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期使徒教會成長看現今教會增長之道(下) 全威 / 基督新報記者 2007年04月16日08時14分 (PST) 自上次分享從初期使徒教會看現今教會數量級增長的六大方法後,上週六在紐約布錄崙地區美南浸信會全國聯會所屬的大衛宣教中心 (David Dean…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德.Duck摄) 一个明媚的仲夏的下午,我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访问者,参加了美国中部一家华人教会的敬拜。敬拜结束后,分别有两个教会里的长者走上来与我交谈。第一个老弟兄走过来,因为已经知道我是从国内来的,就语重心长地询问我们在国内的处境,要我们多加小心,因为他最近从报上看到又有某个家庭教会的基督徒被捕。从他的言语中可以听出他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同情与支持,以及对于政府的批评。在与他交谈完后,另一位在教会中颇受尊重(他的职业是医生)的长者过来和我交谈。他一开始就比较直接地问我家庭教会对于三自教会的态度。然后他谈到他回上海时,参加过几处三自教会的活动,印象很好。三自教会还给他的一个印象就是,他们非常主动地靠近和接纳家庭教会,可惜家庭教会太封闭,不愿意与三自教会和好。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对于三自教会的同情与认可,以及对于「地下的」、「封闭的」、「不愿意合作的」家庭教会的反感。从这个教会出来后,和这两位长者的谈话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这里笔者试图把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 一、两种普遍的态度 联系我这一二年来与海外华人以及西人教会的交往,我开始意识到,这两种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可以说是十分典型和普遍的态度。随便和一个海外教会的基督徒谈起中国家庭教会的情况,如果他或她不是最近从大陆中出来的,那么他们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归为这两种态度或者立场。 第一种态度就是从政治上关心中国家庭教会的处境。在海外比较容易听到的关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消息恐怕主要就是,又有那一个传道人被捕了,又有那一家教会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干预。确实,这类的情况在大陆时有发生,不仅是在比较边远的地区,在大城市中也会发生。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这类消息会通过各种渠道首先发给海外,以寻求海外的支持与帮助。如果通常情况下多数是这类消息时常地传到海外,那么,这就会给海外教会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好像遭受迫害是中国家庭教会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这个处境几十年前是怎样,今天仍然是怎样。或许就是出于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这种印象,所以在海外,尤其一些华人教会及组织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及力量:帮助中国家庭教会维护他们自身的权益,把维护教会权益与更大范围的维护人权的运动联系起来,试图以政治途径,特别借助于北美的政治力量,来解决中国家庭教会的政治处境,这似乎是最头等的事情,是对中国家庭教会最大的帮助。 第二种态度似乎是从教会合一的角度来关心中国大陆教会的情况。这几年由于三自教会在海外的频繁活动,多少改变了一些海外教会对于三自教会的印象。一些华人短期回到大陆探亲时,由于不太容易与家庭教会取得联系,因此便走马观花地看了几处三自的教会。由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基督徒的人数增加迅速,导致一些大城市中仅有的几处教堂人数爆满,给人一种三自教会十分兴旺发展的印象,这也是给那些走马观花者留下好印象的原因之一。而在与这些人群的交往中,三自教会给他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们是愿意接纳家庭教会的,可是家庭教会总是固执地不愿意放下历史的包袱,不愿意接受三自教会主动给予的和解。这种印象逐渐地会使他们对中国家庭教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印象:自我封闭与保守、不愿意面对新的时代处境。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成为中国教会最大的问题:由于家庭教会的自我封闭、保留及不合作,造成了中国教会目前分裂的现状。或许是出于这样一种看法,所以在一些海外的机构看来,他们对于大陆教会的最大帮助就是,积极地协助三自教会及其全国性组织,扩大他们的事工与影响。特别通过大陆三自爱国会所依靠的一些政治力量,帮助三自全国性组织来收编当地的教会。 就对待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上,上述两种态度似乎是截然不同的。然而,细心地观察却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两者都下意识地希望借助于某种政治力量或者途径,无论是海外的还是国内的,来帮助中国教会。当然,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态度,我们都无可怀疑地相信,这些教会、组织及基督徒个人确是出于对于中国教会真切地关心,真心希望能够为着中国教会的兴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过,如果总是基于上述的基本立场,真能够对于中国教会的兴旺发展起正面的作用吗?这是值得这些有负担的海外教会及组织反思的问题。其实,当我们下意识地戴着这样的有政治色彩的眼镜去看中国教会的问题及需要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看到中国教会的真正问题及需要,尤其是当前家庭教会的现状与需要。这几年围绕着国内家庭教会所发生的几件事情都表明,海外教会以为是帮助大陆的家庭教会,但实际上,却给大陆的家庭教会造成了更为困难的处境。…
何当 《教会》杂志推出这一期《圣经辅导专刊》,主要的目的有两个: 1 )向教会呼吁,重视当代城市基督徒灵命软弱、生活秩序混乱和心理状况堪忧的现实,更多地开展个体性牧养工作和小组关护工作; 2 )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种基督教心理辅导事工,提醒主内同工,注意以圣经教导为根基进行分辨,不要受到以心理学和“新纪元”运动为代表的世俗风气的影响,持守教会的圣洁。 部分由于其中一些文章比较的神学性,且是译作,语言不甚流畅,也部分地由于当代基督徒太过忙碌,无暇静心反思信仰生命和教会发展的问题,研读有价值但比较“磨牙”的文字,我注意到,本期的文章一定程度上被冷落和误解了。比如,《是谁战胜了歌利亚?——给 debar 的一封信》的作者告诉我,当此文被转载在她教会的通讯上之后,一位弟兄过来跟她说:你的文章真是很感人。她在感谢之余,未免遗憾。这篇文章除了值得感动之外,更值得反思。作者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的见证,更是一个被见证出来的真理。…
柯嘉怡 / 基督新報記者 2007年04月05日04時10分 (PST) 為紀念馬禮遜宣教士來華兩百年,以基督教信念為本、推動文化宣教的機構恩福文化宣教使團(前名「恩福基金會」)正在攝製七集系列紀錄片《愛在中國》,並擬在全球各地的公共電視台放映,務求達到佈道效果。 恩福文化宣教使團的本期會訊上介紹了《愛在中國》的大型製作,該紀錄片是恩福第一個借助大眾傳播的國際佈道構思。紀錄片會以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劍橋七傑(The…
突破传统教学式领袖培训 高阳 2007年 12月 11日 改变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高阳 2007年 12月 04日 最新一期香港教会更新运动出版的《教牧与领导》,以“创意、创新、创造”为主题,鼓励华人教牧容许创新,鼓励创新,跳出框框,活出整全使命。 作者胡志伟牧师指出,不论是香港华人还是北美华人教会文化,都以传统的习惯作为基准,不容许太多的想像力空间,甚至容不下异议,有时教会文化更被标签为“守旧落伍”、“道德霸权”、“反对自由”等,可谓不幸。然后作者尝试从三个方面鼓励教牧同工开放创新空间,挑出框框: 一、开发创意。文章引用“天下远见文化事业”总裁高希均所言“主宰21世纪商业革命的就是创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直指华人的面子文化是对创意文化的否定:活动的策划不是以内容为中心,而是安排谁去站台,各类聚会的策划中“跟风”现象更是普遍。 对此作者建议华人教牧可采用“PDCA循环”——计划Plan、试行Do、察查Check、实行Act,如此深入检讨所办活动,走出不成便换人或换方法的老路。 二、容许创新。作者指教会要教导及鼓励信徒培育“分散式思考”(divergent…
2007-10-23 16:36:27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e7519ed01000cja 浅析温州教会崇拜 未真正进入教会事奉,未曾经历教会管理,未曾带领过教会的敬拜,很少会体会到教会崇拜的问题。笔者从小就在教会长大,直到十九岁进入神学院,七年神学学习的生涯,使我置身于“象牙塔”,而未能真正触及教会事奉和管理,所以对教会的认识大多是童年的趣事。一年多的教会事奉,使我从教会管理和教牧传道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教会的光景,发现教会再也不是纯粹那样完全、那么神圣的了。 在神学院的学习中,有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崇拜学》。其中讲论教会敬拜的演进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崇拜模式。加上自己在学习此课之前,又接触了一些有关圣乐、教会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也曾经受邀到福建某教会宣讲《崇拜与圣乐》一课程。故此,笔者对此一领域稍有触及,同时对教会在崇拜与礼仪方面的表达会“多长一个心眼”。 由于妻子现正就读专业圣乐,自己有意要放下教会圣乐、崇拜等领域的事奉,全心投入圣经教导及辅导事工之中。然而最近几次的经历却不得不让我再次发出一些感想,希望弟兄姊妹可以在这些方面稍有留意。笔者盼望通过对温州教会崇拜的小小反思,起到抛砖引玉之功,使教会在崇拜事奉中有所反思与重整。 一、…
2007-10-20 10:01:03 大 中 小 标签:教育杂谈 温州教会 世俗 传统…
全威 2007年 10月 25日 对于许多海外信徒来说,中国农村教会的发展并不陌生,但对于城市教会可能就不太了解。其实福音火种不仅在中国农村大地星火燎原,同样在几百个城市各行业各阶层亦清晰看见神奇妙作为。不仅如此,城市教会发展对中国福音化及促进北美华人教会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值得关注。 播种者国际宣教机构中国事工主任张路加牧师,日前在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会举办的宣道年会上,分享中国大陆城市宣教课题上,惊人地提出“中国大陆城市宣教和北美华人教会的前途、发展息息相关,而两者相互支持、彼此协助对于中国福音化与北美华人教会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教会蓬勃发展超乎想像 张牧师表示随着近些年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及民工潮涌进城市,使得城市教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他拿出官方统计为证--城镇基督徒人口达675万。“这相当于整个香港的人口!然而实际城镇基督徒数量远远大过此资料。” 他又提出了大陆宣教工场正朝向七个方面的转型。由农村到城市、沿海到内陆、基层到多层、单一到多元、领受到付出、国内到海外与封闭到合作。“这些是中国教会可喜的变化,足可表明现在是向中国传福音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机。”…
受访者系“三自”教会工作人员。 他建议从两条线着手本文写作:1、评述现有体制;2、维护教会权益。 他强调,“三自”并非是一个教会,而是一种原则,理念,即自传、自养、自— 目前政府对教会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会议以及文件传达,曾经实行的年检早已被取消,原因来自两方面:宗教团体本身的抵制,其次是国际舆论的压力,因为涉嫌干涉到信仰自由。 作为宗教团体的内部管理,就基督教而言,主要是由两会实施,形式为指导各堂点的活动(他认为天主教要管的紧一些,其爱国会统管下面堂点的人、财以及场地;而佛教则是“指而不导”,各寺庙相当“自由”)。两会实施管理的形式是依据章程,此为两会设立登记时的必要条件。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应向宗教局备案。管委会成员、章程等制度也应向宗教局备案。主任牧师原则由信徒选举,但事实上多为任命。 访谈的重点后来逐渐转移至家庭教会、三自教会(为了指称方便点仍沿用习惯)和政府的关系。 他介绍家庭教会成因时提到两点,其中第二点闻所未闻: 1、 文革时期受迫害的基督徒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自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