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圣山文摘

奇妙的地方、民族和恩典

七,时论(教会治理) 第510篇 奇妙的地方、民族和恩典 想与读者分享的,奇妙的地方是怒江地区,奇妙的民族是傈僳族,奇妙的恩典是主耶稣基督的救恩。 云南省西部的怒江地区是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其北部高峰为梅里雪山,高6740m;中部高山为碧罗雪山,高4379m。其西部与缅甸毗邻,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怒江的水是喜马拉雅山溶化的雪水,从西藏上游奔腾流下,怒江全长3200m;浩浩荡荡流向印度,成为萨尔温江。怒江地区的山岭之间为深切峡谷,高差达1000多m。风景壮丽,空气清新。 怒江有一个傈僳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到2004年人口为47万人,除傈僳族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但傈僳族占该自治州人口的多数。另外傈僳族除生活在该州外,在其他州县也有分布。在国内傈僳族人口约60万,在缅甸约40万。 历史传说傈僳族的先祖是从陕、甘、青、川一带的古氐人和古羌人南迁而来。傈僳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张口就能唱出多声部的合唱,唱出的歌词和曲谱都是自己创作的,非常优美动人。上天赐给他们有这样的天赋。 傈僳族自治州有4个县:泸水,福贡,兰坪,贡山。以泸水和福贡的两个乡为例,我们介绍一下当地基督教会的情况。 在泸水县偏北有个称杆乡,,人口16669人,基督徒7912人,共2491户。牧师1人,长老20人…

蒙主祝福的教会

七,时论(教会治理) 第511篇 蒙主祝福的教会 日前我访问了一间位于偏远地区的教会,时间虽然不长,仅仅几天工夫,但给我很好的印象。感谢主有这样忠心侍奉主的教会,如同金灯台照亮一方。我把几件受感动的事写出来与读者分享。 1,牧师每天早晨与信徒一起晨祷,当好守望者。教会的复兴和力量,只有藉着祷告仰望和依靠上帝。对比有的教会和传道人只知道睡懒觉,可以看到差距。 2,每月有一场传福音的布道会。邀请慕道友决志。这是一个有生命的教会,主将得救的人,不断地加给他们。 3,他们有乐捐的厚恩,从穿着来看,信徒并不富裕,黝黑的面孔看出是常年在田野劳动的姊妹,可是她们听说少数民族的义工传道人和肢体有困难,她们就慷慨地捐献衣物和金钱。教会还捐10万元给灾区。 4,经济财务账目公开,2007年的决算表贴在墙上,接受信徒群众的监督。牧师和专职教牧人员的工资比较低,但水电费是照交的,不占教会的便宜。 5,信徒对新来的人,主动合用赞美诗本和圣经。信徒在吃饭后主动帮助服务员收拾碗筷,端下剩菜,清洁桌面。没有心安理得地受人服侍的派头,而是争取做服侍人的事。体现了弟兄姊妹之间的爱心和平等。实际的小小行动,比讲一大箩筐空道理更有效…

郭易君:中国家庭教会路在何方?

——家庭教会发展环境、成绩和挑战 前 言 教会千年,问题千年,恩典千年。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基督的新妇。神赐给教会权柄,阴间的权势不能胜过他。作为属灵的以色列选民,教会在这个世界担当着基督福音的托付。每一个悔改的基督徒,都有圣灵住在其殿中,赐给他亮光,明白真理,辨别是非,跟随正道。作为普通信徒中极其卑微软弱的弟兄,因着基督大爱的激励,带着一颗真挚心公正之心撰写此文,非为个人之故,只为教会复兴。 关于教会现状和成绩的分析由于资料缺乏,非常浅白,非常不全面,许多问题都是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分析,我想以后我有功夫了会做深入研究,此文就当时大纲吧。 对教会问题的反思,笔者不是第一人,几千年来有很多前辈都看见、呼吁、悔改、复兴。笔者乃是后辈中一平凡之人,所看见未必全面,所叙述未必准确,笔者之心,上帝可鉴。之所以谈问题,乃是为了让更多的灵胞警醒并为之祷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问题虽多,恩典更大。因为基督已经应许了得胜,这结果我们已经在信心中看见。 关于教会方向的看见,笔者也仅代表个人的意见,许多未必成熟和完全。由于认识主和成圣的过程的渐进性,笔者对问题的看法也仅仅是这个阶段的看法,相信在有生之年将会进一步改进、成熟,然出生牛犊不畏虎之热情以及对上帝的爱,相信祭坛之上已经接纳,故恳请阅者之长辈多多包涵,阅者之同辈多多见谅,阅读之晚辈多多宽容。 由于受笔者文风的影响,文章笔锋稍显犀利,会让有些弟兄姊妹疼痛,请您暂时容忍愚昧之人的冒犯;由于受以前笔者写政府公文的影响,文章有八股之嫌疑,请凑合着看下去,我想不会让您失望。 此文已经修改过三稿,感谢CIU的部分教授和同学师兄给我提供的修改意见,感谢国内部分老师和弟兄姊妹给我提供的反馈,我大部分意见都进行了吸收,有些尚未确定之处,没有修改,愿基督纪念你们的爱心,愿此文能激励在基督里的我所爱的神的百姓。…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信仰的变迁

陈新华 宋钦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基督教信仰也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人口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显著增长,因此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于我国宗教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以基督教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变迁,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于基督教的影响。我们认为,其影响主要有:(1)城市化进程使得基督教的信徒结构发生了变化,(2)促进了教会社会服务的开展,(3)教会的资金来源也趋于多样化,(4)城市非正式聚会点增加等四个方面,并提出了自己对城市宗教管理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基督教 宗教经济世俗化 社会变迁 宗教调查 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聚焦和转移,从而使城市人口比重加大,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并最终达到“城市一体化”的目标和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的社会发展过程。”…

社会文化处境中的民工基督徒及教会

应明 在最近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基督教(新教)的迅速发展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这三十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也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方面,还是社会文化生活方面,都出现了“结构性变迁”,“转型”也成了一个被政府、学界以及媒体广泛使用的词汇。 对于基督教来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种类似于“转型”的变迁过程。1980年代以及之前,主要是乡村基督教的发展,1990年代以后城市教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而在2000年以后则出现了一个显著的乡村基督徒随着城市化进程涌入城市的现象 ,并由此逐渐产生了一种位于城乡之间的信徒和教会形态,有人称之为“都市里的乡村教会”。由于这种城乡新移民通常被称为“民工”,相应的,这种新型的教会也常被称为“民工教会” 。 我们的讨论将从对一个民工教会发展过程的描绘开始,尽管我们对其进行了前后大约一年的参与观察,但必须承认,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最多只能说是一种“近距离”,而绝非“零距离”。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所谓的民工教会其实存在诸多不同的样式,例如,在大型城市、中型城市与小城镇中的情况就相当不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主要是大型城市中的一种形态,而绝非整体性的全面分析。另外,尽管我们也带着教牧性的关怀,但我们的讨论主要是对一个现象的考察,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讨论,而不是纯粹宣教学意义上的分析。 民工教会的个案:A教会 2001年,一对传道人夫妇受其乡村教会母会的差派来到这个大都市开展城市工作,并决定把城市农民工作为教会开展工作的主要对象。这个教会的成长速度可以说相当惊人,短短五年中就发展成为拥有27个聚会点,会众超过1000人的教会网络,我们姑且称之为A教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平均每年新开4~5个聚会点,而各个聚会点的建立往往主要是根据信徒的居住和聚会需要。如果有几个信徒住得很近,想要在一起聚会,教会负责人就会派人去给他们讲道。刚开始可能只有三五个人,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聚会点。这些聚会点的大小或会众人数不一,几个大的点有四五十人或六七十人,小的点只有十余人。另外,聚会点的分布比较分散,主要集中于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在某个聚会点参加聚会的会众基本上都是住在附近的人。…

合一的秘诀

傅格森    1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2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3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4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 腓二 1-4)   保罗一直劝勉腓立比信徒「同一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

牧者专访谈神学教育:如何避免因知识多失去灵性

神学和信仰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学了神学,灵性就没有了。”这是很多人对神学培养的误解。北京一教会牧者李牧师告诉基督时报同工,“那不学神学就有灵性吗?不学神学,灵性就容易变得盲目。” 当然,李牧师也强调神学培养中需要关注学生信仰生命的建造。该教会近7年以来,一直在开展针对献身传道的信徒的全日制神学教育。他分享了该教会在神学教育中如何借着祷告的操练、生活中敬畏神依靠神的操练,帮助学生避免因神学知识的增加而带来灵性的骄傲。 “作为基督徒,我们对真理要明白透,同时也要具备好的灵性。有人说,原本灵性好的人一学神学就灵性变差了。这是不是因为学习神学让灵性变差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没有管理好自己的信仰,或者是因为注重知识忽略了祷告和灵修,或者是因为知识多了而变得骄傲和依靠自己。” 在现实经历中,李牧师也遇到过真实的例子,“有一个人在国外学习神学好多年,拿了神学博士回来。人家请他去牧会,可是他不到三个月就投降了,因为没有力量服事。我也遇到好几个出国读神学的人毕业了不敢回国。想起回国后的生活的艰辛、环境的逼迫等,他们就不敢回来了。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忽略了灵修、与神的关系,所以灵里面没有力量。” 知识让人骄傲,唯有爱心能造就人。确实,有很多的人带着热心选择了读神学,却因为神学知识的增加而变得骄傲,反而远离神、失去了起初的热心。神学教育中,学校如何帮助神学生平衡神学知识的学习和信仰生命的建造呢? 李牧师分享了他在神学教育中特别注重的几点,首先就是祷告,“我非常强调大家的祷告。神学生必须参加每天的晨祷,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半小时的祷告时间。当然这个并不只是为了达到这个时间量,我也会特别地强调祷告的真实性。我要求学生,哪怕是半句话也要学会从心里发出来到。祷告时,我们不能随便开口,我不赞成一说祷告,就呱啦呱啦……。” 然后就是强调团契的生活,“在团契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摩擦、矛盾。我是不反对出现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矛盾也是避免不了的,最关键的是怎么解决。在遇到摩擦的时候,我鼓励大家寻求依靠信仰的方式解决。通过这个过程,也让大家学会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信仰。” 最后,他也特别教导学生在环境中改变自己的生命,依靠神战胜环境。“教导学生在环境中学会正确的祷告和面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人遇到环境就求神改变环境,这是违背神的旨意的。神不是不知道你遭遇的环境,给你环境就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你的生命的。” 李牧师无论是在神学教育中还是在信徒牧养中都十分重视建立个人对神敬畏的心,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因为让一个人信仰生命真正坚立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彻底的敬畏上帝的心。

陈若愚牧师:健康教会的重要标志

作者:陈若愚牧师 根据2011年美国教会的一项统计,在美国的基督教教会中,人数在5,000或以上的“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 有一千三百多间。这些所谓成功的大型教会,往往很受欢迎,且常成为研究和彷效的对象。有许多信徒以为“大”就等于“健康”,因为她显然有“增长”。其实不一定! 美国首都国会山庄浸信会主任牧师狄马可Mark Dever,在他的2004年著述Nine Marks of a Healthy…

资深牧长漫谈“教牧与长执同工的艺术”

很多教会而言,教牧与长执之间存在既微妙又复杂的关系,两者亦敌亦友,既有制衡又有合作。教牧与长执关系融洽与否对教会兴旺至关重要,如何建立并提升两者的关系是值得广大教会思考的课题。 前香港播道神学院院长、罗省华人播道会主任许道良牧师与罗省华人播道会长执会主席梁弟兄,日前在一次公开讲座上分别从教牧与长执的角度讲解了“教牧与长执同工的艺术”,令在场的听众受益良多。 从教牧角度看“教牧与长执同工的艺术” 本次讲座由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与南加州华人教牧同工联祷会共同举办。许道良牧师首先分享了他与长执的相处之道,并把自己卓有成效的实际运作经验向大家倾囊相授,得到与会者的积极响应。 许牧师说,教牧与长执间的关系实在是非常微妙的一门艺术。若教牧与长执彼此鼓励和扶持,在福音工作上并肩作战,则成为教会的莫大的祝福。反之,若两者互争为大、相吞相咬,则产生对教会巨大的破坏力。 如何掌握教牧与长执相处的艺术?许牧师认为这没有快捷方式可走,需要教牧与长执同工不断谦卑学习及自我省察。不过,抓住几个关键要点可以避免教会走弯路。 在经验分享中,许牧师特别强调建立双方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教牧与长执关系的好坏往往决定教会发展的成败。若双方没有关系的建立,自然就很难一起同工。 许牧师把教牧与长执的关系分成公与私两种。公的关系主要包括各样事工的合作关系,而私的关系则涉及了双方的感情与友谊。他表示,教牧与长执关系的建立要从公私两方面同时入手。 对于如何建立教牧与长执在事工上的伙伴关系,许牧师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要有共同的异象和目标。虽然大家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与作法有差别,但只要心存共同的使命和愿景,就能作到求同存异,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植堂是靠传教士模式好,还是依赖创业型牧师更好?

今年是宣教历史上一本重要的小书 Roland Allen所写的《传教方法:保罗的模式还是我们的模式?》(Missionary Methods: St. Paul’s or Ours?)出版一百周年纪念。关于传教,关于植堂,我们常常需要探讨。那么到底教会植堂该如何发展?到底是该依赖传教士的模式来进行扩张,还是依赖专业性的创业型牧师去植堂? 美国福音派主流杂志《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Today)曾在去年7月刊发一位《教会植堂的终结》(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