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by “Yadon”

约翰·牛顿如何操练祷告

牛顿的个人虔诚生活被完整地记录在日记中。日记表明牛顿每天早晨5点起床,至少要花上两个小时读经和祈祷。他写道: “唯有他是生命之源,其余的都是我们打上来装在桶里的水。”不过,有许多天,他发现“打水”也是一件难事。正如他经常承认的,一个人祈祷时,他的注意力很容易游移。为了击退这种漂浮倦怠的思绪,他想出一个办法,先是大声朗读一段经文,然后让自己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他回忆说: “有时我会假想让自己参与一场想象中的谈话,有时我会受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与上帝进行的谈话式的祈祷通常是口头的,但有许多被改写记录在日记中了。从纸页上布满的流畅的圣经式文句,可见它们一定出自牛顿滔滔不绝的倾诉。他很少沉思冥想,也很少像一些具有艺术倾向的人那样,喜欢以虔诚的想象的图景或图像来代替祈祷的言词。在祷告时,牛顿的语言如激流奔涌,它们经常直接地表达对上帝的感恩,感谢他赐的怜悯、平安与恩慈,它们传达出牛顿与上帝进行深入灵交时心灵所受的影响。毫无疑问,在奥尼,牛顿以上帝仆人的心态与感情来依靠他。他写道: “我常常发现,祈祷是我的现状的指针。那真的就是天国之门。”   当牛顿开始环绕奥尼周围每天散步时,他对天堂之门又有了新的感受。他热爱大自然,喜欢白金汉郡的美丽乡村,这里有一条贯穿三个教区的乌斯河,他养成了沿着河边漫步的习惯。散步之时,他全神贯注于沉思冥想中,经常无意间走到邻近的乡村或者他牧养的教民的房屋前。这些沉思冥想并不是对一篇经文或诸如良心自省类具体操练的正式思考。它们是自由流动的体验性的默想,他描述说,“我们可以对那些在我们内心和身外流经的一切进行观察,这就是我们所言的体验”。   牛顿把周六晚上的散步称为“严肃的漫步”。在冬天,这就成为他的“严肃的退修时光”。他把这当作一个机会,回想自己前一周的罪和过犯,同时也为第二天带领教会的敬拜做预备。在圣餐主日之前的周六,他在灵性上的预备内容更深刻,时间也更长。在祈祷中,他让自己的虔诚侍奉全神贯注于基督爱的救赎上,相信圣餐中的饼与葡萄酒是上帝与人立新约的象征标记。牛顿认为,在准备接受圣餐时,应该让自己通过对上帝同在的感知而获得深刻的灵性的释放。如果没能做到这点,那么无论在预备还是带领圣餐时,他都会因“纪念基督舍命之爱”信心不够完全而自责。   尽管自责和忏悔是牛顿祈祷生活的重要特征,但他因罪得赦免和灵魂得救而生出的火热信心超越了它们。对得救的感恩表达是其信仰生活的主导,尤其在某些周年纪念日更是如此。他从不曾忘记在每年3月21日进行特别的祈祷,1748年的这一天是他在大西洋的狂风暴雨中度过的“重大转折的日子”,他从此开始了朝向归信的信仰之旅。8月4日生日这一天,他通常把它当作确定委身进入服侍的日子来纪念。在其他重要的日子如与波琳的结婚纪念日(2月12日)、她的生日(2月2日)和新年,牛顿也会进行额外的祈祷。他习惯于通过数算和感恩来纪念这些大事。 摘自约拿单·艾特肯著《奇异恩典--约翰·牛顿传》,第29章“祈祷与《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

约翰·班扬:受苦

受苦 约翰牛顿   “你使我受苦,是以诚实待我。”——诗119:75   我曾求主让我在信心,爱和各样恩典中成长;   更明白他的救恩,更热心寻求他的面。   我曾盼望在某个蒙恩时刻,他立刻答应我的请求;   靠着他爱克服的能力,治服我的罪,赐我安息。   他没有这样,却让我体会到我内心隐藏的邪恶,   让地狱愤怒的能力,攻击我灵魂的方方面面。…

让人知道受迫害者的信仰——加尔文谈《敬虔生活原理》(《要义》第一版)

当时我匿藏在巴塞尔,只有少数人知道此事,与此同时,法国有许多忠心、圣洁的人活活被烧死。当这些烧人的消息传到国外,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引起最强烈的非难,他们对做出如此暴行的人表示愤慨。为了减轻外国对此事的愤怒,某些邪恶和欺骗的小册子开始流行,内中说明那些遭受如此酷刑的人只是重洗派信徒和参与煽动者。按照小册子中背离常理的疯言假话,这些人被对付不仅是为了宗教问题,更是为了公众秩序。 我注意到这些东西只是法国宫廷为了掩饰罪行而使用的工具,不只是让那些在错误指控下无辜流血之人的耻辱被埋葬,更在他们死后还继续诽谤他们。随后,施暴者将能持续地谋杀其他可怜的圣徒,而不引起人对他们的怜恤。 我既知道这事,除非我尽最大努力去反对他们,否则,我的沉默将逃不了懦弱和背信弃义的责难。正是因为出于这个考虑而促使我出版《基督教要义》。 我的目的,首先是证明那些消息是错误而诽谤性的,从而为我的弟兄们辩白,这些弟兄们的死在主眼中是何等宝贵。其二,当不久后同样的酷刑临到不幸的人,外国至少还能对他们表示怜恤和关心。 当时,我的那本书并不如现今版本这样丰厚。那时它只是基督教信仰基本真理的摘要式小论文,它的出版只是为了让人知道受迫害者的信仰,这些人被那些残忍而背信弃义的奉承者以卑鄙和邪恶的方式破坏名誉。 因此,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名,当名声因此书纷至沓来,我即刻离开了巴塞尔,当时那里的人并不知道我是该书的作者。(摘自加尔文《诗篇注释》序言)

谁是你生命中的保罗、巴拿巴和提摩太?

任何用过刀的人都能理解这句箴言的含义。当铁器变钝的时候,就要用另一块铁来打磨。这个过程必然会发出热量,产生摩擦和撞击。如果两块铁相距很远,就永远不可能磨出斧子来。只有紧紧贴住,才能迸出火花。 同样,一个人也可以“磨砺”另一个人,但只有两个人相互亲近才能产生火花。这意味着两个人要彼此坦诚,有谦虚受教的心,并愿意听取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霍华德·亨德里克斯(Howard Hendricks)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保罗、一个巴拿巴和一个提摩太。”保罗代表生活中可以为你提供精神引导的人。他(或她)总是督促你向着生命中上帝为你设立的标杆直跑。扮演这个角色的,可能是你的丈夫或妻子,也很可能是你的密友或者同工,更有可能是你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者。当你的生活混乱不堪之时,当你陷入背水一战的困境时,当你面对未来举棋不定时,“保罗”就是可以让你满心指望的那一位。如果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身边有这样一位能给你中肯建议的人,那你的生命就会成长、成熟得更快。 巴拿巴代表你生活中最好的朋友,这位朋友比你的亲兄弟还要亲密。你的“巴拿巴”可能不会给你很多建议(除了间接地之外),但只要他一出现,你的生活就会重放异彩。你的“巴拿巴”可能是你的丈夫或妻子,但更有可能是能为你的失败哭泣、为你的胜利喝彩的密友。他真的是你的“劝慰之子”,在默默陪伴之中分担你的重担。我们都需要“巴拿巴”,因为生活本来就很艰辛了。 提摩太代表在生活中尊你为“保罗”的那个人。他(或她)可能是一个初信者或年轻的基督徒,你可以体会到他(或她)对耶稣基督的急切渴慕。当你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你会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对上帝的理解以及如何每日与主同行。你可以让他(或她)非常亲近地了解你,而你也毫不掩饰地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将你的“提摩太”培养成耶稣基督的精兵。你们可以采取比较正式的方式,如每周聚会祷告和查经等,也可以相互交流近来生活的状况,这些都能达到建造生命的目的。你的生活中需要“提摩太”,好使上帝曾教导你的道理不至于就此停止,而是得到传扬。 那么…… 谁是你的“保罗”? 谁是你的“巴拿巴”?…

《基督徒的默想》(Christian Meditation)/ 克艾蒙(Edmund Clowney)著

苏文峰/简王仁芬 合译 第一章 基督徒的默想与神的智慧 「默想」(meditation)这个名词,在旧约的诗歌与智慧书中最常被提及。诗篇和箴言不只提到默想,它们本身就是一种默想的成品。 如果我们把诗篇119篇当作抒情诗或史诗来读,我们一定会觉得失望。诗人以8节诗文为一段,每段依照顺序,以一个希伯来字母为开头,每一段开头的字母在变,但主题不变。诗人以这种似乎有点单调的方法,不断地称颂神的律法。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进入诗人写诗时的默想状况。 这首诗的形式与东方所谓的「坐莲式默想」(lotus meditation)很相似。默想者集中心思在一个主题上,默想与这主题有关的各种事物与各方面的意义,却又不断地回到中心思想来。他的思想不断回向中心,正像联合的花瓣一样。 这首诗若是用速读的方法来读,一定会破坏诗中的气势,把它贬抑为一连串模糊的同义字。但一个仔细默想的读者,却能跟着诗人的思路,被引进神的话里。「我要默想袮的训词,看重袮的道路。」(诗119:15)…

时论(人物评论)

七,时论(人物评论) 第526篇 是爱心还是欺骗? 当我把把Grace Jaak Hansen夫人的email译为汉语,并且在一些基督徒论坛上以《一位英国妇女的爱心》为题发表后,得到3位好心的弟兄的提醒,警戒不要有贪心,要警惕是骗局。并且介绍我到google上面去查一查。 我查的结果是:在419.bitten us.com网站上,有位Young女士说:“我收到这封email,这是一封‘高级诈骗费用’的信,其中应允给你几百万,这些故事完全是谎言,如果我回应,不久我将被要求付费;如果我付费,另外的费用将很快又要到来;一直连续用这种方法叫我给钱。如果你收到类似的email,你可以去看网站主页,可以读到有关骗局的信息。” 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我还没有被骗去钱财。但谨慎小心还是必要的。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又说:‘无欲则刚’。原来我想:如果这位Grace夫人真的有这笔钱要帮助孤儿寡妇病人穷人,是仁慈之举。愿意做个志愿者帮助她完成这个愿望,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利。不要想从中捞到什么好处,相反,要献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到目前为止,对方还没有向我索取任何费用,从2008,5,21日收到她的最后一封email后,也已经有5天没有消息了。如果是骗局,也许对方看我还不是有贪心要吃诱饵的人。如果不是骗局,也许有别的原因,是慈爱的天父免得我为这些事操心,而让我在别的事工上专心侍奉他。…

王怡:那年夏天,那年夏天:电影《华丽的休假》

那年夏天,那年夏天:电影《华丽的休假》   也许我不该在新年看这部影片,不该让我的屏幕上充满屠杀。   我却不能不看。韩国人等它等了27年,我也等了18年。有人说韩剧很轻松,其实也很严重。韩国联合通讯社引用一个叫吴京燮的逃亡者的证词,说在北方,有人因偷看韩剧而被枪决。韩国导演花了多少年,步步为营,试着描述当年的光州惨案。每个亚细亚的孤儿都有一个创口,黄色的脸庞,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就像在台湾,人们花了40年,才能公开纪念二二八事件。   先是2001年,一部《爱的色放》,将一个偷情与弃婴的故事,令人突兀地放在1980年光州惨案的背景下,肉体的纠缠,就与时代的恐怖;叫声也与枪声此起彼伏,当时我心中寒意四起,难道先民主起来的韩国人,就这样来投射他们对一场屠杀的记忆吗?   到2006年,韩国电影的光州情结,开始从色情走向纯情。一部《那年夏天》,将一座向着平民开枪的光州,铺陈为一个恋爱与追忆的舞台。在光州事件的图片中,最令我痛得叫唤的,是市民们连夜赶制国旗的场面。他们拿起枪与全斗焕的戒严部队作战,然后把一面面国旗覆盖在死难者身上。电影中,一位教授寻找着1969年的初恋情人;而1980年的光州,何尝不也在寻找一个丢失了的大韩民国的愿景。   到2007年,先后出现两部描写光州民运的电影。《古老的庭院》,一个被判死刑的政治犯的爱情,大学生与政府军街头对峙的场面,令人想起尚可背诵几句的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可惜影片水准不够。直到最近的《华丽的休假》,正面重现了“518”惨案前后10天的光州。电影作为一种民族记忆的形式,终于向着昨天鞠躬致敬。1980年初,军人全斗焕在朴正熙遇刺后,与卢泰愚发动政变。金大中、金泳三等人领导民主抗议浪潮,提出宪改方案。除了汉城,全罗道的首府光州成了第二个民主运动中心。政府派出特种部队进驻大学,封锁了光州。   影片开头,各人美丽的人生,细细展开,对未来浑然不觉。而光州的上空,特种部队开始盘旋。一位士兵望着机外,发现并不是去北方,他诧异地对同袍说,“我们去的是南方,因为太阳是从左边出来”。…

市民政局关于四川地震灾区孤儿收养政策说明

市民政局关于四川地震灾区孤儿收养政策说明 来源:北京市民政局网站 日期:2008-05-22 【字号 大 中 小】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纷纷表示愿意收养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首先,我们对关注地震灾区孤儿的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请你们放心,政府有关部门会妥善安置这些孤儿。现根据《收养法》和《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规定,就有关收养孤儿问题解答如下:   一、孤儿的概念及救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