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第五章?革命团体的筹组

第五章?革命团体的筹组

??孙中山 1892 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而于澳门担任医生,此即「革命言论之结束」,而进入革命行动之开始。虽其开始招募革命力量是在澳门,但真正得革命同志支持是在广州、上海及檀香山等地。 ?? 澳门及广州的尝试 ??孙中山一开始于澳门境湖医院但任西医,医术精良但受葡国医生及境湖医院旧势力排挤,行医受阻;且因澳门无西化学校及基督教势力薄弱,导致保守环境的澳门不易寻到革命同志,故使孙中山转往广州发展。 ??广州由于为清末基督教传教士最早活动据点及五口通商之一,故使知识分子多有与西学接触,而较易拋弃儒家传统君臣观念,使广州的革命推动较为顺利,并于此成立第一个革命组织 —— 兴中会。 ??1893 年底孙中山于广州成立「东西药局」为推动革命据点:后并利用长老会的圣教书楼卖西学书籍之便吸收有西学观念之有志之士。孙中山于广州结合的革命势力虽不多,但多为往后革命的基干份子,其中又以陆浩东、郑士良、陈少白、区凤樨、左斗山、王质莆等人与孙中山关系密切。这集团常以东西药局、圣教书楼后礼拜堂及广雅书局内抗风轩为集会地点,最后并于广雅书局抗风轩成立第一个革命集团体,并以「驱除鞑掳,恢复华夏」为宗旨,以原三合会头目郑士良为负责人。 ?? 上海基地的建立 ??在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决议上书李鸿章以荐改革之道,途中认识留美回国兼具牧师、洪帮成员的宋跃如,当时宋跃如经营以印刷基督教书籍为主的华美书馆。因宋跃如原即以「福音拯救中国」为职志,故与孙中山谈后极支持其以革命方式实践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督教价值,其后宋跃如并与孙中山及一些基督徒筹组「少年中国党」,并以手按圣经为立誓方式。往后宋氏成为孙中山革命幕后最大的支持者。 ??孙中山于天津上书李鸿章,发现中日战争前夕,朝廷仍大肆庆祝慈熙万寿,导致孙中山对满清政府全然绝望,转而全力投身革命。孙中山自天津归回后决前往檀香山寻求当地华人的支持。 ??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立 ??后来孙中山于檀香山及香港先后成立兴中会,成为第一个近代民主政治性质的革命团体,其中领导指其活跃份子多为基督徒。 ?? 革命的鼓催 ??1894 年孙中山选择回檀香山鼓催革命,主因檀香山远离中国、为孙中山熟悉地方多有同乡、教会及同学,且政治意识较浓。但反应多为香山人及基督徒,状况并不理想,其因为「风气未开,人心锢塞」。 ?? 最早参加兴中会的基督徒 ??基督徒华侨对皇朝较疏离,又因基督信仰不会固守于儒家忠君观念,又有基督信仰所提供一更高理想,故较易支持革命活动。据孙中山《建国方略》,当时檀香山筹组革命只得大哥孙眉及基督徒邓荫南愿倾家支持革命。而银行员兼报纸记者何宽、香港巴色会第一位客家籍牧师李昌、华人社区及教会重要份子钟宇等基督徒多为早期参与革命的主力。 兴中会成立即基督教色彩。 ??1894 年 11 月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会中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及「驱除鞑掳,恢复中国」为宗旨,孙中山为总理,会中决议取广州为根据地。此会入会盟誓是以「创立合众政府」此等基督教理想,而非传统秘密会社的「复明」。以后洪门等秘密会党入会多也改变原「复明」目标,转而为「创立合众政府」,此为基督徒革命者对会党「反清复明」种族主义的改造。中兴会入会手续拋弃秘密会党迷信色彩,而以基督教仪式代之,其后创立的革命团体多也仿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