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圣山网论坛”

江登兴:中国城市家庭教会的传承与更新

江登兴 “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 ——《马可福音》12章26-27节 家庭教会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每一个研究家庭教会的人首先要问的问题。对此,长期以来,关于家庭教会成因有一套比较固定的典型说法——西方宗教敌对势力渗透说,经济文化科学教育落后说,基层政权组织管理薄弱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结合时代发展、社会、人口变迁与地域特点等可增减变化的其他因素,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与具体情况,作为补充原因配合使用。 无论有多少原因,这套说法的关键是“西方渗透”。大量海外资金、书籍资料、宣教士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使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得以迅速发展。过去30年里,几乎所有关于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因的调查报告、官方文件中都充斥着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家庭教会的成因虽然“有着各种复杂的原因”,但主要是海外宗教势力扶持渗透的结果,各种分析、讨论、文件、报告,从不忘记对这一原因的强调,其对问题的思路基本如此。 一、引言:转型与挑战 1. 转型 中国之有家庭教会,应该追溯到1950年代是否参与“三自运动”的争论。那时,面对政治高压,一些坚持正统信仰的基督徒和传道人,坚决拒绝与实际上放弃信仰的“新派”联合,并坚持教会对于政治的独立,从此有了中国家庭教会。1970年代后,主要是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家庭教会在农村得到较大的复兴。90年代后期,这个复兴运动的重心转向城市。…

《彼岸》悉尼首映 《四海学踪》展留学生得真爱

“东方与西方不再陌生,此岸与彼岸依旧遥远”。继《神州》、《十字架》和《福音》播出的“福音进中华”实况后,远志明牧师将观众的视线从“此岸”转移到了“彼岸”,让观众看见“福音出中华”的实况。 《彼岸》属系列纪录片。全片共有9集, 全长约8小时,讲述了华人在欧洲、澳洲和美洲的几十个动人故事。11月19日《彼岸》悉尼首映礼上,远牧师选播了以澳纽为背景的《四海学踪》,从留学生涯传播耶稣的真爱。 《四海学踪》片头是一些小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镜头,有在埋头苦读的,有在谈恋爱的,也有在抽烟和派对的——这些“飞出笼子的小鸟”是不是真的就从此自由在空中飞翔?还是如断了线的风筝随波逐流、去无定所?《彼岸》以留学生为主题的故事,展示了海外游子面临的种种压力,有的被压下去了,且越陷越深,亦有的找到了支点,从此越活越精彩。 受伤的心灵 主来安慰 影片记录的人物故事展示出漂泊在外的留学生很容易受到冷落、感到孤单,他们其实很需要保护。影片中记录的来自澳纽、丹麦和挪威的小留学生,他们有身体受伤的、有心灵受伤的,但都在耶稣的爱中得到了医治,亦成为了福音的见证人。 奥古斯丁说过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洞,是只有神才能填满的。来到异国的小留学生们,他们以为世上的爱情是他们孤独的依靠,有的因此失贞,有的同居,但多数都是以伤害告终。故事中一位姊妹经过一夜情以后,就再也没见过那人;另一位姐妹在与男友同居后,却遭到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还有一位弟兄为帮助女友申请居留签证,办成后女友就立刻消失。远牧师笑言《月亮代表我的心》很好的形容了世上的爱情,就像月亮一样,时而圆,时而弯,时而还会消失。 远志明牧师在记录片播放之后讲出世上没有真爱,唯独耶稣十字架上的爱才能征服世上所有:祂是世上的光,给我们照亮前路,让我们不致迷失,不致跌倒;祂也是我们的出路,何时感谢主,何时都有出路。…

颂扬:金天明牧师

转自海外校园 颂扬 一 金天明──北京守望家庭教会的牧师,他个子不高,身体略微显瘦,带著一副眼镜,看上去一副书生气。我们都生活在北京,都忙著教会的事奉,竟有3年没见面了.。 在北京望京的一家匹萨店里,我们夫妻和天明一家,一边用餐,一边聊著天。记得我第一次见天明,是1995年的春天,他已经牧养教会近两年了,非常忙。那时街上到处都是黄色的面的出租车,不贵,但他无论是探访信徒,还是出门办事,总是骑著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当时他的儿子刚几个月大,屋子是一居室的公寓,东西堆得满满的。我先生告诉我,和以前比起来,这已经好多了。天明刚结婚的时候,在清华西门租了一间小平房,只能放下一张床──而守望教会就是在那里创建、开始的。 转眼间10多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教会也长大了,我们人也老了一些。但我看天明还是那个样子,还是那样的干劲十足,就像当年。我望著他,心中暗暗地思忖著,在这个小个子里面,蕴含著多麽大的能量啊! 事实上,当时的守望教会正面临著重大而艰难的挑战──向政府登记,希望有一个固定的聚会场所,但举步维艰。天明除了讲道、讲课、教会管理,还要经常与政府的人见面。我和丈夫深知其中的艰难和烦躁,因为我们也有同样的经历──最後我们发现,政府根本就不会给我们登记,我们也没有精力继续与政府交涉,只得放弃了。 我们约天明出来,也是想用我们的经历提醒他。但天明很执著,他一定要做下去。我看著他,眼光又从他的身上移到他的两个孩子身上。他的儿子雅各和女儿雅歌,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五年级,他们俩真是乖巧,吃完饭,就拿出随身带的书,坐在那里看书。…

是谁点燃了中国大地复兴之火

范老弟兄    中国大陆信徒,在共党政府之前大约只有七十几万,现在已增加到八千万左右了,而且目前,正以每年一千万的人数增长中。这些年来与一些为主受苦的见证人见面、交通,得到一个非常确定的结论是,若非与世界分别,为主撇下一切,是无法谈到为主作见证,更不用讲到教会复兴。正如主耶稣自己所说的:「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    为了主时代的见证,我们引用彼得所说的话:「我们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四20)    求主怜悯我们!   复兴的前兆   近六十年前,中国人民政府当权之后,竭力推行无神论运动。各地教堂及一切聚会处所、教会房屋,全部被政府充公,有的作了医院、仓库,有的改为住宅、有的成为政府机构的办公室,托儿所或是工厂、体育场之类,传道人及信徒被逮捕。…

陈终道牧师: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 (作者:陈终道牧师) 许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麽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出来的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後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教会中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绝对不相同的。宗教是讲究信仰的,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麽差别?本文限於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 一.教皇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的磐石是指彼得本身抑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磐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和教会中有教皇的位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 25-28 )所以天主教有教皇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後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也没有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後五十六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问彼得的安;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他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认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他们认为教会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可是他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所以罗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後到罗马教成立之间,好些“教皇”都没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後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可是年老的约翰在他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称自己为长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何当:洛桑-罗马-所多玛——福音派教会的普世主义危机

洛桑-罗马-所多玛——福音派教会的普世主义危机 文/何当 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创13:12 目录 一、中国教会的洛桑事件 二、何谓oikumene(普世)? 三、普世主义与大普世主义 四、教会的合一与淫妇巴比伦 五、天主教的大普世主义…

古代温州也里可温考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08-10-15 13:38:44 作者:舍禾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点击:62 [1]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出版,1998年,第1页。 [2]据莫法有所著《温州基督教史》一书记载,八十年代初,曾有宗教界人士认为,唐代景教已传至温州,其理由据说是国外史书中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记 载。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确凿可靠的文字资料,也找不到任何实物可作佐证,所以认为此说尚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