他們是神所特別選召的人,為服事至高的神及世人。神的僕人是完全受神支配和管理,他們沒有自主權,一生的身份和地位都由神安排。在舊約中摩西是一位模範僕人,他是預表基督做神的僕人。摩西被稱為在神的全家盡忠(來三 5)。神的旨意、權柄、能力和榮耀藉他彰顯出來,使普天下的人認識神的榮耀。 新約方面,每個信徒都是基督的僕人(羅十四 4)。還有神所特別呼召的工人,在工作上更顯出(羅一 1),每位信徒無論蒙恩與否,在世上生活都當從心裏遵行神的旨意,作基督的僕人(弗六…

第三章 工人的性格

第三章 工人的性格 前言   工人的性格決定他被主使用的程度,主耶穌和保羅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可以從馬可福音──說明主在地上做僕人的榜樣,及保羅在哥林多前後書、提摩太後書,認識作主工人該有的性格。   在這方面倪拆聲弟兄「主工人的性格」一書中,有很好的教導,供同工們參考。   每一個被神用的人都有他基本的構造,基本的性情。有了這些基本的性情,他就能成為有用的人;沒有這些基本的性情,他在事奉的路上就沒有用。一個人也許在好些方面都行,但是如果他缺少這些基本的性情,這個人要出去工作,就是他的心要作工,他那個人卻不能作工,他的工作無論如何作不好。   我們沒有看見一個作工的人,自己的身體管不了,而能夠作工的,你作別的事如何,我們不知道,但是,在事奉神的路上,我們還沒有看見一個沒有愛心及不能約束自己身體,叫自己的身體聽從他自己的人是有用的。我們也沒有看見一個人沒有受苦的心而能夠作工的。我們也沒有看見過一個人是不會聽話的人,他在那裏是能夠事奉神的。所有事奉神的人,總是有這些基本的性情。換句話說,他是有這些資格的。在神面前,神憐憫他,給他有這些情形,叫他能好好的事奉神。 一、對真理的態度   每一個作主工作的人,總得維持真理的絕對。這個當然需要人得拯救,脫離自己,才能對真理絕對。有許多弟兄姊妹,對真理不夠絕對,是受人事的影響,受情感的影響。對真理一不絕對,那他在工作上,就難免犧牲神的真理而為著人,難免犧牲神的真理而為著他自己,難免犧牲神的真理而為著他的情感。所以,事奉神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真理不能犧牲。我自己能犧牲,真理不能犧牲;我的情感可以犧牲,真理不能犧牲。有多少作工的弟兄的困難是發生在他的朋友中,有多少作工的弟兄的困難是發生在他所熟識的人中,有多少負責的弟兄的困難是發生在他的家庭中。他們因為家庭的緣故影響到真理,因為朋友的緣故影響到頁理,因為親屬的緣故影響到真理。這樣的人,都是神不能用的人。…

美若歌教会于慕洁长老访谈:教会参与宣教的意义和策略

http://www.jiduribao.com/files/mis/mis_20101104_ManchildYu.jpg #187; 于慕洁长老。(图:基督日报) 30年来,新泽西若歌教会从20人的查经班发展成有2,500名会众规模的教会。若歌教会的快速增长吸引不少北美牧者的注意。教会创办人之一于慕洁长老日前透过本报把若歌教会的成长经验倾囊相授。在于长老看来,宣教是促进教会增长的关键。在分享的过程中,他又带出宣教的意义和策略。 在北美华人教会中,若歌教会可算是教会增长的典型。不仅如此,若歌教会还是一个典型的宣教教会,它不仅支持27位全职宣教士、30多个宣教机构,还自己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全时间宣教士,并把他们源源不断差派到全世界几十个国家。 在宣教事工上,若歌教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他们常与各宣教机构携手推动宣教工作并卓有成效,同时还在世界各地设立宣教中途站,并派宣教士长驻了解当地的状况,再配合若歌教会的短宣队联合发展宣教事工。 误解一:宣教只是一个事工 于长老:教会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教 若歌教会在宣教事工上做得比较有成效,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于长老表示,早在创立之初,若歌教会就有了宣教的心志,“当时我们就向神祷告许诺成立一个凡事照祂旨意去行的教会,使教会被神自由使用,成为祝福世界的管道。”…

你们要住手

你们要住手 宋军牧师 守望教会2010年8月15日主日敬拜讲章 讲道经文:诗篇46篇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百年史充满着苦难和屈辱,列强对清王朝肆无忌惮的所作所为,其前设是这个东亚病夫永远也不会站起来。但有人担心将来西方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埋单,负责清朝税务的赫德在八国联军肆虐中国之后,不无忧虑地指出:总有一天中国将实现民族的自抉和自治,并把外国人赶出去。事实是欧洲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中国,因此赫德预测:“五十年以后,就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听候中国政府的号召,这一点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存在下去,它将鼓励——而这样鼓励是很对的——支持并发展这个中华民族运动;这个运动对世界其余各国是不祥之兆,但是中国有权这样做,中国将贯彻她的民族计划!”因此,中国被称为“睡狮”,意思就是说诸位等着瞧。此后,每一代国人的历史记忆都被这段屈辱史的不断重复言说所形塑,成为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最丰厚的资源。 犹太民族也曾有过类似处境,被周边列强凌辱,有两件事成为这个民族最痛的记忆,一为马撒大,一为奥斯威辛,以致于今天的犹太人发誓不让这类事再发生。诗篇42篇的诗人代表犹太民族发出痛苦的呻吟:“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的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v3);“我的敌人辱骂我,好像打碎我的骨头,不住的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v10)而诗篇46篇可以视为对此侮辱性问题的回应,中心信息是神终有一天会突然答称:“我在这里!”这是对古往今来专门与神作对的人一个相当严峻的警告,他们不少人胆敢蔑视神、欺辱神的百姓,其前设无非是认为这世上根本没有神或另有它“神”,而我们则相信不但有,且唯有三一真神。既然大家都不能证真和证伪,就算各占一半的可能性,有没有想过另外50%的可能性呢?如果真的有神,您整天变着法儿地与祂对着干,这祸可就惹大了。 希伯来诗歌重在图像意境,可以带入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场景,给我们以震撼、荡涤和启发。诗篇46篇让我们透过宏观大历史的视角,鸟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动荡变迁、激荡起伏,觉察自己的渺小脆弱,从而思考保障之所归,体会神同在带给投靠祂的人那超乎想象的安稳。 一、神是保障,安稳不惊,纵使宇宙失控(V1-3) 这是一首被掳前在聖殿中敬拜的诗歌,可归类为“锡安颂歌”,全诗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和第二人称复数“你们”,来指代敬拜的会众,具有浓厚的认信和教化色彩,故也被称作“集体的信心之歌”。…

庄祖鲲牧师:从以弗所书看建立健康教会

庄祖鲲牧师上周末在纽约主领培灵会期间,还针对牧者长执及教会领袖开办了特别讲座,从以弗所书4章11至16节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教会,让听众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教会健康≠教会增长 很多基督徒把教会健康与教会增长划等号,但庄牧师澄清它们根本就是两码事,“健康的教会一定会带来增长,但增长的教会不一定都是健康的。” 针对后半句,他解释说,比如个别教会为了增加信徒人数而降低受洗的标准,虽然暂时达到教会增长的目的,但那绝不是健康的教会。因此,真正追求增长的教会,应从健康上面找出路。而以弗所书(弗4:11-16)正好给我们看到健康教会的模型。 恩赐的多样化 庄牧师从这段主题经文总结出健康教会的第一个特征——恩赐的多样化。他把恩赐划分为根基性恩赐与事工性恩赐两种。前者包括使徒和先知,后者包含了布道、牧养和教导。 其中,“使徒和先知”所代表的就是新旧约圣经,因为旧约的作者统称为先知,新约的作者几乎都是使徒,或与使徒关系极其密切的人(比如路加)。他指出,圣经是建立教会的蓝图,是已经立好的根基,今天的教会不需要再重新立根基。 说到事工性恩赐,庄牧师把布道、牧养和教导三个恩赐称为教会不可或缺的“铁三角”。不过,今天教会所遭遇的挑战是只有少数教牧同工去做这三种事工,大部分的信徒成为旁观者。而教会要健康发展,必须鼓励所有信徒参与这些事奉,形成稳固的“铁三角”。 庄牧师坦诚说,根据他的调查与统计会发现,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牧者传道的恩赐偏向于教导,但他们的牧养和关怀恩赐反而不如普通的信徒。换句话说,很多信徒在个人布道、关怀和牧养上做得都比牧师、传道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