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清心的人才得见神(奥古斯丁)

清心的人才得见神 奥古斯丁 请你洗耳恭听,让我靠着祂的帮助来解释给你们听;并求祂让我们明白以上每一件事以及其赏罚。每一件事岂不都有合适的赏罚吗?因为贫穷虚心的人看来是与任何国度隔绝的,所以祂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因为与世无争、温柔的人很容易被人剥削土地,所以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其他的举例较容易明白,无须详细解释。我们只要提到“哀恸的人有福了。”就明白哀恸的人最需要安慰,因此说:“他们必得安慰。”“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又有哪一个饥渴的人不寻求饱足的呢?所以祂说:“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每一个怜恤人的人都希望上帝悦纳他们的工作,能从上帝那里得回所付出给贫穷人的。所以祂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所以每一个赏赐都完全配合每一种情况,而且配得合适。主要的概念是:你是“虚心的人”,赏赐的“天国”必是你的;“温柔的人”,就有“承受土地”的赏赐;“衰恸的人”,就有“得安慰”的赏赐;“怜恤人的人”,就有“得蒙怜恤”的赏赐;所以“清心的人”,就有“得见上帝”的赏赐。 切不要以为,你一听到“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就以为虚心的人、温柔的人、哀恸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恤人的人,都不得见上帝。不要以为只有清心的人才得见上帝,而其他人都不能,因为有这些特征的人都是同一批人,他们都必得看见;但并不是因为他们虚心、温柔、哀恸、饥渴慕义、或怜恤人,而是因为他们都清心。引用我们四肢的例子来看,我们会说:拥有双脚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行走;拥有双手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工作;拥有声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可呼叫;拥有口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说话;拥有眼睛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看见;主安排我们的四肢按功能行事,祂也照样地组合我们心灵的每一部分。拥有天国的资格是要虚心;承受土地的资格是温柔;得安慰的资格是哀恸;得饱足的资格是饥渴慕义;得怜恤的资格是要怜恤人;得见上帝的资格是清心。 我们凭什么才能洁净眼睛来见上帝呢?又有谁不想洁净眼睛来见自己梦寐以求的上帝呢?圣经清楚记载:“以信心洁净自己的心。”对上帝的信心洁净人心,而清心的人就得见上帝。但这信心有时被误用了,以为只需要相信就足够了(有些信了但生活不检点的人。也以为上帝应许他们得见祂与天国);使徒雅各反对这样的看法,愤怒地说:“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或者因为有这样的信心而觉得庆幸,人都信诸神,而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你以为这些人得见上帝吗?只有清心的人才得见上帝。 (选自《新约选读之讲章》,陈廷忠译

利兰·赖肯:清教主义的精髓——清教徒最擅长的事情

“难道你忘记了……奶牛棚、马厩、谷仓及其它这种地方了吗?上帝在这些地方造访了你的灵魂。”——约翰·班扬 通常,衡量一场运动的方法是考察这场运动的发言人就不同论题说了些什么。但是同样有启发性的方法是剖析贯穿这些论题的基本原则。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例子:清教徒肯定被造的物质规律原则上是好的。这一原则影响了清教徒对下列话题的想法:工作、性、政治、社会行动、家庭和金钱。 本书前面各章分别研究了单个课题。本章我们进行总结,我将试图剖析背后的基本原则。由于每项原则都可应用于前述的一整套话题,我相信本章内容可以对全书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最终印象。 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 清教徒对生活中优先次序的意识是他们最大的强项之一。将上帝置于首位,重视每样和他相关的事物,这是清教徒经常性的主旋律。 清教徒知道,只有上帝能给人最深层面的和恒久的满足。约翰·温思罗普写道:“只有耶稣基督成就的一切、还有天家的盼望,才能给我们真正的安慰和安息。”因此他“要靠着上帝的恩典,决心……不再让我的心在救恩安慰以外的任何事上寻求享乐,以免自己的心受到伤害。” 托马斯·谢泼德写信给他上大学的儿子:“记住你人生之目的,就是回归上帝,并与上帝团契。”塞缪尔·维拉德认定上帝为“宗教信仰伟大的终极对象”,并得出结论说:“有关他的知识是首先需要追寻的。”根据这种价值优先次序的观念,人所犯的最大错误莫过于“忽略他宝贵的灵魂”。 对清教徒前言,属灵的实在是人生伟大的绝对必要条件,是终极重要的因素。塞缪尔·维拉德写道:…

神的义(约翰·欧文)

神的义 约翰·欧文 对神生命的绝对纯洁和荣耀圣洁的正确理解,以及对他作为所有一切的主和审判者的绝对永恒之公义的正确理解,会让我们知道我们对自己以及站在神面前所需要的完全的义应当有什么样的看法(希伯来书12:29;出埃及记34:7;罗马书1:32;约书亚记24:19)。 当人们看到神品格的公义并敬畏他时,他们就不会轻易信靠自己的义了。 圣经说明了两种懂得和掌握神品格之义的人。首先他们是深信自己有罪的人,其次他们是谦卑、圣洁的信徒。 下面的例子说明了那些深信自己有罪的人是怎样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义的:亚当(创世记3:10)以及其他人(以赛亚书33:14;弥迦书6:6、7)知道自己是不义的,所以他们不是想逃离和躲避神,就是想用不可能的方法来赎罪,或者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彻底绝望。 如果你让这样的人信靠自己的义,他们就会认为你在增加他们的痛苦和绝望感,并以此来嘲笑他们。 所有谦卑、圣洁的信徒都承认神的圣洁和公义就是人不能靠着自己的义来面对他(约伯记4:17、19,9:2;诗篇130:3;143:2)。 由于缺少对这一真理的深刻思想,在世上导致了关于罪人称义的许多自以为是的想法。…

莱肯(Leland Ryken):清教徒的灵命塑造模式

“神在哪里?”西敏小教理问答中如此问道。我个人倾向回答:“神在天上”,一般的灵修传统大都也会赞同这样的回答。几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灵修模式,在于人们的心灵渴望能从地上被提升至天上;灵命的养成,是透过个人日常规律生活之外的特殊既定活动进行的,诸如祷告、读经、默观和敬拜等。 这种对灵命的了解,虽然无意贬低世俗的生活,却经常可窥见神圣与世俗的二分法,认为“世俗”生活不是偏离了真实的灵性,就是仅居次要的地位。假若灵修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连结,他们认为这是用来平衡生活,不代表他们认同现实生活。 这种灵命塑造的理论,有许多值得赞赏的观点,但也有危险性存在。透过十六和十七世纪英国与美国 清教徒 的帮助,我们可以对付这些危险。在我们认为什么是灵命塑造的想法上,这些清教徒有个特殊的贡献,就是他们声明生命的一切皆属于神。 小教理问答问道:“神在那里?”它给予了令我们惊讶的答案:“神无处不在”。以此见解为出发点,灵修的目的不只是追求个人灵命从世上提到天上,而是将这种寻求由天上带到世上。 几世纪以来,人们始终将生活划分为神圣及世俗两种层面,由于清教徒拒绝这种二分法,因而肇始了清教徒的敬虔运动。对清教徒而言,生活的一切都有可能是神圣的。清教徒卡顿(John Cotton)论述:“不只是我的属灵生活,或是我在世上的公民生活,甚至我所过的一切生活,都是依靠对神儿子的信心;所有的人都拥有从他而来的信心媒介”。若将这个理论加以实践,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

爱渴慕与神相交(汤姆·华森)

爱渴慕与神相交 汤姆·华森 爱会渴望熟悉与相交。“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诗八十四2)。大卫王想要建造圣殿来取代会幕——上帝同在的记号,却受到禁止。此后,他切慕神,带着圣洁的渴望向永生神呼吁。相爱的人会渴慕一起交谈。我们若是爱神,就会看重祂的圣餐,因为我们在圣餐中与神会面。祂借着祂的道向我们说话,我们则借着祷告向祂说话。借此,我们可以省察自己对神的爱。我们渴望与神相交的亲密感吗?恋人无法忍受相隔两地,同样地,爱神的人带着圣洁的情感,渴望与祂同在。若缺少了什么,他们都能忍受,唯独无法忍受缺少神的同在。他们可以缺乏健康和朋友,桌上没有佳肴也能够快乐度日,但若没有神,他们就快乐不起来。“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诗一四三7)。相爱的人会有发昏的时候;大卫不得见神时,随时都要昏倒、死亡(参诗七十七3)。爱神的人不以圣礼为满足,除非他们得以在圣礼中享受神自己;否则的话,只不过是在舔玻璃杯,而没有尝到蜜。 有些人竟可以一生过着没有神的日子,我们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他们认为没有神的日子最好;他们为自己缺乏健康和生意欠佳而叫苦连天,却不为缺乏神诉苦!恶人既不认识神,他们又怎能爱他们所不认识的神呢!不能;更糟糕的是,他们丝毫不想认识祂。“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我们不愿晓得你的道。”(伯二十一14)罪人逃避认识神,将祂的同在视为重担;这样的人能算为爱神的人吗?哪个女人爱自己的丈夫,却无法忍受和他在一起呢? (选自《万事得益》,P84-85,郭熙安译,改革宗出版社

紧急呼吁:全国基督徒起来为疫情禁食祷告

全球见证分享 今天 截止1月31日,武汉肺炎确症人数已达9830人,疑似病例15238人,死亡218人。 禁食祷告倡议书 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到了全国,这是一个急不容缓的时刻,这不仅仅关乎于湖北武汉,更是关乎于全中国人民! @所有属神的子民,我们呼吁全国基督徒,起来回应祷告的呼召! 今天,上帝使用这个特殊的日子,使我们都要来寻求他,听他的声音,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唯有他能使人存活,不至灭绝! 我们的领受是:神要带领我们脱离埃及法老的手,挣开牠的绳索。这法老就是辖管大地的权势,是魔鬼撒旦的权势!上帝要我们回归到他的面前,为我们国家民族及我们基督徒、教会来认罪悔改祷告! 我们不是为了吃吃喝喝,享受恩典,免去灾害而生存的,我们是为神国而生,也是为带着福音的使命,为拯救我们的国家而生!灾难当前,基督徒们不能呆在家里,只顾着吃吃喝喝,娱乐消闲度过时艰!…

耶稣的教训(司布真)

耶稣的教训 司布真 经文:太22:36-40 “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按照拉比的说法,有很多诫命是第二位的,其他的则是最重要的。他们常常把其实是相对很小的命令和那些最大的命令摆在同样的地位。他们其中一位甚至放胆说,拉比的命令要比律法的命令更重要,因为律法的命令有大有小,但是拉比的命令都是大的。他们一些人认为吃饭不洗手,这和杀人一样是一件大罪;他们把在安息日用手搓麦穗和奸淫看作是同一类的事情;所以他们就让人产生极大的混乱,不晓得道德诫命的真正次序。所以最好还是从这位文士称之为是“夫子”的满有智慧的先生那里得到一个权威答案,去知道诫命中“哪一条是最大的”。这个问题如果救主回答得没有智慧,必然会把他陷入纠缠当中;所以这位律法师试探,试验,试炼了他,把他证明。称颂他的名,他能经受人对他的任何试验!撒但试探,试验,试炼他,到了他能力的极处;但绝找不到他身上有任何的瑕疵过错或失败。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这句话对我们主的听众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所有敬虔的犹太人都习惯在每天早上和晚上背诵这话。我们主引用的申命记6:4-9,是四段被佩带的经文(太23:5)中的其中一段。“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因为耶和华是我们的神,他当得我们出于内心的爱。作为我们的创造主,保守我们的主,供应我们的主,审判我们的主,他命令我们把我们心里一切的感情都顺服交给他;和我们对任何同胞,或者对我们自己的爱相比,首先爱他,最爱他,最全心爱他。 “尽性。”我们要用我们全然的生命爱神,爱他胜过爱我们的生命;如果有必要,我们宁可放弃生命,也不放弃对神的爱。 “尽意。”我们要用我们的理智,用我们头脑一切的能力爱神,把记忆,思想,想象,推理,判断,以及我们全部的思维能力,都作为顺命的臣民,在神的脚前敬拜,赞美他,爱他。…

除尽老我(陶恕)

那个旧日的“我”必须全然钉死;这正是保罗在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所说的。我们不能局部的死去,非死即活。这好比饮用一杯有毒的水。它不必是百分之百有毒也可以将你杀死;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毒性也可以。事实上我认为,假若只有百分之一的话,这杯水因毒性不明显就更为危险。一杯有百分之百毒性的水能立刻叫你死去,但一杯只有百分之一毒性的水却会叫你死得更缓慢、拖延,也更为痛苦。 在我们基督徒的经验里,即使只有一点儿旧日的“我”存留着,已非常危险,就好像你整个自我全都是毒足以摧毁你。 这正是保罗的意思。“老我”必须完全除掉,“新我”必须完整来到。“老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死去,却以先前从未有过的活力生活。我们存在的种种本质,不再是被自己的生命,而是被我们宝贵救赎主的生命所渗透着。通过钉死“老我”,基督的生命在现世的基督徒生命中,都可以实践出来、行出来和活出来。 “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是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的精义所在。是在我里面的基督改变了整个世界;除非“老我”被除去,否则基督的生命就不能临到我身上。然而,许多基督徒仍拼命抓着“老我”。他们极之害怕会失去什么,以致忘记了耶稣曾教导说:“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除非我们愿意舍去,否则永远不能得着神为我们所预备好的。 (选自《同钉十架》,P210-212,廖蔚、刘洁玲译,宣道出版社

加尔文主义系列讲座(凯波尔)

加尔文主义系列讲座 亚伯拉罕.凯帕尔 1898 王兆丰译 简 介 亚伯拉罕.卡艾帕博士是著名的荷兰加尔文主义神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于1901-1905当选为荷兰首相,任荷兰议会议员三十多年。卡艾帕博士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他以加尔文主义为基础,对他的祖国的社会结构进行全面改革,影响涉及几乎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他担任两任基督教杂志的编辑长达四十五年。1880年他奠立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并亲自任教,任职。此外他出版了两百多卷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圣洁神学百科全书”,“圣灵的工作”,“靠近神”等。在他七十岁生日的庆祝会上,有人这样说:“四十年来,荷兰的教会,政府,出版业,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历史上,每一页几乎都有他的名字”。 此系列讲座是卡艾帕博士于189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的。共分六个专题。 1。论加尔文主义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