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会的法律地位探析 绪论 1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第一章…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牧師賢內助分享師母奇妙角色和事奉體驗 全威 / 基督新報記者 2007年05月30日03時02分 (PST) http://www.gospelherald.com/files/gen/chenshimu.jpg 紐約新城歸正教會的陳蔡黎惠師母在週一的紐約基督徒聯稌弦浴笌熌傅慕巧褪路睢篂轭}分享。(圖:基督新報) http://www.gospelherald.com/files/gen/heshimu.jpg…
其慧:历代基督教会的崇拜礼仪概观 转自基督教神州网 序 言 基督徒与崇拜中的礼仪是分不开的,在礼仪经验中,基督是绝对的中心,对于信徒在崇拜中与基督联合起着重要作用。信徒也是在教会崇拜的礼仪中成长。礼仪是“上主继续向今天的人显示自己和将救恩赐与人类的空间”。 历史上,无论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还是宗派内部的分化、分支,虽然大部分分歧的根本原因是神学上的,但表现出来总是与崇拜礼仪息息相关。目前,大家所关心的崇拜的更新,也与礼仪的更新不能分割。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家庭教会需要在崇拜礼仪上有更多的的认识和探索,好使信徒更投入地崇拜,体现崇拜的真义,也造就信徒的生命。 若要识今,便要知古,因此本文试图概览历代教会崇拜礼仪的特征,好使得对于崇拜礼仪有更多了解,对于现今的家庭教会的崇拜礼仪也有更多思考。 一、旧约中的崇拜礼仪…
http://www.ftcws.org/ftmagazine/nl/200204nl.htm 整全训练神学院讯 2002年4月 1. 前信徒造就协会总干事邹子仲弟兄於一年前因违反基督徒操守而接受本院纪律小组惩治,辞去一切事奉与职务。我们感谢神,邹弟兄在过去一年来已经通过了如下处分:由去年四月一日开始计算,邹弟兄不得接受圣餐八个月,不得公开讲道一年,不得参与教会或协助神学院内部事奉十个月,一年後才全面恢复其事奉。期间必须接受本神学院众老师辅导,吴主光弟兄任召集人。至今,纪律小组见证邹弟兄有如下真诚悔改表现:弟兄曾主动提出举行公开认罪的聚会;曾主动向其母会请辞牧师职衔;表示甘愿承担协会一切债务;按时写悔改後的生活报告书;严守一切处分,百分百按照指示停止全部事奉和圣餐;虽然落在极度贫困中,仍然单凭信心仰望神的怜悯和供应。现今弟兄受纪律处分期限全部届满,本院特此公布,由四月一日开始,恢复邹子仲弟兄所有圣工事奉资格。盼主内各教会及各福音机构本着圣经教训,用温柔的心挽回这位软弱的弟兄(加6:1),给予重新事奉主的机会。本院今後亦继续协助弟兄重新站起来,再作合神心意的仆人。 2. ……….. ——————————————————————————————————————– http://ccchau.blessingyou.com/witness.htm…
(按:本文乃笔者为香港平安福音堂「长执训练课程」而写的。因篇幅太长故分两期刊登。) 「教会」一词长久被人误解,导致历史上诸多异端出现。最早对「教会」误解的是天主教,他们为了阻止不同意见的人离开教会,和排斥异端,于是就强调「在罗马天主教教会以外没有救恩」。以后更误解,以为「教会」就是四面墙壁围起来的「教堂」,在「教堂」以外,也没有救恩,因为没有可以救人的圣礼。 宗教改革后,学者根据「教会」的希腊原文”ek-klesi’a”(英文直译是 out-called,中文可以直译为「召出来」。这词在圣经中共出现过114次,其中译为「教会」者有103次,译为「集会」,「聚会」,「聚集的人」等有11次。)认为「教会」应该定义为「神呼召出来的一群人」才对。于是倪析声弟兄干脆将「教会」改称为「召会」。可是,后来有人指出,使徒行传十九章叁十二节记载那些底米丢神匠「聚集」在以弗所戏院,想要杀死保罗,圣经竟然用「ek-klesi’a」这个字来称呼那个「聚集」!原来 ek-klesi’a这个希腊词的原意,只不过是「为同一个目标而聚集的人」而已,完全没有「神呼召」的意思在内。 因此,单凭字义来研究教会,是不足够的。圣经常常为「教会」加上许多属灵的形容词,例如「神的教会」(林前1:2)、「耶穌基督的教会」(帖前1:1)等。有了这些形容词,教会才有内涵;教会才能真正称为「神召出来的会众」。所以,若要为「教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不能看「集会的地方」、「集会的人数」、「集会的外型」等等来断定;我们还要看它的「属灵内涵」才能断定。因为神的旨意既然定规我们必须「聚会」才能敬拜神,神就非常注重「聚会的属灵内涵」。 就如「拼图」游戏一样,不是将所有「小图片」放在一起就叫做拼图,而是将这些「小图片」按设计者的心意,拼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才算为拼图。正如彼得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但这些活石不是鬆散地放在一起就算了,乃是要「被建造成为灵宫」才有意义。(彼前2:5)所以,如果我们说:「神的教会」就是「神呼召出来的会众」,我们也得研究,神用甚么来召他们?彼得回答这个问题说:「神(用自己)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1:3-4)这里,我们看到,「神的教会」应该是一群「追求生命和虔敬,想要脱离从情欲,有份于神性情的人」。没有属灵的内涵,教会必定沦为一般「社团」,完全不合神心意,也不能得救。为此,让笔者从圣经作出全面的研究,盼望更准确知道「教会」的真正意义是甚么: 一、 从历史的发展研究…
自有 人类社会以来,管理始终是一项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工作,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人类社会将无法正常运作,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自有人类以来,人就有管理的意识与管理的行为,因为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神就是万物的创造者和管理者,故他也赋予人类有管理的责任和本能。 今天,教会在地上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管理的工作。教会按属灵的本质来说,她是神的家、基督的身体,圣灵的殿,由三位一体的神亲自掌管的;但是教会作为以人为主体的团体形式出现在世上时,她必须要负有人的责任,也必须要尽上人应尽的本分。所以,做好教会的管理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分内的事,应当认真对待。 一、教会管理的 圣经 依据 与“管理”有关的词和事例遍布整本 圣经 。如《创世纪》中记载了神起初创造天地万物,且按着他的形像造人,又把管理万物的责任委托于人,命令人“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创…
来源:福音时代 内地教会的传福音工作固然重要,但以真理培育信徒成长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今天内地教会所急需的。大家都切望看到更多教会能有系统的 圣经 教导工作。今天,神如何在内地教会动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如何?同工与信徒学习的情况又如何? 在最近一期的月26日晚的香港福音证主协会的神州情月祷会上,同工们以《内地 圣经 教导事工》为题对这些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中国信徒过去50多年人数增长500倍,但是因着工人、培训和教材皆缺乏,以及许多现实挑战的原因,质的增长方面更需要重视,特别需要设立 圣经…
從初期使徒教會成長看現今教會增長之道(下) 全威 / 基督新報記者 2007年04月16日08時14分 (PST) 自上次分享從初期使徒教會看現今教會數量級增長的六大方法後,上週六在紐約布錄崙地區美南浸信會全國聯會所屬的大衛宣教中心 (David Dean…
(德.Duck摄) 一个明媚的仲夏的下午,我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访问者,参加了美国中部一家华人教会的敬拜。敬拜结束后,分别有两个教会里的长者走上来与我交谈。第一个老弟兄走过来,因为已经知道我是从国内来的,就语重心长地询问我们在国内的处境,要我们多加小心,因为他最近从报上看到又有某个家庭教会的基督徒被捕。从他的言语中可以听出他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同情与支持,以及对于政府的批评。在与他交谈完后,另一位在教会中颇受尊重(他的职业是医生)的长者过来和我交谈。他一开始就比较直接地问我家庭教会对于三自教会的态度。然后他谈到他回上海时,参加过几处三自教会的活动,印象很好。三自教会还给他的一个印象就是,他们非常主动地靠近和接纳家庭教会,可惜家庭教会太封闭,不愿意与三自教会和好。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对于三自教会的同情与认可,以及对于「地下的」、「封闭的」、「不愿意合作的」家庭教会的反感。从这个教会出来后,和这两位长者的谈话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这里笔者试图把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 一、两种普遍的态度 联系我这一二年来与海外华人以及西人教会的交往,我开始意识到,这两种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可以说是十分典型和普遍的态度。随便和一个海外教会的基督徒谈起中国家庭教会的情况,如果他或她不是最近从大陆中出来的,那么他们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归为这两种态度或者立场。 第一种态度就是从政治上关心中国家庭教会的处境。在海外比较容易听到的关于中国家庭教会的消息恐怕主要就是,又有那一个传道人被捕了,又有那一家教会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干预。确实,这类的情况在大陆时有发生,不仅是在比较边远的地区,在大城市中也会发生。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这类消息会通过各种渠道首先发给海外,以寻求海外的支持与帮助。如果通常情况下多数是这类消息时常地传到海外,那么,这就会给海外教会造成这样一个印象:好像遭受迫害是中国家庭教会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这个处境几十年前是怎样,今天仍然是怎样。或许就是出于对于中国家庭教会的这种印象,所以在海外,尤其一些华人教会及组织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及力量:帮助中国家庭教会维护他们自身的权益,把维护教会权益与更大范围的维护人权的运动联系起来,试图以政治途径,特别借助于北美的政治力量,来解决中国家庭教会的政治处境,这似乎是最头等的事情,是对中国家庭教会最大的帮助。 第二种态度似乎是从教会合一的角度来关心中国大陆教会的情况。这几年由于三自教会在海外的频繁活动,多少改变了一些海外教会对于三自教会的印象。一些华人短期回到大陆探亲时,由于不太容易与家庭教会取得联系,因此便走马观花地看了几处三自的教会。由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基督徒的人数增加迅速,导致一些大城市中仅有的几处教堂人数爆满,给人一种三自教会十分兴旺发展的印象,这也是给那些走马观花者留下好印象的原因之一。而在与这些人群的交往中,三自教会给他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们是愿意接纳家庭教会的,可是家庭教会总是固执地不愿意放下历史的包袱,不愿意接受三自教会主动给予的和解。这种印象逐渐地会使他们对中国家庭教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印象:自我封闭与保守、不愿意面对新的时代处境。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成为中国教会最大的问题:由于家庭教会的自我封闭、保留及不合作,造成了中国教会目前分裂的现状。或许是出于这样一种看法,所以在一些海外的机构看来,他们对于大陆教会的最大帮助就是,积极地协助三自教会及其全国性组织,扩大他们的事工与影响。特别通过大陆三自爱国会所依靠的一些政治力量,帮助三自全国性组织来收编当地的教会。 就对待中国家庭教会的态度上,上述两种态度似乎是截然不同的。然而,细心地观察却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两者都下意识地希望借助于某种政治力量或者途径,无论是海外的还是国内的,来帮助中国教会。当然,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态度,我们都无可怀疑地相信,这些教会、组织及基督徒个人确是出于对于中国教会真切地关心,真心希望能够为着中国教会的兴旺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过,如果总是基于上述的基本立场,真能够对于中国教会的兴旺发展起正面的作用吗?这是值得这些有负担的海外教会及组织反思的问题。其实,当我们下意识地戴着这样的有政治色彩的眼镜去看中国教会的问题及需要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看到中国教会的真正问题及需要,尤其是当前家庭教会的现状与需要。这几年围绕着国内家庭教会所发生的几件事情都表明,海外教会以为是帮助大陆的家庭教会,但实际上,却给大陆的家庭教会造成了更为困难的处境。…
何当 《教会》杂志推出这一期《圣经辅导专刊》,主要的目的有两个: 1 )向教会呼吁,重视当代城市基督徒灵命软弱、生活秩序混乱和心理状况堪忧的现实,更多地开展个体性牧养工作和小组关护工作; 2 )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种基督教心理辅导事工,提醒主内同工,注意以圣经教导为根基进行分辨,不要受到以心理学和“新纪元”运动为代表的世俗风气的影响,持守教会的圣洁。 部分由于其中一些文章比较的神学性,且是译作,语言不甚流畅,也部分地由于当代基督徒太过忙碌,无暇静心反思信仰生命和教会发展的问题,研读有价值但比较“磨牙”的文字,我注意到,本期的文章一定程度上被冷落和误解了。比如,《是谁战胜了歌利亚?——给 debar 的一封信》的作者告诉我,当此文被转载在她教会的通讯上之后,一位弟兄过来跟她说:你的文章真是很感人。她在感谢之余,未免遗憾。这篇文章除了值得感动之外,更值得反思。作者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感人的见证,更是一个被见证出来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