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归上帝 生死护中华 Glory to God, Life for China A…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http://www.dhbc.net/datalib/2003/ArtPic/DL/DL-20031224133118/ArtPic/PicInput/0/imageView/__end_key__ 1963年6月21日,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安杰洛·龙卡利去世。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安杰洛·龙卡利生平 《时代》周刊认为:1962年发生了很多重要事件,但最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是这年10月11日在罗马召开的被称为“梵蒂冈第二”的世界基督教大会。因为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其信徒有9亿之多。这次大会提出了新的思想,产生了新的动力。它将掀起一场基督教世界的革命,其影响面不仅是罗马天主教,也不仅是新教,而是全世界。这个会议的倡始人和主持者是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所以他当之无愧地获得这项桂冠。 在基督教将近2000年的历史上,这样的大会仅仅开过20次,而基督教世界发生的革命运动只有一次,即 400年前的宗教改革运动。因此,由约翰二十三世通过这次大会所发起的革新运动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1881年11月 25日,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安杰洛·龙卡利出生于意大利的索托伊尔蒙泰,一个距贝加莫地区的伦巴弟将近15公里的小村子。他的父亲是个佃农,家庭比较贫穷,兄弟姐妹共13人,他排行第三,但是长子。11岁时,家里就送他去教会学习,准备将来当一名牧师。由于他很小就离开家,长期置身于神学院和教堂这样有影响力、文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之牛,他对家乡感到陌生。当他在神学院学习时,每逢假日便回去探望亲人。但他住上3天之后就感到厌烦,而急于回到贝加莫读书、祈祷,过那种平静的生活。他认为那里大家都彬彬有礼,而讨厌小村子里的闲言碎语、猜忌和嫉妒。 龙卡利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学生,但他非常用功,因此…
2007上半年与温州家庭教会两位牧师的谈话录音 【说明】2007年上半年,我们曾经在温州进行基督教教会的田野工作,其间与两位非三自教会的牧师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交谈。一位是家庭教会的牧师,一位是独立教会的牧师。谈话中,曾涉及到家庭教会、独立教会及其与三自教会的某些关系,似有一些参考内容。为此,特将其整理记录,以备忘和讨论。——李向平 王牧师(以下简称王):国家面对我们的不是一个方面,国家安全局、防暴局、统战部、治安、宗教局,如果需要炸教堂,还有规划局。 我自己盖的教堂(平天山,现在被称为“祷告山” )影响很大,有国外人士参观。那次出动了600多名警察,炸掉了,山下的教堂也被炸掉了,山上的炸掉了也就算了,山下炸了,山顶、山腰、山下,一共炸掉了6个教堂。 二十年前的家庭教会,一般只有两三个人,在自己家里,有爸爸妈妈参与;后来发展到:不登记、跟政府无关、与“三自”没有来往。不过,现在界限模糊了,有些家庭教会说不登记,但手续比“三自”还全。 二十年前,“家庭教会”感觉很舒服,现在只是名字还叫“家庭教会”而已,实质上的东西丢了,边界模糊了,不仅是活动范围,“三自”要受辖区的限制,“家庭教会”不受,到处跑。我就到过外边,东到海边,西至云南、西藏,北至兴安岭、中朝边界。对我来说,也走出国门了。 对我个人来说,家庭教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二十年前,“文革”结束前后,那时,部分东西南北,有聚会,都会来,规模小,人数也不少,最多七八十人,挤在二三十平米的房间里 小的聚会也有。那时组织不复杂,很自然,不需要人为参与,不需要当头,不把负责看作权力,只看作义务。现在认为,付出义务已达到几十个点时,比如一牧区达到七、八千人,这就需要时间、物质分配,全职奉献、没有工作,需要拿薪水。…
温州教会大事年代表(下)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08-10-24 16:12:45 作者:清 泉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点击:47 作者寄语…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08-11-4 8:41:20 作者:清 泉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点击:125 1 《元典章》第三十三章。 2…
温州教会大事年代表(中)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08-10-24 16:13:12 作者:清 泉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点击:50 1…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08-10-15 13:38:44 作者:舍禾 文章来源:麦种期刊 点击:62 [1]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出版,1998年,第1页。 [2]据莫法有所著《温州基督教史》一书记载,八十年代初,曾有宗教界人士认为,唐代景教已传至温州,其理由据说是国外史书中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记 载。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确凿可靠的文字资料,也找不到任何实物可作佐证,所以认为此说尚难成立。…
时间:2010-07-09 14:21 作者: 爱历史 http://new.21ccom.net/uploads/allimg/100709/2533_100709142418_1.jpg 蒋介石选择信奉基督教是因为宋美龄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蒋介石后来确实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日记里言必称主,在抗战的时候遇到任何困难都进行祷告;在最失败最困顿的时候,他都没有丧失信心,他都没有停止记录自己的言行,而且时刻勉励自己。 http://new.21ccom.net/uploads/allimg/100709/2533_100709142516_1.jpg 蒋介石选择信奉基督教是因为宋美龄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而宋美龄的母亲开出的结婚条件之一就是蒋介石必须是基督教。蒋解释当时表现得相当坦诚,他说“我不能随口答应你,可是愿意从今天开始好好地读圣经。” http://new.21ccom.net/uploads/allimg/100709/2533_100709142551_1.jpg…
总有一些很“具体”的条件在不断地告诫着那些过分开朗的“西学之士”们:真正的好西学还离我们远着呢。 http://new.21ccom.net/uploads/allimg/100711/1339353551-0.jpg 《基督教史纲(插图本)》 游斌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2月第一版 西学在中国的地位,向来都有几分尴尬。浮沉于余绪难绝的“师夷长技”情结之中,国中的多数学人从不缺乏“放眼看世界”的美好愿望;浸淫在“大国崛起”气象之中,恭谨善良的学人们也很难推诿理解与研究西方文化的责任。然而,总有一些很“具体”的条件在不断地告诫着那些过分开朗的“西学之士”们:真正的好西学还离我们远着呢。 平心而论,在当下的整个人文学术体系中,主要由西方哲学、欧美历史与西方文学等学科构成的西学,的确也称得上初具规模了。不过,依笔者拙见,要想早日迎来真正的好西学,这边的“西学之士”们就要先努力关注一下眼前的“外患”与“内忧”。 “外患”之语不过是一种修辞,指的就是当下盛行于高校之中的以“量”为主的体制。它重表面而轻学问,追求毛糙的产量而忽视研究条件的建设。其实,与其终日沉迷在“数数字”的游戏之中自寻烦恼,还不如脚踏实地地改善一下具体的研究条件(主要是文献),为开展下一步扎实研究打好基础。决不能过分高看文科生的本事,甚至以为他们可以练成“从虚无中创造”的神奇功夫,挥舞着“独孤凝思剑”与“玄妙顿悟刀”而伏魔斩妖了。…
响起改教的号角——苏格兰改教运动对中国教会的借鉴 (今天是宗教改革纪念日,教会举行纪念特会。大约有二百位年轻人参与……将讲座的内容呈现如下,特献给先贤和当代的改教者。)十六世纪苏格兰教会改教运动最彻底,它的成效硕果累累,影响深远。苏格兰的改教摆脱了天主教的控制,建立更正教的信仰告白、教会体制,以及系列的改教行动,例如:崇拜仪式的更新等。苏格兰实行长老制度,被誉为世界民主宪政国家的摇篮。苏格兰的成功可以成为今日教会更新运动的借鉴。 促使苏格兰的改教进展有多方面的因素。改教前教会圣职人员生活腐化,修院生活败落,苏格兰是欧洲最黑暗穷苦的国家,使得人们向往宗教的改革,摆脱天主教的势力。改教先驱威克里夫翻译圣经和对教皇的反抗,苏格兰人并不陌生。改教先贤派特立克·哈米勒沌和乔治·威沙特大而无畏的讲道深得民心,殉难前表现出来的信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起公愤。改教领袖约翰·诺克斯则将加尔文神学彻底的落实下来。有人形容诺克斯好像火柴点火一样,积极传播加尔文思想,反对圣像崇拜,群众捣毁教堂的圣像,夺取修院的教产,命令神甫停止弥撒。1560年改革教会控制了爱丁堡,国会接受诺克斯的加尔文派条款为苏格兰宗教,教皇权柄及所有天主教高级职员的管辖权被取消,并禁止弥撒,苏格兰脱离了天主教信仰。有人评论诺克斯:“别人锯断了教皇制度的树枝,他却用斧头砍下树干。” 改教教义所散发出来的力量也是改教获得成效的要素。诺克斯接受加尔文的神学,此神学教义使他在困境中操守坚忍,不屈不挠的展开改教活动。预定论信守上帝选民论,一般而言,持选民论者坚信上帝赋予他的力量使他能够担负起神所赐予的使命,这种执着信念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尤显重要。另一方面,改教者的教会治理观获得民众的支持。诺克斯将加尔文的长老会组织化,有基层的小会,中会、大会到总会的组织架构,以由下而上的民主代议制度,抗衡天主教与英国的主教制度。改教单凭热情是不足的,必须有教义理论作基础。 苏格兰的改教成效明显。苏格兰教会信完成苏格兰信条(Confessio Scoticana),国会通过阶级律(Law of Estates)内载与罗马完全分离。此信条包含废除教皇在苏格兰的裁决权,禁止弥撒,规定加尔文宗爲苏格兰的合法信仰。强调恩典与赦宥,真道与圣经,圣灵与教会的福音信仰教义。此外,苏格兰教会制定加尔文制度的“教会管理法规第一集”(Frist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