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8月7日上午在八宝山东礼堂举行袁师母的追思会,500人左右参加。北京众教会的许多牧者、同工参加了追思会,追思会10时30分开始,历时1小时30分,苏约翰弟兄证道,林献羔致悼词,一些姊妹做见证和分享。
Posts published in “教会新闻”
孙约翰牧师出席纽约史德顿岛华人基督教会35周年庆之际,也将自己所总结出的教会兴旺之道向大家倾囊相授。 华人教界资深牧者、逾80岁高龄的孙约翰牧师,曾在温哥华创立多间教会且兴旺发展。孙牧师日前出席纽约史德顿岛华人基督教会35周年庆之际,也将自己所总结出的教会兴旺之道向大家倾囊相授。 孙约翰牧师首先指出教会兴旺的最大关键——传福音,“神设立教会的目的就是要传福音”他说,倘若教会不传福音就等于失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必然走向没落甚至灭亡。 “欧洲的教会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们因为失去了传福音的异象和热情,而逐步走向衰落。”对此,孙牧师也常告诫自己的教会,“倘若我们也不传福音,那么过50年、70年之后,必将步今天欧洲教会之后尘。” 接着,孙牧师从马可福音2章1至12节耶稣医治瘫子的经文总结出教会兴旺的三个秘诀。 主的同在 马可福音2章1节说,听见耶稣来到迦百农,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祂那里。孙牧师从这一节经文总结出教会兴旺的第一个秘诀——主的同在。 他说,只要让耶稣在教会真正作主作王,则非常容易的吸引很多人过来,教会也必然走向兴旺。但问题是今天不少教会失去主的同在,人在那些教会里看不到耶稣、感受不到耶稣。 怎样让神重新回到教会里?在孙牧师看来,复兴祷告会是一个好的方法。弟兄姊妹同心合意的祷告可以点燃教会复兴的火焰,让耶稣在中间作主掌王权。…
“祝福今天的中國 即祝福明天的世界” http://www.gospelherald.cn/files/gen/gen_20100810_zhao.jpg芝加哥超大型教会柳溪教会一年一度的“全球领袖高峰会”(The Global Leadership Summit)于8月5-6日举行。今届,大会首次邀请了来自中国的讲员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博士,以“中国的领导力与有十字架的变革”为题发表演讲。 国内香柏领导力机构昨日在其新浪官方博客上发表了赵晓博士在此次峰会上的演讲内容,赵晓长篇幅地见证了基督的福音在中国极大的复兴,并预测未来10年中国经济势必跃居世界首位,并会在福音事工上成为世界的祝福。 赵博士指出,目前在与基督文化结合的新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中国领导力是十分关键的。这要求中国基督徒的灵性日益成长和成熟,西方基督徒也需消除恐惧。赵晓最后说,“种什么得什么,播撒爱就得到爱。上帝给全世界的基督徒们一个机会,去影响今天的中国,即是影响明天的世界;祝福今天的中国,即是祝福明天的世界。”此次演讲效果不凡,结束时赢得了全场近万人起立鼓掌。 赵晓博士成为柳溪教会“全球领袖高峰会”首位中国讲员…
范亚峰指《宗教蓝皮书》局限性大 家庭教会未被认可 8月18日,北京的基督教家庭教会领袖、原社科院法学所博士,现任北京中福圣山研究所所长范亚峰透过《澳洲广播电台》(Radio Australia)针对中科院发布的《宗教蓝皮书》给予回应,称该调查具有很大局限性,并指出内地家庭教会不被认可的原因,还强调家庭教会当前需加强内部建设。 据国内媒体报导,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日前在第三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上发布的2010年《宗教蓝皮书》,是该研究所在内地首次公布全国基督教入户调查数据。 中国社科院世界课题组于2008至2009年间,就全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和信仰状况等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国内现有基督教徒约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其中女性占69.9%,男性占30.1%,而54.6%的学历是在小学或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2.6%。。而从年龄看,35至64岁 信徒占60%以上。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基督徒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此外,该调查还称,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占68.8%。 调查报告“非常失败”未估算家庭教会在内 范亚峰认为这份蓝皮书所公布的数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根本未含家庭教会的数字,形容报告为“非常失败”。…
“中国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赵天恩牧师所提出的这一“三化异象”是很多中国教会同工、弟兄姐妹所不断致力的远景和目标,而同时这更是神的手在一直所引领扶持和忙碌作工的,整个中国仿佛神一直在俯瞰和投入其中的“圣局”,每个城市也都仿佛“圣局中的棋子”一般。 在从宏观层次上介绍了过去十年中国福音运动显著特点之一是新兴城市家庭教会的兴起、及未来的趋势即是福音会藉着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和农村传统的家庭教会、民工家庭教会三个进路配搭,使福音普传神州、并且分析了当下家庭教会所面临的三大内部挑战和外部挑战之后,中国家庭教会领袖之一的刘同苏牧师开始进入到微观层次,聚焦到具体的一个个城市中家庭教会目前的现状。 他将整个中国比喻成神手中的一个“圣局”,温州、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厦门、无锡等不同等级的城市都如同这一个“圣剧”中的“棋子”,在神的大计划中各有位置、各有特色、各有优势,棋子间又互相配搭共同走向神所应许的未来。 温州:处于传统农村家庭教会和新兴城市家庭教会的转折期 “温州教会其实处在一个过渡期,是传统的农村家庭教会和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的转折期。”刘牧师首先以一句简单扼要的话总结了温州现在的情况。他进一步说:“温州家庭教会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个农村的传统家庭教会,它也把农村传统的家庭教会达到了最高峰。温州家庭教会也是最新的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它已经开始从农村传统家庭教会向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转化。” 刘牧师提起,神在上世纪中叶开始兴起温州家庭教会,并且在之后的80年代成为了中国的福音中心,现在教会在当地也仍旧十分兴旺,看温州的教会话会发现,它的背后有经济的繁荣,特别是之前更加明显,因为之前温州教会的主导力量是很多的个体户、小规模的私人企业家。而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繁荣主要依靠两个力量,一个是个体经济,一个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主流文化兴旺的因素,而“恰好福音就是在这两方面发达的地方传播的”,刘牧师提到温州和北京的教会作为佐证,“温州就是个体经营者的教会,北京就是知识分子的教会。可见,这也是福音运动会影响到主流社会的标志,因为主流社会文化的承载者恰恰是最兴旺的接受主的这两个群体。” 而温州教会也在多年的教会持续兴旺中积累了整个温州地区的丰富的灵命资源,这在中国各地也是不多见的,比如温州弟兄姐妹在祷告方面的传统,他曾在2006年温州之行中最震撼的场面就是参加当地大学生同工培训营中,每天早上五点钟所有的学生都自发的来到大堂一起祷告,这在他参加过很多世界营会中都很少遇到。而且,温州整体有着相对完整的教会结构的地区,在国内都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这也是他们的优势之一。温州主流社会对教会的承认也非常明显,比如一些山区每个村子里面都有家庭教会所建造的优美教堂,而在城区几乎所有的家庭教会拥有自己的堂会,不少家庭教会所拥有的教堂内部装修的精美程度可以令很多美国的教会都感到自愧不如,教会和信徒也坦然的贴着有“基督”、“拯救”等字句的对联等。 但是,刘牧师也坦率指出,温州教会在拥有这些优势的同时仍旧存在不可忽视的明显的局限,其中包括文化方面,也包括灵命方面。 看文化方面的话,过去温州是一个很小的县,过去的文化底蕴是比较低的,这也使得教会所采取的文化形式也比较低。刘牧师举出自己去年10月份去温州的时候,他看到温州到处是西餐店和化妆品店。虽然现在温州文化上也有些改造,但是仍旧没有“底气”,“什么都是照搬,有点‘暴发户’的味道。”他…
中国福音的禾场十分广大,中国福音的前景也是相当远大,神的手从来离开过中国这片神州大地,反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引领扶持和持续做工。 中国家庭教会领袖之一的刘同苏牧师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福音运动显著特点是新兴城市家庭教会的兴起,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兴起意味着神已把福音放在都市化的源头,之后福音也会顺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从上到下陆续影响全国。 这一过程中,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传统的农村家庭教会和民工家庭教会这三个进路会互相配搭,使福音遍传中国。整个中国好像神手中的一个“圣局”,不同等级的城市犹如其中的“棋子”在神的大计划中各有位置、特色和优势。 在介绍了在中国福音运动处于重要地位的温州、现阶段中国福音运动的中心北京、以及典型的市民型教会正在兴起的上海这三个处在先导地位的城市中目前的家庭教会现状之后,刘同苏牧师接着陆续介绍了天津、厦门、成都及其他两个江浙一带的两个城市的家庭教会情况。 天津:尚处于新兴城市家庭教会开拓的早期 刘牧师表示,“温州与北京的热潮仅仅是中国福音运动冲击城市的先导。已经有迹象表明城市福音的第二浪将在省会与直辖市一级展开。中国文化的潮流是依城市的规模从大向小流动,所以,省会与直辖市一级城市的福音运动将成为未来福音向中小城市展开的重要环节。” 其中,天津是这级城市福音运动中的一个。刘牧师回忆起2007年春节后他到天津出席《福音》首映式最后一站的活动的感受。“在天津的活动,首先是波及的面小多了,有点孤零零的感觉,家庭教会的发展似乎尚未达到面的水平。教会的发展还停留在团契水平上,尽管弟兄姐妹有热情,可以带领许多人信主,但教会生活的结构松散,人员流动较大,真理触及人们生命的层次较浅。” 他举出一个例子,刚刚聚会完毕,就有许多弟兄在会场外的街上抽烟,这在温州、北京和上海三个城市的家庭教会里面是难以思议的。可以说,比较北京与温州,天津尚处在教会开拓的早期。 厦门:新老两代牧者同工融合自然、没有断层…
五,书籍和媒体简介 第760篇 《谁是传奇》80后基督徒见证 2010-01-28 10:20:49 来自: 溪水边书屋(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谁是传奇》80后基督徒见证 由一群80后基督徒组成的福音影视制作工作室“谁是传奇”,最新出版第一套“谁是传奇”系列见证影视作品,是一套很好的作品。…
基督徒企业家新世纪被神赋予特别的使命:彰显一个更加丰盛的生命,去祝福我们的社会和国家 第五届香柏工商领导力论坛上月圆满结束,图为论坛合影。(图:香柏领导力机构) 论坛邀请边云波弟兄等属灵长辈来分享主题信息,他呼吁基督徒企业家们活出丰盛的生命,带人归主。(图:香柏领导力机构) 在本周刚刚出版的5月通讯中,香柏领导力机构详细回顾了4月初春于北京北郊举行的第五届香柏工商领导力论坛暨第十五届企业家研讨会情况。 此次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基督徒企业家弟兄姐妹们和边云波弟兄等属灵长辈们相聚一堂,共同研讨如何以圣经原则为根基打造经营门徒企业,分享如何进入耶稣所祝福的更丰盛的生命。 香柏领导力机构对此次的研讨会的主办深为感恩,“感谢上帝与整个聚会同在,圣灵充满整个会场,聚会满了膏抹、满了恩典,带出复兴、合一、更新。荣耀都归神!” 香柏领导力机构主席、著名青年经济学家赵晓博士致开场辞,主题为“从优秀到伟大”,呼吁基督徒企业家要从优秀走向卓越,而重要的根基就是生命的变革,要从有生命到得到更加丰盛的生命。87岁高龄的边云波弟兄虽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连续两场做了两场分享关于“更丰盛的生命”主题信息,不少与会者因信息感动到泪流满面。 另外,中芯国际集团创始人及前CEO张汝京弟兄、中国绿色基金管理公司总裁王秀钧弟兄以及天泰房地产公司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弟兄等分享了各自的生命成长故事,以及关于企业治理和圣经原则结合的经验。 男高音歌唱家龙涛弟兄、迦南音乐学校的学生诗班等还在论坛期间呈递了精彩的赞美之夜,孙海英弟兄亦到场分享。一拓展讲师团队也为企业家们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专业拓展训练和团队建设培训。而期间边云波弟兄亦心被恩感,呼召年轻的弟兄姐妹们奉献自己,作为活祭,为神使用,响应者跪满场前。…
卷首语 当意识形态性的政治逼迫渐离我们远去时,什么是真基督徒的标志?是为基督受苦吗?我们到哪里去受苦?还是外在的成功,让我们荣耀主的名?在逼迫减弱、基督信仰渐渐成主流的初代,基督徒们与教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以亚他拿修的《安东尼》为代表的苦修主义,就是当时代信徒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个人性与群体性苦修,将外在的逼迫转为与魔鬼的外在争战,修士们成为教会的英雄。《安东尼》所突显的,是圣俗的二分,信徒必须在家居与旷野之间做出选择。旷野是与魔鬼争战、操练意志的地方,那里通向与基督的联合,人经此过程而圣化。虽然《安东尼》在奥古斯丁的归信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熟读保罗书信的奥古斯丁,却在多年后的《忏悔录》、《上帝之城》与其它著作中,对这一问题提供了另一套答案。在奥古斯丁看来,最根本性的战争是内在的,是我们与自己的罪以及这个引诱我们远离神的罪恶的世界的争战。奥古斯丁虽然没有通过系统的圣经研究建立以“神国”为主体的末世论架构,也未曾阐述现今“已而未至”这一时代的教义与伦理,但这一框架与教义在其著作中跃然纸上,从始至终掌管着他的救恩论与实践神学。奥古斯丁的这一转折成为西方教会(包括罗马天主教与更正教)的巨大属灵财富--信徒与教会的生命力必然植根于圣经的启示和对启示框架体系的整体把握。我们并不孤单,神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在神话语引导下的教会传统是围绕我们的云彩。当我们这些神国的子民还生活在这个世界、翘首盼望神国最终的彰显时,内在与外在的争战是我们生活的常态。这一争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内在的生命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我们从亚当而来的旧生命已经死了,从基督而来的新生命藏在神里面;但同时,罪还在我们的生命里面发动,我们还生活在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万物与我们一同盼望完全得赎的那一天。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争战才必然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虽然不再为信仰受到政治性迫害,但我们不断面对的是为了基督要付出事业上的代价;虽然我们不再因为信仰而分不到好的工作岗位,但我们必需在讨神喜悦的行为与更富有的享受之间做出抉择;虽然我们不再为信仰而被社会鄙视,但我们天天要学的是用恩典回应人与社会的功课;我们虽然不再被归类为“牛鬼蛇神”,甚至已经被称为好人,但我们时刻的挣扎是投靠基督的义而非自己的义。在每天、每时的争战当中,基督徒的标记、新生命的样式,就是为基督受苦、经历基督的死。基督那复活的大能正是争战的过程中的经历,它彰显在我们这软弱的瓦嚣里。基督那荣耀的、复活的生命不是我们经历争战之后要达到或得到的,相反,正是我们为基督受苦本身彰显出基督那荣耀的复活的生命--我们蒙召是为基督受苦,基督徒个人如此,教会也如此。神的刚强透过我们以为的软弱表达出来,因为他的恩典够我们用。世人不会在我们飞黄腾达的财富里面找到神,但他们会在我们舍弃利诱,选择基督的受苦当中寻到生命。基督没有选择撒旦应许的此世的荣耀坦途,而是忠心顺服地走完父为他预备的受苦仆人的十字架之路,完成末后亚当的救赎之功,成了赐生命的灵。徒弟不会大过先生,在基督再来之前,我们与复活前的基督一样,走在同一条路上,盼望等待复活得赎的那一天,受苦是我们新生命的标志。弟兄姐妹们,无论外在环境与这个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生命的本质没有变,这个世界的本质没有变。基督透过圣灵在我们当中不断拓展他的国度,与这个世界争战,我们的一生、教会的本质就是争战,并在争战当中为基督受苦。基督不在我们的荣耀当中,而在我们的软弱与受苦当中。在我们的内心当中,爱基督、爱人的新生命不断与自爱的罪争战;我们要的是荣耀、刚强、顺利、被人羡慕,神要给我们的是经历他的恩典,并在我们的软弱中显出他的刚强。我们在哪里为基督受苦?我们时时、处处为基督受苦,在我们的家里、教会中、职场上。受苦是我们生命的标志。请为我们的同工与我们的事工祷告,求神不断炼净我们,除去我们在此世得荣耀的期望,换给我们为基督受苦的心志。也求神赐给我们不断成长的身量,当他把看得见的荣耀厚赐下来的时候,我们依然单单依靠他自己。主内 一乐 5月27日
刘 澎 一、关于中国政教关系的模式 《福音时报》: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在中国快速发展,政府如何贯彻落实好宗教政策、如何处理好与宗教信仰群众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您怎样看待中国现行的宗教管理政策?目前中国政教关系的现状与影响政教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刘澎:宗教在一个国家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要看这个国家的政教关系如何。凡是有宗教的地方,就有政教关系问题。处理政教关系问题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国家如何看待宗教,如何对宗教进行定义和定性;第二是国家用什么办法处理宗教。这两点明确了,政教关系问题就好办了。 中国已经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写进了宪法,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要强化政府管理部门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却没有明确的、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法律,单靠传统的行政手段,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解决宗教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宗教问题的性质,然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 中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过去说是1亿多,现在有人说是3亿,到底多少,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对于至少有上亿人的庞大的宗教信仰群体,国家把它看成是什么,这很重要。毛泽东曾说过:我们要团结大多数群众,团结大多数干部。他搞了很多运动,但每一个运动都是把斗争目标指向特定的一部分人,而不是斗争大多数人。他要团结大多数,他始终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群众是好的。为什么要团结大多数?就是因为对于统治者来说,掌权的合法性来自于大多数人的支持。如果大多数人不支持你,你的政策和他们没关系,你肯定要出问题。对宗教的定性和定位看起来好像是个理论上的问题,但它实际上决定了政策的走向。如果你对宗教的定位不准确、不客观的话,那么就会导致非常大的政策上的失误。 过去我们对宗教有很多负面的评价,比如“精神鸦片”、西方的“文化侵略”等等很多负面的说法。胡锦涛主席在中共十七大提到宗教问题的时候,强调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明确肯定了宗教在中国社会的价值,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果宗教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消极的,它为什么还能在全世界这么持久、广泛地存在?我们不能把宗教的存在解释为是骗子对广大群众进行欺骗的结果。如果以“骗子遇见傻子”这个公式来解释宗教的话,问题就太简单了。如果不能这样解释,我们就得深刻地反思,我们对宗教的定性和定位是不是恰当。政府是代表国家权力处理宗教问题的,如果你把宗教看成是负面的,负面的东西就得要消除、要打击;但如果它不是负面的,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对宗教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处理它,用行政的办法,还是用法律的办法?这就涉及到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政教关系的模式。世界上政教关系的模式很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但基本类型不外乎四种:第一种是政教合一,例如梵蒂冈、塔利班搞得就是政教合一。第二种是政教分离,美国、加拿大采用的是这种模式。第三种是教高于政,宗教神权大于世俗权力,像伊朗等某些伊斯兰教国家就是这样。宗教精神领袖很重要,世俗权力服务于宗教权力,伊斯兰教法高于国家的行政权力。第四种是政高于教,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这种模式,不管什么宗教都必须服从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