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姜明安:风雨潇潇曾几何-北大77级故事

北大法律系77级有很多很多故事:大多数的事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有些事却永远不能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当年的老师、同学,现在大多已天各一方,有的已经多年不见面了,有的已经永远见不到他们了,但他们的许多往事,却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久久地思念着他们,以至在梦乡中与他们畅叙……   “没问题,我帮你们校”   我和老郭(郭明瑞,现任烟台大学校长)都是文革前“老三届”的学生,读中学时学过一点俄语,进北大后,由于英语老师少,外语课就安排我们学俄语。他分在快班,我分在慢班(因为他是“老高三”的,外语基础好,而我文革时刚读初二,俄语只学了几个字母)。后来我也“赖”进了快班。我们两个学习都很刻苦,均提前一个学期结束俄语课程学习(第三学期考试成绩达85分以上,获免修资格)。外语“毕业”后,我们就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   当时我们两个人都对经济法感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利用我们的外语“优势”***一些苏联学者的经济法著述,一个月后,老郭译了哈尔斐娜的《完善经济立法的几个理论问题》,我译了塔吉沃祥的《再论完善经济立法》。我们将译文送到《国外法学》去投稿,编辑部的老师们说,你们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发表***作品恐有难度,至少要有俄语好的老师帮你们审校后我们才敢发。   于是我们去请求老师帮助,我求助李志敏老师,老郭求助段瑞林老师。他们当时就说:“没问题,我帮你们校。”   看了他们在我们译稿上改得密密麻麻的文字,我们真是非常感动。我们将审校过的稿子再送编辑部,《国外法学》还真的给我们发了。当时《国外法学》的主编是康树华老师,他思想真够“解放“的,敢发我们这些法学、外语均远未入流的毛头小伙的作品。后来我和老郭又陆续发了一些译作,这些译作大多是李志敏老师校的(还有国际法的魏敏老师),李老师多才多艺,不仅在民法、婚姻法领域多有建树,而且书法、美术极佳。1986年我在北大出版社出版《行政法概论》一书,书名即是他题写的。   关于我和老郭,还有一个小故事。我们两个都来自农村,家里比较穷。上大学时,全班83人,可能只有我们两个人既没有手表,也没有自行车。我们在译作发表得了一些稿费后,就去街上买这“两大件”:我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他买了一只非高价手表。一天晚上,东操场放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我们俩高高兴兴地去看电影。进场时,人太多,老郭的新手表居然被挤掉了,他那个气呀……   “姜明安,你得考虑‘饭碗’问题”…

《圣经》与西方诉讼文化——比较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及其评论

《圣经》与西方诉讼文化——比较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及其评论 [ ] — 雷小政 张翀 内容提要: 《圣经》中蕴涵了丰富的法律资源,在犯罪与惩罚、审判权与审判、陪审团制度、证据规则以及诉讼观念、原则等方面对西方诉讼文化有着重要影响。了解这一文化现象,有利于理解西方国家的程序理念与诉讼规则的来龙去脉。 关键词:…

盐光沙龙第六期:为什么信?为什么不信?—高泽明弟兄的信仰之路

为什么信?为什么不信?—高泽明弟兄的信仰之路 高泽明弟兄,一个在唯物主义理论浸淫下长大的中国人,从最初坚信科学和哲学理性,到最后归向主耶稣,从科学到法律,无论是他的信仰,还是工作经历,都充满了惊奇。这样的一位弟兄,他的心里,经历过怎样的争战和转变呢? 今年11月的一天,高泽明弟兄应邀,与盐光沙龙的伙伴们共同分享生命里的感动和负担。一开始,大家提到了基督徒怎么处理与外界的关系问题。一个基督徒,如何面对国家权力?在工作和敬拜之间如何选择,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正是很多基督徒尤其是初信的信徒非常困惑的。高泽明弟兄的回答是,当我们把一件事情看得非常重要时,我们常常忘记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管是和平或战乱,神看人都是看人的心灵,而不是你的工作。对一个生命成熟的基督徒来说,他在属灵的事情上就会把握原则,他的工作会在与神的祷告中,求神显明,而不是靠着自己去求去想,主会把一件对他的国度、对他的子民有益的事情作为一个使命加到他所拣选的人身上。神的做工首先是从人的生命开始的。 预备生命,走向主耶稣。和很多中国人一样,高弟兄开始时对《圣经》也是不以为然,虽然也参加了查经小组,但只是抱着文化交流的目的。后来的一天,他突然发现,别人都是怀着虔诚敬拜的心去查考圣经话语,唯独他只是为了研究文化。这让他非常失落,觉得看了这么长时间的《圣经》,其实什么也没看懂。从这以后,泽明弟兄的心里开始有了负担,一种很沉重的感觉总是压在心里,这让他很难过,别人的信仰是那么真实,而他却仅仅为了多学点知识,这让他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别人。高弟兄说,那个夏天,他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意义等等。后来他才明白,从那时候起,神借着圣灵其实已经把一个念头放在了他的心里。高弟兄深有感触的说,人生要么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有意义,就只能从神那里寻找。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哲学家,上大学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到河边思考很多问题,他认为,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而那天夏天,他突然发现,经过省察的人生简直是没法活的,因为,你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那里。后来,认识主之后,他才明白哲学的肤浅,离开了神,人生无法寻找到最终的意义。离开了神,人的生命就没有意义。 人心灵的饥渴只能靠主的话语喂养。在那段挣扎的时间里,为了解决心里的焦虑,高弟兄开始从《圣经》里寻找。那年夏天,他跟几个人出去露营,一个信仰基督的人问他,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他竟然无言以对。圣灵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导他思考人生,并把他带到主的面前。神在不同的人身上做不同的工,神知道高弟兄不象有些基督徒,自然而然就信靠主了,所以才先在他的心里放一个念头,再引导他归主。但神的出发点永远都是爱人。高弟兄特别感慨地说,刚接触福音的时候,他会想,为什么信?可到了后来,他的想法变成了,为什么不信?假如我们有机会再见到使徒,我们有没有勇气当着他们的面说他们是骗子?我想,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说的都是真的。高弟兄说,以他的天性,他是不可能信主的,神的怜悯和慈爱才让他归向了主。 整个分享过程中,高弟兄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怜悯,强调最多的就是神的带领。他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都是完完全全交托在神的手里,在祷告的时候,求神把他的心意显明出来。祷告对与神保持亲密关系、不在试探中跌倒来说是非常重要。 参与讨论的主内弟兄姊妹也问到了如何面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怎么看待事业和敬拜,高弟兄提到,对一个基督徒来说,事业心太强未必是一件好事,而与神保持良好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工作中的试探是很多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最好的办法还是求主显明,看看主要在自己身上成就什么事情,而不是自己去追求所谓的事业成功。对于神来说,祂做事准则是有益于人,什么样的时候是对爱神的人最有益的,祂就会怎么去成就。所以,上帝宁可用正确的人去做一件错误的事,也不会用错误的人去做正确的事。高弟兄的这一说法,让几位弟兄姊妹陷入了沉思。 (根据发言录音摘要整理)

两位挑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奇女子

两位挑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奇女子 作者 : 余杰 自由从来不会白白地从天上掉下来。我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弱女子撬动 “ 潜规则 ” 》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向卢雪松和宋飞两位年轻的女教师致敬:前者因为在其任教的吉林艺术学院向学生介绍记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而被停课乃至…

一、晚清的革命契机

结 论 ?? 一、晚清的革命契机 ??中国在整个十九世纪原不具备革命的条件,现实的条件只能发生叛乱及改良性质的改革而已,然而,因着基督教这个因素,使爱国基督徒抱着基督教赋予他们的理想和勇气,与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相碰撞,产生了革命,并突破中国几千年传统帝王政治的格局,进行最彻底的政治改革。而这些信奉基督教的爱国主义者,就成为中国革命史的肇始人。且这样的革命,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 ?? 二、边缘人物——革命的基督徒 ??在革命活动早期,所参与的人物并不全然是基督徒,还包括小商人、工人、受过西法训练的军官、新式知识分子、华侨、会党等,这些人和基督徒一样,在意识上都是没有太多受传统中国的羁绊,也都属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人物。而在基督徒革命者的开导和鼓励下,革命意识开始凝聚和结集。 ??革命行为起初是被士大夫和主流新式知识分子所不屑的,甚至被当时的一些人指为大逆不道。兴中会以及以兴中会基督徒为主要份子的大明顺天国,就在此孤独、不利的情势下发动了革命,突破了中国数千年朝代递嬗的规律,以及当时政治社会改革的局限。从兴中会到庚子后两三年的大明顺天国的革命,革命起义都全由基督徒发起和领导,每一次都得到教会和教会人士的支持,事败后都有传教士出面营救基督徒志士,每次也都有基督徒殉难。大明顺天国之后,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革命事业也不再由基督徒所独占,这样一来,基督徒革命者也不再被国人鄙视和排拒。而两湖基督徒在日知会的活动,依然在革命浪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力量的来源。…

林 达: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

林 达: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 特蕾莎修女的私信和忏悔、祈祷记录出版,世俗世界的震惊表现出世俗对完美英雄的期待。但是,信仰的挣扎正展现她和世俗的慈善业者不同。她感到自己的软弱和罪孽,在信仰世界是正常的。 特蕾莎修女是世界名人。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她是天主教修女,可是,她声名来自救援世俗世界的穷人。特蕾莎修女的宗教内修本质以及参与外部活动所引起的困扰,在她生前就从来没有中断过,也在最近一本新书《特蕾莎修女:成为我的光》( Mother Teresa: Come be My…

第十章?两湖基督徒的革命

第十章?两湖基督徒的革命 ??武昌、长沙两地日知会的基督徒参与两湖革命,是继大明顺天国后,兴中会系统外的基督徒革命活动。虽然大多数的成员为非基督徒,但日知会是基督徒所创办主持,且是第一个以教会机构名义进行革命的机构。 ?? 基督徒与黄兴长沙革命活动 ??1904 年的长沙革命:由黄兴创办的华兴会发起,并集结了湖南长沙圣公日知会、湖北武昌科学补习所。 ??日知会由华人牧师黄吉亭创办,为一启发新思想、鼓吹格命的组织。除了提供有关新思想的书报,黄吉亭并在主日讲道除宣讲福音时,「假基督舍身救世等事为宣传革命的资料」,吸引多人聚会,并深切影响湖南军人、学生的革命思想。 ??科学补习所是武昌学界的爱国志士所办,以在军中宣传革命思想为目的,对外号称研究推广西学,实则进行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 ??长沙起义计划,因事泄而遭清廷的大肆搜捕、并被搜获科学补习所的参与者资料,属核心份子的刘敬安、曹亚伯皆因基督徒的身份、藏匿教堂而得以悻免;部份的革命党人、黄兴亦在黄吉亭牧师的大力鼎助下,而逃脱清兵的威胁,黄吉亭的信仰,为他带来莫大的勇气,支持他冒生命危险搭救革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