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代基督教研究 当代基督教研究在2008年较往年有升温之势,随着上述基督教现状调研活动的开展及各研究机构、学者对基督教现状问题的关注,有关此方面的著述亦有所增加,虽然2008年没有相关专著问世,但众多对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加以关注的书籍中均有大量篇幅对此问题加以探讨,这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卓新平的《“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一书,该书基于对古今中外宗教发展的比较来分析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法治、宗教与社会的多层关系,其中涉及了有关基督教的管理、立法等问题。陈晓毅在《中国式宗教生态——青岩宗教多样性个案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一书中,以人类学的方法,对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地区的宗教多样性进行了剖析,书中很多内容均涉及了青岩地区的基督教现状,比如该书的第五章“宗教生态论视野下的青岩宗教信徒纷争”便以青岩基督教堂发生的一次争吵作为研究对象,说明青岩基督教堂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失衡问题。另外在何林的《阿怒人——同一屋檐下的不同宗教信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及张桥贵主编的《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中均有许多章节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基督教信仰现状问题。除这些专著外,2008年度,大陆学者还发表了众多基督教调研及探讨当代基督教问题的学术论文。其中研究个案广布于山东、贵州、湖北、甘肃、青海、陕西、新疆、河南、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自治区,而青年人群体、中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大学生群体、农民群体、高校教师群体的基督教信仰状况也得到了专题研究;同时,当代基督教“灵恩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当代中国基督教的“堂—点模式”、中国基督教问题的引导与管理、基督教的社会工作开展等热门话题也进入学者视阈。 学者们对当代基督教的研究还具备海外视角,虽在此方面的著述不多,但新基督教右翼、福音派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基督教对韩国社会作用、移民的基督教信仰等论题还是多出现在学者的文章中。在此方面,美国普渡大学杨凤岗教授著、默言翻译的《皈信·同化·叠合身份认同——北美华人基督徒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一书颇具代表性。 (三)基督教神哲学思想 基督教哲学与神学思想研究始终为中国学者研究基督教的重要维度,但在2008年度,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基督教史、当代基督教甚至与基督教相关的跨学科的研究相比,却显得有些冷清。尤其是当这种研究框定在基督新教领域时,成果就更显贫乏。2008年此方面的相关著作有王俊的《生态与拯救:约翰·科布生态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谢志斌的《公共神学与全球化: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伦理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李枫的《探究英国近代浪漫主义神学诗人的神学——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胡自信的《大家精要:斯温伯恩》(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谢炳国编著的《基督教仪式和礼文》(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林子淳的《多元性汉语神学诠释》(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而在发表的相关论文中,基督教思想家的理论仍是学者们探究的重点,比如马丁·路德的死亡观等,同时基督教伦理思想、科学观、文化观、原罪观也是学者们探讨的重点。 (四)基督教思想与其他文化对比研究 与基督教神哲学思想研究相关,在基督教思想与其他宗教、文化之间进行对比探讨的著述在2008年度仍是学者们热衷的话题。虽然在此方面无专著问世,但却有大量相关论文发表,其中儒耶对话这个传统话题仍为重中之重,比如两者的人性观、博爱、创造力、婚爱观等方面的异同及契合;另外,学者们还多从宏观角度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进行对比。2008年,有关基督教与其他宗教间对话方面的论文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耶佛与耶道之间。在耶佛对比这个问题上,学者们探讨了耶佛在中国的不同发展历程及两者的创世理论,另外,费雷德里克的《佛教徒与基督徒》(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和约翰·B?科布的《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孝的相互转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被翻译出版。而耶道之间的对比主要围绕着两者不同的生命观之上。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二 2008年中国内地学界基督教研究动态 2008年,中国内地学者有关基督教的研究成效显著,这主要表现在相关学术会议频仍、调研活动深入及研究成果丰硕三个方面。在学术会议举办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起到了平台与纽带作用,由其主办、参与主办、承办或协办的相关学术会议主要有2008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宗教与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26~28日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宗教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10月8~1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10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的“当代世界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的“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12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的“基督宗教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其中后三次会议是有关基督宗教的专题研讨会,而前几次研讨会中亦有大量关于基督教研究的主题发言。2008年度与基督教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还有6月20~22日,由甘肃省委统战部组织召开的“全球化宗教问题”学术研讨会、11月21~22日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与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于北京昌平联合举办的旨在探讨中国家庭教会问题的题为“基督教与社会和谐”的学术研讨会。 2008年,随着基督教问题在中国社会领域的凸显及宗教社会学、人类学方法在基督教研究领域的运用,有关中国基督教现状的调研活动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其中较有影响的有2008年下半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云、湘、赣等省开展的重点调研活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于2007年5月开展的“中国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项目”中也涉及基督教信仰人数问题,相关信息于2008年10月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上,由其负责人予以首次披露。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研究员也在2008年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家庭教会调研的文章,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在这一系列调研活动中,以高校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方面的调研最为热门,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题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特征”的调研、“高校学生思想信仰情况调查”课题组在众多高校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统战部等科研单位、部门及学者开展的各项调研活动。 2008年,中国内地学界发表、出版了众多有关基督教研究方面的著述,这些成果涉及基督教史、当代基督教、基督教神哲学、跨宗教学科研究、圣经研究、文献整理等多个方面,并表现出中国当代基督教研究、跨学科研究、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等多个热点研究领域。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基督教史研究 基督教史研究与基督教神哲学思想研究始终是大陆学者研究基督教的两块主要阵地,以往基督教神哲学思想的研究一般占据主导地位,但在2008年这种格局略有改变,虽然有关基督教史研究的系统之作并不多见,但在该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却有百余篇,内容几乎涵括了基督教史研究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以中国基督教史相关研究最丰富,而此间又以中国基督教区域史及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各项事工的发展研究最为突出,在区域史研究方面,基督教在近代甘肃、西藏、广东、广西、云南、吉林、内蒙古、山西、江苏、贵州、陕西、浙江、河南、台湾等省区的传播状况均得到学者介绍、考证,这其中以宝贵贞、宋长宏撰写的《蒙古民族基督宗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一书较具代表性。而有关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各项事工开展的研究成果中,以教会大学和基督教教育方面的研究最为典型,这方面除了许多教会学校的个案研究外,学者们还探讨了教会学校的中国化、基督教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主题。除基督教教育事工外,其慈善事业、医疗事业、妇女事工、青年事工、儿童事工、文字事工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代表作为赵晓阳撰写的《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一书。除此之外,传教士及其活动研究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考证也是此领域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此类著作主要有罗义贤的《司徒雷登与美国(战后~1949年)对华政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王文兵的《丁韪良与中国(中国与世界:16~19世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王立新的《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译作有雷孜智著的《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同时亦有关注关东地区传教士及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的论文发表。此外,非基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各种教案事件中人事、物事环节亦是学者们重点考证的对象。在中国基督教通史研究方面略有突破,陈钦庄等人合著的《基督教简史》于2008年年初与读者见面(人民出版社,2008)。 与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对比起来,世界基督教史方面的研究便略显薄弱,2008年度学界对此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对古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上,同时学者们还关注了基督教与英国奴隶制、欧洲高等教育、宗教改革等基督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胡斯都·L?冈察雷斯著、陈泽民等人翻译的《基督教思想史(第1~3卷)》(译林出版社,2008)以及由保罗·蒂利希著、尹大贻翻译的《基督宗教思想史》(东方出版社,2008)等著作于2008年度问世。
(四)纪念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 2008年是自1998年济南会议提出神学思想建设以来的十周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基督教在神学思想建设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为此基督教全国两会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 1.围绕着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总结报告开展的活动 基督教两会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广泛征求对该总结报告的意见,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经16次易稿,于11月11日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上面世,由高峰宣读,题为《继续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努力办好中国教会》。①它总结了十年来在神学思想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取得了推动神学思想建设重要性的共识、活跃了教会的神学思考、深化了信徒对信仰的理解、丰富了教会的讲台信息、弘扬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增强了基督徒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十年来的主要经验是:立足圣经是推进神学思想的基础、坚持三自原则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前提、健全的基督教两会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组织保障、回应现实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对未来展望是:进一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要以各地基督教两会为依托,要以神学院校为基地,要以讲台为转化重点,要以中国优秀文化为沃土,要以实践信仰为要务。该稿是新一届集体领导的产物。 2.神学思想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由全国两会发起,共收到论文214篇,另有学者论文3篇,其中有21篇获奖。裴连山的《教会自我建构中的神学思想建设》、汤士文的《圣经诠释与讲台信息》、陈企瑞的《在地如同在天——从德国敬虔主义运动的社会事工服务浅析基督徒的社会责任》获一等奖;耿卫忠、杨联涛、黄凤想、林曼红、张克全获二等奖。获奖者中绝大多数是神学院中青年教师,也有各地教会较年轻的教职人员,充分地体现了神学思想建设是以神学院为基地,但已逐渐向基层教会推进的特点,神学思想建设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 3.各类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召开 目前,全国18所神学院校分为全国性、大区和省级不同的层次。在校学生1800多人,专职教师260多位。近30年来,已毕业学生约1万人,正因如此,很有必要对神学教育作一个总结。针对于此,“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2008年9月23~25日在南京举行。会议围绕着“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四方面展开,共有36人大会发言和宣读论文。另外,基督教两会于11月11~13日举办了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神学思想建设与讲台信息”研讨会。会议除了教界外,还有政界与学界参加。研讨会主要围绕着神学思想建设与成果转化、和谐社会、社会关怀、传统文化等四个方面展开。 从这次围绕着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发起的活动中发表的论文以及征文论文看,不管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之前些年均有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造就了一批中青年神学院教师和各地两会青年教职人员。这些神学文章题材广泛,真正体现了陈泽民早在1956年就提出、后由丁光训主教所推广的命题——“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这些文章中有对生态恶化的神学思考;有探讨中国教会在自己的处境中为普世神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提出基督教要去除西方化,还原福音本质,与中国文化社会重整;有从教会学的角度探讨三自;有些从教会制度上进行了神学思考;有从海外的宗教运动的社会事工联系到今天中国基督徒应负的社会责任;有从圣经和神学传统中论述基督徒关怀社会的必然性;有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提出了释经的原则;有从“经文、传道人和听众”三个讲道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初探处境化的讲道神学理念;有探索用比喻的方法使高深的神学理论转化为普通信徒所喜闻乐见的讲章;有对中国当前农村教会现状、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作了探讨;有些对妨碍基督徒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进行神学思考;有强调神学思想建设与中国文化的对话;有探讨基督教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有些结合汶川大地震,看到拓宽讲台信息、爱的维度的重要性;也有从圣经伦理学的角度,对如何构建信徒和谐家庭进行神学思考等。…
(三)中国基督教会对汶川大地震及奥运会的回应 2008年全中国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汶川大地震及奥运会,中国基督教会对这两件大事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1.对汶川大地震的回应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基督教全国两会领导通过电话慰问了四川基督教两会,了解灾情,并鼓励四川基督教两会全力以赴抗震救灾。5月14日基督教全国两会为四川灾区举行祷告捐款活动,共得捐款1?1万多元,当天下午便将此款连同基督教全国两会100万元捐款一起交给红十字会。5月20日基督教全国两会向各地教会发出了“为灾区教会重建奉献一份爱心的倡议”。5月22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召开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央有关抗震救灾精神。基督教全国两会对此十分重视,当即成立了由全国三自主席傅先伟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负责的抗震救灾工作组,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发出通知,号召大家为抗震救灾再献爱心,得到了各地教会和信徒的积极响应。 在这次抗灾救灾中,基督教全国两会先后多次派人深入甘肃、陕西、四川等重灾区察看灾情和教会受损情况。四川基督教两会更是积极组织各地信徒互救、自救,并将大量的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被、刚出厂的衣服、矿泉水、方便面等直接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教会在赈灾中的表现,感动了不少群众,纷纷“对教会给予他们的关怀表示称道和赞许”①。 到200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和教会捐款累计超过人民币1?5亿多元,各种物资难以计数。②这次捐款创教会历史之最,表明了广大基督徒忧人所忧的无私爱心,也是对圣经教导“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的最生动实践,从一个角度体现了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基督徒对社会的关心和融入度有了前所未有的呈现。③过去信徒常会提出的“这捐款是否给灾区信主的人用?”的这类问题在这次汶川赈灾中已很少存在了。 面对这次大地震,《天风》和网站安排专栏报导抗灾情况,发表了许多感人的文章,其中有亲临地震灾区的教牧人员和记者的纪实文章,有为这次灾难所写的祷文,有通过这次灾难的自省和对生命新的体悟文章,也有有关灾后的心理辅导的文章。特别要指出的针对在灾难面前信徒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如灾难来临时,上帝在哪里?地震是否是神的惩罚?如何认识苦难?如何帮助正在受苦的人?《天风》均有专文从圣经和神学上对此做出积极的解释,帮助信徒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心态,使之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救灾赈灾之中。 一些过去不相信教会外有真善美的信徒通过对地震的反省,尤其是看到了地震中涌现大量的为了拯救他人而牺牲的感人事迹,改变了看法。有文章说,“回想前几年教会开展的神学思想研讨,有的同工为基督教外有没有真善美而争得面红耳赤。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灾赈灾中,我们看见到处涌现着人间质朴的爱心,看到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感受到了人们对受灾民众的恻隐之心”,“在大地震过后的反思中,我们看到了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除此之外,神还让我们看见基督教外也有真善美……”④以往有些基督徒常常把自己当成审判官,给不信者定罪,在这次大地震中也改变了态度,与非信徒一起直面苦难,有信徒说:“在生还者身上,我们看见不凡的生活中显出生命的闪光点,我们也可以期望基督徒在平凡的事上显出基督的爱。至少我们对四川人民的支持不是做一个审判官,而是一个帮助者,苦难的同行者,与他们一起走出人生困惑。”⑤正是这种变化,使基督徒主动融入了中国社会。 ①李栋:《把主的爱带给灾区教会》,《天风》2008年7月上半月刊,第20页。…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9-11 发表评论 4.突出两会的服务功能 以往基督教全国两会往往以领导管理者面貌出现,很少有服务基层两会和教会的意识,由此难以起到原本应当起到的政府与信徒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一届领袖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看到如不改变以往的衙门作风,两会就会越来越脱离信徒群众,为此他们提出应该突出两会的服务性,而不是以前强调的管理性。这反映在有关章程的修改中,如《三自章程》第二章第八款中增加了本会“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提供服务”,《基协章程》第二章第九款中增加了本会“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协会提供服务”,《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的总则第四条中,也将“服务”这一条补充进去,使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教务方面的责任不像以往那样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务组织”只是“负有联系、指导与督促的责任”,而改为“负有联系、服务、指导与督促的责任”,其中“联系和服务”的责任排在“指导和督促”之前,这些都表明“服务”的重要性已为新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全国三自主席傅先伟多次在会议上提到,两会能否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关键在于其整体凝聚力和威信。而这种凝聚力不是来自于说教,更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取决于两会能否切实服务基层教会和信徒,使信徒感到两会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由此他提出要把两会建设成服务的两会,而不是机关化的两会。 5.新一届更加注重加强与基层两会和教会的联系 为增加整体凝聚力,基督教全国两会成员加强了与基层地方教会的联系,开展了深入实地的调研活动,了解各地教会情况及存在的实际问题。新班子自产生起至2008年底曾走访了四川、甘肃、陕西、广东、内蒙、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山东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教会。特别是2008年7月1~8日间深入广东进行东南片的教会调研,对广东省教会治理的基本情况,包括基层教会存在的几种基本模式,广东教会管理中的好经验和问题,以及东南地区五省一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研的基础上,两会调查组进而对如何做好教会治理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6.更加注意发挥两会教会性的功能 如何使教会成为教会,而不是政治团体,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却是长期以来困扰两会的一个事实。新中国成立初,为了切断与西方帝国主义的联系,中国教会发起了政治色彩较浓的“三自革新运动”,并由此建立了三自爱国会。由于三自爱国会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这个团体自然也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督教会全面复兴,考虑到三自爱国会只是一个中国基督徒的爱国团体,是政治运动的产物,缺乏教会性,在丁光训领导下,中国基督教会成立了基督教协会。丁主教很希望中国教会最终能以基督教协会取代三自爱国会这个群众性的组织,因此提出三自爱国会是脚手架,认为三自爱国会任务完成之后,脚手架就应该拆除了。但他的设想因时机不成熟而未能实现,但如何加强两会的教会性则是丁光训主教一直关心的问题。…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9-11 发表评论 摘要:本报告首先总结了2008年度中国基督教会内发生的若干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基督教“两会”换届、中国教会对汶川地震及北京奥运会的回应、纪念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等,并着力分析了这些事件凸显出来的意义。其次,本报告从基督教史研究、当代基督教研究、基督教神哲学思想研究等诸多方面概括了2008年度中国内地学界基督教研究状况及特点。报告在最后部分从三自教会、非三自教会、准三自教会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前中国教会组织的多元存在格局,并初步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各种张力。 关键词:基督教 现状 基督教研究 多元存在 一…
| 来源:原创 作者:admin 最后修改时间:2008-12-27 14:50:32 编辑:admin|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我市宗教活动总体态势发展平稳,但在农村和城市出现了部分私设聚会点,严重干扰了我市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根据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山西省宗教事务条例》,结合原平市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一切宗教活动都在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近年来, 基督教在农村比较盛行。以晋南A 村为个案对这一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对农村社区居民信仰基督教有理性认识, 努力挖掘村民信仰宗教的社会意义, 引导居民正确信仰宗教, 避免宗教的负功能, 努力建设和谐的农村社区。 关键词:…
教会如何掌握互联网发展为牧养传福音所用? 网络媒体日新月异,从Web 1.0进到Web2.0,Msn, Facebook,Blog, Twitter大热,成为了重要的沟通工具。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对教会的牧养及传福音有何影响?日前香港互联网协会会长莫乃光于基督教协进会主办的教牧讲座上,分享了现今互联网的现况,并提出意见帮助教会更好使用互相联。 莫乃光认为,使用Web 1.0的成人与使用Web 2.0的年轻人处于两个世界,前者从上而下接受资讯,以网络工具方便通讯,体现为较相信权威;而后者则从下而上去编辑咨询,他们容易接触不良资讯,教导他们有分辨好坏的能力成为重要的一点。…
分类:Victor Guo 的原创文章 搜索引擎: http://www.is777.com 综合 古旧福音:http://www.old-gospel.net/index.php 活水网站:http://www.livingwater4u.com/ 约拿的家:http://www.jonahom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