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征服迦南 (一)以色列人过约但河 (二)收复失地 (三)迦南地的争战 (四)再没有咒诅 二、羊群的脚踪 (一)概述 (二)“作我复活的见证人”…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神在哪里?”西敏小教理问答中如此问道。我个人倾向回答:“神在天上”,一般的灵修传统大都也会赞同这样的回答。几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灵修模式,在于人们的心灵渴望能从地上被提升至天上;灵命的养成,是透过个人日常规律生活之外的特殊既定活动进行的,诸如祷告、读经、默观和敬拜等。 这种对灵命的了解,虽然无意贬低世俗的生活,却经常可窥见神圣与世俗的二分法,认为“世俗”生活不是偏离了真实的灵性,就是仅居次要的地位。假若灵修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连结,他们认为这是用来平衡生活,不代表他们认同现实生活。 这种灵命塑造的理论,有许多值得赞赏的观点,但也有危险性存在。透过十六和十七世纪英国与美国 清教徒 的帮助,我们可以对付这些危险。在我们认为什么是灵命塑造的想法上,这些清教徒有个特殊的贡献,就是他们声明生命的一切皆属于神。 小教理问答问道:“神在那里?”它给予了令我们惊讶的答案:“神无处不在”。以此见解为出发点,灵修的目的不只是追求个人灵命从世上提到天上,而是将这种寻求由天上带到世上。 几世纪以来,人们始终将生活划分为神圣及世俗两种层面,由于清教徒拒绝这种二分法,因而肇始了清教徒的敬虔运动。对清教徒而言,生活的一切都有可能是神圣的。清教徒卡顿(John Cotton)论述:“不只是我的属灵生活,或是我在世上的公民生活,甚至我所过的一切生活,都是依靠对神儿子的信心;所有的人都拥有从他而来的信心媒介”。若将这个理论加以实践,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
全球见证分享 今天 截止1月31日,武汉肺炎确症人数已达9830人,疑似病例15238人,死亡218人。 禁食祷告倡议书 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到了全国,这是一个急不容缓的时刻,这不仅仅关乎于湖北武汉,更是关乎于全中国人民! @所有属神的子民,我们呼吁全国基督徒,起来回应祷告的呼召! 今天,上帝使用这个特殊的日子,使我们都要来寻求他,听他的声音,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唯有他能使人存活,不至灭绝! 我们的领受是:神要带领我们脱离埃及法老的手,挣开牠的绳索。这法老就是辖管大地的权势,是魔鬼撒旦的权势!上帝要我们回归到他的面前,为我们国家民族及我们基督徒、教会来认罪悔改祷告! 我们不是为了吃吃喝喝,享受恩典,免去灾害而生存的,我们是为神国而生,也是为带着福音的使命,为拯救我们的国家而生!灾难当前,基督徒们不能呆在家里,只顾着吃吃喝喝,娱乐消闲度过时艰!…
那个旧日的“我”必须全然钉死;这正是保罗在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所说的。我们不能局部的死去,非死即活。这好比饮用一杯有毒的水。它不必是百分之百有毒也可以将你杀死;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毒性也可以。事实上我认为,假若只有百分之一的话,这杯水因毒性不明显就更为危险。一杯有百分之百毒性的水能立刻叫你死去,但一杯只有百分之一毒性的水却会叫你死得更缓慢、拖延,也更为痛苦。 在我们基督徒的经验里,即使只有一点儿旧日的“我”存留着,已非常危险,就好像你整个自我全都是毒足以摧毁你。 这正是保罗的意思。“老我”必须完全除掉,“新我”必须完整来到。“老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死去,却以先前从未有过的活力生活。我们存在的种种本质,不再是被自己的生命,而是被我们宝贵救赎主的生命所渗透着。通过钉死“老我”,基督的生命在现世的基督徒生命中,都可以实践出来、行出来和活出来。 “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是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的精义所在。是在我里面的基督改变了整个世界;除非“老我”被除去,否则基督的生命就不能临到我身上。然而,许多基督徒仍拼命抓着“老我”。他们极之害怕会失去什么,以致忘记了耶稣曾教导说:“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5)除非我们愿意舍去,否则永远不能得着神为我们所预备好的。 (选自《同钉十架》,P210-212,廖蔚、刘洁玲译,宣道出版社
加尔文主义系列讲座 亚伯拉罕.凯帕尔 1898 王兆丰译 简 介 亚伯拉罕.卡艾帕博士是著名的荷兰加尔文主义神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于1901-1905当选为荷兰首相,任荷兰议会议员三十多年。卡艾帕博士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他以加尔文主义为基础,对他的祖国的社会结构进行全面改革,影响涉及几乎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他担任两任基督教杂志的编辑长达四十五年。1880年他奠立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并亲自任教,任职。此外他出版了两百多卷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圣洁神学百科全书”,“圣灵的工作”,“靠近神”等。在他七十岁生日的庆祝会上,有人这样说:“四十年来,荷兰的教会,政府,出版业,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历史上,每一页几乎都有他的名字”。 此系列讲座是卡艾帕博士于189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的。共分六个专题。 1。论加尔文主义与生活…
上帝的恩典呼召我们(加1:15),重生我们(多3:5),称我们为义(罗3:24),使我们成为圣洁(来13:20-21),并且保守我们(彼前1:3-5)。我们需要上帝的恩典,好叫我们得蒙赦罪归回上帝,受伤的心灵得到医治,并在承受患难和属灵争战的时刻得到坚固。唯独靠着上帝白白的、主权性的恩典,我们才能与祂有救赎性的相交;唯独通过上帝的恩典,我们才能蒙召归信(弗2:8-10),成为圣洁(彼后3:18),参与服侍(腓2:12-13),或忍受苦难(林后1:12)。 主权性的恩典攻克了我们的骄傲,它使我们羞愧并谦卑下来。我们希望成为救恩的主体,而不是拯救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成为主动的一方,而不是被动的一方;我们抵挡唯独上帝才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这一真理;顺着血气,我们抵挡主权的恩典,但上帝知道如何攻破我们的抵挡,并使我们转而与这一伟大教义为友。当上帝教导罪人明白他们最核心的本质都已经败坏时,主权的恩典就成为最能让人叹服的教义了。 从拣选人到使人得荣耀,上帝的恩典都是在以辉煌壮丽的方式独行其事。《约翰福音》1章16节说,我们所领受的乃是“恩上加恩”,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在恩典之外再镶上一层恩典”。我们生命中的恩典紧随恩典,犹如浪潮一般奔涌不息。恩典是上帝借以拯救我们的原则,这是上帝在耶稣基督位格中和工作中的预备;这是上帝的权柄在拣选人、呼召人和使人重生中的自我彰显;是上帝的大能使我们自由地接受基督,好使我们或活着、或受苦、或死去都是祂的人,并在祂里面蒙保守以承受永生。 加尔文主义者明白,若没有上帝主权的恩典,每个人都会永远失落。救恩完全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完全是出于上帝——首先必须有从上帝而来的生命临到他,罪人才能从死里复活。 白白的恩典急需在教会中得以表明。个人的抉择、群众的操纵和祭坛上的呼召,都不会使人真正归信,唯有那历久不变、主权性的福音才能藉着上帝圣言和圣灵的大能抓住并更新罪人。 我们对“唯独恩典”了解得有多深,又在怎样的程度上按照它而生活呢?我们有没有从经历中认识到恩典为我们成就了一切事呢?前段时间,在探视一位住在护理室里的老年朋友时,我注意到在她墙上除了一些索引卡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在这些索引卡上,她工工整整地写着:“上帝的丰富以基督为代价。” “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因为我是唯独靠恩典活着。”她说。这真理对我们来说,同样是真实的吗?我们是那发自心底地唱着“奇异恩典”之歌的宗教改革的儿女吗?许多人用嘴唇来尊敬主权的恩典,但这并没有触动他们的生命。他们在多大程度上经历了这首圣诗歌词中的情形呢? 救主宏恩实在高深, 万分之中难报一;…
《狱中诗》与《狱中书简》可为姊妹篇,均出于朋霍费尔被纳粹囚禁之时。生命随时可戛然而失的非常处境,在朋霍费尔心中激起了猛烈的思想风暴,刮起了将其知情意及信仰都尽卷其中的精神旋风,而信仰则是其精神旋风的漩涡,思想风暴的风暴眼。 在他看来,基督徒已临到了这样的时候:世界已经成人,上帝在世上已然不再。若说其仍在,则是种不在之在。当此处境,要怎样信仰才蒙基督喜悦呢?这就是朋氏眼中基督教1900余年空前未遇之大变局,是其狱中思想风暴及其结果的狱中书简和诗歌的成因。 若可说诗乃人生命激情最强烈、精粹的表现,那么,《狱中书简》则可看作朋氏思想风暴的烟尘,《狱中诗》则可看作使那风暴凝聚旋腾的内驱力。这使《狱中书简》可作为解读《狱中诗》的导航。 世界成人与人的生命感觉 《狱中诗》第一首所吟乃生命随时间无法挽回的消失: 我仅仅知道 你走了!一切都成为过去/你可感觉现在我如何握住你?/——紧紧地抓住你/——必须抓到发痛/我如何扯碎你?/使你鲜血泉涌/仅仅为了确定你在我身旁/有血有肉真正的生命/你可感觉我惊人地渴求痛苦?/渴想看到鲜血流动/只有那样一切才不会沉没/消失在过去/……/当你 我过去的生命 如此迅速地消失/我的血肉被火红的钳子撕裂/狂暴的抗拒与愤怒围攻我/我向空中抛出鲁莽、无益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断地质问/为什么我再也感觉不到你/——生命正在过去,过去的生命/我必须思考,再三思考/直到发现我所失去的。…
朋霍费尔在狱中时,才三十多岁,如果不入狱,本可有难以想象的大好前途。但是,他主动选择了回国的牢狱生活,并且很显然,牢狱没有阻挡他与神的美好关系,反而令他的生命更丰盛和自由。朋霍费尔之所以能如此,和他的默想习惯绝不可分。 朋霍费尔谈默想 作者:朋霍费尔 本文背景 一九三四年,认信教会于巴门会议中成立。来自德国各地区教会的代表,在此表明了退出国家教会的立场。当时国家教会屈从于希特勒的野心。代表们发表著名的巴门宣言,说明他们对福音的认知。 一九三五年,认信教会呼召当时身在伦敦的朋霍费尔回国,负责培训波罗的海芬根瓦附近一所神学院的神学生。本文起源于此,由神学生贝特格记录。贝特格日后为朋霍费尔作传,并集结其作品加以编辑。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贝特格将这些作品一并从芬根瓦寄出,给认信教会牧师传阅。信里也提到一些同事已受纳粹拘禁的消息。 贝特格在传记中告诉我们,朋霍费尔要求神学生每天以半小时安静默想经文,这让他们倍感困难。学生们不知道如何运用这段时间,有人睡着了,有人作白日梦,还有人准备讲章。这些指南的目的,就是要让神学生明白独自默想的重要性,以及了解默想的方法。 ■ 1.我为何默想?…
摘录自凯勒的一篇讲章,“学习亲近上帝系列”渴想的操练(三),主题经文是诗篇63篇,选录的是对这篇诗第3节的讲解。“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颂赞你。” 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以及其他让生活更安全牢靠的方法,都没有什么意义,惟有相信上帝的慈爱才是构成我们所有生活的稳固根基,这基础远胜过其他所有一切支撑。因此,主的百姓,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怎样的冤屈暴力,怎么绝了活命的指望,饥寒交迫,怎样的危险灾难,都可以欢喜快乐——因为他们极其清楚地意识到,此时上帝是他们的朋友……当我们经历上帝的慈爱时,我们就会张开口感谢赞美。(加尔文) 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 讲员:提摩太·凯勒 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颂赞你。(诗63:3) 圣经说:“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颂赞你。”我们来讨论一下。嘴唇为什么要颂赞呢?大卫并不是说:“我是基督徒,我不得不赞美上帝。”大卫也不像是在说:“我是一个差劲的基督徒,我不会赞美上帝。”大卫正在想:“我要赞美上帝。” 这当中有一个逻辑。他说:“因为我看到一些东西,因为我正在想到一些事情,所以我的嘴唇要赞美上帝。”大卫正在想到什么呢?他说:“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这是个关键。 在圣经中,有许多希伯来文的词语都指到爱,但最重要的就是在这里出现的一个词,这个词是难以正确地发音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即使在古时,在多个世纪以前,译者们也都知道这个词是非常独特的,你不能只把它翻译为“爱”。你需要一个特别的词语。 中文和合本圣经把这个词翻译为“慈爱”。“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其实更好的翻译是“坚定不移的爱”。因为在希伯来文中,这个词是指“不可动摇、不会改变的爱”,也是“不配得的爱”。这个词的意思是“立誓为证的爱”。…
《天国与地狱》 司布真讲道第39-40号 1855年9月4日,星期二晚于哈尼,爱德华国王路的空地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1~12) 在这块空地上我们可以直率地说话,在这里人可以讲论值得人们留意的话,他们会留心去听。今晚我相当肯定听众是会留心听的,因为我太了解你们,不会有其他的想法。你们很清楚这块空地是私人财产,我想建议那些外出在露天讲道的人,最好去找一块空地,或一块没有人使用的建筑工地,而不要堵塞道路使生意停顿;而且最好去受某些保护的地方,我们可以不受干扰。 今晚我要,我希望可以鼓励你们追求通往天国的道路。我也要讲一些关于陷在地狱无底深坑里面失丧之人命运的很尖刻的话。有神的帮助我要努力去讲这些题目。但我要向你恳求,你爱自己的灵魂,请在今晚衡量对错;看看我讲的是不是神的真理。如果不是,请完全拒绝,把它抛在一旁;但如果是,你不理会则是风险自负了;因为你要在神这位天地的伟大审判者面前受审,如果你蔑视他仆人的话语和圣经上的话语,你就有祸了。 我讲的经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非常合乎我的思想,给我带来喜悦;第二部分极其可怕,但因为它们都是真理,它们一定要被传讲。我的经文的第一部分就是,“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我所称之为黑暗吓人的部分则是:“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让我们先看第一部分。这是最有荣耀的应许。我要再读一遍:“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我喜欢这经文,因为它告诉我天国是什么,给我描述了一幅天国的美丽画面。它说,天国是一个我可以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的地方。哦,对劳动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何等甘甜的念头!那常常从脸上抹去热汗的人,思想有没有一个地方,在那里他可以不再劳役。他所吃的每一口饭几乎都被从额上流下来的汗水打湿。常常他回家已是满身疲倦,倒在椅子上,也许太过疲倦,不能入眠。他说:“哦!没有一个我可以安息的地方吗?没有一个我可以坐下来,让这些疲倦的肢体不动的地方吗?没有一个我可以安静的地方吗?”有的,你这些劳苦做工的人啊,有一乐土在远远那边,在那里人不知道劳苦劳力为何物。在那蓝蓝的天空那边有一座美丽明亮的城,它的城墙是碧玉造的,它的光线比日头还要明亮。在那里“困乏人得享安息,恶人止息搅扰”。在那里有不灭的灵,从不从额上抹去汗水,因为“不种也不收”,他们不必辛苦劳作。 “在那青翠开满鲜花的山上,他们疲倦的灵魂要坐下,用极大的欢喜列数,他们劳苦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