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彩虹重建行动 第1号简报

彩虹重建行动 第1号简报080519 简讯 “彩虹重建行动”是成都的一些基督徒以彩虹之约的异象,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定意参与四川灾后的心灵与家园重建的服务平台。 5月16日晚,成都14间教会的同工,召集了救灾信息与异象的分享会,邀请从救灾前方回来的机构同工、基督徒记者和志愿者,分享了在灾区的经验。并邀请一对台湾基督徒夫妇,分享了“台湾921”大地震后参与当地教会近10年来灾后心灵与家园重建的经验。 与会者有以下的看见: 1、在生命救援的第一阶段,我们鼓励基督徒以各种方式,积极配合、参与政府主导的、有各类民间组织辅助的救援系统。 2、但在目前,救援物质在总体上已不匮乏,除医疗等专业志愿者外,政府也不鼓励一般志愿者大量自发前往灾区。参与物质与生命救援,仍然是部分基督徒个体的负担,但已不是教会主要关注和急迫投入的方向。 3、随着第二阶段,数百万灾民心理创伤、情感与关系的恢复及家园重建的展开,物资性的救助将日益退场,基督徒有责任、有能力、更有应许与使命,与其他民间机构一起,预备自己,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的巨大而持久的工作。…

马英九先生就职演说全文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贵宾、各位侨胞、各位乡亲父老、各位电视机前与网路上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二次政党轮替的历史意义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台湾人民投下了改变台湾未来的一票。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庆祝政党或个人的胜利,而是一起见证,台湾的民主已经跨越了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我们的民主走过了一段颠簸的道路,现在终于有机会迈向成熟的坦途。在过去这一段波折的岁月里,人民对政府的信赖跌到谷底,政治操作扭曲了社会的核心价值,人民失去了经济安全感,台湾的国际支持也受到空前的折损。值得庆幸的是,跟很多年轻的民主国家相比,我们民主成长的阵痛期并不算长,台湾人民却能展现日趋成熟的民主风范,在关键时刻,作出明确的抉择:人民选择政治清廉、经济开放、族群和谐、两岸和平与迎向未来。   尤其重要的是,台湾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奋、诚信、包容、进取这一些传统的核心价值。这一段不平凡的民主成长经验,让我们获得了「台湾是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的赞誉,值得所有台湾人引以为傲。显然,中华民国已经成为一个受国际社会尊敬的民主国家。   不过,我们不会以此自满。我们要进一步追求民主品质的提升与民主内涵的充实,让台湾大步迈向「优质的民主」:在宪政主义的原则下,人权获得保障、法治得到贯彻、司法独立而公正、公民社会得以蓬勃发展。台湾的民主将不会再有非法监听、选择性办案、以及政治干预媒体或选务机关的现象。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也是我们下一阶段民主改革的目标。   在开票当天,全球有数亿的华人透过电视与网路的直播,密切关注选举的结果。因为台湾是全球唯一在中华文化土壤中,顺利完成二次政党轮替的民主范例,是全球华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实验。如果这个政治实验能够成功,我们将为全球华人的民主发展作出史无前例的贡献,这是我们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新时代的任务   未来新政府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带领台湾勇敢地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巨变之中,新兴国家迅速崛起,我们必须快速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挽回过去流失的机会。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将是我们振兴经济必须克服的困难。但是,我们深信,只要我们的战略正确、决心坚定,我们一定能达成我们的预定目标。…

彩虹重建行动 第3号简报

彩虹重建行动 第3号简报080521 今天是震后的第十天,全国哀悼日的第三天。接下来的救灾工作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天气的变幻不定以及伴随的泥石流以及疫情的开始,都为我们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我们更加需要从上面来的智慧和怜悯。我们感谢主的是,和我们联络的许多弟兄姊妹和团体都从最初的“热爆爆”情绪中安定下来,看到制定长远工作策略的重要性,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也更加广泛。我们的这个彩虹重建协调平台也初现成效,在资讯收集和传递上更加有效。许多同工都看到,要走得快,一个人走;但要走得长,则须一群人一起走。 我们看到很多本地的同工既要参与救灾工作,又要照顾家庭,牧养弟兄姊妹(这段时间牧养关怀的需要特别大),负担非常重。因此我们求主赐下特别的安息给这些同工,也求主帮助本地教会的弟兄姊妹从地震的惊吓,不安和各种复杂情绪中得到医治。唯有我们自己是被医治的,我们才能与主同工,去医治人。“我 的 心 哪 , 你…

张千帆:哀悼日的忧思

汶川地震,伤亡惨重,举国哀痛。近日,中央决定5月19-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人民对受灾死者的哀思。正如南都报社论所表达的,这本是“国家靠近人情、权力走向人性”之举。然而,当我在哀悼日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到的全部是清一色的灾区相关报道,娱乐、体育乃至一般的新闻和评论一律取消,有的频道停播,几乎所有在播的频道都是同一个节目、同一个画面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哀悼。在吃惊之余,我还是忍不住要表达一点出于自身职业的忧思。这个忧思不仅是针对仍在余震苦痛中的灾区群众,而更是针对宪法第35条规定的表达自由。职业告诉我,行政命令式的强制哀悼和表达自由的宪法精神之间是有出入的。 ( http://www.tecn.cn ) 国难当头,哀悼本是人之常情,还有谁会反对呢?作为文明礼仪之邦,中国也一直存在为去世的重要人物哀悼的传统。家有“三年之丧”,国有已故领导人祭奠。据《尚书 #9642;舜典》上说,尧帝死后,“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现在只哀悼三天,难道还过分吗?更何况哀悼的不是位高权重的领导人,而是在地震灾害中死去的普通老百姓。这难道不正是国家“以民为本”、尊重人性的体现吗? ( http://www.tecn.cn )…

德国建筑防震研究会会长告诉中国人什么叫国耻

德国建筑防震研究会会长告诉中国人什么叫国耻 曾有人说,造成伤亡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物。四川汶川地震后,我们也看到了触目惊心的画面:大量房屋坍塌,人们被埋在废墟之下,尤其许多学校教学楼变成一堆瓦砾。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墙倒屋塌在地震中是否是无法避免的?德国专家说,如果按照建筑防震的标准修建房屋,即便受到损坏,也绝对不应当倒塌,而学校建筑则本应最为坚固。 亚琛工大建筑系米斯库利斯教授是德国建筑防震研究会会长。他介绍说,其实在1933年,四川茂县,也就是距离汶川仅数十公里的地方,曾经发生过里氏7.5级的大地震,当时也有约8000人死亡。这说明,该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是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该地区的建筑防震标准应当与此相适应。 德国所在的中欧地区并非地震频发地带,但这里的房屋设计建造仍然要执行一定的防震标准。根据欧盟的规定,德国的新建房应当能承受住6至7级地震,也就是说,即使在这样的震级下,房屋仍然不应倒塌。米斯库利斯教授向记者介绍说,中国也有类似的建筑防震标准。如果标准适当,却仍发生房倒屋塌的现象,那就明确无误的说明,标准的执行出了问题:”要么是违反了建筑规定,比如房屋门窗数量超标,或者屋顶不够稳固,或者支架承重不足,或者混凝土强度不够,等等。可能犯的错误很多。而一旦发生大地震,真相也就大白于天下。” 米斯库利斯教授说,按规定,学校、医院、消防队的建筑应当是最坚固的,因为这些都是对公众特别重要的场所。而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却有多处校舍坍塌,数百名学生丧生,更多人仍掩埋在废墟中。对此,米斯库利斯教授明确表示,这的确是一桩丑闻。”在各项建筑标准里,学校都必须达到最高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普通住宅要能承受500年一遇的地震,那么学校就必须能承受1800年一遇的地震。而且,学校建筑往往是低层建筑,即使发生大地震要避免严重损失其实也并不困难。” 在本次汶川地震中,位于遥远的北京、上海等地的高层建筑都有明显震感。如今,中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从理论上讲,高层建筑的安全系数不如低层。但米斯库利斯教授说,实际情况却往往恰恰相反。”越是高层建筑,人们越重视可能的风险,会认真设计并在防震措施上不吝资金。目前的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高层的防震性能。而恰恰是那些低层建筑,比如4米、8米高,人们会忽略防震性的检查,因为觉得反正地震也很少发生。” 米斯库利斯教授说,对新建房屋采取防震措施其实并不需要很大成本。而老房子如果需要加固,视情况而定,也并不总需要大量投入。根据目前的建筑科技水平,完全可以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四川大地震与基督教公共神学

2008 年 5 月四川大地震与基督教公共神学 王志勇 我一直含着眼泪关注四川这场大地震,深深为成千上万的受灾者及其家属难过;同时作为基督徒,这次大地震也促使我进一步反思一系列的神学与社会问题。 首先是自然灾害与上帝的主权和护理的问题。很多人一看到目前惨烈的地震受害状况,就质疑上帝的护理,甚至亵渎上帝,认为上帝不公;即使身为基督徒,大多数人也不敢或不愿把地震与上帝的震怒和审判联系在一起。难道自然灾害就真的是 “自然而有”的灾害吗?就不在上帝主权性的护理范围之内吗?当然不是!从圣经的启示来看,地震、饥荒、瘟疫等显然是来自上帝的审判。我们应当在上帝的审判面前谦卑地悔改,改正自己在心态上的恶毒,改正自己在行为上的不公,并且努力改正社会性和制度性的败坏,这才上上帝的心意。我们若是在上帝的审判之下,不仅执迷不悟,甚至谩骂上帝,否定上帝,不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最终只能自取灭亡。 其次就是国家、教会与社会的角色定位问题。我在弟兄姊妹为四川地震代祷并募捐的书信中,直接提醒基督徒一般不应当把救济性的捐款直接交接给国家政府官员,应当交给从事慈善工作的非政府组织,或者由教会直接把救济款发放给受害人员。国家官员有权力根据法律征税,却没有权力收受救济性的奉献,后者应当由教会和其他民间组织来运营。这样的建议不仅合乎圣经,也就基本的常识,但却遭到若干弟兄姊妹的不满和抗议。可见,很多基督徒稀里糊涂,对于国家、教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分工缺乏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