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文化基督化”

一个值得怀疑的口号——基督教“中国化”

一个值得怀疑的口号——基督教“中国化” 安希孟 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反抗力甚巨。排斥基督教的种种尝试从未绝迹。中国改革开放,国门大开,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无任欢迎。然而一些人却仍旧热衷于基督教“中国化”,以中国旧有的(包括被“改革开放”抛弃的和行将被抛弃的)文化习俗及政治意识形态重铸基督教神学,对西方神学思想熟视无睹。   基督教生于地中海开放商业文化背景中,实同自我封闭、自视甚高、自以为是、画地为牢、闭门称霸的小农意识迥不相侔。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的“世界化”是一个两难选择。我们不幸把“中国特色”硬套在“基督教神学与教会”上,似乎封闭僵化、拒绝外部舆论乃“民族化”的题中之义。   细数落起来,封闭的“中国化”概念由来已久。从文化史研究的角度看,昔日那些梯山航海而来的西方传教士,乃是人类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他们不远万里,抛别家乡的优越生活,来到中国边陲不毛之地及穷乡僻壤,给中国文化带来新的生机,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今天,基督教在中国已成为“三教九流”中的一教一流,获得合法承认,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代传教士筚路蓝缕的开启工作。如果历史的研究不数典忘祖,就不应抹煞中西文化史上这艰辛苦而感人肺腑的一章。基督教对于古老的华夏文化,实为一种革命性改造力量。然而,由于中国不是一般封闭的国家,故基督教极难进入。传教士只得迁就隐忍,甚至有的人儒冠儒服,并不惜一改基督教的初衷,入朝为宦。基督教传教士初次来华,为迎合中国民众的心理,采取了一些变通办法。然而其中有不少不足称道的弊端。如,唐代景教采用儒、佛用语。 20 世纪初的“本色教会”运动中,有的教堂采用佛教礼拜仪式,焚香燃烛、跪拜诵经。也有人编写中国民谣式的赞美诗。这就是基督教“儒教化”、“佛教化”。    1926…

中国文化基督化之思

中国文化基督化之思 以琳 (一) 中国文化基督化是赵天恩牧师的遗言,它也成了我的座右铭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腐朽没落的文化,它只会培养暴君,培养出流氓成性的统治者,这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读物就能看出这个简单又明了的真理。 先从文化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畅销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三部小说里都充满了杀人的“趣味”,奸诈的为人处世哲学,它的杀戮文化害了无数的热血青年。我在青年时代非常崇拜里面的所谓英雄人物:关云长、张飞、武松、凤姐等,以为这样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后来我看了美国很多的富有爱心的影片才慢慢转变了观念,才感觉在我们这些书里,充满了一种杀人的意识,强者为王的意识。 而基督文化强调的是爱,爱人如己,爱自己的仇敌,为逼迫的人祷告等等,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人格,一种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和我们传统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我最初反感我们的文化是从孔子的“小人与女人难养也”这句话开始的,这是什么话,谁是小人?为什么女人难养?和他政见不同的就是小人吗?女人难养这一结论,要嘛孔子是一个伪君子,经常虐待她的夫人,要嘛他是性功能萎缩,把夫人留在家里给他招惹了是非,总之孔子的这一说法让我推测了许多,我慢慢的开始研究我们所学的古文里的统治思想,才发现了里面的肮脏情结。 比如历史上的海瑞,这个人就是儒文化培养出来的伪君子,他的女儿就是因为佣人给他的女儿喂了饭,沾染了晦气,就要他的女儿死,他的女儿只有5岁,他决定把她饿死,赢得一份贞节牌坊,当孩子饿到第二天还没有死的时候,她妈妈想减轻孩子死去的痛苦主张快一点的做法,海瑞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最后活活给饿死。海瑞这个伪君子为了赚取自己的名义,不惜用女儿的生命做代价,这是多么的无耻,多么的伪善。…

羊文化概念的解释与答疑

羊文化概念的解释与答疑 曼德 羊文化概念提出来之后,认同者无数(已在香港、新加坡举办两届论坛),但也有不少争议,作为一个文化概念,这是难免的。“文化”本身就有很多定义,据人类学家A.L.kreober统计,文化的定义高达160种之多○1。至于羊文化,目前的解释也有20多种,有中国古代的羊文化、草原饮食羊文化、有儒羊文化、有羊城的五羊文化、还有不少企业自称的羊文化等等。文化不是宗教、文化传播更不是宣教。那么传播羊文化在当下有什么意义呢? 本人在《2006:从狼文化到羊文化》一文中首先从企业文化、从耶稣基督的角度阐释了与企业狼文化相对的羊文化。2007年,在中国宣道神学院纪念赵天恩先生讲座上,本人在《企业文化基督化—当代基督徒的重大使命》演讲○2中重点解释了羊文化。当时中宣麦炳坤教授为羊文化也作出了积极回应○3,除正面肯定外,对羊文化提出了两点意见:1.提防落入基督与文化对立或两极论之中;2.动物的意象和特性不宜无限地延伸、细致入微地寓意化。麦炳坤教授的意见和他人的建议都是完善羊文化理论的必备思想资源。 《圣经》尤其是《新约》中,经常用某些动物为符号来比喻、指称耶稣基督及圣灵。《新约》中有三个动物形象,具有非凡的意义。狮子、鸽子与羔羊。除鸽子比喻圣灵外(见马可福音 1章 10节、路加福音 3章 22节、约翰福音…

唐崇荣 :我所认识的赵天恩牧师

我所认识的赵天恩牧师 唐崇荣 2004-01 1971年,赵牧师第一次亲自飞往印尼,从雅加达到苏门答腊,再到玛琅找我,这次我平生第一次认识这个人。原本我只认识他的父亲赵中辉牧师,那是70年我在台湾27个城市布道的时候认识的,想不到隔年他的儿子亲自到印尼来找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认定我,他只说听到我在台湾各地布道,神很赐福,所以想和我谈谈,是否可以一同创办中国神学研究院、教书等事情。我一方面受宠若惊,另一方面又看到他远大的心志,就是为中国教会的前途建立坚固信仰根基的训练中心,用优秀的、高层次的神学装备神国未来的仆人。赵牧师对中国福音化的异象,是令人非常振奋的,我深深感受到像赵天恩牧师这样的传道人,在中国教会中、在神的仆人中是非常少见的。所以我可以说:我是与他「心心相印」,拥有同样的感动。所以当他正式邀请我的时候,我严肃地对他说:虽然我强烈的的负担是在印尼,但我愿意参与中国神学研究院的创办。这是我第一次与他见面的情形。 1972年,赵天恩牧师主办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届神学教育研讨会,请我担任讲员,我们就在香港马礼逊纪念馆举行这个盛会;1973年在菲律宾举行第二届,从此我就与赵牧师建立一段相当深厚的友谊与同工的关系。后来,赵牧师又邀我一同做神学训练的工作,所以1975年我就到香港「中神」主持开幕礼拜,以及担任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总共到中神教了两次,另一次是在1979年。1976年我也受邀去华神教过书。1980年代,赵牧师和我决定要举办神学讲座,他极力提倡对平信徒举办神学讲座,此外又主张办教牧研讨会。此后,神学讲座成为年年举办、持续了十九年还未停止的活动。 神学讲座当初只在台北和香港两地办,后来我在印尼也办了印尼文的神学讲座,新加坡、吉隆坡等地也有举行。港台两地的神学讲座由赵牧师发起,头两次的讲座是赵牧师和我一起主讲,后来就由我一人主讲,直到如今。神学讲座竟然成为全中国信徒信仰归正的极大祝福,因为讲座内容由中国福音会同工整理成书后,销售遍及全球;另供应现场实况录音带,所以这些产品甚至在中国大陆各省各地都已成为传道人和信徒追求真理所喜爱的读物,此外我们无法估计到底有多少人从这当中领受恩典,但是每次聚会,我都听到特别是从中国大陆来的弟兄姊妹们说,透过神学讲座的书籍和录音带得到很多帮助。因此,我相信这是赵天恩牧师来自上帝的感动、异象以及先知功能的事奉,所带出来的成果。 我仔细观察赵牧师的为人,他是一个「真以色列人」,心中没有诡诈;心地正直,天性善良,待人亲切。然而,他有时候行事容易遭到亏损,尤其在与人共事方面,因为他个性爽直不够委婉而引起困扰。所以这是他吃亏的地方。我个人认为他是神的仆人;是个有远见、有眼光、勇敢奋斗的仆人。所以,在中国教会史上,我给他的评语是: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明白正直的人,基督教信仰与他的生命不能分开,他持守教会的发展和执政掌权者之间,仍有一些不能妥协的真理原则。所以他对中国教会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历代政权与基督教、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发生摩擦的原因,有深刻的剖析。他在华人教会中具有极尊贵的地位。 赵牧师对神学教育和建立神学院的心志是很强的,无论是小学程度、大学程度,无论在国内或海外,他都去建立神学院(培训中心),只要能够帮助人受造就受装备。所以,我们多次邀请他在归正学院、在华盛顿等美国各区授课,也曾邀请他两、三次到印尼担任客座教授,这是他在神学教育方面的贡献。 听到赵牧师离开世界,对我来说,非常震惊,也是意料不到的悲痛,因为他自生病到被主接走的时间非常短暂、非常突然,也是教会不可弥补的损失。我盼望赵牧师在世上所成就的不但被天父接纳,也能继续成为中国教会的祝福;求天父坚固我们,继续在地上成全他所托付当做的事,直到有一天中国福音的门真正打开,让更多中国人在福音的光照下,从黑暗归向光明,从罪恶的捆绑归向基督。

王怡:地上的国和地上的义:电影《赤壁》

  -| 发表于 2009-1-16 21:31:00 0 推荐 看见草船借箭、火烧连环,三国一干人马,涌现在大银幕上。是每个小时候看过三国连环画的人,心中做了许多年的梦。这是一个深埋在族群的文化潜意识中的梦。吴宇森的票房成功,或许会点燃这一导演与观众内心的激情,就是在影像中,重述一遍中国历史文化中那些图腾般的人物与事件。 李安《藏龙卧虎》之后,开启了一个虚构的古装大片时代。《赤壁》之后,我的期待,是看见一个历史名著的古装片时代。谁不想进入电影院,看一次玄武门之变,或一次岳飞传、杨家将?谁不想看一回孔子、包公、杨贵妃,听一回窦娥冤,桃花扇。当年的《荆轲刺秦王》和《西楚霸王》,走在市场前面有点早,票房不理想。结果《藏龙卧虎》一来,就扭转了古装片的方向。…

感受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感受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一位社会学者的访美札记 作者:文军 发表日期:2006-10-14 文章来源:思与文 内容提要:在美国众多的宗教派别中,基督教毫无疑问占有绝对优势。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有信仰宗教的人数中,约有85%的人声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以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为例,它始终是美国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年销量高达900万册左右。虽然基督教并不起源于美洲大陆,但基督教实际上成了美国的国家,基督教文化也演变成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影响之大只有深入到美国社会之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宗教大国,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宗教色彩可能是最为浓厚的一个国家。它有30多万个以上的基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的一项国际性调查曾显示,有82%的美国人信仰宗教,而同期的英国、德国和法国却分别只有55%、54%和48%。而且,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花在体育方面的多。例如,1990年,美国人观看职业或大学橄榄球、棒球、篮球、冰球、拳击、网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为3.88亿人次,而出席宗教活动的人次则为52亿,13倍于观看体育比赛的总人次。1992年,美国人贡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是花费在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这三大联赛上40亿美元的14倍。甚至连美国的货币美元上也忘不了感恩”上帝”–所有美元都印有”In God We…

谢文郁:文化使命就是大使命

谢文郁:文化使命就是大使命 文化使命就是大使命 谢文郁 基督徒的大使命是要把福音传到地极。但是,“传”是什么意思呢?几年前,有人对我说:“基督很快就要到了。”我听不明白,反问一句,说:“你怎么知道这 事?”这人说:“因为福音已经传遍了地极。耶稣告诉我们,当福音传遍地极之后,他就要再次降临。”我说:“你怎么知道福音已传到地极了呢?”这人说:“这不明摆着嘛。你看,科技如此发达,收音机,电视机,到处都是。还有谁没有听过福音的呢?没有了。只是他们的心硬,不接受福音罢了。” 这段对话在我的心中萦绕不去。我无法简单反驳。我当时的直接反应是,耶稣告诉我,关于他的再来日子,只有天父才知道。我们这些跟随者只有在谨慎和祷告中等候他的再来。因此,我对这人的话不以为然。但是,这人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确,无论什么人,多多少少总会有机会听到福音的。如果都听到福音了,岂不是基督就要再来了吗?这段对话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困惑:一个人听到了有人在宣讲福音,就算他听到了福音吗?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在我心中萦绕不去的事。十几年前,我还在北京大学教书。当时,我不禁地跟朋友和同事们谈论关于基督教的事。有一位朋友跟我说:“你知道什么是基督教吗?我来告诉你。那一天我从大连回来。在火车站内,有一个人穿着不整,向我走来并跟我说:‘耶稣爱你。’这就是基督教。”他是以藐视的口气谈论这件事的,意思是说,这些基督徒属于下九流的人群。我当时无言以答,因为我也不明白“耶稣爱你”是什么意思。我的即时反应是,基督教应该比这些多一点东西吧。成为基督徒之后,我才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但是,坦白地说,这件事之所以留在我心中,并不是因为这句话有什么震撼力,而是因为我当时相当固执地认为,基督教不该是如此下九流的东西,而我要证明这一点。 我不怀疑,在大连火车站内传福音的那位“穿着不整”的基督徒,他对“耶稣爱你”这句话有亲身体会;而且,他是真诚地向人们分享他的体会。而且,我也不怀疑,他在大连火车站传福音,有些人因为他的这句话而被耶稣的爱所吸引。但是,对于当时的我(对基督教有好感)和我的那位朋友(藐视基督教)来说,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只有消极的意义。问题是,对于我和我的那位朋友来说,我们当时算是听到了福音还是算没有听到福音? 这两件事加起来,我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传福音中的“传”究竟是什么意思?“传”是在讲者和听者之间进行的。不但讲者要讲出信息,而且听者要接受信息。如果听者接受不到信息,我们能不能说在“传”呢?显然不能。对于基督徒来说,他们在传福音时是在传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体会,因而知道自己在传什么。但是,听者是否接受他们所传呢?如果听者在听的时候不知所云,这里的“传”就无法完成。“传”是要传出信息的。如果听者没有接受到任何信息,我们何以敢说已经“传”…

康熙《基督死》赏析

康熙关于基督信仰的诗: 对联: 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 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 诗作: 其一: 妙道玄玄何处寻,在兹帝监意森森。   群生蒙昧迷歧径,世教衰微启福音。   自古昭昭临下士,由来赫赫显人心。…

郑安德: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郑安德: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郑安德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悠久而深厚。自从唐朝首次入华直到如今,基督宗教就一直面对着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千多年的传播史上,信仰的先辈们在与中国文化对话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教训与经验。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安德教授近十多年来一直专注研究明末清初基督宗教与儒家、佛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对话有许多丰富的见解。 近日,郑博士从他多年的研究出发,结合现在中国基督教的现状,分享了他对基督教如何对待展开宗教对话、对待中国文化方面的独到见解。 明末清初中国教会的护教性对话 选择“明末清初基督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对话”进行研究,主要的理由是这个时期相关的资料比较多,而且我能够找到这些资料。我所关注的资料并不是我们在教会里面常常见到的讲道集、圣经解释等,这些在新教里面是有很多的。当时我很关注的是基督信仰超越时空的精髓与中国文化的精髓之间是如何切入、辩论和交流的。 这些东西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某一个层面说,这是在探讨教会外面的一个事情,它并不是探讨如何建立教会、牧养等教会内部的事情,而是如何向教会外面的人、向不信仰基督教的人传福音的事情,是关于传教的事情。中国现在有十多亿人口,绝大部分是非信徒,所以与非信徒的对话是很重要的,是教会和基督徒不能忽略的一个话题。 而且,看基督教在中国最开始传播到现在已经有千百年了,但比较遗憾的是,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中国基督教的发展是比较平稳的,特别是唐朝、元朝、明末清初的福音三次入华都因各样的缘故中断了,福音的根一直很难扎稳在中国的土壤上。我想,文化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儒家和佛教文化,扎根非常得深、非常丰富。也许从某个上角度可以说,中国文化主要是“人立之教”——人所创立的宗教来表达的,比如道家、儒家、佛教都是由人创办的。如果从非信徒的角度来看的话,基督宗教也是“人立之教”,但是从信徒角度看,是“神立之教”——神所创立的宗教。“人立之教”与“神立之教”肯定有所冲突。我很关注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基督宗教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的挑战与互相之间的交涉,这其中的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

“希腊化”与“基督化”的世纪之争/王晓朝

人文历史 ( www.ywpw.com )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的源头在 “ 两希 ” ,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古希腊文化以其哲学为主要精神代表,古希伯来文化则以犹太教为主要精神代表。两种古代文化各自经过曲折变化的历程,在古罗马帝国相遇、碰撞、融合。其结果,新的精神代表基督教切入了这一历史场景,西方文化发展的下一阶段被定向在基督教文化之下。怎么解释和评价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是西方学者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这一历史结局的本质究竟是基督教的希腊化(或拉丁化)还是罗马帝国文化的基督化(或基督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