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家,福柯对于基督教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它不仅集中地展现了福柯本人对基督教的具体批判态度,而且也显示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基督教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基础。由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近三十年来活跃于西方学术界和理论界的一支重要的新型思想派别,福柯对基督教的批判,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方学术界目前研究和批判基督教的动态及其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某些变化。 (一)福柯的基本思想以及基督教问题的提出 福柯所生活的法国,是传统的天主教拉丁国家,基督教在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有广泛的影响。福柯本人并非研究基督教的专家,而且,他最初的研究工作所感兴趣的,也不是基督教。但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随着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权力和道德系谱学研究的深入展开,他对基督教问题开始给予注意。从那以后,福柯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西方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制度等,都同基督教教义、教会制度及其实践保持紧密的内在关系。因此,基督教问题在他的整个系谱学理论批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督教问题,在福柯的中期和后期研究活动中,成为了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领域;甚至可以说,如果不了解基督教在福柯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意义,就无法真正把握他的理论的基本精神。 福柯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基督教的?他为什么要转向批判基督教?对于基督教的批判,在他的理论中占据什么地位?为了弄清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首先对福柯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其基本思路进行概括的说明。 严格地说,福柯的理论研究,实际上并没有固定的方向。福柯同其它后结构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一样,为了同传统思想彻底决裂,不愿意使自己的任何一个理论研究,受到传统的同一性原则和其它规范的约束,因此,他一生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身份,也改变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和方法。福柯所关心的,只是个人自身的状况。他在理论研究中,始终都把自己的思考注意力,集中在‘与我们自身的命运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按照他的说法,他从事理论研究,只是为了关怀我们自身的现状,也就是说,只是为了彻底了解‘我们自身今天究竟是什么’(que sommes-nous aujourd’hui)?‘我们自身为什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Foucault, 1994: IV,…
Posts published in “解经与神学”
自由的宿命 ——-圣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 Fate of Liberty St. Augustine’s Philosophy of…
奥古斯丁的《论四福音的和谐》合共四卷,一般认定在公元400年写成 ,这时期是他的反摩尼教争辩的最后阶段,不过内容并没有明显涉及反摩尼教的议题 ,然而护教的写作动机是很明白的 ,目的是回应当时的人对于已经普及于罗马帝国的基督信仰的反对,他们针对四福音之间的不同而挑问题,希望从根本上找出基督教的矛盾,《论四福音的和谐》所呈现的内容是奥古斯丁尝试对于四福音的异同点作一详细的交代,虽然从圣经研究的角度审视,他对原文掌握有欠精确,但从神学角度看,却又颇具现代意义,而且从字里行间可以看见以基督为中心的论调。第一卷属于总论,回应当时反对基督教的人士所提出的质疑;第二、三卷以最后的晚餐为分界处理福音书的内容,以《马太福音》为参照解释它与其他三本福音书的差异;第四卷审视《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的独特之处,结束对四福音和谐问题的系统性论述。以下就各卷举例说明奥古斯丁的独到见解: 福音书的权威 奥古斯丁一开始便以基督在启示历史中的关键性来建立四福音的权威 ,他认为四福音比其他圣经书卷更为重要,因为所记载的基督是先知与律法所代表的旧约的成全,而其内容真实性的保证,则是来自亲身跟随基督的使徒(马太、约翰)并他们的跟随者(马可、路加),在圣灵的保守下,通过从基督直接领受或经过严谨考据而得,把发生的事如实记录下来 ,其正统性得到大公教会的确认而被接纳为圣经的正典,因此,四福音书跟其他冒牌福音书有极大的分别,那些作者不但缺乏值得令教会信服的品格,更蓄意把教会所拒绝的教导偷偷混进他们的作品中,今天仍然可以从次经中读到这一类的福音书。奥古斯丁的论述牵涉神学四个范围:救赎历史的发展、使徒统绪的权柄、上帝通过圣灵的护理和大公教会公认的见证。这些都成为了今天的系统神学著作中,用以建立圣经权威论证的基础。 上帝并非神明偶像…
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及人类,这是千古不变的一个事实。就是近代所谓「无神论者」、「未知论者」也提不出証据来否定神的存在和神的创造。 创世记「1:1」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约翰福音「1:3」说:「万物都是藉着衪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我们从日月星辰棋布天空,作定律性的循环运转;河川山岳宏伟磅礡,屹立不摇,这些自然景观,若不是有一位超自然的掌管者从中护理,人类如何能安祥生活在地球上呢? 中国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告诉我们各家各派所说的「道」,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这些所谓「道」都不是那永恒不变、自有原有、无所不在的「常道」。那真正的「常道」就是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道,也就是约翰福音「1:1」所说的「道就是上帝」的道。 古人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意思是说上帝「天」除了运行在天地之间外,也教化人的心。所以凡人都耍学习上帝的形像而自强不息。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有个孩子不慎掉到井里去了,无论何人看到了,打从心里都会有一股激动,哀叫出声,并想方设法将小孩救起。想想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动呢?因人是上帝按祂的形像造的,并向人吹了一口气,使人成为有灵气的活人。平时,人被世界的情欲所迷惑,但是当人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或面对千钧一发的危急情境时,人的灵、上帝的形像自然会催迫人作美善、公义的决择;如孔子所说:「杀生成仁」、孟子所说:「舍身取义」就是宁可舍去「肉体的生命」以换取更崇高圣洁的「灵性生命」。由此可知,人确实是神所造。 再如上帝吩咐以色列民要将羊血洒在门楣及左右门框上「出12:7」,要将诫命贴在门框及城门上「申11:20」。今日中国人每逢新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大红春联于门楣及左右门框上,城门上都贴有警句,这是否别具深意?是否,因牢记了上帝的话语而不忘遵行呢?单从这些民俗我们也可以多少了解一些中国人受造物主的教化是古来有之的。 现在再从三方面来看中国的传统思想。 (一)上帝的创造 创世记「1:2」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约翰福音「1:1」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与老子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双方的用字遣词虽或有别,但其旨意无不指向那独一的创造神而言。…
六,读经心得(真道的分辨) 第743篇 酵 以下是一位弟兄的来信,讨论有关‘酵’的问题。 你好,弟兄: 在此我提一个我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旧约时代就产生了,原本想也许读下去就会有答案,也就没有重视。后来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能够很直接告诉我答案的,现在忍不住提出来了,和大家探讨一下,可能篇幅会有些长。 问题是关于“酵”。在旧约时代,《出埃及记》耶和华神就告诫摩西、亚伦不可吃有“酵”的饼。一直到新约时代,耶稣依然有这样的告诫。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有“酵”这个东西不能吃? 为此我特意查了资料如下: 酵:一般称酵母,有机物由于某些菌或酶而分解称“发酵”。能使有机物发酵的真菌称“酵母菌”。通常为黄白色,圆形或卵形。酵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鲜酵母,另一类是高活性干酵母。鲜酵母又称压榨酵母,它是酵母菌种在糖蜜等培养基中经过扩大培养和繁殖、分离、压榨而制成。高活性干酵母根据酵母耐糖能力的不同,又分为高糖酵母和低糖酵母。高糖酵母主要是用来做面包,它能够适应面包制作中的糖含量较高的环境;低糖酵母主要是用于做主食面包、馒头、包子等面点,这些食品的含糖量较低。…
七,时论(中国传统文化) 第575篇 基督徒读《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五经》中的一部。其他4部是《易经》《书经(尚书)》《礼记》《春秋》。 《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始祖。写作于商朝末年到春秋初世这一段时间,大部分是西周末、东周初的作品。在《四书》里有一些地方引用《诗经》的诗句,特别是提到‘天’‘上帝’的部分。虽然提到的地方没有《尚书》那样多,但也是值得我们基督徒去探讨的。 《诗经》包括 风,雅,颂 3个部分。共计305首。 风…
六 ,读经心得(真道的分辨、圣经人物) 第747篇 安得烈 在12个使徒中,安得烈是最早跟从主耶稣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位是约翰。他们两人原来都是施洗约翰的门徒,他们听见施洗约翰的话,指着主耶稣说,‘看哪,这是上帝的羔羊!’他们就跟从了耶稣,并且在那一天与主耶稣同住(约1:35-51)。 安得烈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彼得,领他去见耶稣。我们推想约翰也会去告诉自己的哥哥雅各的。 他们4位都是渔夫,在迦百农的加利利海边以打鱼为生。主耶稣首先呼召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4人跟从他,要叫他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开始了专职传道的生活历程。(太4:18-22)这4位使徒是12位使徒中第一批蒙召的。 在以后,新约圣经里关于安得烈的记载并不多,在约12:20-22记载了希腊人要见耶稣,是通过腓力和安得烈告诉耶稣的。在使徒行传1:13记载了安得烈和10位使徒及约120名门徒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主耶稣登山变像以及在客西马尼园祷告,都是带着彼得、约翰和雅各。彼得在12位使徒中是为首的,但是他犯了三次不认主的错误;约翰和雅各及他们的母亲犯了要求坐在耶稣左右(意即为首的高位)的错误。…
方 舟 1 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来十一7 我们从实际的例证中学习是最容易的方法,这是人类天性中一个奇妙的事实。如今,这段经文里就有着一个罪人借着信心称义的例子,它向你指明了罪人该怎样得救。就像挪亚逃进他预备好的方舟一样,你也应当如此行。对你而言,方舟也已经被预备好了;就像挪亚借此定了那世代的罪–也就是说,世人被公正地定罪–照样,如果你进入方舟,你也将因你的信显明这定罪是公正的。 让我们来读这段经文: 第一,挪亚的警告。”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创世记》第六章记载着挪亚的警告: ”当人在世上多起来,又生女儿的时候,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第1-3节)。…
六,读经心得(默想和心声,思考) 第751篇 慕道友尼哥德慕 约翰福音第3章记录了慕道友尼哥德慕来见主耶稣,以及主耶稣如何向尼哥德慕传道的内容和经过。 尼哥德慕是一个法利赛人,又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主耶稣。我们推想他可能是怕在白天被别人看见或是工作忙,才夜里来见耶稣的。 从尼哥德慕对耶稣说的话,可以知道他为什么慕道。尼哥德慕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尼哥德慕慕道的原因,一是他认为主耶稣是拉比,是师傅,有教导的言论;二是因为主耶稣行了神迹。 我们看现今的时代,有许多的慕道友,他们愿意来教会听道,多数也是认为主耶稣的道理(舍己为人的爱心,饶恕别人的思想等等)好;或者是疾病得到医治。 主耶稣对这样的慕道友,并没有对他们的看法,表达什么意见。而是直奔主题,和他们谈最重要的事,就是重生问题;也就是灵性生命的问题。因为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 但是尼哥德慕并不理解主耶稣的话,可贵的是,尼哥德慕没有不懂装懂;而是把他的疑问提出来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其实我们的光景,有时与尼哥德慕也差不多。我们往往不理解主耶稣的话和圣经里的道,不明白他的属灵意义;往往从世俗的物质的层面去想,认为‘如何能’‘岂能’。…
七,时论(中国传统文化) 第574篇 基督徒读《尚书》 当我们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的时候,发现《四书》在好些地方引用《尚书》的话,特别是关于‘天’和‘上帝’的信仰和认识,贯穿在整卷《尚书》中,也被引用在《四书》里。因此引起我们阅读《尚书》的兴趣。 《尚书》共28篇,始于尧典(公元前21世纪)终于秦誓(公元前627年)。是孔子根据史料编撰的。《尚书》书名的意思是‘上古之书’,在汉朝才有这个名称。在这以前称为《书》或《书经》。 《尚书》记载了中国尧、舜、夏、商、周各个朝代约1400多年的一些史实和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尚书》包括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共计28篇。以下简要介绍各篇主题: 1,尧典(包括舜典),记尧舜顺天意,行德政,定历法,举贤才,尧如何考察舜,禅让大位给舜。舜如何任用各个大臣,安排其任务。 2,皋陶谟,皋陶是舜的贤臣,本篇记载皋陶与禹在舜面前讨论政事和知人善用的问题以及天命和用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