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三、从神的名字看但以理得力的秘诀”

三、从神的名字看但以理得力的秘诀 (一)权能的主 但以理是被尼布甲尼撒掳往巴比伦的犹太青年才俊,他和他的三个朋友在外邦国家为神作了荣耀的见证。他(们)得能力的秘诀何在?从但以理书中神的名字即可窥其端倪。这卷书提供了神的许多不同的名字或称呼,它们如何在当日加强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的信心,今天也照样叫我们藉此学习当怎样地为神刚强,并模成基督的形象。 在属灵的见证与争战中,对于神的所是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而神的名字则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神的所是。本文对该书中神的七个名字作了详细的剖析,值得我们深入地加以领会。 读经:“惟独认识神的子民,必刚强行事”(但11:32) 这是但以理所说的话,并且奇妙地应验在他的生活中。因此我们能从他身上学习到一些宝贵的功课。 这卷书头一个提到的名字就是“主”或“权能的主”(但1:2),其原文是“亚多乃”(Adonai)。这个简单的称呼除了第9章以外,在本书的别处没有再提到;而在第9章里却出现了好几次。但以理每次提到它,总是和一个更亲昵的称呼——“耶畏”(中文作“耶和华”)——合并使用的。当时巴比伦人也曾用“主”这个名字来称呼我们的神(但2:47),但他们所用的是另一个不同的字;只有真正的信徒才能体会到“权能的主”的实际意义。 1、完全的降服 对于但以理而言,“主”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他每天生活的实际。在第1章就开宗明义地使用了这个称呼,这是要让我们知道,但以理和他的同伴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在神的管理之下。对他们而言,那种被掳的生活是可以忍受的;因为他们看到,临到他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有神的手的存在。只有具备这种信心的人,才能像但以理那样地得胜。神的确是一位权能的君王。为什么他们心爱的城市——耶路撒冷——竟然会被骄横得不可一世的尼布甲尼撒所征服?为什么神的殿中那些神圣的器皿会落在这位外邦征服者的手中?无他,乃是权能的主的许可。后来,圣经告诉我们,神如何保守了这些“圣物”(但5:2),并使它们安然无恙,直到古列王再次把它们送回耶路撒冷(拉1:7,8)为止。又为什么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这些人会遭受人生的苦难、被掳到黑暗的巴比伦去,一辈子的光阴都在那里消耗掉,最终客死于远离故都的异乡?其原因也是因为“主”要这样作!信心决不承认有第二种说法,信心坚决主张:既然神是主,祂也必定是每一件事的主,祂的道路可能对于我们是奇异和难解的,然而祂的权柄却是绝对的。 我们现在就来看但以理信心中的这个因素,就是“降服”。他安心地接受生活中一切的痛苦、屈辱和令人困惑的压迫,因为他能看出,在尼布甲尼撒的手以上还有神的手。神所允许临到这四个少年人的不愉快经历之一就是,他们的名字被改为外邦人的名,这是一件屈辱的事。他们也必须悖着自己本来的天性和愿望,去学习迦勒底的文字与语言。不但如此,但以理还忠心于这个外邦的国家及其元首(但6:4)。我们能从他祷告的话,看出他当时心里对这些事的反应(要鉴别一个人心中的光景,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因此,可以很确定地说,他并没有个人的怨怼或不平。他祷告说:“主啊,祢是公义的……”(但9:7)他的整个祷告都洋溢出一颗降服的信心所具有之优美的气息。 尼布甲尼撒一直都称呼他为“伯提沙撒”(但4:8),他却没有因此而怏怏不乐。也许他看不起所有他必须学习的迷信的学问,并且这学问也不是他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但他仍然努力用功,结果在考试时,他和他的朋友们的成绩远比他人优异。面临无法接受的要求时,他仍能平和有礼地予以拒绝。这是一切降服于权能的主的人所独具的特征。 2、但以理的决心 上面说过,这四个犹太少年人对于自己的名字被改为外邦人的这个屈辱,连同其它的屈辱都接受了。不过,我们发现,第1章7节列举了他们的外邦名字之后,紧接着第8节就有一个挑战性的“却”字!当时但以理在这件事上可能是领头的,他愿意用降服的灵来应付艰难环境的压力,但是他不能、也不愿忍受属灵上的玷污。“但以理却立志不……”,在我们看来,他们既已忍受了如此之多,这件事似乎并不十分重要;但是,对于但以理来说,他宁可死、也不愿内心受玷污。 我们今天不大明白,为什么当时但以理对这件事的反应是如此地坚决。有人根据这段圣经,认为他主张“素食主义”;但圣经中并无任何迹象,表明他当时是如此。另有人说他主张戒酒。我相信酗酒是今天我们社会最大的病症之一,并认为基督徒为了弟兄的好处,应该不喝任何含有酒精的饮料。但是,从这一章圣经,我看不出有这方面的意思。相反地,我发现但以理不但吃肉,并且也喝酒(但10:3)。而且,这段经文并不是指明,信徒必须吃什么、喝什么,而只是提供一个属灵的原则。对他来说,王的肉和酒,会玷污他的内心,使他失去向着这一位圣洁的主的降服;因此,他无法接受。但以理不是一个“抗议者”,而是一个“禁戒者”。用新约的话来说,他在心中承认基督是他圣洁的主(彼前3:15)。并且,正如彼得所指出的,这也是解除惧怕最好的方法(彼前3:14,15)。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注意但以理如何履行他坚定的决心:“但以理却立志不……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正如我们说过的,有信心的人具有平和有礼的风度,这是一个完美的榜样。往往我们在坚守原则时,态度总不免带有挑衅性或对抗性;在某些情况中,我们的强硬态度只能显示我们缺乏安全感,或是心里还有怀疑,而觉得自己必须据理力争。基督徒的争战永远是信心的争战,这就是说,他能以安详的态度,面对着每一个困难。但以理并不觉得他需要抗议,他觉得自己必须作的,只是提出要求,并提供另一个取代的方法。这样的作法当然要冒一些风险,因为只要在这些属神的少年人当中,有一个人的身体出了问题,就可能给太监长招致杀身之祸(但1:10)! 这是懦弱的表现吗?只是要求不吃一些东西?但凡事都该按它的后果来判断。他们的要求得蒙允准;在这件事以及其它为神而分别为圣的事上,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绝不妥协。这卷书的整个信息乃是:神的确是权能的主,祂对于属祂的人负完全的责任。就着某一方面而言,太监长肯听从但以理,实在是一个神迹;而他竟肯允其所求,让他们试试十天,这更是一个神迹。然而,最大的神迹乃是神竟藉着简单的素食,使他们比其他没有禁戒的人更加俊美肥胖。在他们的素食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能在那个地方,不吃王膳就只能吃这样粗糙的食物。但在他们的事上,就已经叫人看到,依靠全能的主是值得的! 但以理已经把一切放在神的主权之下。尽管在处理事情的方法上,他是多么地平和,但在他里面,有一个钢铁般的决心:他宁可死,也不接受撒但的国度在他内心的玷污。他能够接受被掳、甚至被阉割、改变名字、强迫教育、在政府中任职等;但在他内里的生命中,他只向一位——就是他的权能的主——效忠;他这样作就等于把他自己和他的前途完全地交在神的手中,而且深信,只要短短十天的试验,就能证实他坚定的信心。这故事其余的部分,甚至但以理整个的生命,都带有这个特色:下定决心,保持一个向着神清洁的心。 3、但以理的超越 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都必须学习外国语言。我绝对地相信,他们学得很好,好到一个地步,使他们能晋升到最高的政治地位上。他们必须适应别国的文化——这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他们的学习中,他们必须化相当多的时间,去获得一些无用的知识,包括一些迷信和错误的观念,这些都是和他们所珍爱的神的话格格不入的。 当时巴比伦必然设有相当严格的训练。在另一方面,但以理对神的绝对忠诚,必然使他对所受的某些教育难以忍受。今天有些学生必然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因为现代的“巴比伦”也有类似的光景。受教育是上进的好机会,但也可能是一个严厉的试炼。在食物的问题上,但以理完全依赖神来保守他;但如果他要向人表明,在学问的追求上,神也是祂百姓权能的主的话,他自己就必须格外地勤奋了。 在这两个试验中,但以理都表现得十分优越。他简单的饮食和勇敢的信心使他和他的三个朋友远超于其余的人之上,因此,太监长就不必为他们冒生命的危险了。在“学校”中,他们的出类拔萃也是明显的,尼布甲尼撒王似乎就是他们的评判者,而他对他们愉快的评语是:这些年青的犹太人比他国内的任何人都强过十倍。虽然他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白他们何以如此优越,但最终不得不承认,在他们的智慧中,有很大的部分是来自这位真神的。谁能怀疑,但以理最初的成功,不是对他凭信心站立得稳的印证?然而,这也是他努力的结果。因为他所学的学问是十足地属于巴比伦的。他这样优越的表现对于一般信徒有什么教训?我们敢不敢说,属于这位天上权能的主的每一门功课,在这世上都有这类“胜过十倍”的见证?不错,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聪明,或有特别的恩赐;但至少一个基督徒在勤勉和用功上都不该落在世人的后面。显然,但以理并没有很清楚地把属世的事和属灵的事机械地分开——他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为要使神得荣耀。可是,一般的基督徒却没有这样的态度。我们应当像但以理一样,不只让人知道我们禁戒某些事,也当让人看见,我们忠心于职守,并且成绩优良。 这种基本严谨的态度,但以理从未疏忽过,因此他老年时,圣经说:“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但6:3)。在他一生长久的年日中,他揉合了个人的忠诚和神的祝福,显出了属灵上和道德上的超越。第1章对但以理的降服与决心的初步描写,也代表了他在古列王元年时的光景(但1:20,21)。这一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以色列人被掳七十年结束的一年,也是古列王下诏允准他们归国的一年。因此,但以理的生命与事奉跨越了那一整段荒凉的日子。他自始至终所见证的是:他的神是权能的主。难怪他能那么刚强,并且为神的百姓作了那么重要的工作,因为他认识他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