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梁燕城:中國基督徒要為中國做什麽?

高陽 / 基督新報記者 2007年05月12日04時12分 (PST) 梁燕城博士分享了中國文化最大的問題是階層的問題,中國社會最需要解決的是不公義的問題,這些都與中國文化緊密相扣。在中國崛起,福音入華超過200年之際,中國基督徒要為中國做什麽?梁燕城博士認爲有三點。 對整個民族的苦難有承擔 梁:中國基督徒需要首先要對整個民族的苦難有承擔,我們是承擔著整個中國人歷史的苦難,不是信了外國的宗教,就有了外國的心態,而是我們逃不了是個中國人。我們要繼續無條件的愛我們的祖國,縱使她不好,我還是愛,不是因爲她好才愛。愛是恒久的忍耐——這是我的座右銘。 縱使不好還是愛,在中國可以看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海外看到了就痛駡。但是相反,我覺得看到不好的時候,要更愛她,更加要付出我的愛去幫助她,這才是一個基督徒應該做的。上帝改變了我,以前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我也罵中國。罵多容易啊,不需要負責任,也不能幫助中國,罵得過癮之時就有人看了,但是我放棄了這個做法。…

一个儒家环保主义者眼中的基督徒聚会

一个儒家环保主义者眼中的基督徒聚会 王华礼(耗子)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472d04c0010008zk (博客向来匆忙写完,文中错别字肯定很多,望大家多多包涵,如果引用话语有错误,多是文字问题,莫怪) 缘起:一次爬到旗峰山的顶峰,看到亭子中很多传单纸片,后来下山路上看到一人正在散发,是基督教传教行动,我依职业原因当场规劝他应该注意公德,不要硬塞给人,防止他人丢弃到处都是,但是他却强辩是仍者过错,完全忽视自己散发的责任。于是两人争吵,我当场告诫路人不要轻信广告,内容多是骗人的。虽争论,还是互留联系方式,希望把问题争论出个结果。 结缘:每周都会收到基督教活动的几条短信,每次都顺手删掉,因为对于基督教的感情并不好,没事在社区内的小聚会上听听讲座,多和我们生活悖离,看到的人素质也不高,小广告上多是骗人的信息,实在是提不起精神。昨晚又收到一条信息,讲座的内容是信仰与工作,这个内容值得听听,于是就去了第一国际。 聚会:早上9点多一点到达,这个群体的第一印象就是知礼不够,虽然我微笑、鞠躬,大家都很木然,做为一名儒家文化的传播者,我们一再强调礼貌在人与人之间的重要性。 9点半讲座就开始了,嘉宾叫曼德,和南非前总统有一字之差,基督徒,从事过文化、经济等各种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曾著有阐释美国清教徒精神的《天职》,还有一本《新职业观》和《天职》的姊妹篇一本新书我忘记了名字。 曼德的讲座比较中肯,实事求是的讲诉了企业家和基督教的关系,从中也暴露了一些企业家种种劣迹,并指出为了传教,很多基督团体使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例如很多名人是基督徒,什么周恩来、朱德都上了场,这些虚假信息其实是对信仰者本身的一种嘲讽,他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经历了三次转折,从农村到城市;从不谈经济到经济中见证;信仰者从弱势群体到城市中坚力量的发展等,说明基督教在成长,而做为基督徒是应该恪守诚信的。他在市民杂志发布了一篇羊图腾和狼图腾的文章,就是倡导信仰融入生活,而不是做周末的基督徒。…

彭迦恩: 教会流行什么书?

有种说法是“你是你所吃的”(You are what you eat),你总是吃什么,你就是什么。这个说法用在人的阅读上也很贴切。在现代社会学研究中,有人专门研究某个时代人们的阅读状况,从而看出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价值观、思想深度,印证了人在精神层面的“所吃”和“所是”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同样的角度,我们可以观察一个时代、一个群体基督徒的属灵阅读,并从中看出他们的某些生命特征。从整体来说,中国教会的阅读深受西方尤其美国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福音派基督徒的阅读情形。 一、世界流行什么? 美国有个福音派出版商联会(ECPA)以及配套的美国书商联会(CBA),他们每年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书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出版社、销售商聚集在一起,进行版权交易、新品推广、经验交流,其规模可与世俗性的国际书展媲美。和一般的商业展览不一样的是,CBA会透过崇拜、培训、研讨,传递基督教出版的使命。笔者曾数次参观书展,印象极为深刻。在展场转悠,你不时可见到人们三三两两的牵手低头祷告,带给你些许温暖和感动。从近些年的CBA,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国基督徒阅读的一些趋势。 1.最热门的书 这几年最热销的书包括:…

访谈:《海外校园》的中国学人培训之路

被访/苏文峰 笔录/本刊编辑 一、海外中国学人培训的历史 1.中国学人的求学人生与信仰历程 海外中国学人往往有相似的信仰历程。他们到国外求学,开始的时候会有语言、经济、文化和生活方面的挑战与困难,面临种种改变,对于信仰会比较渴慕,愿意接触福音。他们在国内的时候都是杰出人才,是“尖子”,但是到了海外,生活、学业或者事业上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人的尽头成为上帝的起头,就有了认识神的意愿和归向神的机会。 即使在学业上、生活上顺利的,往往也会面临友谊、感情或者婚姻上的种种问题,会感到无奈与无助。比如,夫妻共同留学,妻子先到美国,丈夫后到;或者反过来。这中间的差距经常造成夫妻感情的危机。如果本来感情基础不够深厚,就会导致婚姻的破裂。这好像从中国农村到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也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 各方面比较顺利的人也往往因为看到基督徒的爱心,愿意去思想爱的源头,这又是一类情况。 中国学人的信仰历程一般有四个步骤: 首先是站在无神论的思想背景看信仰。渐渐地,经历过上面所讲的各种危机,或者看到基督徒的爱心,开始思想生命和爱的源头,就进入到“愿意思考有神的可能”的阶段——这是第二步,慕道的阶段。…

福音的拦阻3

四,慕道友园地 第397篇 福音的拦阻(三) 第3个问题是:“上帝的无所不能,能造一块他自己举不动的石头吗?能画一个正方形的园吗?” ‘和大人’的回答:“如果你能给我一张黑色的白纸。” 我们认为,提问者的目的,是想用这两个例子来反对‘上帝无所不能’的论述。这是用诡辩术来混淆是非。因为问题的前设是不存在的,即没有上帝举不动的石头,也不存在一个按初级几何学说定义的正方形的园,也没有黑色的白纸。因此这样的提问是愚昧的。 我们基督徒所理解的‘无所不能’,是上帝有至高无上的能力,是全能的,凡事都能作。但由于上帝是慈爱、至善和公义的,上帝不会作恶事,不能作违背他意旨的事。如果以这样的‘有所不能’来否定‘无所不能’或‘全能者’的论述,是无谓的咬文嚼字。 2007,5,8

卢语晖:谈儒家与基督教

卢语晖 儒教(或儒学) 与基督教为中西方文明的两大根基,各自兴盛二千年。近代二者都趋于衰微。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唯物主义马列教盛行,传统儒学受到极不公正的歪曲和打击,以致于当代中国人对儒学几乎完全无知。在西方,经过启蒙运动,达尔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批判,基督教也逐渐被边缘化,虽然还有不少人自称为基督徒,但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却越来越小。儒教与基督教似乎都成为过时的古老传统受到当代功利主义者的嘲弄,单从这一点上讲,二者之间当有些同病相怜的惺惺之意。特别在当今中国,传统的儒学和西来的基督教,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打压。在信仰自由的问题上,二者似乎有着共同的诉求,但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却完全不同。基督徒追求的根本目标绝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批判儒学仍然是基督徒的责任,尽管这在当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在追求真理的是非问题上,时宜并不重要,况且儒学在今天也不完全是受打压的对象,一定程度上也还受到当权者的利用,作为民族主义的招牌来糊弄人民。当然,在批判过程中我希望能够避免功利主义者常用的方式,其中不当之处,请各位高明指正。 功利主义者的一大特点是无知无畏。他们在无知的状态下胆敢以大无畏的态度来批判各种古老的宗教和传统,他们无知地以为,打倒了各种宗教和传统以后,人们就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通常他们的批判很肤浅,对基督教如此,对儒教佛教也如此。很多批判确如东海一枭先生所言是见树不见林。不幸的是,许多宗教徒在批判异教时也和功利主义者犯同样的错误。佛教徒随便指责基督教是“外道” 却不知道自己心在何处;基督徒在大肆批判儒家“三纲五伦” 时却对圣经关于等级尊卑的教训刻意回避。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大行其道的往往是那些无知无畏,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毫无道德责任感的浅薄的世俗人本主义者 (准确地说,儒教佛教也是人本主义,但此处专指那种反对一切传统的功利人本主义,例如唯物主义)。 作为基督徒在许多方面我不同意儒家的观点。儒家学说几千年来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对於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大挑战,因此批判儒学是中国基督徒的责任。但我相信这种批判应当是在尊重的基础上,以公正,诚实的态度,有的放矢地批判,而不是故意去扭曲儒学中的某些细节性的问题,将之无限放大,然后扣帽子挥大棒。因此在批判之前,我想说明哪些儒学的观点是我不批判的。…

教民与拳民:关于巫术的解读一

南方周末   2007-05-08 16:12:37   张鸣(北京)      拳民就是义和团的成员,这种称谓是义和团发生那个年月的,没有褒也没有贬,他们的对手,被称为教民。在那个农民起义比较被看重的年月,中学生都知道,义和团跟太平军不一样,没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组织。但是没有统一组织的拳民,却穿着差不多的服装,黄布包头,红肚兜,行为方式也高度一致,都是集中在一处(拳坛)“亮拳”,表演神灵附体(上法),然后舞刀弄枪,用大刀片往袒露的肚皮上砍,扎枪顶着咽喉,展示“刀枪不入”的本领。从山东到直隶,从河南到山西,北方偌大面积的土地上成千累万的义和团,都差不多,好像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一样。      拳民的“组织”:师傅、师兄、恩主……   很长时间以来,义和团研究是个显学,但是学者都忙着给义和团找根正苗红的“爹”(组织源流),只是这个出身好的爹,总也找不准,大家吵成一锅粥,有的说义和团源于鲁南半土匪性质的大刀会,有的说源于谱系上曾经有过造反历史的民间教门八卦教,有的则说是源于跟教会有冲突的民间拳会梅花拳。除了这几样之外,学者们找到的其他的组织源流,这个教,哪个门,总括起来,能有几十种之多。…

失去中國?上帝的審判?西傳教士反省入華宣教得與失

失去中國?上帝的審判?西傳教士反省入華宣教得與失 高陽 / 基督新報記者 2007年05月29日11時51分 (PST) 從1807 馬禮遜來華打開宣教大門,到1951年中國向外國宣教士關上大門,西方傳教士不斷反思150年的得與失。 上週四,香港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普世宣教研討會上,邢福增講師以「從來華傳教的經驗反省」為題,從「失去中國?…

唐君毅: 一般宗教有解脱罪孽苦痛之功能

       自一般人之生活及心理上言,则人之信一宗教者,实际上恒由其有一深重之罪孽感,或无可奈何之苦痛,心猿意马,觉无处交代此身心。于此则基督教佛教,及任何有一独断的教义之宗教,皆可使人当下得一安慰,而定下心来。此处吾人如欲由一般道德教训,以去其罪恶,或由环境改变,以去其苦痛,或由一精神操练,以定其心,皆似迂远而难收必然之效。反之,人于此如能信一宗教,将其自己交付于神或僧侣之前,则如可立即自自己之罪恶苦痛解脱,而负担尽释,心灵亦易于安定和平。此点吾人绝不否认。此乃由一般宗教之超越信仰,所最易引致之精神效果。由此而吾人承认若干人,实最宜有此类宗教之信钟,而此类宗教之功能,有非一般哲学、其他社会文化、与儒家教化之所能代替者。此亦即一般宗教在事实上必需存在之理由之一。        然在事实上言,则人有自觉罪孽深重,自觉有无可奈何之苦痛在身,或对自己之心猿意马,毫无办法者。然人亦有不自觉有何等之罪孽苦痛,而自觉能主宰自己之时。如此则此类宗教,只对觉罪孽深重等之人为必需,便亦将对不觉罪孽深重等之人为不必需。        此处吾人如欲使后一类人亦信宗教,唯有指出其不自觉有罪时,实有罪,其不自觉苦时,实有无限烦恼在心。或进而以耶稣之言,谓一切人皆有原罪,唯信耶稣方能赎罪。谓佛之知见,实见众生在苦海,唯佛法乃能使人离苦得乐。        而依吾人之见,则基督教特重人之原罪,较庸俗之性善论,固意味远为深厚。庸俗性善论陷媚世界,而基督教之原罪论,则可使人对其种种深心之罪过,痛自反省。然只一往言原罪,亦有所偏。盖吾人亦可由人之能痛自反省,以知罪而悔罪,以谓人原有一超越于罪以上之良知,以言超越的本心本性之善。此即儒家之传统教义中,言性善之本义所在。而儒家之所以要人自觉自知自信者,亦只是知此心此性。此处便断不能说原始罪恶。至于众生之苦痛,亦唯自众生之执著其个体性之生命处说。然众生亦皆有超越其个体性,以与其外者真实感通之活动。此处即见生命生几,此中即有生趣。则说世界为苦海可,说其为生命流行,生几洋溢,生趣盎然之境亦可。而自人上看,即人生是否苦,亦有二面之理论可说。烦恼固在人之内心,自得亦在人之内心。而吾人纵遭遇一人生难遇之苦境,人亦未尝不可一念放下己私,而顿时天清地宁,而自得自乐。在佛法看来,此自得自乐,自不足取。但吾人今不讨论此中之问题,吾人只藉此说明谓人皆有原罪,人生皆在苦海之说,至少不必为一切人所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