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我的见证—–杨小凯

我的见证—–杨小凯 我信主的过程。我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是在监狱里,那时候我的同房有一个基督教徒,他那 时被关在看守所。那个教徒在文革期间贴了份大字报,被判了十年刑。他在监狱里的行为使 我非常感动。他尽量帮助别人,每天早晨祷告。在政治迫害面前一点也没有害怕、恐惧,他 被判刑之前还向我们祷告。他说是上帝让他去承受苦难。我1983年去美国了,在美国读书的 时候压力很大,对教会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我太太(小娟)为了学英语得到帮助就去 了查经班。查经班那些人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第一次感到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爱。当时小 娟没有一点英语基础。基督徒当时帮了我们很多忙,帮小娟找工作,帮她学英语。在我们大 陆来的人看来这真是无缘无故的爱,找不出一点利害计算的理由。和当时其他出国的人相比…

《离异与融会——中国基督徒与本色教会的兴起》内容簡介》

《离异与融会——中国基督徒与本色教会的兴起》 今天在圖書館借到這本書: 内容簡介: 在很一段时间,传教士一直都是外学者研究基督教在历史的主体,而中基督徒则一度成了中国成了中国基督教上“看不见的人”(费正清语);另一方,“本色教会”或说“基督教本色化”问可以是中国基督教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中国基督徒最为关心的议题。在最近十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意到这些问题,研究重点开转移,本书即是近期中外学者的对中国基督徒与本色教会的最新研究成果。按内容本书分中国基督徒身份认同、走向本色教会之路、中国教会人研究和中国女基督徒群体研究四个方面,其中的不少文章在研究方面和史料的发掘方面都有示意义,是大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专业的广大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目錄: 编者前言 序一“中华归主”与“主归中华” 序二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三个阶段…

杨小凯妻女的见证

杨小凯妻女的见证 ?? 19 岁发天问「中国向何处去?」被判入狱十年,一生不倦求解,创“新兴古典经济学”新学派更名震天下。杨小凯无疑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学者之一。“其人其事其学”尽在由明镜出版的《中国向何处去 ? ──追思杨小凯》中。该书的作者中,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许多著名教授、学者,也有很多近四十年来不倦探索中国问题而与杨小凯知交很深的挚友。 吴小娟:小凯和我在一起 ? ?小凯走了!??…

徐向群:以色列:宗教政治化

以色列:宗教政治化 □徐向群 政治,当然不是缥缈天国中的圣事,而是人世间的俗物。在犹太教世俗化进程中,以色列的宗教政治化是一个亮点。今天的以色列,犹太教不像中世纪教会那样干预或操纵政治,它是一种政治势力,结成政党,直接参与政治生活。 犹太教与复国运动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之初,它的领袖一再宣示:犹太国将是一个世俗国家,犹太教作为一部分犹太人的信仰,只应存在于犹太会堂中和需要它的家庭里;宗教可以分享国家带给它的荣誉和物质利益,但不应干预国家政治。然而犹太人长期受宗教束缚,救世主思想根深蒂固,虔诚教徒认为,以世俗力量复国救世有悖教义。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历史中形成的这种特殊关系,命使世俗的复国运动如没有宗教的支持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正是世俗政治与现实利益迫使宗教界必须对救世说做出新的解释。? 拉比们从神学上完成了把宗教与复国运动结合起来的使命:世俗的复国运动是上帝救世行动的开始,参加复国运动是宗教义务。犹太人的思想解放了,纷纷投身复国运动。随着大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宗教势力要不失去群众就必须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阵地,特别是当一个犹太国有可能最终建立时,宗教势力如不参与其中很可能在建国后没有一席之地。现实利益推动了宗教势力赞同并参与了复国运动。但仍有一批宗教极端分子激烈反对复国运动,自称“守城者”,他们要守住圣城耶路撒冷不让世俗玷污。在复国史上,反对犹太复国最强烈的,很多时候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戴黑帽、穿黑袍、留络腮胡子的正统犹太人。他们反对犹太人的一切世俗活动,反对世俗的犹太国,在以色列建国后很久,他们还致函美国尼克松总统,吁请他把他们从世俗的以色列国中解救出来。 以赫茨尔为首的前期复国领袖们多数出身中欧富有的、半同化的犹太家庭,不能正确估量犹太教对犹太人的影响;而后期的领导人大多属俄罗斯和东欧移民的工人政党,他们眼界更加开阔,认为复国运动不只是复国主义者的运动,而是全体犹太人的运动,包括宗教力量。1935年,劳工运动与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建立“历史的联合”,劳工运动承认巴勒斯坦的宗教现状,宗教力量则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支持劳工运动。打开门户、吸纳宗教力量参与复国运动有利于复国运动的发展,也确立了建国后宗教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宗教政治化…

唐崇荣:文化使命

唐崇荣:文化使命 今天所讲的信息要刺激大家注重文化使命。第一个晚上,我们谈到正统信仰的这种承传;昨天晚上,我们提到福音广传的精神;今天晚上我们要提到文化使命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影响。我要整合地与大家思想到,为什么归正神学一定要做文化使命?归正神学是唯一注意到普遍启示也是从神而来的,归正神学把普遍启示跟特殊启示分开来,不一定为别的系统所完全接纳,但已经代表了基督教,成为我们能正解所有这些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在文化上的成就的真正的解释。 很多反对基督教的国家会比基督教的国家在某种科技上的成就更先进,他们假设基督教在起初就是反科学的,这样在整个近代的历史过程中间,基督徒一直站在挨骂的地步。特别是无神论共产主义的教育,他们先把基督教跟科学二元化,然后再对立化;然后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教导中间,使那些不知其所以然的学子认为基督教是反科学的,信仰是违背理性的,宗教的权威人士是逼害科学家的。这是真的吗?哥白尼是科学家,教会逼害他;伽利略是科学家,教会逼害他;克卜勒、牛顿这些大科学家到底是不是教会的仇敌?我今天要告诉你:这四个近代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基督徒! 所以如果我们先假设宗教与科学对立,再假设宗教逼害科学,你已经上了政治家的当了!当教皇与哥白尼两个人的科学看法不一样的时候,这是基督徒与基督徒吵架的事情,是自家里面不同意见的事情,不是宗教家逼迫科学家的事情。哥白尼所发现的地动论,是真正合符自然现象,神创造的实况,他讲的话是对的;而教会这一方面的教导是错的。但是当大家都认为太阳绕地球的时候,他敢说地球绕太阳,大家说:一定你错,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所以持守真理的人就变成受逼害了。过几百年以后呢?另外一场的科学革命起来了。这第二场的大革命是什么呢?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科学革命吗?我们要用很严正的眼光看待这个事情! 哥白尼的理论是对的,教会说他是错的;达尔文的理论是错的,很多基督徒说他是对的。为什么基督徒会说对的呢?因为受了从前失败的教训,现在不敢随便评论科学了;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好像很谦卑的,不敢随便批判的态度,更客观,更可以使世人接受的态度。所以这两件事都错了,把对当作错是错,把错当作对也是错!那要怎样才是对呢?对的是对的!错的是错的!这才是对的!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是多说就是出于撒旦。从前希腊人有一个叫做Diogenes,他说:The nature granted us with…

杨 声:清教徒:信仰自由的拓荒者——兼纪念“五月花号”精神400周年

清教徒:信仰自由的拓荒者——兼纪念“五月花号”精神400周年 杨 声 有两件事促使我写这篇文章,一个是今年是“五月花号”精神400周年,我一直盼望能为这件值得纪念的事写一篇文章。第二个是对《班扬传》的阅读,班扬所代表的清教徒“不从国教者”面对逼迫追求信仰自由的勇气令我深为赞叹。 “五月花号”是1620年远航美洲的,为何称今年是“五月花号”400周年呢?因为 “五月花号”的男女们追求信仰自由的航程其实始于1606年,那是在离英国海岸几十公里的史克罗比(Scrooby)村。那时,后来在美洲领导“五月花号”的布莱福特(William Bradford)还只是个小男孩,并且从来没有看见过大海。 “五月花号”的男女们其实是一个教会。他们是英国清教徒分离主义运动的一支。清教徒“分离主义”运动起源于英国的林肯郡、约克郡和诺丁汉郡。1606年在诺丁汉郡的小镇史克罗比村里,有一群人退出了英国国教,组成了一个与上帝立约的子民的团体。 “1606…

曼德:基督徒的政治观

基督徒的政治观   mande   基督徒政治观不是基督徒宪政观、人权观。它是基督徒行为动态过程的评论与看法。当前,主要澄清的是基督徒消极无为的遁世政治观与把信仰和教会当工具、把政治作为信仰根基的政教混淆的政治观,另外本文也附带澄清了信仰自由与信仰本身的关系。本文针对家庭教会中的现状也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建议,相信这些建议对教会会有补益,如:政治性团契与教会的抽离、教会带领人与基督徒从政者的严格分离、教会内部的民主、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介入等等。   一.拒绝遁世政治观   作为基督徒,我们一定要将“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主祷文)基督徒既不属世但不弃世,他要在世界上彰现上帝的荣耀。这也是我们区别于无神论(包括儒家)与其他遁世宗教的根本之处。   正如韦伯所说:“儒家不必入世,他本身就在此世,他将此世界与彼世的紧张性降到最低“。在儒家没有天国与现实的对立与紧张,所以中国2000年如一日。我们也看到一些隐居苦修、遁世修行的宗教,这些宗教不可能导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只有基督信仰,既有天国、又有地上,而且要把天上的旨意实践到地上去,这是新教最伟大的宗旨——“入世修行”,这就造成了天国与现实的紧张、新人与旧人的冲突,造成了基督徒世界永恒的更新自我、变革社会的激情与冲动。   “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我们要积极入世,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彰现上帝的荣耀.信仰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生活的整体,它是一种生活体系,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构成了人类的整体文明方式.“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哥林多前书10:31》   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不是抽象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所有行为中,我们要做光做盐、照亮黑暗、防止腐败,我们基督徒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荣耀神,如果我们听任经济、政治、文化领域被魔鬼撒旦所败坏,这是自私和逃避,不能够荣耀神。如果我们荣耀神,就应该在任何领域,将魔鬼撒旦的领地占领过来。我们要有属灵的雄心。“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翰一书5:4》,就这个意义而言,基督徒积极参政是值得肯定的。…

亦忱:五月花号公约:认识与理解美国的源头和钥匙

五月花号公约:认识与理解美国的源头和钥匙 亦忱 央视的超级震撼大片《大国崛起》所谈论的美国,是一个世界上亘古未有的最为独特的国家。它的国民几乎99%都是来自外国的移民及其后裔。前些年,我阅读美国人丹尼尔·布尔斯廷写的《美国人:开拓历程、建国历程、民主历程》三本砖头样厚的书时,那种阅读的感受,与阅读中国历史学家写的历史著作迥然不同。美国人那短短的200多年的历史,在布尔斯廷的笔下极为鲜活,简直比小说都好看。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美国人:民/主/历/程》这本书中,布尔斯廷给读者讲了一个早先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的人,是怎么样写信劝说留在爱尔兰的亲友也移民美国的故事:那个捷足先登的移民为了描述在美国所过的美好生活,不是像我们所常见的中国人所做的那样,虚夸自己所过的好日子是如何像活在世外桃源,却是将自己所过的好日子打很大的折扣,写信告诉自己远在爱尔兰家乡的亲友。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把自己的亲友给引到美国来。比如,他在美国所过的好日子,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每周都可以吃几回牛肉。可是,他就绝对不可以实话实说,而要改说成为每个月可以吃一回,否则,他在爱尔兰的亲友们就一定会以为他在骗他去遥远的美国受苦,因为那个时代的爱尔兰农民一年都难得吃上几回牛肉。自然,这个故事是在资讯传播非常不发达的年代才会成为社会的真实图景。如今的美国,就是中国一个穷乡僻壤的中学生也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在我看来,美国之所以会在“五月花号”帆船登陆后的近400年来,成为世界各国移民的天堂,我认为是它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成就的。 史载,1620年11月11日,在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一艘从欧洲驶来名为“五月花”的帆船已经可以看到美洲的陆地了。船上幸存的一百零二名乘客,其目的地原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导致帆船偏离航向,他们错过了既定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船上的全体乘客,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新社会”制度这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上岸之前,由船上的四十一名成年男性乘客在船舱里签了一份简短的公约。在这份被后人称之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要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自治社会,这个社会最核心的理念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创立,且将依法而行自治。 这就是美国在建国之前,其历史上第一份极为重要的政治文献。 好在《五月花号公约》全文不长,照录如下也不需要什么篇幅: 《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舍禾:苦难的中国教会,合法的法律武器

苦难的中国教会,合法的法律武器 舍禾 (一) 沿着髑髅地的崎岖小径,这里似乎没有梦境中的湖光山色,没有理想中的功成名就,没有生活中的阳光大道……拿诗歌《非常的岁月》中的歌词来描述的话,中国教会就像一棵高山的常青松: “非常的岁月里,才能锻炼自己,非常的岁月里,才能成长。 你看那高山松,迎着那四面的风,经过漫长岁月,酷暑严寒, 春夏秋冬。依然挺拔,依然高耸,不屈不挠,万古长青!” 磨难与中国教会像是有了不结之缘,其实,遭受逼迫打击的也并非只是中国。从圣经时代开始,教会就成了魔鬼血腥屠杀的对象。这难道是上帝不公平吗?抑或是他的无能酝酿了我们的悲剧?不,事实绝非如此!义人被残戮,教堂被炸平,不是上帝不插手,这中间深蕴着很多神的美意!就像一位神的仆人所说的那样,“苦难对失去信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苦难,我们若是肯等候、肯忍耐,必看见生命的果实要结出来,苦难在我们生命中产生影响力是需要时间的。” 按一份资料统计,从耶稣之后,一直到现在2000多年的时间中,基督教重大的殉教事件共发生56次,其中,…

谢文郁:当代西方民主体制的基础问题

当代西方民主体制的基础问题 谢文郁   五四运动要请“德先生”和“赛先生”进入中国文化。我们看到,“赛先生”基本上在中国安居乐业。但是,“德先生”则总是被拒于门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有相当大的市场。然而,人们对民主政治的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就政治论政治的水平上。而对民主政治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背景则鲜有涉及。在这里,我想对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以冀我们在谈论西方民主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 I.   中国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严格说来并没有民主因素。它强调的两个方面是:统治(从上到下)和服从(从下到上)。在服从方面,如果出现对抗力量,则必然诉诸实力决定胜负。但是,中国政治思想对统治的艺术则有深刻的研究和见地。   孔子的政治思想,简略来说可以这样表达:一个社会的治理首先得有一套好的秩序或礼仪;根据这一秩序规定各种职位的名份或职责。对于每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克己)以符合自己的名份。当各人各司其职时,统治者做统治者的事,被统治者做被统治者的事,社会就太平无事。这种想法发展为政治统治的“三纲”,即,臣以君为纲,妻以夫为纲,子以父为纲。因此,社会治理的关键是人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自己的本分。当然,君王作为最高统治者,臣民不能不服从他。但是,这只是关系的一方面。一个君王的统治稳固与否,在于他能否让人们真心实意地服从他。孟子为此提出民亲、民贵、民本的政治原则;并把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统治者作为人也要克己以符合秩序给他的名份。他必须尊重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生活,人民的财产,使人民安居乐业。   不难发现,儒家的政治思想是反民主的。在它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思想、感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让自己的利益、思想、感情来指导自己的决定和行动,从而指导自己的社会活动和人事处理,结果只能是,人人都以自己利益为重,各自为政,互相争斗,最后导致社会动乱。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社会被划分为许多小集团、小党派。它们自有自己的政令和社会管理。这种状况已经让孔子疾首痛心了,更何况要是人人都自作主张,天下岂不大乱。因此,孔子认为,政治统治必须克己,从上到下都一律如此,称为“克己复礼”。   儒家的这一反民主的政治思想,我们看到,是有深刻洞察力的。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一政治思想和同时代的希腊世界中的雅典民主政治作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在以雅典为首的反抗波斯帝国入侵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之后,曾在希腊世界风流一时。它的主要形式是,公民选举执政者,公民大会决定城邦政策制定,公民陪审团对危害城邦利益者的判决权,等等。它的根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是大多数人同意,雅典人就可以作任何决定,包括处决军政领导人。历史上,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两个著名的污点: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战争中打败仗的十大将军的死刑。   柏拉图在谈论这种政治时,指出,它实质上是由两个因素来决定,即个体利益和煽动性言论。可以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最后断送了雅典的政治生命。柏拉图在他的《国家篇》(也译为《理想国》)分析各种政治体制时,对雅典民主制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暴露,认为这种暴民政治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并不得不依靠寡头或精英来维持秩序。为了寻找一种好的政治体制,柏拉图提出了和孔子的“克己复礼”政治理想相近的国家模式。在柏拉图构想的国家模式中,社会被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一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本性在这三个阶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本位置上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好的公正的。然而,柏拉图对“克己”在治理社会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他更多强调的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我想,这恐怕是他的政治思想后世影响远不如孔子的影响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