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读经心得(默想和心声、思考) 第752篇 默想十字架 十字架是基督教会的标志,它告诉人们主耶稣基督那舍己为人的爱,那为罪人受死的爱。许多慕道友认罪悔改成为基督徒,就是因为听到十字架的福音,心灵受到震撼,感到扎心。如以赛亚书53章所说,他(预言主耶稣)将命倾倒,以致于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人代求。因为主耶稣是无罪的羔羊,才可能成为赎罪祭代替我们受刑,洗净我们的罪;使上帝的公义得到彰显。 十字架原来是罗马帝国时期对付罪犯的最残忍的行刑手段,是一种羞辱的记号。但是自从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福音传遍全球后,十字架成为爱和怜悯的符号,红十字会采用红十字为会标,是受基督教会影响的。 主耶稣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8)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6:14节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十字架意味着被羞辱,受痛苦,流血牺牲,舍己救人,已经死亡,没有欲念。我们是否每天背着十字架,甘愿受苦,不怕被讥笑藐视;还是追求安逸,喜欢别人吹捧? 保罗说:“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是属主耶稣基督的人,如果靠圣灵已经有了重生的经历,就要相信我们的肉体已经同钉在十字架上了,这是主耶稣基督的功劳,不是靠我们自己的修行和挣扎。关键是要靠圣灵行事,抵挡魔鬼的诱惑和试探。我们自己往往会冒出一些不洁的、贪心的、嫉恨的意念,当我们靠圣灵行事时,会很敏感地觉察到是魔鬼在试探我,引诱我,意图吞吃我;要靠着圣经上主的话来抵挡它。当年主耶稣在3次试探中得胜,打退魔鬼的试探,就是用圣经中的话。 主耶稣只有经过十字架的死,才会有荣耀的复活。我们基督徒也只有背上十字架,体验与主同钉十字架的灵性经历,才会有活泼丰盛的新生命。…
Posts published in “解经与神学”
五丶旷野的贪馋 马逊博士(Dr.Harold C.Mason)说:「人类被造是住在花园里的,但是由於罪,他们就被迫住在田野里。这田野是他们用汗和泪从仇敌手中夺取过来,而且,还要付上代价,就是不住儆醒和不断的劳作,才能保持下来。只要他们松懈几年的话,荒野就会卷土重来,森林莽丛就会吞噬他们的劳作,他们劳心费力所作的一切照顾,也必归於徒然。」 每个农夫都深知荒野的贪馋。这种贪馋不是现代的农作机器及进步的农业方法所能催毁的。 人不论如何彻底整理土壤,不论如何周全地圈上篱芭,不论如何髹漆建筑物,田主对他所珍惜所重视的田地只须任其荒废一段时间,那些田地就会再变成荒野,并被莽林草丛并吞了。大自然是自然倾向荒野,而绝不会倾向肥田的。我们再说:这件事实是每个农夫所熟稔的。 这个事实,在警觉的基督徒看来,不只是对於农夫的一种有趣之研究,而且可用作比喻,和用作实物教材,说明透过我们堕落世界所有地区的一个定律,只物质方面之影响,也如在属灵方面一样。我们无法逃避这个定律,就是使万物保持野性,或虽经耕种而又会回复荒野的定律。要是我们够智慧,能够了解这一点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对於田地是如此,对於人的心田也是如此。 这个堕落的世界,在道德方面不会趋向於虔敬,而并且恰与道德背道而驰。诗人以反语问说:「难道这个邪恶世界是个朋友,会引我走向恩典,和会帮助我到神那里去吗?」那使人悲哀的回答是「不」。而且,最好尽早让我们看见,每个刚作基督徒的人,一悔改归正以後,就要学会这个功课。 我们有时会留下一种这样的印象,以为在祷告的圣坛那里,人能一劳永逸地得到清洁的心,和确保我们在以後日子中过得胜生活的能力。这种观念是何等错谬阿!这一点已为历代以来的基督徒证实了。 事实是:我们属灵的经历无论如何具革命性,都不能使我们免除试探。甚麽试探呢?岂不就是那荒野要重占我们新开辟土地的努力麽?洁净了的心是使魔鬼和将亡世界一切势力所憎厌的。他们在夺回所丧失的以前,是决不肯罢休的。丛林会蔓延过来,并且会设法并吞那些已为圣灵能力清理过的小地区。只有靠?儆醒和不住的祷告,才能保守藉?神的恩功为我们赢得的那些道德上的得?。…
六,读经心得(默想和心声,思考) 第753篇 撒玛利亚妇人 我们读约翰福音第4章,记载主耶稣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传道的经过,在4福音书中,唯有约翰福音有这个记载;因为约翰是主耶稣最爱的一个门徒,从蒙召到跟随到十字架下,约翰都是跟得最紧的;因此约翰福音有许多独特的记载,是约翰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所摸过的,故而特别生动而真实。 这个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撒玛利亚的叙加城外的雅各井旁,时间是中午12点。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这说明主耶稣有完全的人性,和我们一样,也会困乏,也会饥渴,也会流泪,也会疼痛,也会伤心。 撒玛利亚妇人在这个时间来打水,可能因为人比较少,不愿接触过多的人。主耶稣主动向她要水喝。但是她把主耶稣的话顶了回去。妇人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人要水喝呢?”这说明在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有很深的成见。 我们读列王记17章,可以知道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王所灭,当时掳掠许多居住在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到异国他乡;又把巴比伦等地的人迁移过来。因此这个地方的人种是混合的,宗教也是混合的,既敬拜耶和华,又供奉外邦神明。故而犹太人认为撒玛利亚人是不纯的,就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但主耶稣说:“ 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政府官员引用圣经经文的片面理解 自去年以来,国家官员涉及家庭教会聚会的纠纷中,常常引用罗马书13章1-7节教导家 庭教会的成员。其引用的本意是要求家庭教会成员服从政府官员的强制行为,但引用者对这 段圣经经文的理解恐怕有非常片面之处。据说,目前政府官员到处引用该段经文是统一培训 的结果,若真是如此,引用官员的错误理解就不是出自自身,而是来自培训这些官员的人。 笔者并不清楚培训者是何方神圣。不过几年以前,笔者在美国的一家神学院遇到当时“三自 会”的会长,他恰好对笔者引用了同一段经文,而且其对经文的诠释与官员们的片面理解如 出一辙。不知是“三自会”派人对官员们进行了培训,或者另有高人同样培训了政府官员和 “三自会”?本文无意探究其间的关系,仅仅为了说明,本文分享对圣经的查考,其对象不…
宗教在美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虽然美国在法律上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社会近年亦愈趋世俗化,但基督教的信念及价值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之中,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当中,宗教最兴盛、最活跃、教派最多、宗教势力最强大的国家,宗教对美国内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研究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宗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现将宗教对未来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简述如下。 宗教对奥巴马政府未来政策的影响 1. 奥巴马上台之前中美关系中的宗教问题 中美建交以来,影响双方利益导致矛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贸(包括金融货币)、安全、台湾、人权四大领域。在前三个领域内(经贸、安全、台湾),无论中美双方有什么样的冲突、矛盾,双方都可以就具体问题讨价还价,互相妥协、互相谅解,通过双方政府之间运转有效的交流与对话机制,最终找出解决方案,缓和矛盾。无论双方国内政治领导人如何更迭替换,中美双方在解决三个领域中分歧的模式始终是行之有效的,没有改变。双方在三个领域中相互对话相互合作的成果是明显的,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配合默契,这是中美关系的主流。 然而,在人权领域,情况完全不同。人权包括几个方面,其中宗教是最主要的方面之一。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包含了价值观、世界观与伦理道德体系,任何人都不会容忍对方在信仰和价值观上对自己的否定,这就是宗教的排他性。由于中美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双方在信仰体系、世界观、价值观、意识形态上有着完全不同的选择。因此,双方在宗教问题上的差异必然会体现出来,成为难以调和的价值观与信仰体系的对立。这种对立不是局部或暂时的,而是长期的根本性对立。即使不考虑双方在社会、政治制度上的不同,按照亨廷顿“文明冲突”的理论,双方在宗教问题上也难以达成一致。 事实上,双方建交以来在宗教问题上的交锋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朝野高度关注中国的“宗教自由”问题。美国各宗教组织的传教人员一直以各种方式在华进行活动;美国宗教领袖的对华态度及宗教组织的院外活动也一直影响着国会与白宫的对华政策立场。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宗教自由法》,将促进国际宗教自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自1999年以来,美国每年将中国确定为在宗教自由问题上的“特别关注国”;历届美国总统在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时一贯强调宗教自由问题;国会中也有一批议员经常关注中国宗教问题;美国媒体对中国国内宗教问题的负面报道从未消失。对于美国对中国宗教问题的关注,中国一贯表示强烈愤怒,指责美国企图利用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中美在宗教问题上尚未建立常规有效的对话机制。 过去30年里中美双方在宗教问题上的分歧大于共识,双方都不愿意拿信仰与价值观问题做交易,双方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无法妥协。总体上看,双方在宗教问题上美方处于“攻”方,中方处于“守”方;美方呼吁“宗教自由”,中方坚持“抵制渗透”。双方建交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高峰会谈,美方都要提及宗教问题。但双方在宗教问题上的交锋基本上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尽管如此,宗教问题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美关系的主流。目前,宗教问题不是双方关注的主要问题,但作为影响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消极因素之一,它的存在,可以使许多问题复杂化。当双方国内其他领域发生问题或影响双方交往的国际因素发生变化时,宗教问题就有可能会与其他问题、其他因素一起影响双方关系的正常发展,甚至危害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这是奥巴马2009年1月入主白宫时中美关系中宗教问题的大背景。…
中国农村“家庭化养老”的传统缺陷,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变数,使得“社会化养老”迫在眉睫。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商业保险及慈善救助迄今极少进入河南的农村地区,政府仅在新农合、低保和敬老院三个方面有所作为。这种情况下,宗教信仰在“社会化养老”上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政府的“三板斧” 关于河南农村的社会化养老,迄今政府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到 2008 年底前,全省实现“新农合”全覆盖,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二是全省半数左右乡镇设立了敬老院,对 40% 以上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三是农村低保。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进行差额救助, 2008 年的救助标准是每人每月…
让我们以祷告来到主面前。 父,我奉你儿子耶稣基督的名来到袮面前。主,袮知道万事。万事在袮面前,就像敞开的书卷。谁能隐藏他们的心,躲开袮的面,躲开袮的眼睛?最聪明的人的作为,都暴露在袮眼面前。袮的全知没有界限,若不是袮的恩典,我就是万人当中最惧怕的,但袮有恩典,丰富荣耀的恩典,浇灌在最软弱的人身上,恩典充满,把荣耀归回给袮。父,我赞美袮,我敬拜袮,我为着袮一切所是,袮一切的作为感谢袮。天上、地上、地底下,没有一人像袮。袮是君王,别无其他君王。袮是救主,袮不与任何人分享这荣耀。 父,今天晚上袮是知道我,知道我大大需要恩典。我在这里,岂不是因为袮呼召人当中最软弱的,弟兄中最卑贱的,靠着袮的恩典,经常小的教导大的,就不再有别的原因吗?我的情形总是这样,我要赞美袮。我敬拜袮。 父,今晚帮助我们。让口才随风而去,让夺目的才智下到地狱。父,让真理发出,让我被改变,袮的教会的光景更充满荣耀。我为自己,为这里的听众,求袮恩上加恩,怜悯加上怜悯。神啊,帮助我们,我们就要得到帮助,我们就要奉耶稣的名,以这帮助夸口。阿们! 我今晚来到这里,这是极大的特权,站在你们面前,讲论复兴、改革、神在祂的百姓、在人当中的作为,这是令人震惊的特权。但是今天晚上我要和你们分享一种指控,是一种指控,但这是一种有指望的指控。 当我祷告求问,在这一系列的聚会中我要做什么,我得到一个很大的结论,有一个重担落在我心里。我们需要复兴,我们需要觉醒,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指望圣灵降下,清理我们造成的一切混乱。在神的话语中,我们有清楚的指引,是关于祂藉着基督所成就的事,祂期望我们怎样生活,祂期望我们怎样治理祂的教会。当圣经原则在我们身边到处受到侵犯,人呼求额外的圣经启示,这对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处。 我要你们明白这一点。魔鬼和恶人不需要拦阻一个人祷告求复兴,除非这人也为改革努力工作。神已经赐我们真理,我们不能只是按照我们自己看为正的去行,然后期望圣灵降下,祝福我们的工作。 我们看旧约圣经的时候,看到神给摩西非常非常详细的说明,应该如何建造圣殿。神赐下这些,是为摩西的缘故,还是为了教会的缘故?我想这里说明的就是,神的旨意是具体的,我们不可自以为是,认为我们面对最小的细节,可以把它忽视。 我知道我是软弱的人,我受到许多弱点的攻击,但我有一种指控,我不能说它是我发出的指控,因为我是谁,怎能指控任何人呢?我不敢把它称为神的指控,因为我怎能妄称祂的名呢?但我要说这事。我观察教会,把它和圣经作比较,我看到有某些事情,是一定要改变的。…
【内容提要】晚近几年来,中国人关于国祭、公祭的争论,实际上是表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在意义建构与意义冲突层面上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传统圣祖实行公祭或国祭的关键,不在于祭典的操办及其国家形式,而是在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共同信仰的现代性构成、以及信仰构成的神圣资源、实践模式如何建构的问题。它们构成了以中国信仰认同为中心的现代性政治-文化方案。所以,有关公祭、国祭的争论焦点,进一步涉及到的,就是中国信仰的公私之辩,中国信仰与中国人的集体认同、社会认同甚至是政治认同的边界,是否存在及如何建构等等重大问题。本文认为,国家公祭圣祖的现象,表达了中国当代信仰的差序格局、公私之辩及其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中国信仰 国家仪式 象征权力 现代性 当代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重新建构了中国人的意义结构,同时也引发了中国人在文化、信仰层面上的意义冲突。近年来关于公祭、国祭的无数争论,实际上就交织着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建构与意义冲突。 传统中国的人文圣祖,如黄帝、炎帝、伏羲、夏禹……,先贤如孔子、孟子、、诸葛亮等等,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历程中,逐步展现了他们持久不衰的精神魅力,并且不约而同地、先后进入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公祭领域。在急遽变迁的社会法制中,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尚未建构成功,无意间却依赖着公共权力,打造了一个国家公祭的社会行动模式。 一方面,“北祭黄帝陵,南祭大禹陵”,已经成为当代华夏后裔祭祀圣祖的公祭模式;另一方面,其以传统天-祖信仰的现代版本,呈现了一个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
基督徒的标记 薛华 十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用各种不同的象徵来展现他们的基督徒身分。有人把衬衫的领子翻出外套之外,有人在颈上带著链子,有人甚至以特别的发式。 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这是他分别为圣的记号,这些作法没什麽不对。但是有一个重要得多的记号——一个在某些时机或特别时代常被疏忽的记号——它是一个普世性的记号,一个从教会的建立起一直到基督再来,世世代代所延续的记号。 这个记号到底是什么呢? 在主耶稣结束他的事工之前,看见前面十字架上的死、敞开的坟墓与复活升天。知道自己离世的日子近了,主耶稣就为他的门徒预备了将要来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基督徒最高贵的记号: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3一35)。 这段经文显示了主耶稣赐给所有基督徒,从他离世升天到他的再来。不受时空限制的永远标记。 我们注意到主所说的并不是一件事实的陈述,而是一条带有条件的诫命:『我给你们一条新的诚命,乃是要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如果我们遵从,我们就戴上了基督所赐的标记。再者,由於这是条诫命,我们不得违抗。 没有一个基督徒可以不必表现他对别人的爱。要让别人晓得我们是基督徒,我们就必须表现出这个标记。…
从“信仰危机”到“宗教危机” 李 向 平 1980 年,以潘晓笔名而问世于《中国青年》的那篇文章《人生的道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可说是当代中国信仰危机的一个象征。从那个时候起,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就伴随着一个如何走出信仰危机的问题,以重构中国人的信仰及其精神关怀。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过来了。肇始于三十年前的那种信仰危机,迄今已大大改观。如今中国人的信仰自由,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选择空间与实践的可能。在社会变迁的催化之下,中国人的信仰观念与信仰模式发生了许多变更,信仰关系的分化组合,使当前中国人的信仰构成具有了多元化、多样性的诸多特征。从此角度来说,中国人已经走出了信仰危机的阴影。无论是道德信仰、文化信仰,还是社会信仰、民间信仰或宗教信仰,中国人已经能够多样选择,多元表达。这说明中国社会对于中国人的信仰选择和信仰实践,已经具有了巨大的承载空间与表达能力,那种认为大多数中国人缺乏信仰的简单说法早已过时了。 然而,经过细密的观察与深度的思考,我却发现在此信仰自由的背后,构成了另外一个与此紧密联系的问题,那就是这种信仰的个人化、甚至是私人化的取向,导致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危机。 一.信仰与宗教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