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因信称义 约拿但 #8226;爱德华兹 “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罗马书4:5 主题:我们得救惟独是因信基督,而不是靠任何自己的良善。 从这节经文我们观察到以下几点: 1. 在称义之前上帝视人为有罪的和不敬虔的。这可以从经文“称罪人为义”看出。“称罪人为义”这个短语至少要被理解成,神在称人为义的行动中,没有把任何在即将接受称义的人里面的品性视为善良或有任何价值;而是在这行动的前一刻,神看他为不虔敬的被造物(有罪的人),以致于得以称义之人里面的良善不是他被称义的根据或前提条件。…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 加尔文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这解释了我们这些向律法死了的人,以怎样的方式向上帝活着。我们与基督的死联合,从中得到了隐秘的能力,就像嫩枝从根汲取营养一样。而且,“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西2:14)。 我们与基督同钉十字架,脱离了律法的一切咒诅和罪咎。他努力批驳那种认为这拯救使基督的十字架无效的观点。我们要记得,我们只有与基督成为一体,才能得救脱离律法的轭,就像嫩枝从根汲取汁液一样,只能藉着成为一体才能做到。 现在活着的。对于人的感觉而言,“死”这个词总是令人不愉快的。他已经说过我们“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所以又加上“这使我们活着”。 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这解释了他所说的“向上帝活着”的含义。他不是靠自己的生命活着,而是靠来自基督的隐秘能力活着,因此可以说基督在他里面活着并成长;正如灵魂使身体有生命力,基督把生命赋予了他的肢体。信徒不是自己活着,乃是在基督里面活着,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这只有借着与基督保持真正的、实际的相交才能做到。基督以两种方式在我们里面活着。一种是基督借着圣灵治理我们,指引我们的一切行动;另一种是基督使我们在他的公义上有份。因此,虽然我们靠着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在上帝眼中却是蒙悦纳的。第一种方式与重生有关,第二种方式与靠着白白的恩典称义有关。这段经文可以理解为第二种意义,但人们认为把两种意义都应用于这段经文更好,我很愿意采纳这种观点。 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这里几乎每个句子都有很多种解释。有的人认为“肉身”这个词指的是我们罪恶性情的败坏;但其实保罗只是指肉体的生命,所提出的异议是针对这个含义的。“你有肉体的生命,但当这个败坏的身体发挥它的功用,即借着吃喝来支持它时,这不是基督的属天的生命。所以,如果你公开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却宣称你的生命不是属于自己的,那是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话。” 保罗回答说:属天的生命在于信心。这表明属天的生命是向人的感官隐藏起来的一个秘密。我们借着信心得到的生命不是身体上的眼睛可以看到的,而是人里面的良心借着圣灵的大能认识到的;所以肉体的生命不会妨碍我们借着信心享受属天的生命。 “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弗2:6)。“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上帝家里的人了”(弗2:19)。“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腓3:20)。保罗的作品中充满了类似的宣告,即当我们生活在地上的时候,同时也生活在天上;不仅因为我们的元首在那里,而且因为借着与基督联合,我们享受着与基督同住的生活(约14:23)。…
祈求神赐下怜悯 马丁路德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诗五一1) 我们往往很自然地这么想:“我要是看到神,一定会非常害怕,所以我不能向天上的神求帮助。我知道我是个罪人,而神是痛恨罪的。我怎么能够祷告呢?”如果这么想,我们的心里就起了激烈的争战。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罪人,我们也许会想我应该暂时不要祷告,直到我们改好了、比较有资格祷告时再祷告。或者我们就会转向他人,希望他们能向我们证实说我们已经做了够多的好事,也够资格了,于是我们才这样祷告:“神啊,我已经作得不错了,现在,求你怜悯我吧。”然而,我们是在罪中出生的。如果我们必须等到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很纯洁而且不会再犯罪了,才开始祷告,那么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祷告了。 我们应该把这些不合神心意的思想抛开。即使我们被自己的罪包围时——甚至是快要被自己的罪溺死时——我们都应该对神发出呼求,就如同大卫在诗篇里对神发出的呼求一般。如此,就不需要延迟我们的祷告了。如果祷告的人已经是十分纯洁,一点罪也没有,那么“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这样的祷告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从自己的经验学习到,祷告经常是一件很不容易作的事。我自觉并不是一个很会祷告的人。事实上,我得承认我常常不带感情地说:“神啊,求你怜悯我。”我所以如此祷告,因我自觉不配,但是,到了后来,圣灵终究让我相信:“不管你对自己的感觉如何,你一定要祷告!”神要你祷告,祂也喜欢听到你的祷告——不是因为你有资格,而是因为祂有怜悯。 (选自《信心日引》,P92,陈柳惠容译,台福传播中心。)
爱人如己 加尔文 因为全部律法都包含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4) 这节经文对比了保罗的劝勉和假使徒的教义,虽然这个对比不是明明白白地说出来的,但显然可以揣摩到。在他们单单坚持要守礼仪律时,保罗看了一眼基督徒的真正职责和操练。现在他建议他们要有爱心,目的是告诉加拉太人,爱构成了基督徒之完美的主要部分。但我们必须探究一下,为什么全部律法都包含在爱里面了。律法是由两块法版组成的,第一块法版教导了我们如何敬拜上帝以及敬虔的本分,第二块法版教导了我们关于爱人如己的指示;因为认为一部分等同于整体,是荒谬可笑的。有些人为了避免这个难题,提醒我们说,第一块法版只包含了尽心尽意爱上帝这个内容。但保罗明确地提到了对邻舍的爱,所以必须寻找更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我承认,对上帝的敬虔比对弟兄的爱级别更高;所以在上帝眼中,遵守第一块法版上的诫命比遵守第二块法版上的诫命更有价值。但因为上帝自身是不可见的,所以敬虔是一件向人的眼目隐藏起来的事;虽然设立礼仪律的目的是把敬虔显明出来,但这些礼仪并不是敬虔存在的确凿证据。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假冒为善之人最有热心,定期守各种礼仪。所以上帝选择了通过我们对弟兄的爱来试验我们对他自己的爱;他吩咐我们要培养对弟兄的爱。所以,不仅在这里,而且在《罗马书》中(罗8:8;13:10),都说“爱就完全了律法”;并不是因为爱非常卓越,而是因为爱证明了对上帝的敬拜是真实的。我已经说过,上帝是不可见的,但他借着弟兄们向我们展现了他自己,借着他们要求我们做应当对上帝自己做的事。对人的爱,源自对上帝的敬畏和爱;所以,如果用借喻的手法,以部分代替整体,结果包含了原因,我们不必感到奇怪;因为结果是原因的可见标记。但如果有人试图把我们对上帝的爱和对人的爱分开,那是错误的。 (选自《保罗书信注释》,P444,赵中辉、陈凤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
前言 引 言 ——评基督教灵修学四大传统的优点与危机 温伟耀博士著 引言 【本书是温伟耀博士《神的形象》录音带的文字本让不懂粤语的弟兄姊妹也能分享不同灵修传统的信息。】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均会深入探讨基督教的灵修传统。 二千年来基督教的灵修传统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罗马天主教、基督教或称更正教/…
(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Brother Lawrence)…
导言 一个五岁的小孩在礼拜天晚祷中,诚恳的对神说:「求你打发你的圣灵,进入我的心,使我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前一个世代,神所重用的仆人迈尔博士(F。B,Meyer)迈进属天路程的第一步。他母亲很留意的记录了这段话。以后,他几乎每天都重复同样的祷告。 在迈尔博士跑完了世上道路,被主接去前一天,有人问他,经过了那么多年日,他对他的救主有什么新的认识。他举目向上,说:「没有,就和平常一样,他在我里面,我在他里面。」 这两句话,已充分说明了迈尔博士一生的路程,同时也让人看到他在服事上多结果子的秘诀:稳定的与神紧密同行,不求特别的经历,不讲究高深的道理,只有忠心、诚恳的把主介绍给人。 第十九世纪,神在英语世界中兴起了不少的杰出布道家、奋兴家、解经家、和圣经教师。迈尔是其中较受欢迎的一个。他以「圣经教师」著称,擅于对知识分子的服事。在他同代属灵伟人中,迈尔博士的文学造诣可能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他留下了许多文字上的属灵遗产,其中最为特出的,就是本社翻译出版的这一套「圣经人物传」。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息劳已近六十年,但他的信息仍然在英语世界中继续作工。 迈尔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对知识分子特别有负担,终其一生,不断保持他的学生工作。而各地学生也颇喜欢领受他对他们在基督徒生活上的教导。 迈尔博士的牧养教会经历极为广泛,从利物浦到伦敦,都留下他的足迹。慕迪早年在英国的服事,乃是由迈尔博士安排,两人的相处,给迈尔的服事历程,又更往前推进。 迈尔博士也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讲员,经常受邀到不同堂会讲道,自一八八七年起,他是凯锡克(Keswick)大会的经常讲员,对从各地来,在属灵上有追求的圣徒,提供属灵上的帮助和供应。 他与对华的宣教工作也有极深的渊源。前往中国宣教的剑桥七杰中,有两人是他的密友。他们的宣教热诚使迈尔博士极为感动。以后他成为「域外传道会」…
基督全然充足 约翰·牛顿 你知道我很在意自己的承诺,也很高兴能写信给你,或许主会照祂的旨意,让其中的话成为你适时的帮助。我昨天的讲道既枯燥又力不从心。我原本准备传讲一段经文,但正当紧要关头,这经文却完全是闭锁的,我无法用它来讲道。我几乎连一分钟考虑的时间也没有,我不得不抓住第一个出现在我心中的经文,也就是提摩太后书一章12节。因此我便信口开始讲道,我心里什么都没有,我只能依靠主的怜悯与信实;而事实上,除了祂我们也别无所望!此刻,我也没有特定的主题,我不知道主何时会赐我更多的自由。我之所以要告诉你这件事,只是要以一个实例来表明祂的善良,好鼓励你倚靠祂、从祂得能力,使你不害怕,即便你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软弱和不足。当我们最能感觉到自己离了祂就不能做什么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安全,最有理由期盼得主帮助的时候。这是保罗所学会的功课,他将自己的贫穷和空虚看为可喜乐的,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他。如果保罗能够成就任何事,耶稣就不能得着一切的荣耀。这种从头到尾完全靠恩典得救的方式,违反了我们的本性意志:它治死老我,使老我毫无可夸。人里头残存的不信、靠律法的心态,常常叫人灰心沮丧;当我们认为自己完全无用、毫无价值时,就很容易担心主会因此弃绝我们;但事实上,这种心灵贫穷的状态,最能使我们有份于祂的应许与看顾。 我多么渴望能成为上帝所使用的工具,可以在福音的平安与盼望中建造你,而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对你述说耶稣的权能与恩典。你要拥有幸福,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你悟性的眼睛,专注于救主,并得蒙圣灵更多的光照,使你看见救主的荣耀。祂是美好的救主!有能力、权柄与怜悯,能拯救人到底。祂赐下祂的应许来加增我们的信心。祂有大能及信实,能够、也必要实现祂给我们的期待与渴望。你要信靠祂;(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不论艰难险阻,不管内在、外在一切的反对势力,都要坚信不移。在这方面,亚伯拉罕可作为我们的榜样。他不顾一切的困难,在看似绝望的时候,他依然勇敢前行,心存盼望;因为他知道,赐下应许的那一位,也有能力成就应许。 我担忧你的姐妹,我为她的病感到难过;如果我有能力医治她,我必定马上除去她的病痛;但主有能力医治,我盼望当祂使用这病完成祂的旨意后,祂就使她的病得医治。我相信主把她带到我们当中是出于祂的美意,而且主责罚她,是避免她与世人一同受定罪。虽然她不太能说话,但我仍盼望她能提起精神。求主赐福她。我也祈盼你能将她、你自己,以及你一切的忧虑,都交在祂的手中。祂有至高的主权,能随自己的意思待我们;我们若思想自己的本质,就必要承认,我们毫无理由抱怨;更何况主在那寻求祂的人身上所施行的主权,都是出于恩典。万事都互相效力,祂为我们所安排的一切都是必要的;没有给我们的,也一定不是必要的。你要乐意背负十字架;在你前头已有人可做你的榜样。你必须忍耐;你若求,主就会把忍耐的心赏赐给你;除非我们的意志对主的降服到某种程度,否则我们就不得安宁。你要把自己藏在祂翅膀的荫下,倚靠祂的眷顾和权能;仰望祂作你灵魂的医生,因祂满有恩慈,应许要医治你灵魂最坏的病症(罪)。你要采用祂的药方,并且奋力抵抗一切以为自己可以“随己意做选择”的念头。当你看不见自己的道路时,你要满足,因为有主引导你。当你的心不知所措时,祂知道你的道路,祂不会撇下你,任你沉沦。祂按着祂所命定的时间更新你,你也将发现祂并没有忘记你。最重要的是要亲近恩典的宝座。若我们亲近而看似得不着什么好处,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若远离祂,我们什么都得不着。 (选自《约翰牛顿书信选集》,郭熙安译,改革宗出版社。)
忠告锡安的罪人 约拿单 #8226;爱德华兹 “锡安中的罪人都惧怕,不敬虔的人被战兢抓住:“我们中间谁能与吞灭的火同住?我们中间谁能与永火同住呢?”” ——以赛亚书33:14 主题: 必有那惊吓的时刻突然降临在锡安的罪人身上,因为那时他们就知道要被扔进吞噬的火中,在那他要永远地承受无法忍受的折磨。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谁是这里所讲的锡安的罪人。…
十架的馨香 提姆凯勒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请翻开以弗所书5:1-2。在我们阐释以弗所书的时候,在上两次的题目中,我们已查考这两节经文的第一部分。今次,我们将会查考第二部分。 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 这是神的话语。 在第2节,按希腊文直译的意思是:“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这是最简单的基督信仰的教导。这是基本的基督信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假设你必须与一个五岁的孩子坐下来,告诉他有关基督信仰的要点……毕竟,你不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告诉一个五岁的孩子。一个五岁的孩子不能领会大量的论述。一个五岁的孩子无法忍受长篇大论。与一个五岁的孩子说话,你最好直截了当,尽快去到重点。就是这样。 我不管你是否把圣经读得滚瓜烂熟,并且博览群书,读了几万本有关基督信仰的书籍。我不是说这是圣经中最好的一节经文。我说的是:“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你,为你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这句话概括了基督信仰。一切尽在那里。这不是一节深奥的经文。有时候,你听到我说:“一切尽在那里。看看那经文何等深邃!”这不是一节深奥的经文;这是一节基本的经文。这是最基本的道理。这就是你可以告诉一个五岁的孩子的事情。这可能是最简单的经文。我们需要查考一下这段经文,看看这是一篇何等简单的讲章。这就是基督信仰。经文说:“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 你会对一个孩子说什么?你坐下来,对他说:“你要爱别人,这是基督徒生活的概要,因为耶稣爱你,为你死在十架上。就是这样”那个五岁的孩子要成为基督徒并不需要知道比这更多的道理。瑞士籍的卡尔.巴特(Karl Barth)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卡尔.巴特在晚年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在一个盛大的讲座中演说。所有极具份量的学者都坐着听他演讲。他们问他:“巴特博士,你发现最深奥的神学真理是什么?”他说:“耶稣爱我,这是我知道的。因圣经这样告诉我。”这是巴特所说的,我认为这非常接近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