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司徒雷登有没有想到,他的两次命运转折,居然都和南京有关 1908年,美国人司徒雷登离开杭州,来到南京,从此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司徒雷登虽然是个美国人,但他却于1876年出生在中国杭州,因为他父亲是最早来到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之一。长大后,司徒雷登回到美国,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攻读神学。1904年,他受到南长老会派遣,重返中国杭州传教。 ●司徒雷登为何踏上南京之旅? ●他是怎样由一个纯粹的基督教传教士转变为教育家的? ●为什么南京会成为司徒雷登的“福地”? ●司徒雷登作为凡人在南京有哪些生活故事?…
Posts published in “公共神学”
风吹西北 这是个好话题。 温州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对温州的经济模式确实影响比较大,不过这应该不算是最根本的原因,最主要的应该还是温州商人的精神没有传承下来。 应该说,在90年代后期,温州已经开始逐步具备产业升级能力了,而且也需要升级了,再不升级,温州的富余资本就只能到外地去搞投机。但是温州地方政府没有注意去扶持,浙江全省仍然在鼓吹民营经济小而灵的特点。2000年以后,浙江的民间资本开始大规模外流,浙江官府菜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03年浙江省工商联出过一个报告,讲浙江再不采取措施,资本都要外逃了,但官府一直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反倒是在04、05年后整个经济体系的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大家都跟着完蛋。 温州商人第一代的特征就是吃苦耐劳,讲人情讲义气,但是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钱稍微多一点以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到后来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就是以温州商人的老婆、孩子为主,到各地区炒房,炒车牌,专门搞投机。04、05年的时候各地官府基本上谈温州资本色变。 用钱赚钱肯定是最快的,这些年来天朝的制造业环境恶化,投机来钱又快,官府又支持,所以最后都弄称第一代生产衣服、袜子、鞋子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积累资本,到第二代就搞投机去了。
舊金山共識 2008年12月8日 我們是一群來自中國的基督徒﹐聚集在美國舊金山﹐參加一代人的見證大會。為這一時刻﹐我們向上帝獻上感恩。我們本是不配的人﹐卻蒙了神的恩典﹐可以一起來見證上帝在我們身上奇妙的作為﹐一起承擔上帝賦予我們的福音使命。 第一部分 我們相信﹐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獨一上帝﹐創造了宇宙和人類﹐並以他榮耀的權能﹐掌管著人類包括中國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我們相信﹐我們和世人一樣﹐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且不能籍自身的道德﹑智慧﹑能力和財富﹐將自己從墮落與滅亡中拯救出來。 我們相信﹐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人贖罪舍命﹐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我們相信﹐若沒有聖靈的光照和引導﹐任何人都無法領受救恩﹐認罪悔改﹐成為新造的人。 我們相信﹐《聖經》是來自上帝的全備無誤的特殊啟示﹐是基督徒在信仰上的最高權威。…
作为温州人,对于温州的问题感受极深,说几点: 1. #160; #160;说实话,温州本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都比较差,这个是硬的约束,否则早年温州人不至于要出去闯生活。这个硬约束当年逼迫温州人出去,现在也肯定会妨碍别人进来。体现在交通上,温州通火车是很晚的,现在也只有金温一条线。 每回回家,想起又要从金华绕,心里就嘀咕。09年通甬台温铁路后,也许会好一些。 #160; #160; #160; 2.…
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杨凤岗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温州模式是否已走到尽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160; #160; 2008-12-03 07:39:05 #160; #160; 中评社北京12月3日电/根据温州市发改委数据,温州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在浙江省各市排名中位于倒数第二位,这也是温州1991年17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个阶段。中华工商时报发表时评人邱林文章称,在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志国看来,这和温州模式有很大关系。虽然温州在过去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但在温州模式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2008年内外经济矛盾交织的背景下突显出来。…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经济上的自由,也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从过去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解脱出来。然而,政治教条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信仰危机。 有人批评中国是一个只相信权势和金钱的社会﹔也有人说,中国人现在什么也不相信了。 文化宗教学者、电视政论片《河殇》撰稿人之一谢选骏前不久在纽约就此接受BBC中文部资深制作人乐安的采访时指出,中国人对信仰一直是一种实用主义态度。无论文革的时候讲革命,还是现在讲钱,实质都是适应社会。他首先谈到中国人当前的精神走向: 答:从目前的趋势看,是朝民族主义,或者说复古主义的方向发展。将来会让马列主义寿终正寝,这个程度也可能是很激烈、很极端的。 问:那回过头去发掘传统的东西又到底能给今天的中国人提供多少精神资源呢? 答:起码能给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扩大一些外延。现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已经相当恶化了。前些年开始就有一个词:宰熟,专门对熟人下手,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老鼠会”。中国的意识形态如果出现复古的倾向,倒可以把这种唯利是图的心态向中庸扳一扳。 问:这方面我们确实看到一些官方的动作,比如祭孔。但民初康有为已经努力过一次要把儒教国教化,但是失败了,还有第二次可能吗? 答:完全的国教化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重新传播,在某些层面得到复兴,这是可能的。 我们看到儒教在中国真正成为国教的那几个朝代,比如两汉和明清,都是所谓统一帝国,一稳定两三百年。而我们这个时代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有点儿像南北朝。而南北朝是一个佛教兴盛,儒教衰微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是一个文化传播和创造性的时代。…
无论在接下来的20多天会发生什么, 无论明年官方公布的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如何,都不妨碍我们作出判断,那就是:2008,农民跌倒在增收路上 。 改革开放的第三十年,中国在火与冰之间煎熬。上半年,物价飞涨,一切迹象显示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成为政府头等大事;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金融风暴越过太平洋,猛烈地扑上隔岸的中国:房市下挫,股市狂跌,企业大量倒闭,无数农民工黯然返乡。历史上的中国,很少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经历冰火两重天。 在这种急遽转换和煎熬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 中国农民,命运尤为可叹 :在如火的经济形势下,他们必须承受农资价格的全面暴涨,但农产品价格始终受制于看不见的手,涨幅有限,而自然风险仍悄然来袭,让人猝不及防;如冰的经济危机中,企业的倒闭断了他们的生路,当他们怀揣一丝愿望返乡试图创业时,却遭遇捉摸不透的政策之变。 内文导读: 天灾人祸扑倒渔农…
“人的权利是每个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和卓越的表达,是超越任何差异和各种歧视所表现的人举世无双的圣召。批准并列举出人权的1948年的普世宣言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重申了人类进步不只是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先进来衡量,也尤其着重精神价值和 道德 生活进步的首要地位。”以上是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文告中所阐述的思想,文告中强调“重新肯定这些原则和这些价值成为庆祝这件盛事的主要目标”。梵蒂冈圣座将于12月10日下午举行庆祝活动,目的“为纪念普世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并为这件盛事表达敬意,这项宣言于1948年12月10日,也就是造成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天由联合国起草。”圣座新闻室在11月13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已经预先公布,12月10日的庆祝活动分为反省和研讨性的纪念活动,届时圣座国务卿贝尔托内枢机主教和世界劳工组织秘书长胡安·索马维亚将发表言论,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和马耳他骑士团团长马修·费斯廷会士将出席。在纪念活动之后,将是一场古典音乐会,由法兰克福的勃兰登堡·施塔茨交响乐团演奏,指挥是西班牙人英玛·沙拉女士,她将是在梵蒂冈指挥交响乐团的首位女性。教宗本笃十六世也将莅临,欣赏音乐会。音乐会开始前,纪念阮文顺枢机的圣玛窦基金会要颁发2008年的年度奖,今年获奖的是5位人物和机构,他们尤其在社会及和平领域作出了贡献。庆祝活动中的音乐会由圣玛窦基金会和瑞士瓦舍龙-康斯坦丁钟表公司赞助。 卢森堡大公国元首亨利大公拒绝在使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上签字 卢森堡大公国的元首亨利大公出于良心理由,周一拒绝在使安乐死在这个欧洲心脏的小王国合法化的法律上签字,他的态度导致卢森堡政治危机。信奉天主教的亨利大公的拒绝在政界高峰造成了震动,如果国会12月在二读中通过这个法律,安乐死就成为合法的途径。为补救大公的拒绝,使安乐死合法化,按照这个君主政体小国的宪法规定,总理容克尔提议修改宪法,使大公失去否决权。容克尔总理是 基督 社会党的领导人,在今年2月的一读中也曾反对实行安乐死,使下院以30票赞成,26票反对的结果一分为二。容克尔也曾谈到,他3月份在梵蒂冈蒙教宗接见时,也同教宗谈了这个问题。经过众所期待的闭门协商后,总理说他愿意尊重大公的意愿,也尊重国家的利益。宪法修订该当得到国会三分之二议员的同意。卢森堡大公国有48万居民,85%是 天主教 徒,继比利时、荷兰之后,这个小国将是第三个为末期病人施行安乐死的欧洲国家。这些末期病人在身心上受很大痛苦并且没有好转的希望,至少两个医生和一个专家组护理他们。…
《现代快报》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命运大不相同,后来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其间也有一些波折,但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 哥几个揭竿而起,一同打天下,这时候,大家同甘共苦,相互关照,生死相依,待天下平定之后,天下就成了一家的,于是当上皇上的那一个便翻脸不认人,最后采取种种手段将其他哥几个一一干掉,自己一个人独享富贵。翻遍二十五史,一同打江山的,副手大多是白忙活,最后不但没有好处,就连性命也难保。而萧何能够有始有终地当刘邦的副手,在官场上风光几十年,安然无恙,寿终正寝,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当副手的高手,是一个善于在官场上生存的能人。 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刘邦当平民、当无赖的时候,人家萧何已经是一个小官了。萧何在泅水郡当卒吏,在政绩考核中,曾名列榜首,说明他是一个很有水平、很能干的官。但萧何没有官架子,他看得起平民刘邦,把他当朋友看待。这时,刘邦常常巴结人家萧何。萧何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处处给刘邦以帮助,这对刘邦日后起家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后来刘邦起兵造反,想到了萧何,让他当了县丞,这是萧何当副手的开始。萧何是文官,管的是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他做得极为出色。在多次战役中,当刘邦处在最危急的时刻,多亏萧何前来支援,才使刘邦化险为夷。特别是在夺取秦都咸阳以后,众将都在争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保护了秦朝的文书档案、律令图书等,所以,刘邦能对全国的军事要塞、地形地貌、人口多少、经济现状了如指掌。在打下江山以后,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理。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他知道皇上可以让你放肆,那是对你的恩赐,你铭记在心就是了。你要真的放肆了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了,那就要倒霉了。所以,他把分寸掌握得极为得体,没有因为细节问题为自己惹是生非。这是萧何的明智之处。 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他性格温顺,凡事服从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能够委曲求全。这样使刘邦觉得萧何不是同他争利益,而是处处把利益留给他。所以,刘邦在平定天下后,尽管对功臣大开杀戒,但对萧何网开一面。《史记》上记载,萧何做事好请示,无论是制定法令制度还是建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总是尽快向刘邦报告,得到刘邦同意后,才开始实施,从不自作主张。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勤请示,勤汇报,按上面的指示办。这看上去好像是没有主见,其实,这是最为高明的主见。刘邦是个大老粗,痞子出身,对治国之道一窍不通,萧何想怎么办,他一般都会同意。萧何凡事等刘邦同意了才办,这样效率可能低一些,但确实极为保险。他的这一做法,使刘邦极为高兴,让刘邦认为这样体现了自己的权威,也觉得萧何极为尊重自己。所以,在最后论功行赏时,他全力主张把功劳的第一名给萧何。在日后几十年的副手岗位上,萧何都一如既往地惟命是从,服服帖帖,克己奉公,处处为刘邦着想。所以,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工作,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他破例没有剪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 萧何老谋深算,他懂得,克制自己就是保护自己。当他和吕后一同诛杀了韩信后,又得到了封赏。被拜为相国,刘邦还给他配备了五百名士卒的卫队。萧何知道,表面上这是对他的赏赐,实际上刘邦已经对他产生了怀疑,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多了,这使刘邦心里很不舒服。他深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哲理。于是他果断地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捐出来当作军费,这样一来,刘邦自然十分高兴,没有任何推辞就收下了。可见,萧何的家产早就让刘邦惦记上了,如果萧何不主动地交出来,说不定哪一天,刘邦就会找一个借口抄了萧何的家。那样大家就得撕破脸,肯定不会愉快。所以说,萧何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体现他的明智。以退为进,以弃为取,把这件事处理得极为精彩,这样,大家心照不宣,你知我知,两全其美。 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想不到的地方。萧何的思路是全心全意为刘邦效忠,做到尽心尽力,安抚好百姓,忠于职守。可是,这其实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这样做会深得民心,会得到更多百姓的爱戴。这样会更让皇帝害怕和担心,让皇帝害怕和担心,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此时,萧何家的一个门客警告萧何:“你离灭族不远了。你这样孜孜不倦地做事,老百姓越来越爱戴你。皇帝多次派人询问你干什么,其实害怕你占有关中地区啊。你为什么不多买些田地,用低价赊借来败坏自己的名声呢?只有这样做,皇帝才安心。”萧何是个从善如流的人,他没有“我是相国,你一个门客是什么东西”的想法,他听从了门客的建议,主动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主动授刘邦以把柄。结果刘邦狠狠地批评了萧何,还卖了一个不追究萧何的人情,为此刘邦大为高兴。想想看,萧何如果不这样做,就凭刘邦心狠手辣、极爱猜度的性格,能放过萧何吗? 萧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给刘邦做副手中度过的,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大智若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破一生心,总算“找准了位置”,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的官场中成为一个幸运者。可惜的是,像他这样幸运的人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韩信、彭越、黥布这些不得善终的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