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范亚峰:自由先驱去,宪政大潮来–纪念杨小凯先生

小凯先生和我父亲患重病都开始于2001年,不同的是小凯先生开始就确诊为肺癌,而父亲则在今年3月才发展为肝癌。和小凯先生相同的是,父亲在病中也受洗成为基督徒。父亲辞别人间正好先于小凯先生一个月。父亲的生命和人格浸润了客家文化、江南文化和淮北文化三种元素,是我精神成长的楷模。父亲离世未久,自己哀思未平,夜中时时默念”思睹音容云万里,愿聆教诲月三更”,情不能已,常常以泪洗面。余痛未息之际,7月7日上午,在网上看到小凯先生辞世的噩耗。 认识小凯先生首先是通过网络,开始是阅读《新政治经济学与交易费用经济学》,极大地叹服于作者的穿透力和洞察力,后来读到《中国政治随想录》,更有兴趣深入研读作者所有的著述。2000年秋,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小凯先生,表达了对他的宪政研究的钦佩,并留了自己的寻呼机号码。恕我孤陋寡闻,当时并不知道小凯先生的学术地位。小凯先生到北京后,邀我详谈。一个下午,我和高全喜先生专门到北大拜访小凯先生。后来,我们策划成立《公法译丛》和《公法论从》,小凯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参与我们的编辑工作。令人遗憾的是,小凯先生的宪政文集交付出版社已经一年多,至今还没有出版。 研读小凯先生的宪政论述,让我对于宪政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虽然小凯先生自谦说宪政研究只是业余爱好,然而在学习宪法学的过程中,真正对自己的学术生命形成巨大冲击的是龚祥瑞先生和杨小凯先生两位师长。许多人会很奇怪小凯先生作为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为何会去研究宪政问题,并在晚年信仰基督教。然而正如刘军宁先生所说,小凯先生是有担当的人。小凯十六岁因《中国往何处去》的大字报而名声大噪、身陷囹圄。监狱的十年是小凯先生艰苦修炼的十年,近于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在中国二百年的大变局中去理解杨小凯的命运和思想,研究经济学是求索富强之道,执着于宪政意在为破解民主三峡的险滩画龙点睛,晚年归信基督教则是个体精神生命探索的归宿。经济学、宪政和基督教如此完美地结合在小凯先生身上,折射了在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里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历程,和一个古老民族精神信仰的命运。 小凯先生几乎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的一生与这个共和国有奇妙的因缘:出生在其即将创立之时,罹祸在文革内乱之中,辞世于共和国可能的大转折、大变局前夕。小凯先生当是睁眼看世界并走向世界的文革一代人的代表。求学于太平洋的东岸、任教于太平洋中的澳洲,小凯先生深切关注5000年一脉相承的古老文明的当下命运。他曾以先知般的睿智,探讨在 21世纪太平洋时代中华文化再度复兴,建设一个太平洋西岸的新的文明的可能性。但他冷静而敏锐地洞察到: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大转折时期。小凯先生说,当下的中国和1640年的英国十分相似,都处于一个立宪变革的时期。英国宪政用虚君共和、内阁制、议会民主、政党公平竞争作为分配政治权力的游戏规则。如果中国不把宪政确立为政治游戏规则,那么到现在为止的制度学习都可能会导致后发劣势。所以,在小凯先生看来,经济建设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确立宪法的元规则地位。化解近代自由与权威两难的出路是建立宪政的权威。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小凯先生文章中引述的一句英国格言,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后来我在对于西游记的感悟中逐渐体会这句谚语蕴含的深邃的政治智慧。西游记中世俗政治崛起新的力量,即孙悟空造反,提出君主轮换制的改革方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玉皇大帝无法解决问题,最后只好由与世俗政权联盟的宗教权威如来佛出面镇压,而如来的中国式智慧没有划分敌我进而彻底消灭孙大圣,而是通过巧妙的做局,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再挑选唐僧营救,等组成取经班子,把世俗政治的反叛力量转化为宗教性的建设力量。儒道佛合流的政教合一格局使精神权威如来佛没有象普通法宪政主义那样区分统治和审判、道统和政统,从而成为道统的守护者和公正的裁决者,而是成为政治权威的捍卫者。在西游记的世界中,圣人云集的西天佛国和玉皇大帝的天庭都存在弥漫性的制度性腐败,佛教没有成为除魔的力量,却由于权力缺乏制衡而成为各种妖魔鬼怪邪恶力量的保护伞。按照韦伯的说法,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结盟的目的不是成魔而是除魔,是先除大魔、后除小魔的必要顿挫。在西游记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天庭神仙下凡成为祸害人间的魔鬼。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的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既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设计。 中国问题以内部视角观之乃是历时二百年左右的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以外部视角观之则是现代化危机与全球化过程所导致的在第二轴心时代建设新文化和新政体的巨大契机。当下中国,面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制度供给的不足和伦理道德滑坡等问题,宪政建设的必要性已经日趋彰显。而建设法治政府、审计风暴和问责风暴、党内民主等政权改革措施都在积累宪政转型的条件,中国走向宪政的时机已经日趋成熟。 加入WTO,财产权和人权法治话语载入宪法,使引入的外部规则,逐步改变着中国社会的规则系统。宪法正在逐渐提升作为元规则的地位。中国社会的立宪难题是元规则之间的冲突,人治原则与法治原则,乃产生无法调和的冲突。而作为规则的最高层次的元规则,目前还处在选择之中。中国新的社会生活规则,是否能够演化出新的秩序即法治秩序,关键在于观察经济规则、政治规则、道德规则、社会规则、法律规则的变化。 中国新的立宪选择是否能够成功,根本在于如何适应当下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并转化潜规则。立宪的根本任务是化潜为显,整合潜规则和显规则,建立中国新的社会生活模式。新的变革的真正力量来自社会分化形成的资源和规则的多元格局。民间社会的多中心,与公共领域的多中心,使旧体制的一元化金字塔体制,无法适应多元社会的治理需要,其单一中心无法解决信息处理能力的问题,纠纷解决能力的下降如上访制度的危机等,部分原因就来自这种单一中心的系统原则。而新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以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宪政框架的演进,取代旧的社会决策体制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在多数时候体现为渐进,在质变点则表现为突变。执政党的新民本主义试图进一步整合传统礼治的民本资源,和法治秩序的民权资源,而实现宪政转型。但专政与宪政无法调和的内在张力、代表制与代议制的差别,随着政治改革的深入,将日益凸现。普遍而深刻的腐败问题、审计风暴中揭示的金融体制危机等,都反映了旧体制生命力的衰落,其基本构造原理已经不合时宜。…

林国华、马克·里拉 | 破碎的美国身份∶一个自由主义者和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对谈

林国华 马克·里拉 想当国师的哲学家们 今天 破碎的美国身份∶ 一个自由主义者和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对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时政国关分析”. 【内容提要】 美国身份會经坚固统一,但现在正走向破碎,美国秩序會经令外邦仰慕,但目前却沦为民众分裂的源头。在2020年美国大选的背景下,本篇对谈旨在对美国身份和秩序是否需要重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各自在未来的使职是什么等问题展开深度讨论。…

王志勇:荷兰新加尔文主义与世界观

-选自王志勇《雅和博经学证道诗十二颂》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荷兰以亚伯拉罕·凯波尔(Abraham Kuyper,1838-1929年)、与巴文克(Herman Bavinck, 1854-1921)与杜伊维尔(Herman Dooyeweerd, 1894-1977)为代表的“新加尔文主义”(Neo-Calvinism)的世界观神学。 凯波尔为荷兰牧师、政治家、记者、神学家,创建“反革命政党”,明确反对法国大革命式的暴力革命,并于1901年至1905年当选为首相。 针对改革宗教会在国家保护之下的萎靡不振,凯波尔提倡国家与教会在行政和功用上的分立,强调加尔文主义是一种全方位的世界观,基督徒应当把上帝的圣言落实到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凯波尔强调在政治领域中“上帝在国家和民族命运中的主权和引领”,再次凸现了政治神学在基督教思想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荷兰新加尔文主义之父”。…

亚伯拉罕.凯帕尔:加尔文主义讲座(1-5讲)

《加尔文主义讲座》第1讲 (Abraham Kuyper)著 (1898年) 王兆丰译 第一讲:论加尔文主义作为一个生活体系 在开始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给“加尔文主义”这个名词从历史的角度上下一个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中“加尔文主义”这个概念的用法截然不同。我把它们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加尔文主义代表一种信仰告白的类型。在很多罗马天主教国家里,加尔文主义被用来嘲笑所有属于改革宗教会的人,无论他是否真正有信仰。在法国,有人甚至称犹太人和加尔文主义者是危害国家利益的,是对道德生活具有危险性的人。 第二类:与第一类相反,加尔文主义被称为是信仰告白派,尤其是指公开宣告他们相信预定论教义的人们。他们被贴上狭窄教义牺牲品的标签。这种攻击是如此咄咄逼人,以至于那些完全相信,也公开捍卫预定论并以加尔文主义者为荣的神学家诸如赫治,有时也不得不以奥古斯汀主义来代替加尔无主义。(译注:关于信仰告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之后的二百年里,几乎所有改革宗教会的正式信仰告白,从瑞士的海尔凡帝克信仰告白,苏格兰信仰告白,荷兰的多特大会决议,英格兰教会的三十九条,到德国的海德堡信条,一直到著名的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伦敦浸信会信仰告白都是以加尔文主义神学为基础的)。…

谷燕西:比特币可以像宗教一样持久

转自金色财经网站 2020年12月31日,比特币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超过29,000美元一枚。它现在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新的资产类型。有研究机构把比特币同其它的资产类型和金融产品相比较。在同股权类产品相比较方面,比特币现在的市值已经超过所有金融公司的市值。这些金融公司包括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大通摩根和提供全球信用卡清算服务的公司Visa。 在同货币相比较方面,有把它同世界上的法币进行比较,列出它的市值已经排在全球所有货币中的20位左右。在更早以前,就已经开始有把比特币同黄金相比较。这些类比都描述了比特币的一些属性。但是,如果从传统的金融思维来考虑,很难认可它的价值。比特币既没有底层资产的支持,也没有任何主权国家的信用背书,也没有提供未来收入的预期。但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却形成如此之高的市值,这说明用传统的金融思维方式依然无法全面地理解比特币。 实际上,比特币既有部分的传统金融产品的属性,同时它也具有非常强的宗教属性。正是因为它的宗教属性,才会导致它现在达到今天的这么高的市值,而且未来也有很大的概率实现更大的市值。本文把比特币同宗教进行类比,分析它为什么能够形成今天这样的市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也有观点认为比特币是一个邪教(cult),而不是一个宗教。但是,比特币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有四亿六千万的用户地址,市值已经接近全球市值前10的上市公司,因此很难称这样的体系是一个邪教。 第一,比特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同宗教一样,比特币有其创始人中本聪。比特币的产品设计有其基本的思想理论体系,即采用分布式的方式支持一个可以匿名使用的电子现金。这个电子现金的产生,获得和流通不会受任何个人和组织的支配,完全可以在用户之间进行自由的流通。这样的一个理论体系同宗教或思想学派是类似的。 第二,比特币的价值不能被证伪。 比特币是作为一种电子现金被设计出来。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资产类型。同传统的股票甚至是货币不同,它没有任何底层资产或未来收益作承诺来支持它的价值。比特币本身就是它的价值。它的价值是完全由其信仰者来判定的。而这样的一个价值基础是不能被证伪的。这同股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收入达不到市场预期,那么市场对其的估值肯定会受影响。但比特币不承诺任何未来的收益,它的价值永远不会被证伪。在这个方面,它同宗教是一样的。…

凯波尔:新教参与现代多元社会公共生活的开拓者

原创 2017-04-25 大国 大国US (说明:本文是James Bratt的《 凯波尔 :现代加尔文主义者与基督徒民主人士》一书的引言的第一部分。凯波尔是荷兰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曾经担任过荷兰首相。本公众号将有选择地发布《凯波尔》一书的内容,敬请关注。译者:张大军) 即便他已经成为历史的存迹,亚伯拉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