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杨凯乐:沪、京、浙新旧宗教事务条例有关“宗教出版物”规定的条款比较

[ ] — 上海宗教事务条例的修订点,基本与浙江相同。独特的是,沪新宗教事务条例专门对“宗教出版物”作出了更细致的规定。旧条例第12条第2款规定“印刷、出版和发行宗教书刊、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而修订后,该款被改为:“印刷、出版和发行 宗教报纸、宗教期刊、宗教图书、宗教电子出版物和宗教音像制品 等(以下统称宗教出版物),应当按照国家与本市有关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并增加1款“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下统称宗教组织)需要印制 宗教出版物以外的宗教印制品 (以下简称宗教印制品)的,应当按照国家与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这种修改表面将宗教印出版物分类,实际要求所有宗教出版物(尤其是内部资料)被行政部门的许可权所控制。…

基督徒蓝丝带活动全国祷告日倡议

基督徒蓝丝带活动全国祷告日倡议 生命神圣!守望灵魂!让爱进入我们的心! 蓝丝带飘起,奴隶回家!良心回家!爱心回家! 基督徒蓝丝带活动全国祷告日倡议 —–为黑窑受害灵魂祷告! 生命神圣,不是来自于人本身,而是来自于赋予生命的那一位,他命定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他在创造时,就把神圣的本质赋予了被创造的人,包括那些曾在黑砖窑被奴役的少年,那个被扔进了搅拌机的不知名窑工,也包括那些参与奴役他人的罪恶捆绑中的灵魂。 全国基督徒弟兄姐妹: 倍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山西黑窑奴工事件,是我们国家一起举世震惊悲惨的人道丑闻,每一个曾在黑窑做奴工的孩子、奴工都是我们的孩子和兄弟,每一个孩子被拐卖的家庭都是需要福音的家庭,每一个主动或被动参与奴役受害者的人都是需要被从罪恶深渊中拯救的罪人, 我们关注支持政府继续采取强有力行动解救身体被奴役的奴工们,维护公民和法律的尊严。…

基督徒公開求救 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談判見熱烈

柯嘉怡 / 基督新報記者 2007年07月27日10時21分 自一名韓國基督徒人質公開求救之後,阿富汗政府官員正在與伊斯蘭武裝部隊塔利班進行熱烈的談判。 轟動全球的阿富汗韓裔基督徒被俘虜事件事發已有一星期,週三傳出23名人質中的其中一位被槍殺,其餘22名人質仍然未獲得釋放。塔利班政府在週四宣佈進一步把最後限期推延到週五(27日)美東時間淩晨三時半,暫時所有人質生命安全。 根據《路透社》報道,阿富汗内政部副長官Munir Mangal說所有基督徒人質仍然活著及安好。阿富汗政府要求塔利班不要再發出任何限期,可是仍未確定塔利班是否接受此要求。 美國著名電視網絡CBS週四播放了一段與其中一位女基督徒人質的電話訪問,似乎促使了阿富汗政府更迫切地與塔利班談判。…

胜过死亡

幼学的我,曾有一天,在法院与同学结伴写完作业,飞奔回家。一路上,撒腿狂奔,我仰头迎向远方红扑扑的太阳,跑得欢快,望着出神,内心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我,死后,我——在哪里?未曾想,这一问记到如今! 踏入象牙塔,姑姑卧轨自杀,外婆抱病长逝——我对死亡,从此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死亡,是离开尘世,与亲人隔绝,一端是断肠泪千行,一端是无处话凄凉。 20 世纪末的那个秋,湘北小城,纸箱车间内,一群年轻的工人以与机器相配的速度不停地将纸板递到机器下压制;机器躺卧,靠电力运转;工人站立,凭体力支撑。一位女工笑问对面初来乍到的男工:“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男工苦笑:“我觉得我就像一个机器人!”她抿着嘴说:“不愧是大学生!我干了一个月,才有这感觉!可你才做了两个钟头啊!”一年后,这位女工为生存猝死异乡,香消玉殒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那位男工就是我,后为了梦想赴京继续求学。策划《公民·共和》时,不知为何我常常想起这位 20 岁的女孩与我那次简短的对话,尤其是她的死亡,让我寻找体味——生活共同体相依相伴者心脉相连的手足之情,和互助互爱者彼此保护的责任担当。 大学-读研-工作-出国,于这历程中,我接触或阅读到形形色色的人:教授-学生、律师、作家、记者、市民-官员,尤其是法政人这个群体,他们待人接物的表情和言行、看待人生的喜乐和忧虑、选择道路的追求和方向,一直激发我思考“人,究竟应当如何面对权力?”寄居异国他乡的日子,我常常暗自神伤悄然落泪:为什么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上,践踏民权草菅人命的悲伤竟低吟如旧?蝇营狗苟麻木冷漠的隔膜竟日甚一日?在弯曲悖谬的世代,“人,如何面对权力?”,与“人,如何面对邪恶?”-“人,如何面对死亡?”息息相关。因为,一旦权力被邪恶扭曲成暴力,暴力对人最致命的威胁是死亡,故人对暴力最大的恐惧就是死亡。恐惧死亡,被死相要挟,会完全屈服:不仅干脆抛弃对共同体同伴的友爱,而且甘心放弃自己人之为人的尊严、高贵和自由。 “打伞和尚”实在高明,他对人们内心的“阿基里斯之踵”洞若观火,各个击破,分而歼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我邪恶的行为,沉默-服从-帮闲者,方是团结之对象;否则就是攻击斗争的目标。向我低首靠拢弯腰下跪者,方是要团结的朋友;敢跟我平起平坐对话者,必是被攻击斗争的敌人。此乃“既团结,又斗争”之奥妙!甜言蜜语在前,暴力威胁在后,策略方位不同,效果一致:对人的弱点拿捏得相当精准,对人的威逼利诱掌握得恰到火候,情理人伦设立于心的防线破绽百出,大军压境,人格的底线一退再退,从害怕到沉默甚至逼迫同伴,只为证实自己无限的服从和忠诚,获得对地位、金钱和生命无原则的攫取或强求。 我们的一切行为,被“大一统”的计划按照“业务”以分工的思路,一块一块地分割到不同的组织。行为的时间、地点、数量和方式,被“金字塔”型行政根据“申请”以审批的程序,一条条地纳入不同的系统。我们的肉身,就被嵌入条条块块框起来的一个个单位小格子里。我们的思维、行为、情感、和心灵,就在封闭的单位格子里按着指示、通知和命令塑造成型。揣摩跟风上级的心思,不闻不问邻人同伴的疾苦,渐渐成了我们的惯习。我们成了单位人,不是自由人。…

教会的国际施工应考虑周全

派遣志工遇险 韩国教会被质疑 (2007-07-26) (联合早报网讯)据联合报报道,廿三名韩国教会志工在阿富汗遭到绑架的事件,已经在韩国国内引发质疑,不少韩国人认为,韩国福音教会团体为了让伊斯兰教徒改信基督教,冒险派传教士前往全球伊斯兰激进好战分子活跃的地区,根本没有必要。   受到这起绑架事件影响,韩国政府廿三日宣布,民众将来未经许可就前往阿富汗,将面临坐牢与钜额罚金的惩处。   韩国派至海外的传教士据估有一万七千人,人数仅次于美国,其中许多传教士是前往动荡不安的地区。   几家大报质疑教会为何不理会政府的警告,派遣志工至风险甚高的阿富汗。   朝鲜日报在社论中说:「宗教团体应该彻底了解,在包括阿富汗在内的伊斯兰国家从事危险的传教和志工活动,不仅损及韩国的国家目标,也使其他的韩国人受到极大的胁迫。」   对韩国许多经费日益充沛的福音教会而言,派遣传教士和志工到海外已成为一种竞争,人数多寡被视为是其信仰坚定程度的指标。庆熙大学宗教社会学专家宋在勇(译音)说:「我在其他地方从未看过这样的热心。」…

平民的尊贵——《法沐水风》发刊词

平民的尊贵 我们从呱呱坠地至现在,都在双亲疼爱、师长关爱、老者怜爱和同窗友爱的脉脉温情下成长。我们自学字吟书到如今,就在是非对错、美丑善恶、公平正义腐败罪恶的慊慊困惑中成熟。我们的生命,就在迎来送往或明枪暗箭与你敬我让或你争我斗中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连接。我们大家,由生到死永远处于一个互相连接彼此融通的生命共同体之中。但我们之间怎样有平安喜乐生命的融合而不是虚无失落生命的纠葛?我们自己怎样有独立的人格心灵的自由而抵挡住良知的软弱和奴性的卑贱?虽然我们是平民! 我们从高考那架千军万马争先抢后的独木桥上挤过,千辛万苦夺得“天之骄子”的称号。我们在父母师长千叮咛万嘱咐无微不至的关怀网中挣脱,云山雾罩恍惚似乎成了“人上人”。因为“你们是优秀的、有才华的,专业是最棒的、好赚钱的”,所以“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远大的”!?但我们真别忘了“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还有那 约翰·亨利·纽曼的警告:“知识决不跟德性 等同;通情达理却非良知;高雅不是谦卑。”优秀若仅仅是图一己之私,专业若单单是谋一己之利,我们与大自然为生存而觅食竞争的动物有何两样?“知识乃是责任( Knowledge is Responsibility.) ”亚里士多德早就意味深长地宣告:惟有作为中庸之道的公正,才是关心他人而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善,以促进公共利益为依归,才给予幸福。让我们行出勇敢、慷慨、大方、节制、公正的作为,实现一种善的生活,达致幸福自足,即使我们是平民!…

韩总统特使赴阿救人质

● 姜贵瑛(首尔通讯员)   韩国政府昨日宣布,总统特使订当天启程前往阿富汗,以尽快解决人质问题。而塔利班也宣布,再次把谈判释放22名韩国人质的限期延至今天中午12时。   塔利班发言人尤索夫说,领导理事会已答应了阿富汗政府内政部副部长的要求,同意把限期延长,以便双方有更多时间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外交官出身的高丽大学校长韩升洲指出:“2003年以来,在阿富汗已经发生了10起外国人被绑架事件。如果政府早点把阿富汗列为禁止国人前往旅行的国家,就能防止这种不幸事件发生了。”   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分子于25日在被扣押的23个韩国人中,杀害了泉水教会牧师裴亨奎。由于他是这次阿富汗义工服务团的领导人,他的死亡消息,给期盼人质平安回家的亲友们带来巨大的冲击。   当天晚上,当8名人质获释的消息传出后,人们都感觉松了一口气,尽管塔利班发言人予以否认。但之后,媒体报道裴亨奎牧师的死亡消息时,其他人质的家属们露出茫然若失的表情。   有些家属听到消息后,只是不断呼喊“天啊、天啊”,根本说不出话来。 一名泉水教会的信徒说:“裴牧师总是笑脸迎人,是一个遇见10次就会打10次招呼的善良的人。他是一位充满感情的家长,每逢周末都会紧紧牵着女儿和妻子的手前往教会。”…

一颗冬天的心

一颗冬天的心 曹志 中秋将近,忽然想起奶奶,蓦然惊觉, 89 年那场除夕降下的雪,竟然沉在我的心灵上,直到如今;覆于灵魂壳外坚硬的冰,才缓缓裂开,最终破碎。 奶奶,生于江苏沭阳。那是楚霸王至爱之人虞姬的家乡,奶奶也曾是一位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为岁月风蚀,奶奶的人生被苦难浸透。 那年除夕,舅外公第一次从江西回湘,带来三位漂亮聪慧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儿。和她们一起玩耍的快乐至今让我回味。可就在那个爆竹声声合家欢的冬季,传来奶奶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的我,不是悲伤,却是懊丧——不为奶奶的逝去不归而悲伤,只因要离开漂亮聪慧的玩伴,去参加整整七天的丧礼而懊丧。而,正是那一刻,爸爸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奔在从城里到矿区的路上:当他碰上回程的姨爹告知奶奶已经去世,从未流过泪的爸爸,因未能见上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跌跌撞撞,一路痛哭到奶奶跟前。 奶奶因病卧床,整整十年。因此这是奶奶在我记忆中的唯一形象。我从小就不愿跟奶奶接近,只因她是个病人。尽管到今天还依稀记得她慈祥地哄我入睡,尽管每次从奶奶那回来,她都要偷偷塞给父亲五十块钱给我买吃的,而我在奶奶家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最多是勉勉强强地走到期待已久的奶奶跟前,心不在焉的应付她的关爱。 全家来到寒冷的矿区守丧。灵堂里,妹妹走上前,拂拂奶奶的白发,摸摸奶奶的额头。最受奶奶庝爱的我,却远远的看着奶奶的尸体,不愿也不敢走近她。整整七天,我疯狂的看着我喜欢的《铁血大旗传》,去灵堂转转作作样子,多半是为应付爸爸的责骂。送葬那天,雨雪交加,寒风呼啸,平日不苟言笑做事雷厉风行的父亲在风雪中下跪,哽咽着向送葬的人致谢,哭得让人心碎。身边,母亲不停地啜泣,心酸的我为着“面子”紧咬嘴唇,不让眼泪下坠。…

教皇低调回应刘柏年访华邀请

(英国) BBC新闻  (2007-07-25)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教皇本笃十六世对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的访华邀请做出低调回应。   意大利报纸《共和国报》周二发表了对刘柏年的长篇采访。刘柏年在采访中赞扬了前不久教皇给中国天主教徒的”牧函”,称这份文件内容”积极”。   刘柏年在采访中还说,他”全心希望教皇有朝一日能够来到北京,为我们中国天主教徒主持弥撒”,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采访向教皇表达祝福,”希望教皇知道我们一直在为他祈祷,愿主给我们荣耀,让我们能欢迎他来到我们中间”。   正在意大利北部出席宗教活动的教皇本人被问及这一”访华邀请”时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态度谨慎。教皇说,”现在无法发表任何评论”,因为这事”有点儿复杂”。   本笃十六世6月30日发表致中国天主教徒公开信,呼吁中国的天主教会团结,同时要求北京尊重”真正的宗教自由”。   他在这份措辞谨慎的”牧函”中谈及中国天主教会所经历的迫害及困难处境,同时多处引用《圣经》及教会文件说明教会的承传根据与教义,指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原则”与教会道理是无法调和的。…

《法沐水风》第2期编后记

20 世纪末的那个秋,湘北小城,纸箱车间内,一群年轻的工人以与机器相配的速度不停的把纸板放到机器下压制:机器躺卧,靠电力运转;工人站立,凭体力支撑。男工对面的女工笑问:“你有什么感觉?”答:“我觉得我就像个机器人!”女工抿着嘴说:“不愧是大学生!我干了一个月,才有这感觉!你才做了两个钟头啊!”一年后,这位女工为生存猝死异乡,香消玉殒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那个男工就是我,为了梦想在北京继续求学。策划《法沐水风》和《公民·共和》时,不知为何常常想起这位 20 岁的女孩和她与我的那次对话?一陷入往日的回忆,沉思的泪就在心胸静静地缓缓地流淌 …… “人生长恨水长东”?短短的历程,时间流逝,人情变幻,唯有爱,坚贞不渝胜过死亡。《法沐水风》创立于冰枝冬雪天:从未料到,当年毕业时为她献一份心血的梦想待要成真时,却是一步一回首离她之际。《公民·共和》继起于杏花春雨时:更未料到,八年执着顽强的等待,自以为与她相遇时,却是不得不弃绝自己,轻轻放手,望她而我远去之际。爱,成了《法沐水风》与《公民·共和》相连的血脉! 感谢拿撒勒的兄长一路与我同行。从此,我,走在渐渐明白“爱,需要谦卑顺服,放下自己;爱,需要刚强壮胆,征战邪恶”的道路上…… 我们的刊物,是面对大山的愚公,还是面对风车的堂吉柯德?我一直在问! 没有稿费的吸引,没有核心刊物的名誉,文章却都是首发,而且不论是译文还是评论,皆非滥竽充数之作,我们为了什么?友情、信念、共同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