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秋风:中国体制转轨的自下而上进路

标签: 体制转轨 改革开放 1978 ● 秋风 从一九七八年算起,中国的转轨已持续了整整三十年。这期间,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民众的自由多少有所扩大,权利保障多少得到改进,财富也程度不等地有所增加。那么,过去三十年的变革是如何发生的?其动力来自何处? 很多人、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来即在决策层曾经活跃的人士通常把变革过程概括为“自上而下的”改革。从语义学上说,选用“改革”一词本身就隐含了自上而下的含义。有些学者断言,“所有人都受益于改革”,仿佛是说,已经发生的变革是天上掉下来的,普通民众意外地得到了似乎本来不应当归自己的好处。秉持这样的历史解释,面对迄今依然没有解决的制度转型的难题,这些人士也习惯地对着政府呼吁深化改革。 如此呼吁,或许并没有完全瞄准合适的对象。过去所发生的变革并不完全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反过来说也许更为准确:绝大多数变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地上艰难地生长出来的。扩展了个人自由、增加了个人利益之法律保障的种种法律、政策、制度,归根到底,是由民众自己创造出来,而不是别人恩赐的。…

从显性道德到隐性道德:“朱学勤困境”的法哲学分析

从显性道德到隐性道德: “ 朱学勤困境 ” 的法哲学分析 沈阳(江苏) 人们常说,保障人权的宪政制度是道德的,侵犯人权的专制制度是不道德的;人们又说,现代政治是宪政政治,而不是道德政治。宪政政治与道德实现的具体关系密不可分,并非宣布 “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寄居客人:基督徒的使命

作者:寄居客人 经文:太5:13-16、彼前2:9 引言: 受儒家影响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份子,他们对国家和社会是有使命感的。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当代的中国人,特别是89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使命感,从普遍意义上看:现代的国人要么就是混吃等死,要么就是为个人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更糟糕的是许多人放纵情欲、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活在当代的中国基督徒们是追随国人的脚中行吗?还是不忘记自己的身份和那从天上来的召命? 一.使命的来源 神造人并赋予人使命(创1:28),因此人是有使命的人,人犯罪以后丢失了这代表神管理大地的使命感。 神拣选并拯救了以色列民,把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并赋予他们使命(出19:4-6、赛43:10、44:8)。 神在基督里拣选并拯救了我们,使我们出死入生,出黑暗入光明。神同时赋予每一个蒙拯救的人以使命(参太5:13-16、彼前2:9)。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信仰产生使命,这是必然的。就是错误的信仰都能产生相应的使命,例如,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是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他们的使命;再如:信仰撒旦教的人是以宣扬仇恨、崇拜撒旦为他们的使命。我也亲眼看见那些传异端的人有强烈的使命感。对于每一个有基督信仰的人必然会有从神而来的使命感。例如,耶利米的使命感:“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20:9)。再如,保罗的使命感:“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林前9:16-17)。…

被误读的美国

本帖最后由 杨宁 于 2020-6-14 18:58 编辑 被误读的美国 落后的美国   在我父亲为数并不太多的藏书里面,有三本是关于美国的。一本是八十年代初出版的小册子《美国探亲纪实》,一本是稍后一点的《美国走马观花记》,另一本是…

十字架上的爱——观《魂断蓝桥》有感

十字架上的爱——观《魂断蓝桥》有感 曹志 漠视 十字架上的死/狂妄的理性/制造灾难的魔鬼/美丽的道德/刺骨地虚伪/遗忘 十字架上的爱/人间的爱/终成残缺/终是碎片 一 玛拉死了 玛拉从对爱情的憧憬,对真爱的信仰走向理想破灭后的彻底崩溃,走向“一切不再在乎”的虚无。然而,当爱人重现眼前,信心重回人间时,玛拉便幻想扼住命运的喉咙,重新生活。但,作为真實的個體,她又不得不省察已变化了的自己,发现自己无法追求这曾是真实而今成梦幻的爱情。曾经下贱,曾经堕落的她,与希望充实,渴求幸福的她之间,悄然筑下一条无法填补、无法逾越的鸿沟。她不敢面对爱人的目光,不能承受罗伊的爱心,那么自信的爱现在在形式上获取不到平等。玛拉不愿苟活而以死换取了自我的解脱、自我的升华、爱在天堂的梦——理智的人选择自杀有时需要莫大勇气。 黑白色的镜头间断性地在眼前浮现、跳跃:请允许我在零乱的回忆终夹杂几句苍白的感触。…

联合早报:中国邀教宗出席奥运开幕式

摆脱奥运政治化 中国邀教宗出席奥运开幕式 (2008-02-18 2:10 pm)   (综合讯)中国官方为摆脱 北京 奥运政治化的争议,现正试图解决中梵建交,以及邀请教宗本笃十六世访问中国,并出席奥运开幕式的政治宗教障碍,希望中梵两国能在奥运前建交,并且达成教宗访中协议,以宗教力量化解政治暴戾之气。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天主教爱国教会副主席刘柏年最近几次公开讲话曾表示,一旦中梵双方达成协议,盼望并欢迎教宗本笃十六世访问中国,对此教廷仅回应称,并未收到中国的正式邀请,然政治观察家解读刘柏年讲话认为,教宗访中之说是经中国最高领导层认可批准的。   报道引述一名教廷资深官员透露,“双方在接触后已取得进展,我们颇为乐观,但双方仍彼此保持着最大弹性的审酌空间”,不过,熟悉双方会谈进度的北京消息人士表示,双方已进入细节商讨与达成具体成果的阶段。…

李明博改变政策 要求北韩改善人权

李明博改变政策 要求北韩改善人权 韩国总统李明博领导的政府要求北韩改善人权状况,并保证就这个议题与美国合作。此举不同于前任政府漠视北韩侵犯人权以避免触怒平壤政府的政策。 *兑现竞选承诺* 正如李明博保证的那样,刚刚就任总统的李明博提高了韩国对北韩侵犯人权问题政策的重视程度。 韩国外交与通商部负责国际组织和全球事务的次官朴仁国星期一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言。他说,北韩现在需要进行一些改革。朴仁国说:“大韩民国强调人权的普世价值,呼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国际社会对朝鲜人权局势没有改善的关注。” *一改前任政府沉默政策* 独立研究表明,北韩的人权状况是世界上最差的国家之一。学者说,数十万北韩人经常因为他们或者家人犯了一个很小的政治错误就被关进劳改营。报导说,北韩公共处决和强迫堕胎的案件也频繁出现。 朴仁国的言论与前两届韩国政府的立场大相迳庭,前两届政府的政策是对北韩人权局势几乎保持完全沉默。这种政策的一部份称为阳光或者接触政策。这种政策认为南北韩之间关系很独特,需要敏感处理。这种政策的支持者说,和平接触北韩长期来说比对抗更能有效地促使北韩发生变化。…

无名的小虫:这个时代的需要

这个时代的需要 路9:37/43 许多人认为参加聚会是主耶稣对我们的最终要求,其实参加聚会只是我们学习和装备的方式和手段,我们对神的敬拜,明白神的旨意,自身的改变和山下的需要才是我们聚会真正的目的。 一、 世人在劳苦中寻觅。37 “…他们下了山,就有许多人迎见耶稣。” 我们所处的时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带来经济的腾飞。收入的增加带来生活的提高。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从温饱到小康,有了丰厚的收入、丰富的物质、便利的交通、快捷的资讯。人们的内心应该心满意足安享天年才对,许多人生活在世界上,并不认识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更不知道自己要去何方。他们厌倦童年的生活,急于长大成人。而已经长大成人的人,又是多么渴望自己能青春永驻、返老还童;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来换取金钱,忙忙碌碌、努力向钱看!到年老的时候,又用大把大把的票子来换取健康;吃好药,住医院竭尽全力多活几年,哪怕几天;他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努力致富,积攒钱财,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然而却对未来不寄予任何希望;当面对死亡的时候都会觉得两手空空,抱恨终天。当我们进入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内心却不难看出,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现状心满意足。各种危机接踵而来;道德每况愈下,心灵俞觉空虚,需求比收入更多;人的内心对物质世界的追求没有止境!渴饮海水,越喝越渴哪! 二、 后代在潮流中浮沉。38…

当代中国“老板”的信仰与信仰实践

李向平 中国当代民营企业家的信仰问题受到大众关注(资料图片) 在一般社会舆论看来,中国当代民营企业家对社会责任漠视的原因之一是信仰缺失。然而,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并不是他们没有信仰,而是他们的私密式信仰难以进入公共行动领域,建构一种信仰共同体,进而在一个职业共同体之中,发挥公共信仰的群体制约功能。    老板们并不缺乏信仰   与中国老板普遍没有信仰的说法正好相反,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如今中国工商企业界的老板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信仰。这些中国社会的强势群体——老板阶层,他们或者是信仰中国人普遍信仰的财神、风水、面相……,或者是信仰佛教道教,或选择了基督教。虽然他们的选择精神关怀方式和信仰路径有所差异,但他们在自己选择和委身的信仰之中,应当说已经为自己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但是,不同的信仰,就会产生不同的信仰实践方式;而不同的信仰实践方式,就有可能导致对社会责任的不同回应,也会导致极其不同的社会效应。   当代中国老板作为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逐步发育起来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崛起和构成,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的成败得失,他们的信仰及其实践方式,对于中国人的经济生活、精神生活、信仰重建和社会重建等方面,无不具有重大影响。   依照中国人的信仰模式,往往有私人信仰与公共信仰的差别。信仰方式不同,信仰的实践方法和信仰的最后效果就会大相径庭。私人信仰,仅仅关注个人的功利得失,关注个人的心神是否安定,关注个人的财产能否得以安全,甚至是以一种非常隐秘的方法,求神保佑他们的各种钱财收入。公共信仰与此相反。它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精神安定、价值皈依,同时还要以个人的信仰为基础,把个人的信仰与他人的信仰共享。   笔者曾经观察过若干家一度发展却最终倒闭的工商企业。他们的老板不是没有信仰,而只是私人的信仰。他们的信仰局限在个人的烧香拜佛、风水大师的秘密指点以及私人的精神安定层面;甚至不顾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规范,过于依赖“大师”的秘密指点,以八卦、风水、算命等方法来左右公司、企业的决策。这种私人信仰及其实践方式,当然不可能去建构一种以公司、企业为共同体的休戚与共的信仰模式。言其为信仰缺失而导致腐败堕落,其实也不为过,但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应当更重要。至于什么都信的老板,当然比什么都不信的老板要好一些。他们毕竟是心存敬畏,精神向往。但是,什么都信,不等于就有了真正的信仰。特别是那些私密式的信仰,实际上还是私人的东西,仅关乎私密的自己,难以进入公共行动领域,建构一种信仰共同体,进而在一个职业共同体之中,发挥公共信仰的群体制约功能。…

囚焱:在爱中建立中国教会

今天在中国教会里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教会之间、教会与教会之间有不少的恨:怨恨、仇恨、愤恨……这些恨里面有多少是我们真正应该有的呢?很少听到有人祷告说:”撒但,我恨你!巴不得你现在就被扔进硫磺火湖!”却常常看到人们对某某传道人或弟兄姊妹的怨恨、仇视。今天中国教会多么需要以爱来消除恨啊! 保罗在讲到关于教会合一的真理时,最后以”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作为结束语。这里的”自己”显然是指基督的身体,也就是教会。今天很多人谈教会,都只是把它看作一个社会的团体,圣经却告诉我们: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弗1:23),这是对教会的终极认识。因此,一个真正合神(主)心意的教会,应该是基督的身体。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拔出、拆毁、倾覆之后,将如何建立中国教会,这是今天许多在主面前有托负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要在爱中建立。然而,这个”爱”字实行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啊! 爱的缺乏 过去,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中。缺乏爱,恨便应运而生。一次次的运动迫使我们去仇恨、去斗争。同事与同事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甚至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儿女之间都曾为了生存而互相控告,彼此斗争。 即使现在,这种仇恨的阴影仍然笼罩着许多教会。在三自会所管辖的教会里,明争暗斗是普遍的现象。一些人为了取得”主席””会长”的位置或圣职,不惜贬低、排斥、打击同工,甚至到了恨之入骨,非置他人于死地而后快的程度。家庭教会由于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三自会的控告与逼迫,吃了许多苦。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对三自管辖下的教会里面所有的人的仇恨。最普遍的现象是,与”三自教会”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 圣经里讲到两种恨。第一种是我们与撒但之间的仇恨,这是我们必须有的。因为从我们的始祖开始,撒但就引诱人背叛神,所以他就与人世世代代为仇(创3:15)。撒但的本性就是与神敌对,所以他必然仇恨神的儿女。圣经很清楚地说”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同呢?基督和彼列(撒但)有什么相和呢?”(林后6:14-15)我们对撒但要恨,因为他一直在试探我们、控告我们、恐吓我们、攻击我们,最终要把我们掳去,使我们成为地狱之子。一些人与神(主)的儿女作对,有时候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撒但在怂恿。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当年公会的犹太权贵们咬牙切齿地要砸死脸上发出天使般荣光的司提反(徒7章)。 第二种是我们与别人之间的仇恨,这是出于我们自己肉体的。圣经上将它列入”情欲的事”(加5:19-20)。这种仇恨产生的原因,无非是以自我为中心。谁侵犯了我的利益,谁冒犯了我的尊严,谁的才华超过了我,我就恨他。其实,这正是我们的罪性。所以,主耶稣要我们除去这种仇恨,他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 今天在中国教会里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教会之间、教会与教会之间有不少的恨:怨恨、仇恨、愤恨……这些恨里面有多少是我们真正应该有的呢?很少听到有人祷告说:”撒但,我恨你!巴不得你现在就被扔进硫磺火湖!”却常常看到人们对某某传道人或弟兄姊妹的怨恨、仇视。今天中国教会多么需要以爱来消除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