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巴刻:我如何学会过喜乐生活

基督徒喜欢彼此查问对方最喜欢圣经哪一卷书。了解人,特别是那些写关于圣经的书的人是如何经历圣经,这很自然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人问我圣经哪一卷书是我最喜欢的,我说是传道书。要是人表示惊讶,问这是为什么,我会给他们两个理由。 第一,读一位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写的书,这特别让人欢喜。这位自称是“传道者”的作者,希伯来文是Qohelet,就是“招聚者”,翻译为希腊文就是Ecclesiastes,“集会者”,就是这样一位我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我看他是一位善于反思的老年人,一位公开教导智慧的人,可以说是文体大师和语言大师。正如他在12:10正式的见证,或按第三人称作的见证(可能两样皆是)表明的,这人非常认真看待他的教导工作,努力用让人难以忘怀的话进行沟通。他是历史上的所罗门,还是某个模仿他的人(模仿不是为了欺骗,而是要用最有效的方式说明问题),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我能肯定的,就是如果这些话真是所罗门在人生尽头是所说,每一点就有最大分量。 不管这位传道者是谁,他是忠于现实反映出这世界在许多方面让我们生活难以承受。虽然他在性格方面倾向于悲观主义和愤世嫉俗,我却认为,因着有一套强大的喜乐神学,他得到神保守,不至于落入绝望的这两大坑中。 人在多大程度上看我就是这样的人,对此我不得而知;但我就是要这样看自己,这就是我对传道者感到亲切,觉得与他心灵相通的原因(当然其中一个主要差别,就是他完全是在旧约圣经启示的框架内思想问题)。 第二,回头看我在将近20岁时归正,我就看到自己当时已经从传道书领受了我亟需的智慧。耶稣基督抓住我的时候,我已在成为一个愤世嫉俗之人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但靠着神的恩典,我被彻底驯服,我看到传道者,这人和他写的这卷书,在驯服我这件事上是出了大力。 愤世嫉俗的人对生活的美善变得越来越怀疑,轻看宣告是真诚、道德和有价值的事。他们断然认为这些宣告是空洞,批判改进的工作。他们因生活经历,感觉理想幻灭、灰心和受伤,他们受伤的骄傲不容他们认为其他人会比他们自己更有智慧,做事能比他们自己做得更好。相反,他们看自己是勇敢的现实主义者,其他每一个人都是自欺。生活一团糟的青少年很轻易变得愤世嫉俗,我当时就是这样。 我是在一个稳定的家庭中长大,在学校功课不错,但因内向,我总是害羞,不善与人交往。而且因着我头上有一个洞,我说的是真的,这洞刚刚在大脑之上穿过,是我7岁的时候因一场交通事故得回来的,我们就被禁止参与体育和集体运动项目。有很多年,我要把这在没有骨头地方的洞盖住,戴上一块铝板,用松紧带固定在头上。我无法让我的身体学会游泳或跳舞。 在这些方面孤立古怪,让我痛苦不堪,这对于每一个青少年都会是这样。所以我培养出一种自我保护的讽刺性格,安于对生活有很低的期望,变得苦毒。骄傲让我在学校辩论比赛中站起来为基督教真理发声,但我对神却不感兴趣,不愿向祂顺服。但后来我与挂名基督徒真正有了不同,这给我带来改变,而传道书特别让我看到我生活中的一些事,是我之前没有看到的。 学习生活 在传道书字里行间等着我去发现的,就是一种对现实的看法,它与我高中时的愤世嫉俗截然不同。 传道书是旧约圣经五卷智慧书其中一卷。有人说诗篇教导我们如何敬拜,箴言教导我们如何行事,约伯记教导我们如何受苦,雅歌教导我们如何相爱,传道书教导诉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带着现实主义和敬畏,谦卑和节制,冷静和智慧喜乐地生活。 那些读传道书可能没有超过第三章的人,会认为传道书讲的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对凡事发出困惑和悲观的感叹而已。但2章26节已经超越了这一点:“[神]喜悦谁,就给谁……喜乐。”在传道书,喜乐是一个中心主题,就像比如在腓立比书一样,是一样极大和神施恩赐下的祝福。 传道书是对生活之道的流动默想。它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串各自不同的单位,没有使用连接词,看似松散地排列在一起,然而却是按主题,通过逻辑和神学联系起来。三条反复出现的命令把书中每一件事联系在一起: 敬畏神:就像在箴言中,传道书中的敬畏意思是“信靠、顺服和尊荣”,而不是“恐惧”(3:14; 5:7; 7:18; 8:12–13; 12:13)。认识到生活中的美事是从神而来的恩赐,并相应带着喜乐领受(2:24–26; 5:18–19; 8:15; 9:7–9)。要记住神审判我们的行为(3:17;5:6; 7:29; 8:13; 11:9; 12:14)。 传道书还有两个使全书统一的特征。第一就是在本书开篇1:2和结尾12:8的那句话:“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虚空按字面意思是“气”和“雾”,在全书出现过二十几次,传递出空虚、空洞、没有价值、迷路的意思。“捕风”,就是努力要抓住风,这是意思对应的画面(1:14, 17; 2:11, 17, 26; 4:4; 6:9)。两个比喻都指徒劳,传道书的作者说这世界充满这徒劳。 第二个使全书统一的特征,就是“日光之下”这说法,它具体指出了看事情的立足点和方向,按此立足点和方向,全书不少于29次做出裁定,事情从这世界的角度看,不与神产生联系时会是怎样。 传道书的第一部分1到6章,实际上讲的是“日光之下”走下坡路,进入到我们所说的虚空黑暗。自然界的次序,智慧按其本身,不受约束的自我放纵,极努力的工作,赚钱,服务大众,司法体系,以及自负的宗教敬虔,这一部分都对它们做了详细讨论,要找出它们会带来什么意义、目的和和对人的满足。传道书说明了做此求问的原因: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神把“永远”安置其中(3:11),这是一种心愿,要像神认识事物那样,认识每一件事情是如何与其它事情配合,产生出持久的价值、荣耀和满足。但这求问以失败告终,只留下原地踏步的挫败感。言外之意?这不是求得答案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7到12章,结构多少有一点松散,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它是曲折前行。它努力向人表明,虽然有前面所讲的一切,追求和践行谦卑、安静和勤奋的智慧,这有极大价值,在人生中,无论如何早早就开始这追求和操练都不为过。作者把老年比作是一幢破旧房屋之后(12:1–7),就努力得出一个严肃结论: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最后一句话很难把握,它关注的可能是本分,或者这一句话可能指的是“人的完全”,英文好消息圣经译本翻译得很匀整: 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因这是人受造的全部目的。我们所做的一切,神必审判(12:13–14)。 那么最终我们应当如何总结贯穿全书、是整卷传道书基础的喜乐神学?新约圣经所描绘的基督徒以基督和救恩大大欢喜,这要比传道书更进一步。但是,颂扬喜乐是神给人仁慈的恩赐,认识到日常活动和各种关系能给人带来喜乐,在这方面传道书为我们立下了正确的基础。 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2:24) 我就称赞快乐。(8:15) 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9:9) 人太骄傲,以至于无法享受那可享受的事,这是一种非常丑陋的缺点,需要马上纠正。让我们承认这一点,正如我很早之前身不由己认识到的,发现在神的指引下,平常的事可以带来喜乐,这能医治人的愤世嫉俗。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5/september/ji-packer-how-i-learned-to-live-joyful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