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或联手慎对地下教会 (香港) (2007-11-15)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文汇报消息,记者于教会消息人士处获悉,未正式登记在册的河北永年天主教区、河南开封天主教区的两位「地下主教」──韩鼎祥、梁希圣于 1 个月前相继逝世。这位消息人士透露,这两位「地下」主教秘密祝圣后一直未公开身份进行活动,他们生前选定的候任「主教」人选,不仅不能取得合法身份,获得中国政府的认可,而且也一直未获罗马教廷的认可。 这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68…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第九章?大明顺天国的发动原因及酝酿 ??这次起义是由兴中会庚子起义失败的余绪激发而起。李纪堂因庚子起义失败而心有不甘,又鉴于国内人心渐变,事有可为,因此在香港屯门开设一个农场,提供作兴中会革命基地,又积极留意再次起义的机会。适逢身兼兴中会、三合会会员的谢缵泰,为替因惠州之役被广州政府杀死的好友杨卫云报仇,太平天国遗臣洪全福(为三合会首领)欲重振太平天国,三人便因意向相同而时常聚首,讨论革命事宜,李纪堂并为革命加入三合会,遂形成有三合会背景的基督徒的领导核心。 ?? 大明顺天国的参与份子 ??参与份子几乎都是基督徒,且大多参与三合会、兴中会。他们因受过西方基督文明的洗礼,渴望以西方文明改造中国。例如被推举政权成立后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容闳,自幼接受西方基督教育,在美留学,深感美国与中国实况的差异,而兴起以文明(包括基督信仰)改造中国的冲动,大明顺天国以民主为诉求的政权性质,正切合其原本的理想。 ??而基督徒又以德籍的信义宗教会涉入最多,如巴陵、巴色会的教徒,德籍传教士郭宜坚因同情革命而以传教士身份为掩护,帮忙转运革命军火、信函。 ?? 大明顺天国政权的形式和性质 ??「大明顺天国」具有强烈反满复汉的意味,同时又有太平天国的影子:「大明」,表示以「复明」为目的;「顺天国」指「顺天应时」,并兼具太平天国「天国」的用法:指人间所建立的神的国度。但其在政权性质上却完全有别于明朝、太平天国专制政权,主张英美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国的政权,主张还政于民,由人民选举总统,并强调人人平等,欲打破中国官尊民卑的传统。「大明顺天国」的政治主张,与参与份子大多受过西方基督文明的洗礼的背景息息相关.这是中国首次具体提出建立民主政权制度的革命团体。…
香港证主十月月祷会 深圳 / 冯蒙爱 2007年 11月 09日 改变字体大小 小…
第八章?兴中会第二次起义及失败 ??这次起义是在1900年紧接庚子拳祸、八国联军入京以后,起义地点仍在广州,计画将军力分置广州和以东的惠州两路,双方策应,攻下惠州之后,然后分兵直攻广州。第一路由郑士良在惠州直接领导。第二路广州地区则由邓荫南领导。另外孙中山又派陈少白到香港,创办革命报纸「中国日报」,并在港设置革命机关,而这次起义可说是由基督徒领导。 ?? 革命的形势和布署 ??1.中国的情势:北方处于义和团大杀洋人、灭洋教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大量传教士、中国神职人员和信徒被杀,教堂被烧毁,甚至围攻使馆,攻击一切和洋人及基督教有关的事物。而南方的基督徒正努力的结合力量,要拯救整个国家民族免于衰颓,因为唯有推翻始作俑者的满清政权,基督教受迫害的问题才得以解决。毕竟革命党人不认为中国人是排教的,一切的排外均是满清的罪行。 ??2.革命的布署:惠州一路由郑士良、黄耀庭、黄福等人,结合当地十县的会党和绿林,始其连成一阵线,由郑作总指挥,使他们在这次战役中成为精锐的部队。广州方面,在邓荫南领导下,各同志亦着手个人参与起事的计画,例如:练遑成夫妇在药房行医卖药,实则为革命秘密机关活动;吴义如负责联络军界和绿林;宋少车则召集其余各界人士。另一种布署则是窥探地形,观察要隘,以及刺探军情,此职责由吴义如担任。 ??这些起事准备的任务,主要是基督徒担任,而整个广州起义的总司令是邓荫南,参谋是李植生。在布署的同时,正值八国联军之战。 ?? 惠州之役…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马文博 孙侠)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表示,有关中国禁止外国运动员携带圣经到奥运村的报道纯属谣言。 刘建超说:“我们注意到了这样的报道,并且立刻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核实。事实证明这个消息纯属谣言,中国政府没有做过任何这样的规定,也从未这样表态。” 他表示,中国政府一贯尊重和依法保障在华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外国人进入中国国境可以携带本人自用的宗教印刷品、音像制品和其他宗教用品。 “中国主管部门和北京奥组委没有也不可能做出所谓奥运村禁用圣经这样的规定,所以对一些人散布这样的谣言,背后有什么企图,我们深表怀疑。希望他们能够负起责任,不要再做对自己不利也损害世界人民同中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事情。”刘建超说。
第七章?革命力量的重整 ??兴中会第一次起义未出师就告惨败,革命组织因同志四散而瓦解,但 孙中山先生仍抱着革命力量的重新组合是必然的心态,于是一方面重新聚集旧同志,一方面招募新人,使得革命力量比以前更强大。 ??这次革命力量的重整大致兵分两路,一路是以孙中山、陈少白、郑士良为首,另一路的重心人物则为郑荫南和宋居仁。在同一的起义当中,分别负责两地的活动,而又彼此策应,这就是1900年庚子的惠州之义和广州的谋炸督府之义。 失败后,这些革命领袖各 * 在不同地方,准备再起;孙中山等人逃往日本,立刻联络华侨组织兴中会。郑士良返港重新召集余众,联络会党,设立机关。陈少白在横滨、东京等地联络华侨,并试图在日人中鼓吹中国革命。郑荫南逃至香港转赴檀香山做工。宋居仁、扬衢云等人亦在不同地域鼓吹华侨革命。 ?? 革命力量的重组:海外华侨 1.横滨兴中会的成立…
lt;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gt; ffice ffice” / gt; lt;…
第六章?兴中会的起义及失败 ?? 兴中会第一次起义及失败 ??檀香山兴中会的设立和以往在香港、广州等地革命志士的集结不同,兴中会不但是凝聚和招揽同志的团体,同时也是发动起义的行动组织、他们组织成形后及着手策划起义并回国部署。 ?? 起义的准备 ??檀香山兴中会正式成立后孙中山和一些志士策划起义,计画到美洲向华侨寻求经济支持,此时收到宋跃如的来信,指出日军占领东北,中日交涉清廷的懦弱腐败引起民心激愤,为发动革命不可失之机,孙中山遂与同志先后返国。 ??孙中山至上海与宋跃如会面并决定袭取广州为根据地,抵达香港后决定以香港为集结志士和起义的基地,于是在此成立兴中会,由于香港是孙中山所熟悉的地方,早年在同学朋友中鼓吹革命就有积极的响应,亦曾在此结交愿意投身革命的同志,且香港距革命目标广州很近却不属清政府领土,这些造成成为适合搞革命的地方;而澳门虽也距广州很近,属葡国殖民地,孙中山亦曾在此行医,但此地多为传统式地方士绅,态度保守,不愿支持革命。 ??首先要找陈少白,孙中山与他会面后,回香港租了中环士丹顿街13号为革命基地,陈少白继续奔走,找寻旧同志并物色新同志,郑士良,陆皓东,区凤墀先后加入这个新组织,另外,孙中山为新组织法律及外交事宜邀请香港西医书院老师道济会堂的何启帮助,其它基督徒参与组织的有辅仁文社社员,另外参加新组织的非基督徒有与孙中山陈少白并列四大寇的杨鹤龄和尤列,此外亦有基督徒商人医生加入并助饷款,另外也招揽一些三合会中人。…
劉晨光 恩典與自然:被賜福的「政治學」?──阿奎那政治思想芻議 ……作為一個以永恒之光觀察一切的思想者,阿奎那顯得太急於脫離塵世。一切將政治學當作實踐科學來用的想法在他那裏頂多只是潛在的。1 ── 恩斯特.福廷 一 嚴格來說,並沒有一種叫作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政治學」的東西。在他那裏,甚至哲學也只是神學的婢女而已。因此,考察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時,必須把它置於他的神學─哲學思想體系中,才能得到恰切的理解。所謂「恰切」,首先意味著准確把握其政治思想的性格與特徵;其次意味著清醒理解其政治思想在其整個思想體系中的邏輯地位以及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歷史地位。 阿奎那的神哲學體系有一個通俗名稱,即「基督教化的亞里士多德主義」。顧名思義,它是一個混合體,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傳統的基督教神學與亞里士多德的哲學。2任何一個思想家都脫離不開自己置身的歷史與思想傳統,而且只有當他對傳統的理解達到一定深刻的程度時,他才可能意識到傳統的美好與醜陋、優長與缺陷,進而引用最適當的異質性力量使其舊貌換新顏。整個基督教歷史中,最著名的兩位有「神聖」之名的學者是奧古斯丁與阿奎那,這意味著:阿奎那之前的基督教思想傳統很大程度上是由奧古斯丁創立的。除了奧古斯丁主義之外,阿奎那之前的基督教思想傳統還是以下諸因素混合的結果:早期聖徒作品、斯多葛主義、西塞羅思想以及羅馬法學說等。但倘若說有甚麼統一的教義,那就是基於奧古斯丁所說的享有永恒榮耀的「上帝之城」對於有朽世界中「世俗之城」的優越而產生的蔑視現世生活的極端思想。奧古斯丁的教義得力於他對柏拉圖主義的改造與利用──柏拉圖主義設定的理念世界也就是超感官世界對於現實世界,也就是感官世界的優越,以及通過神話方式闡述的靈魂論和來世不朽的生活圖景,非常符合基督教思想對於世界與人生的看法,於是柏拉圖被認為是異教世界中最虔盏娜吮憷硭斎涣恕o論如何,對於傳統的基督教思想來說,上帝高於人,靈魂高於肉體,天堂高於塵世,來世高於今生。正是在鮮明的二元論基礎上,人在俗世的現實生活處於被蔑視的地位,人的一切在上帝面前都微不足道。現世是個墮落的世界,人所能為的只是贖罪。…
第五章?革命团体的筹组 ??孙中山 1892 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而于澳门担任医生,此即「革命言论之结束」,而进入革命行动之开始。虽其开始招募革命力量是在澳门,但真正得革命同志支持是在广州、上海及檀香山等地。 ?? 澳门及广州的尝试 ??孙中山一开始于澳门境湖医院但任西医,医术精良但受葡国医生及境湖医院旧势力排挤,行医受阻;且因澳门无西化学校及基督教势力薄弱,导致保守环境的澳门不易寻到革命同志,故使孙中山转往广州发展。 ??广州由于为清末基督教传教士最早活动据点及五口通商之一,故使知识分子多有与西学接触,而较易拋弃儒家传统君臣观念,使广州的革命推动较为顺利,并于此成立第一个革命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