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加尔文著 汪晓丹 译 (首发) 1.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理,不坐亵慢人的座位,2.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3.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4.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5.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6.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1. 这人便为有福(19)。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诗人的意思是:要一直作上帝忠心的仆人,不断地努力学习上帝的律法,不断地进步。由于很多人嘲笑圣徒的行事为人傻里傻气,对他们的工作完全嗤之以鼻,所以要用圣洁坚固义人,要认识到人的悲惨在于没有上帝的祝福,要承认上帝喜悦那些满腔热情地学习圣言的人,而这一切极其重要。由于世界败坏,罪恶猖獗,甚至人生命的普遍特征就是不断地逃离上帝的律法,所以诗人在阐述人学习上帝律法就必蒙祝福之前,就告诫人要警醒,不要被身边各种污秽邪恶卷走。诗人开宗明义,宣告了他疾恶如仇,教导我们人若不首先退出邪恶的世界,不分别为圣,要思想上帝的律法,根本不可能。这个警告极有必要,因为我们看到了缺乏思考的人将如何落入撒但的网罗,我们至少看到了很少有人能抵挡罪的诱惑。这样我们被充分地告知了所面临的危险,因而有必要牢记世界充满腐朽败坏,敬虔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弃绝身边一切的不敬虔情况,否则我们会受到腐蚀。 首先,这位先知嘱咐敬虔的人要警惕罪恶的诱惑,让我们也循着这条思路。他肯定地说,不与邪恶为伍的人是有福的,但人的感觉和观念普遍不会接受,因为当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渴望、追寻幸福时,我们看到他们怎样牢牢地陷在罪里不能自拔,是的,他们离义越来越远,他们放纵自己的情欲,并视其为幸福,因为得到了自己心里所渴慕的。先知在这里教导说,没有一个人会乐于积极地敬畏上帝、侍奉上帝、学习上帝的律法,除非他坚定地相信所有的恶人都很悲惨,若继续与他们为伍,他也会同样毁灭。但躲避恶人并非易事,因为我们在世界上与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完全远离他们亦非易事,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多种表达,以加重他劝勉的分量。 诗人的第一句话就是禁止我们不听从恶人的计谋,接下来就是禁止我们与他们站在一起,再后来就是禁止我们坐他们的座位。这总的意思就是,上帝的仆人必须完全彻底地厌恶恶人的生活。由于撒但的策略是极其巧妙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行骗术,先知为了让人不至于不知不觉地上当受骗,指出了人通常如何一点点地被引诱偏离正道。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走得很远以至骄傲地藐视上帝,但是一旦开始听邪恶的声音,撒但就来带领他们,一步一步地,越来越偏离,直到有一天他们勇往直前地公开干犯上帝。因此,先知以听从计谋开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表述是要表明邪恶并不公开自我暴露。然后他说到了“道路”,这道路可以理解为通常的生活方式。他的高潮是“座位”,他用这种暗喻的手法指明罪恶的生活习惯极其顽固。应当同样来理解这三个词:“从”、“站”、“坐”。当一个人愿意听从自己的邪情私欲时,罪就慢慢地腐蚀他,使他忘记自己是谁,他在罪里越陷越深;这就是先知所说的“站罪人的道路”。最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顽固不化,他用“坐”来比喻这种情况。希伯来文分别用“reshaim”、“chataim”、“letsim”等三个词表示同样的递进变化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越演越烈的罪恶,我留给他人判断吧(20)。我好像没有看到这层关系,也许在最后那个词上吧。那些被称作“亵慢人”的人,将对上帝的敬畏抛至脑后,肆无忌惮地犯罪,还希望逃避刑罚,毫不顾忌上帝的审判,好像他们不会站在上帝面前受审似的。希伯来文“chataim”一词指公开行恶,非常恰当地与“道路”一词相联,表示一种专门的习惯性的生活方式(21)。在诗人生活的年代,敬拜上帝的虔诚人必须将自己从不敬虔的人中分别出来,过敬虔的生活;今天的世界更加败坏,我们更应当谨慎地躲避充满危险的社会,以使自己不被玷污。然而,先知不仅要求有忠心的人远离不敬虔的人,远离被罪腐蚀的恶人,他的劝勉也在进一步暗示:每一个人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自甘堕落,不能不敬不虔(22)。一个人也许不会因坏榜样而受辱,但是他在模仿恶人败坏的行为时,就开始与他们相像了。…
Posts published in “解经与神学”
何西阿書緒論 作者簡介 唐佑之博士 唐佑之博士,一九二五年生於浙江鄞縣,四九年來港後受浸。五二年赴笈台灣。五八年被按立為牧師,又先後於六○、六一及六七年獲文學士、道學士、神學碩士(主修舊約)及哲學博士學位(主修舊約文學及神學)。 六七年任職於台灣浸信會神學院;七一年來港,出任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及教授。七六年迄今,於美國金門浸信會神學院教授舊約。 序言 何西阿書在「十二先知」中列於第一卷,不但這是最早的先知文學著作之一,也是篇幅較長的書(與撒迦利亞書同為十四章)。十二先知被稱為小先知(The Minor Prophets),是在第四世紀耶柔米(Jerome)所開始的。其實這些書卷並不次要,只是篇幅短、短小精悍,真理與以賽亞書等的「大先知」同樣重要。先知原沒有大小之分,因為他們的話語,沒有湮沒在歷史的廢墟中。他們的聲音,經過時代的走廊,發出巨響。在每個時代、每個角落、每個人心,都發生共鳴。這是神恩惠的啟示,祂仁慈的叮嚀。…
(连结不上了,现将原文贴出) 主耶稣复活的时间是安息日而非七日的第一日 一 传统观点 现今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主是在周五申初(下午 3 : 00 )被杀断气是第一天,经过周六安息日是第二天,第三天周日(七日的第一日)黎明复活。因此,教会为了纪念主的复活,将周日确定为主日(也称礼拜日),并在这一日举行主日崇拜。…
最古老中文聖經《神天聖書》複印版即將限量發行 關銘恩 / 基督日報記者 2007年10月03日01時35分 (PST) 歷史上最古中文聖經、由首位新教來華宣教士馬禮遜牧師翻譯的《神天聖書》,早前在聖經事工展覽公開展出。 馬禮遜牧師不畏難阻,200年前登陸中國大陸,並在中國境內翻譯完成新舊遺詔書,即 歷史上最古中文聖經、由首位新教來華宣教士馬禮遜牧師翻譯的《神天聖書》,早前在聖經事工展覽公開展出。腥穗m可驚鴻一瞥,但不可攬卷手揭細讀。新加坡聖經公會限量出版馬禮遜珍藏版中文聖經《神天聖書》複印版,你也可以擁有一部並手不釋卷。…
二,汉语圣经的翻译和比较研究 第457篇 波阿斯对路得说 路得记2:12这一节经文是波阿斯对路得说的一段话,不同的汉语译本有不同的译文,我们在以下将其列出,读者可以比较一下,哪个译本比较通顺易懂,而又不失原文语义。 【思高本】愿上主 报答 你的功德,愿 你投奔于他翼下的 上主,以色列的天主,赐与你的…
出埃及記第廿六章 ii. 帳幕(二十六 1 ~ 37 ) 本段經文雖然也有隱誨之處,大體上仍是清楚明白的。讀者最好是參看聖經辭典的插圖。 …
二,汉语圣经的翻译和比较研究 第455篇 是围困不是糟蹋 圣经和合本申命记20:19这一节译文中的一句话:“田间的树木岂是 人 ,叫你 糟蹋 吗?”这句译文令人不解,人们可以反问,难道是人,就可以糟蹋吗?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查考了其他汉语译本和希伯来文圣经,情况如下:…
出埃及記第卅二章 Ⅳ 悖逆和更新(三十二~四十) {Section:TopicID=238} A 悖逆和贖罪(三十二 1 ~三十三 23 ) 以下經文栩栩如生,顯出摩西的屬靈經歷其他人並沒有分享。亞倫也一敗塗地,但他不像摩西,既沒有經歷過作牧羊人時西乃山的異象,也沒有在埃及受過獨特訓練。能和摩西同心的只有約書亞,此外利未支派也在較低的程度上支持他。然而我們也不必太過責難以色列人了;他們半生為奴,如今蒙神釋放,依舊免不了奴隸心態。保羅在加拉太書五章…
lt;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stops: 9.0pt 27.0pt 45.0pt 63.0pt”…
一,圣经及其版本 第481篇 圣经的译释 译释Interpretation,这个英文单词是特指圣经而言的。译释学所注意的,是体会著者的意思,而用其他的一国语言来表达。所以译释者必须明白透彻地知道著者的思想,而专门地表达;切不可稍加自己的意思。如果掺入自己的意思于著者的思想中,则与解释的本义相去甚远了。唯有研究圣经的人,真能得到圣经著者握笔时所具有的思想,方能解释圣经的真义。 至于论及各种文学的解释,全靠所研究的著作为何种体裁而定。如解释小说的原则,不能用于历史,这对圣经尤为重要。解释圣经的原则,必须先看解释的人对于圣经来由的历史,抱怎样的态度。因为一个人的信仰地位,对其解释的影响是不小的。这项原则是不变的至要道理,按这样的原则,就不会乱批空讲了。 现代所谓高等评论家,主张圣经的质量,与其他古民族的宗教书没有区别,如印度人波斯人的古经。如果是这样,则适用于此等宗教书的原则,也必可适用于圣经的解释。与此相反,解释圣经的人认为圣经实在是一本天下无匹的灵文宝簶,由圣灵所感,从上主本源来的启示;则研究圣经的人,决不致于轻易批评,讲其中有矛盾和错误的地方。 圣经本是上主所赐给的,与世人一同写作而成。上主的仆人(圣人)由圣灵感动而记录下来。圣经本身记述了他的由来(彼后1:21)。在圣经的著作中,上主的及人的著作之间,其分界线应划在何处,实在关系到解释圣经的原则。各方面都显明,圣经中的文字和思维模式,其主要因素是人。保罗的著作与彼得、约翰的著作不同,也与雅各的不同。各卷著者的特性,不但见于笔法文字中,也见于著者的全部思维中。 圣经是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作的,凡是可以适用于这两种文字的文法、句法,也一定适用于新旧两约的解释。表达思维的例句和解释思维的例句,也与圣经有关,正如与其他书有关是相似的。 圣经的内容资料,其性质不同,所以解释也不同。上主是圣经的著者,特为假借人手来完成圣经的写作。因而所具有的理想,自然远远超过人的意想之外。当约翰宣称上主爱世人,甚至舍弃他的独生子,为了救赎世人时,如果解释的人仅仅认为上主是哲学的一个普通名词,而不认为救主就是上主,就是我的天父;就实在未能领悟著者的本意。因为当著者握笔时,他的心中已经存有上主为天父的意思。凡认为天父的这一名称,不是圣经对于上主的思维,就是误解。而除了信主的基督徒外,没有人能依基督所传的本意,来背诵主祷文(太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