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基督教慈善机构小心翼翼入川救灾

基督教慈善机构小心翼翼入川救灾(华尔街日报) 5月12日中国四川大地震发生后,韩国一家基督教学校30岁的美国教师乔纳森 #8226;布赖特(Jonathan Bright)筹措了些救援物资,打算前往灾区尽一份力。但他没能如愿。 北京飞往成都的班机起飞前,布赖特在飞机洗手间掉落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印有圣经句子以及一家基督教电台的具体介绍。这引起了机组人员的注意,中国警方随即请布赖特离机接受调查。在仔细询问了他的意图后,中国警方表示,如果布赖特愿意,他可以乘另一班飞机前往灾区。但布赖特决定打道回府。 布赖特表示,“他们紧张只因为他们认为我打算前去传道。”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很快向捐款、物资及志愿者等各种形式的海外救援打开了大门。据中国政府表示,境内外宗教组织提供了价值超过人民币1.6亿元(合2,300万美元)的救援。但这些援助也被中国政府打上了“禁止传教”的标签。% 来自基督教慈善机构的救援引起了中国方面的紧张与猜疑,这从布赖特的经历便可见一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新教人士长期以来在宗教自由问题上存有分歧,而此次地震救援给双方了带来摸索发展新关系的机会。在福音教派内部,各方人士也就在救援行动中是否以及怎样遵守北京传教禁令的问题持有不同看法。 慈善机构撒玛利亚基金会(Samaritan’s…

北京福音教会关于主日聚会被干扰告会众书

2008年5月25日上午9:30左右,我们在龙华园小区、天通苑小区,世纪嘉园小区、洋桥小区、甘家口小区、中关村小区等数个家庭聚会点同时被政府人员强行闯入。他们来自于市宗教局和各区民族宗教办公室,市、区公安分局国保大队、当地派出所以及文化委员会4个政府部门。其中有赵处长、贾主任、麻专员、叶平、姚晓静、白涛等人,每个点去了约有20-30人,其中许多人拒绝出示工作证件。他们强行闯入公民的私有住宅,对正在聚会的基督徒勒令停止聚会,其中有的家庭聚会点正在为地震灾区举行特别祷告会。他们在没有出具任何有效的司法文件和搜查令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强行对众人进行摄像,对房间进行搜查,强行带走房间内的部分图书资料,并复制个人电脑的隐私资料。在此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态度粗暴,言语过激,并对一些基督徒进行人身攻击和恐吓,在龙华园的政府人员推翻了讲台,甚至使用了暴力,导致部分弟兄姐妹轻微擦伤。高牧师在10点左右被强行带到回龙观镇政府206房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直到下午5点。在这样激烈的举措下,我们的礼拜聚会被迫停止。弟兄姐妹感到自己的信仰自由被侵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为了不激化矛盾,表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尊重,大家保持了冷静和克制,顺服了登记身份证电话号码等的要求。整个干扰过程持续到了中午(各地方的时间略有不同)。面对不公正的政府行为,弟兄姐妹表现出从神而来的勇气和镇定,见证了上帝的爱,我们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握手,告诉他们“耶稣爱你”,靠着主我们经历了喜乐平安和得胜。 二、我们不是非法聚会,理由如下: 1、法律依据:《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联合国大会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10月5日,中国政府签署此国际公约,公约第18条规定:“人人有权享受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此项权利包括维持或改变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礼拜、戒律、实践和教义来表明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我们当天的聚会是在实践我们的信仰自由,没有任何危害国家和社会或个人的行为。 2、政府工作人员声称我们违反《宗教事务条例》3章12条是完全没有依据的。(第12条: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这和中国政府的公开政策是相违背的。2004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国人权事业进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在宗教场所以及按照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活动,由宗教组织与教徒自己管理并受法律保护”。现任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一书第13页说到:“基督徒按照宗教习惯,教徒在自己家里举行以亲友为主参加的祷告读经等宗教活动一般称为家庭聚会,在宗教活动场登记中,政府并不要求这类家庭聚会登记,当然也不对他们的正常宗教活动加以干涉和限制”。 3、在《宗教事务条例释义》(2005年3月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一书13页中说:“在我们国家,有些人信仰这种或那种宗教,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绝不能也不应该采取强制手段去解决。正是因为深刻地意识到宗教的群众性,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尽管曾经有过失误,但因此教训更深刻”。 4、结论:我们的聚会完全是蒙神喜悦的,也是完全合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他们的做法是与党的一贯政策相抵触,与国家法律相违背。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没有出具任何书面的有效的司法文件。我们将继续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保留维护法律赋予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权利。 三:教会的信念: 1、教会是耶稣基督用他自己的血买来的,他是教会的元首和君王,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必要保守他的教会,保守他的儿女。他也曾应许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我们相信,透过这一切,神的名要得荣耀,神的旨意必要成就。让我们在这个时刻同心合意来单单地依靠他。…

岭南大讲坛·羊城羊文化讲座反响热烈

5 月 24 日(周六),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岭南大讲坛·羊城羊文化讲座在广州越秀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热烈召开。这次演讲主题是:羊城羊文化 — 从狼、龙文化到羊文化,演讲颂扬了中国古代羊文化、羊城羊文化、犹太 – 基督传统羊文化,剖析狼文化、龙文化的不适当之处,讴歌了敬畏上天、奉献牺牲、和谐吉祥、以善胜恶的羊文化主题,引起广东各界与会者的强烈反响,有听众当场表示是论坛至今为止最为深刻、最具有启蒙意义的一次演讲。演讲嘉宾曼德是中国企业羊文化首倡者。   …

何以公共?何种限制?—-公共神学的形式与张力

何以公共?何种限制? —-公共神学的形式与张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谢志斌 公共神学基于基督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主张基督教伦理的基本观念不仅是 基督教信仰的道德律令或基督徒与上帝关系的实践表达,也应该对一个社会的公共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等)的精神和结构有所引导和承担。本文着重分析当今公共神学存在的张力,主要表现在上帝与世界(基督与文化)、世俗化与非世俗化、私人化与非私人化以及全球化与地域性等几个方面。 本文试以基督教价值在政治生活(包括现代民主、人权思想以及民主社会中法律、公共决策的制定)的角色进一步讨论公共神学来自公共理性/世俗理性的挑战。如何面对和释解这些张力和挑战将决定着公共神学的走向及适当形式,这也意味着公共神学的某些限制。 一.走向公共的神学 公共神学的提出与信仰的公共维度密切相关。在基督教神学史上,…

施米特:《霍布斯国家理论中的利维坦》(第1、2章)

第一章 系出旧约;「基督宗教─神学(christlich-theologische)的」与「犹太─神秘派(jüdisch-kabbalistische)的」意蕴(Deutungen);霍布斯所开启的「重建符号」(Wiederherstellung des Symbols)的意义与可能性  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诸多著作中,最使他得享盛名(berümt)也最被人诟病(berüchtigt)的,非《利维坦》(Leviathan)莫属。从凡夫俗子看来,霍布斯无非就只是一个『利维坦的先知』。如果黑格尔可以说:这本以「利维坦」为名的书是一部『声名狼藉的著作』,那么,单是这个书名也就可以招致如此的恶名了。任何对《利维坦》的引述(Zitierung),并不只是对一种思想的阐释──像一般在比较各种国家理论或随便引一两句经典时那样──;反而,这种引述都在召唤一种具有隐密意涵(hintergründige Sinnfülle)的神秘符号(ein mythisches Symbol)。…

真相比荣誉更重要——林强访谈录

真相比荣誉更重要——林强访谈录 2008-05-29 17:01:16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陈敏 吴冰清 沈亮 当然有天灾因素,但天灾并不必然导致悲剧,把悲剧推诿于天灾,在道德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本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上书四川省及2008奥运火炬传递四川组委会,请求转让其火炬手及观摩北京奥运会资格。南方周末记者就此专访了林强先生。  …

孙明义:认识中国城市家庭教会

孙明义:认识中国城市家庭教会 (德.Duck摄) 一个明媚的仲夏的下午,我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访问者,参加了美国中部一家华人教会的敬拜。敬拜结束后,分别有两个教会里的长者走上来与我交谈。第一个老弟兄走过来,因为已经知道我是从国内来的,就语重心长地询问我们在国内的处境,要我们多加小心,因为他最近从报上看到又有某个家庭教会的基督徒被捕。从他的言语中可以听出他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同情与支持,以及对于政府的批评。在与他交谈完后,另一位在教会中颇受尊重(他的职业是医生)的长者过来和我交谈。他一开始就比较直接地问我家庭教会对于三自教会的态度。然后他谈到他回上海时,参加过几处三自教会的活动,印象很好。三自教会还给他的一个印象就是,他们非常主动地靠近和接纳家庭教会,可惜家庭教会太封闭,不愿意与三自教会和好。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对于三自教会的同情与认可,以及对于「地下的」、「封闭的」、「不愿意合作的」家庭教会的反感。从这个教会出来后,和这两位长者的谈话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这里笔者试图把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 一、两种普遍的态度   联系我这一二年来与海外华人以及西人教会的交往,我开始意识到,这两种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可以说是十分典型和普遍的态度。随便和一个海外教会的基督徒谈起中国家庭教会的情况,如果他或她不是最近从大陆中出来的,那么他们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归为这两种态度或者立场。    第一种态度就是从政治上关心中国家庭教会的处境。在海外比较容易听到的关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消息恐怕主要就是,又有那一个传道人被捕了,又有那一家教会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干预。确实,这类的情况在大陆时有发生,不仅是在比较边远的地区,在大城市中也会发生。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这类消息会通过各种渠道首先发给海外,以寻求海外的支持与帮助。如果通常情况下多数是这类消息时常地传到海外,那么,这就会给海外教会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好像遭受迫害是中国家庭教会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这个处境几十年前是怎样,今天仍然是怎样。或许就是出于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这种印象,所以在海外,尤其一些华人教会及组织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及力量:帮助中国家庭教会维护他们自身的权益,把维护教会权益与更大范围的维护人权的运动联系起来,试图以政治途径,特别借助于北美的政治力量,来解决中国家庭教会的政治处境,这似乎是最头等的事情,是对中国家庭教会最大的帮助。   第二种态度似乎是从教会合一的角度来关心中国大陆教会的情况。这几年由于三自教会在海外的频繁活动,多少改变了一些海外教会对于三自教会的印象。一些华人短期回到大陆探亲时,由于不太容易与家庭教会取得联系,因此便走马观花地看了几处三自的教会。由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基督徒的人数增加迅速,导致一些大城市中仅有的几处教堂人数爆满,给人一种三自教会十分兴旺发展的印象,这也是给那些走马观花者留下好印象的原因之一。而在与这些人群的交往中,三自教会给他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们是愿意接纳家庭教会的,可是家庭教会总是固执地不愿意放下历史的包袱,不愿意接受三自教会主动给予的和解。这种印象逐渐地会使他们对中国家庭教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印象:自我封闭与保守、不愿意面对新的时代处境。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成为中国教会最大的问题:由于家庭教会的自我封闭、保留及不合作,造成了中国教会目前分裂的现状。或许是出于这样一种看法,所以在一些海外的机构看来,他们对于大陆教会的最大帮助就是,积极地协助三自教会及其全国性组织,扩大他们的事工与影响。特别通过大陆三自爱国会所依靠的一些政治力量,帮助三自全国性组织来收编当地的教会。   …

革命与改良的相遇:来华新教传教士话语中的中国共产党(1928—1936)

  革命与改良的相遇:来华新教传教士话语中的中国共产党(1928—1936)   ——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   【作 者】杨卫华   原载《史林》2007.3   【内容提要】在1927年国共分手之后的十年,随着中共在中国的实践展开,其对基督教的政策也甚为严厉,这激起了传教士对中共的正视。中共逐渐成为了传教士话语中的关键词。通过对〈The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