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解经与神学”

丁道尔圣经注释:出埃及记第十二章

Ⅱ 出埃及到西乃(十二~十八) A 逾越节和逃离埃及(十二1~十三22) 十二1~13 逾越节的准备   本段记载怎样预备逾越节。准备工作必须在四天以前开始,首先要做的,是选定祭牲。十二章21~27节详细解释典礼本身的仪式。   1. 在埃及地。以色列其余的律法在西乃山颁布,但本节强调逾越节和无酵节是西乃之前在埃及设立的。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一个问题:摩西起初有意在西乃山或旷野「三天的路程」之处(两者可能是不同地点)所要谨守的「朝圣节期」(出三18),是否就是逾越节。持这看法的人,相信法老的强硬态度,是摩西在埃及守节的原因。日期已经决定了(春季的月圆),所以摩西要求释放以色列才越来越急迫。从这观点看,摩西恐怕他们若不守节,神便要以灾殃攻击他们(出五3)。神也的确向埃及如此行了,以色列若非被祭牲之血「覆盖」(出十二13),也必会遭受同样的命运。这看法虽然聪明,却不尽符合圣经的证据。它又和某些学者所持的另一个理论有关,这理论认为远在出埃及之前,以色列人的祖先已经庆祝逾越节了。逾越节所以成为这事迹的记念日,不过是后来的事(除非三18所说的沙漠节期和逾越节完全无关,又或许它是在西乃山举行的立约祭礼)。   以色列可能远在西乃山之前,已经在月朔(阴历初一新月初现之时)献祭了。古代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此习惯,摩西律法虽有这样的命令(民二十八11),却没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仪式。这看法在神学上不会构成问题:割礼(创十七10)远在律法之前,已经是以色列宗教传统的一部分了;安息日(创二3)可能也是一样。虽然他们也有可能定期在月望(阴历十五满月)之时献羊羔为祭,以色列的逾越节却是特殊情形,有特别的意义(参11~cs1614节)。研究以色列节期的起源,就和研究割礼起源一样毫不切题。我们肯定在亚伯拉罕无数世代之前,割礼已经是广为应用的仪式了。这节期对以色列的意义,以及它后来记念神在历史中的哪样作为,才是真正的重点。在这两点之上,我们并无疑问。   2. 本月……为一年之首。本月相当于阳历的三至四月,本书以其迦南名字,称之为「亚笔」(~a{b 「逾越」一词本身,大概主要是指祭物,其次才是指以这祭物为中心的节期。因此直译应作「这是耶和华的逾越羔羊」。第13节解释了这字的意义。然而却有人以为本节注明「耶和华」,是因为 pesah]…

丁道尔圣经注释:出埃及记第十一章

十一1~3. 埃及的财物   这灾一开始就说明是最后一场灾难,故此以色列这时便得准备离开。「掠夺埃及人」显然要到逾越节当晚才发生(出十二35)。   2. 器,这字在希伯来文中,和中文「东西」一样模棱两可。英译本一般作「首饰」的理由,不过因为同时提及的贵重材料(金和银)。讨论这样做是否欺诈是失当的,因为埃及乐于付出任何代价来使他们离开(出十二33)。以色列男人佩戴这类妆饰,要到金牛犊事件(出三十三6)之后才成为禁忌。   3. 摩西……看为极大。摩西的影响力可能源自他所行的「神迹」,亦可能是因为民众记得他在王室长成。民数记十二章3节对他的形容是「极其谦和」;换言之,他没有为己的野心。但这不是说他并非备受景仰的人,反之,新约证实了他这身分(路九28以下)。 十一4~10. 最后一击的预言   这几句话的形式显示,此乃对法老的最后警告。信息传达之时,十章29节的决裂可能还未发生。另一方面,十二章却是对以色列的指示,教导他们如何守逾越节。   4. 约在半夜。逾越节是以色列惟一在夜间庆祝的节期(参诗一三四1)。可同时看但以理书五章30节,伯沙撒夜间死亡的记载。「约在」似乎表示在时间上颇为模糊。但希伯来文却没有模糊的意思,「正在半夜」才是正确的翻译。   5. 一切头生的。圣经强调这场灾难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的特质。坐在「两块磨石之后」(希伯来文直译)磨面,是全家最卑贱之女奴的工作(赛四十七2)。究竟本节的「一切」真是指所有人,还是和九章6节等经文一样,不过是个概括性的词汇呢?我们又应否将希伯来文 b#k…

唐崇怀:第五讲 医治大臣之子(约4:43-54)(之二)

来源:林怀阳整理 作者:唐崇怀主讲 一、耶稣回到迦拿 圣经特别说明耶稣回到他水变酒的地方—迦拿(46节),是要显明几个要点。 一是耶稣工作是扎实性——回到曾经工作的地方,去做坚固的工作。教会里,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人事奉是虚张声势。虚张声势的事奉一看就知道,他到一个地方工作只有一次,以后或是自己不敢再来,就是没有人再请他来。如果是人家不再邀请是小事情,自己不敢再去那才真的是大事情哦。 二是耶稣工作的延续性。我们的主耶稣特别注意工作的延续。从圣经里我们清楚地看见主的工作都是有头有尾的、善始善终的。这对于我们这些事奉主的人必须铭刻心间,以便常常自我提醒。 在事奉的工作里面常会面临这样的一个情形,那就是工场太多,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虽然如此,可我们一定记得,教会的有些事工我们是一定要重复作成的。主耶稣在世界的时候,有些地方他只去过一次,有些地方却一去再去,重复光临的。为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明确的指导,那就是主的工人的脚步并不是照着一种规定的路线进行,乃是依照神的带领做成神的工作。作成神的工作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建造教会。建造教会有可能是你去开荒而别人接续建造,就如保罗所说的:“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林前3:6-8)。 有的人常常引用保罗说过的话:“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罗15:20)于是就依样画葫芦就不再在福音被传过的地方传福音,这是很牵强的效法。虽然我们有权利这么做,但千万不要随便。我不知道除了使徒保罗以外还有哪一个传福音的人有资格这么说。如果有人执意这么说,也在事实上坚持不在别人传过福音的地方继续工作,以表面自己不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我想他可能就要亏负神的恩赐和恩典了。其实,从真理的原则说,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成为福音和教会的根基,只有耶稣基督是教会的根基。 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说:“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0-22)…

丁道尔圣经注释:出埃及记第十九章

Ⅲ 盟约和律法(十九~三十一) A 立约的准备(十九1~25) 十九1~15. 指令   1. 在第三个新月。鉴于下半节开首「当日」两字,这译法似乎比直译意思模糊的「三个月」为佳(和合本将两句话合起来,译作「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颁布律法和七七节之间可能有关系,详情请参看海厄特的讨论。   2. 西乃的旷野。惯常译作「旷野」的字眼并不是指沙漠,而是无人烟的牧原。本节清楚显示这个西乃的「草原」(steppe)正在西乃山前,离利非订不远;以色列已经远离汛的「草原」(出十七1)。摩西山(G%ebel Mu^sa)、塞巴尔山(G%ebel Serba{l)、卡塔林纳山(G%ebel Katarina)是这一带最引人注目的三个山峰;西乃山大概是其中之一。对于地形的详细解释,得视乎将哪个山当作是西乃。本书所取的立场是传统的摩西山;然而神学要点并没有一个是和鉴定的准确性有关的。后世以色列人可能也不知道确实地点。   更重要的问题是,西乃山究竟是否位于西奈半岛南部。部分学者认为西乃山在东北面的加低斯…

丁道尔圣经注释:出埃及记第十八章

十八1~12. 叶忒罗到访   1. 圣经形容叶忒罗(出二18作流珥)是米甸的祭司。依照后期希伯来文的用法,这称号表示他是米甸的大祭司(撒上一9),十分有地位。听见。西奈半岛每个牧民,这时都应该听到以色列脱离埃及,和亚玛力发生冲突的消息了。米甸人若是经常在西奈半岛放牧,以色列可能已经来到米甸边境。亚玛力必然和米甸接壤。   2. 打发,这动词在后期希伯来文有「离婚」的意思,但在此似乎是指一件圣经没有记载的事件。摩西打发西坡拉和两个儿子回到米甸,可能是为他们的安全。加插这句话是有必要的。因为按照四章20节,他们已经跟随摩西回到埃及去了。本节为叶忒罗这时怎能携摩西家人同来,提供了解释。   4. 以利以谢,摩西次子在五经出现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的名字(「我神是帮助」)和革舜所代表的绝望相比,可以看出摩西信心重燃。他在传统之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所以即使是最吹毛求疵的圣经批判学家,也不能说他是捏造出来的人物。他的存在和他在这时来见摩西所构成的疑难,本身已经是最好的证据,证明这是可靠的传统,虚构的传统当然不会有疑难。名字的形式也值得注意,即使是摩西两个儿子的名字,也没有耶和华圣名的成分。这证据支持摩西未曾经历西乃山异象之前,以色列对耶和华其名一无所知的看法。海厄特所提出,这是摩西本家或本族守护神之名的理论,与这证据不符。   5. 神的山,这若是西乃山,以色列人必然已经远在利非订之东了。以色列人此时可能已如十九章2节所言,迁移到西乃山脚下。叶忒罗必定知道这山是以色列朝圣的目的地(出五1),而在当地敬拜则是神实现应许的记号(出三12)。叶忒罗和他本族若是早已视这山为圣山,他可以在此和摩西会合就更是明显了。   6. 看!你岳父来了。「看!」是古译本的译法。除非本节是叶忒罗差人带来的口讯,希伯来原文的「我」字没有什么意思(NASB 和 NIV 皆将本节视为口讯,和合本不作口讯,但亦从希伯来文作「我是你岳父叶忒罗」)。因此…

丁道尔圣经注释: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十七1~7. 何烈的水   1. 利非订,如果是今日的利法伊德河(Wadi Refayid,两者不但名字相近,更符合民三十三12~14所列各站的关系),引起亚玛力人的紧张是可以理解的。附近费兰河(Wadi Feiran)的绿洲十分富庶,是全半岛最好的土地,他们要将以色列逐离这一带。此外亦有人提出利非订是亚喀巴湾东岸的拉非德(er-Rafid)山脉,请参挪士。以色列人在利法伊德河这种地方为什么竟会缺水,却是一个谜。除非如德莱维所言,他们在沙漠安营,仍未到达绿洲;或像另一些学者所说,他们走过了头,在绿洲和西乃山之间安营。然而本段所牵涉的问题却比这谜为广,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以色列缺水、埋怨(1节);摩西为了证实神的同在,击打石头,水便流出(6节);由于以色列人和摩西争闹,这地就称为米利巴,即「争闹」(7节);由于他们试探神,这地又名玛撒,即「试探」(7节)。同一处地方起了两个这样的别名来纪念同一件事,不是绝不可能,可是很反常。而且眼前经文也没有暗示摩西的行为,有何值得批评之处。民数记二十章13节记载一宗类似的事件,当地亦因此起名叫米利巴(「争闹」);然而语带双关的加低斯(「圣地」,民二十1)却取代了玛撒(「试探」),因为耶和华在当地自显为圣(民二十13)。这事明显发生在西乃山之后,而摩西也因为行为有不妥之处而受到惩罚,被禁进入迦南(申一37)。民数记和本章是否记载同一件事呢?若然,这便是不同的地方叙述同一件史实,记载稍为不同的例子了(如:符类福音)。但这个假设是不必要的,我们也可以接受发生头一次事件的地方只是叫玛撒,第二个地方则只叫米利巴的看法。沙漠时常会遇上缺水的问题,相类的事件实在没理由不会发生两次。由于两件事是如此相似,忘记哪个地名所指的是哪件事并不出奇,尤其是两处都在后世以色列人游踪之外的地方。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件事可以发生两次,同一个名字也没有理由不能用两次。此外诗篇九十五篇8节将玛撒和米利巴相提并论,作为以色列不信和拒绝神的例子,但这不过是对句,并非将两件不同的事件认同为一。   2. 争闹。他们和摩西发生争执。这动词是本段的钥字,解释此地后来为何名叫「米利巴」(「争执」或「冲突」)。部分学者提出另外的解释,认为这名来自泉旁所作出的「判决」,如加低斯的别名「安密巴」(意即「审判井」,创十四7);或因牧人在此为水而「争辩」(参创二十六16~22)。这种事当然经常发生,然而依照本段经文,两者都不是起名的因由。摩西的回答重复了「争执」,又将它与玛撒一名的字根(「试探」或「考验」)相连。   3. 并牲畜。除了证明摩西的居心经常受无理挑剔之外,本节也显示出这些人的本性。除了牧人以外,还有谁会在自身难保之余,担心牲畜会否渴死?这是以色列牧人的写照。   4. 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这是以色列领袖遭受拒绝的极点;可参看戴维之在洗革拉(撒上三十6),以及亚多兰之在示剑(王上十二18)。摩西无疑亦会回想初来时以色列人对他的反应(出五21)。基督(约十31)、司提反(徒七58)、保罗(徒十四19)都曾面临这同样的事;要用石头打他们的人,正是他们受差服事的对象。   6. 何烈,这是另一个谜。不晓得什么理由,「何烈」和「西乃」似乎可以交替使用,同样是指颁布律法的地点(部分学者认为两者来自不同的摩西材料来源)。因此除非何烈山的范围远比西乃山为大,我们便得据此假定利非订十分接近西乃山,以致山脚可以延伸到利非订。不然,我们便必须假定本节只有暧昧而不明确的地理关系;然而本书其它地方显示作者熟知地理等一系列因素,却似乎消除了这个可能性。你要击打盘石。依照闪族语文的惯例,盘石一字附有定冠词(the rock),因为所指的是「这」块石头;然而照英文文法,同样情况下应使用不定冠词(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