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矛盾凸显源于改革尚未到位/刘诗白

  我国还处于体制转型历史过程中,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产生于快速工业化和体制大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从本质上看,是全面改革尚未到位造成的体制、机制缺损,促使许多矛盾凸显和发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只有通过推进改革来解决。 (博讯 boxun.com)   体制转型是一场经济大改组和社会大变革,必然是在矛盾中发展。在破除旧矛盾中,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当前经济生活中,下列矛盾表现得十分鲜明:   第一,过度的经济扩张和平稳增长要求的矛盾。   转型期的经济运行多次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胀”的不良循环。2002年以来,出现了持续的和难以抑制的投资过热,信贷过度增长和通胀,近期一些地区又出现急剧减速。既防止过热,又防止降温过度,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第二,数量扩张型的增长和发展方式转换的矛盾。   我国经济增长在总体上仍然停留于数量扩张型格局,在这种增长方式下,产品技术含量低,物耗与工耗高,污染大,特别是品质差,缺乏内在的竞争力。一旦成本上升,就会丧失原先的低成本优势。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惯性和转换发展方式的要求的矛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面对的最重大矛盾。   第三,快速工业化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随着快速工业化的兴起,农地过度占用、资源过度占用与生态体系被破坏等问题十分尖锐,它不仅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由于重要资源的短缺和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外生的风险。   第四,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在30年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二元化表现得十分鲜明。近年来东西部差距仍在拉大。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失衡,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矛盾。此外,30年来,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度扩大和国民财富人民共同享有要求的矛盾,在当前表现得十分突出。   第五,公共部门的改革、发展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30年的改革,使依托于市场力量的竞争性经济和一般“私人产品”供给的十百倍的增长,人民群众吃、穿、用等温饱需要得到有效满足。但非市场决策的基础教育、医卫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部门发展缓慢,公共产品供给匮乏,出现了“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需要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重要矛盾。   第六,社会矛盾增多、冲突多发和安定、团结的矛盾。   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矛盾与转型时期收入分配畸化相结合,往往使一些人际矛盾深化、扩大和演化为群体冲突。社会矛盾增多,群体事件多发和安定团结的矛盾,是我国新时期的另一重要矛盾。   社会从来就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市场经济也有其固有的矛盾和缺陷。体制转型过程更会有众多矛盾。我国还处于体制转型历史过程中,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产生于快速工业化和体制大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从本质上看,是全面改革尚未到位造成的体制、机制缺损,促使许多矛盾凸显和发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只有通过推进改革来解决。      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成果人民共享   新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着眼和致力于不断解放生产力,实现财富生产的最大化;同时要搞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更好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继续坚持和更加有力地推进经济改革,创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新时期的重大任务。新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着眼和致力于不断解放生产力,实现财富生产的最大化;同时要搞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更好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过30年锐意改革,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包括一切经济领域的全面的经济改革远未完成,不少深层改革还需要取得突破,一些重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还亟需开展。在新的时期,我们应该以形成更加完整和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推进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是以充分发挥资本功能为目标,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二是以形成发达、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深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改革,特别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三是以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为目标,探索和搞好农村综合改革,切实破除要素流动和优化重组的体制障碍;四是以形成高效、廉洁的政府治理和公共决策群众参与为目标,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和发扬人民民主的政治改革,有效地治理转型期市场扭曲和分配不公。   总之,只有切实推进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更加完整、更加成熟的市场体制结构形成的基础上,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经济、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现阶段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市场扭曲和新旧体制摩擦才得以缓解与消除,发展中的数量扩张惯性,经济运行中的“一放就热、一管就死”,以及城乡、地区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等转型期现象,才能得到有效治理。      体制转型要兴利除弊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有效利用市场作用来发展社会主义,这就更加需要人们在引进与利用市场时,采取兴利除弊的理性态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功能,另一方面,致力于创新市场体制与机制,克服和缓解市场经济的缺陷与不足,使其“为我所用”。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有效利用市场作用来发展社会主义,这就需要人们在引进与利用市场时,采取兴利除弊的理性态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功能,另一方面,致力于创新市场体制与机制,克服和缓解市场经济的缺陷与不足,使其“为我所用”。30年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表明,为了使新的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于社会主义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和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体制创新。   1.针对市场机制与传统公有制模式的不兼容性,花大力气、深入进行和搞好公有制具体形式的创新。此外要大力发展多种新型集体经济(包括适应土地流转要求及土地、资金入股的新集体经济),通过寻找能适应市场机制的公有制具体形式,增强公有经济内生发展能力,形成市场体制下经济发展与公有制经济壮大和控制力、影响力增强相并进;2.基于市场机制固有的运行的盲目性,特别是针对发达市场化(金融化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不稳和高风险,需要以构建强有力宏观调控机制为目标,着力强化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并寻找有效的宏观调控方法;3.针对市场机制作用下主体生产活动的消极“外部性”(物质生产中制造、销售劣质品危害消费者;制造排放污染破坏自然环境、资源和生态;文化生产中制造和排放“精神垃极”以及在科技品生产中危害公共利益),要求采取经济、行政、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制度安排,形成制度约束下的经济活动自由;4.针对市场机制固有的拉大收入差距效应,特别针对转型期体制缺损下的收入分配畸化,采取多样措施,加强收入调节,切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和保障分配公正;5.针对市场机制的生产和提供公共品失灵,特别是社会保障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失灵,大力构建发达、高效的公共品生产与提供体系,以改善民生和增进社会福利。   通过上述创新,在我国将会形成崭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由于既能发挥市场活力,又能增强宏观调控力;既能充分发挥竞争性“私人产品”生产在财富最大化中的功能,又能有发达的公共品生产和充分的社会福利;特别是既使多种经济成分并行发展,互补互促,又能加强公有制经济的支撑力。因而,这样的市场经济将能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从而成为一种新型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