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按:本文是中共新疆喀什莎车县委组织部调研室的一篇调研文章,文章数据可作为研究宗教信仰问题的参考资料,其观点仅代表莎车县委组织部调研室,与本站无关。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受信教群众和国内外宗教势力的影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双重信仰问题客观存在。因此,如何抑制宗教渗透,强化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摆在各级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党员双重信仰状况
近年来,莎车县从教育管理入手,突出解决党员信仰问题,从2003年至2005年先后三次对党员信教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三次共查出信教党员2300多名。 通过调查分析信教党员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公开进清真寺做乃玛孜,混同于普通群众,参与宗教活动。二是不敢公开进清真寺,在家里坚持做乃玛孜。三是不经常做乃玛孜,只是偶而在节庆日或个别时候做乃玛孜。四是平时不参与宗教活动,只是在婚丧仪事上请宗教人士念经。从信教的程度看,第一次调查出的1249名信教党员中,到清真寺每天做乃玛孜一次以上的有1153名,占信教党员总数92.3%,每周五主麻日做一次乃玛孜的有243名,占19.4%,两节前进清真寺做乃玛孜的1249名,占100%。20岁—35岁的141名,占总数的0.11%,36岁—45岁260名,占总数的0.21%,46岁—55岁的381名,占总数的0.31%,56岁以上的467名,占总数的0.37%。
2000年以来,自费朝觐的党员有两名,分别是霍什拉甫乡13村原支部书记吐尔孙沙吾提,艾力西湖镇24村原支部书记玉努斯买买提,两人分别于2002年、2003年绕道去沙特阿拉伯参加朝觐活动。已对这两人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二、党员信教原因分析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党员信教、参与宗教活动,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与居住的小环境、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因之一,怕被信教群众孤立,视为“卡泊尔”(异教徒)是部分党员始终不敢远离宗教的根本原因。前几年,由于受宗教极端势力和宗教狂热分子的影响,一些农村的宗教人士也人云亦云,盲目听信蛊惑之言,歧视不信教群众,尤其是歧视党员和村干部,扬言不给不信教的党员干部死后送葬,并煽动信教群众不去为其行站礼。这股逆流让党员内心恐惧,迫使他们靠近宗教。尽管经过连续多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中整治,有效严厉地打击了宗教狂热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了非法宗教活动,但在党员内心深处留下的阴影很难一下子抹去。
原因之二,党员借参与宗教活动来联系群众,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一些党员年老后,由于孤独感和失落感迫使他们接近周围的信教群众,与其一起参与宗教活动。这样周围的群众才愿意和他们交往。特别是一些老干部,在任期间,有的得罪了不少群众,退下来后,有些群众自然对其不满,不愿与其来往。于是,这些老干部便借参与宗教活动的机会有意与他们接触,主动消除隔阂,消除群众对自己的看法。
原因之三,受宗教习俗的影响比较深,思想上不能与宗教划清界限。维吾尔民族的风俗习惯大多是从宗教习惯中演化而来的,有时二者很难严格区分。党员理应是无神论者,不应信仰宗教。但风俗习惯中浓厚的宗教色彩必然会使他们染上宗教的习惯,尤其是他们所处的环境难以摆脱宗教的影响。在农村,几乎百分之百的都是维吾尔族,上千人的村党员不过30人,他们处在近乎全民信教的包围中,不受影响也是不现实的。从一个家庭来讲,有的党员家中有8~9口人,多数人信教、做乃玛孜,唯独自己独秀一枝,不信教,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
原因之四,组织教育管理不严。一些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党组织,对党员信教现象重视程度不够,错误地认为只要他们不违法乱纪,不参加反动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不惹事添乱就行了,对信不信教教育管理不严。一些党组织迫于宗教势力的压力和碍于民族感情对党员信教不敢管、不愿管。有的表面上说服教育、劝阻,内心依然放纵;有的对宗教问题在会上、在领导面前敢说,但在会下、在群众当中不敢说不敢管。一些党支部班子成员缺乏对民族宗教政策的学习和掌握,对党员信教不知道怎么管。一些党组织由于对党员是否信教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以致对信教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深不细,不少党员嘴上说不信教,不公开进清真寺,却背着党组织在家里做乃玛孜,坚持信教。
三、经常性教育措施
近年来,莎车县委把解决党员信仰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的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一定实效。
(一)狠抓教育,重点突出无神论教育
县委集中35天时间,对35078名党员、基层干部、“三老”人员分期分批(每期不少于3天)进行无神论教育培训。对村干部、党员、“三老”人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党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非法宗教活动23条界定、马克思主义“五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通过强化培训、强化灌输、强化记忆,村干部、党员、“三老”人员大部分能熟记会背“非法宗教活动23条界定”和马克思主义“五观”等内容,基本上能明辨是非,理解会用,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在强化教育的同时,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中深入开展查、摆、议”活动,认真组织农村党员和干部进行对照检查。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围绕政治立场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摆,查摆工作中,县、乡加强督查指导,严格审查把关,重点突出政治立场,确保了查摆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查摆,大多数党员、村干部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得比较准,触及了思想灵魂深处。阿扎提巴格乡8村1组党员艾白斯依说:“2000年,我妻子一直有病,我给宗教人士送了11只羊、18只鸡,请宗教人士到家里念经给妻子治病,一直不见好转,最后把妻子送到了医院,没想到只花了一点钱几天就看好了病,通过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以后我再也不相信胡达了”。
(二)狠抓管理,重点纯洁党员队伍
2004年春,县委结合全县开展的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建设活动,对党员信教情况深入调查摸底,共调查出信教党员1249名。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准备工作期间,县委再次组织人力对党员信教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调查出农村信教党员424名,城市信教党员44名。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信教党员的教育转化。
一是学习培训,思想教化。县委以支部为单位,专门举办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加强信教党员的思想教育,并对经教育不化的党员再以党委为单位继续进行教育培训,通过集中教育转化,大部分信教程度较轻的党员对党员为什么不能信教思想上有了深刻认识。
二是结对帮扶,真情感化。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危机,很难通过学习培训得到转化,如极少数下岗失业和生活特困党员对党信心不足,把希望寄托于宗教;极少数党员退休后产生“人到退休万事休”的想法,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参与宗教活动,甚至笃信宗教。对这些一时难转化的党员,由各党委(总支、支部)主要领导负责逐个进行谈话,并与班子成员结成对子,做好转化工作。粮油工业公司有退休党员20名,个别老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为此,公司党支部对退休党员的生活情况及联系方式详细造册,建立了在职党员与退休党员联系制度,定期组织退休党员过组织生活,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为老党员排忧解难。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信教老党员得到转化。
三是跟踪管理,督促转化。通过说服教育,大部分党员信教问题得到解决,但一些党员是表面上得到转化,实际并没有转化,虽然不公开进清真寺,却在家里做乃玛孜。因此,县委对信教党员的转化实行跟踪管理。一些乡镇充分发挥群众、学生及“设岗定责”党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教党员转化后的监督。一些企事业单位重点加强了信教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督。通过跟踪管理,进一步督促信教党员的转化。
四是严格制度,组织净化。长期以来,对信教党员的处理由于缺乏政策性、参考性依据,党组织在处理信教党员上放之以宽,失之以严,纵容了部分党员参与宗教。通过对党员队伍现状认真分析,县委制定了《莎车县党员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和《莎车县农村“三老”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党员信教和“三老”人员信教的处理办法。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准备工作,县委研究制定了《莎车县党员先进性标准(征求意见稿)》、《莎车县不合格党员的表现形式(征求意见稿)》,下发到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党员先进性标准和不合格党员表现形式,使之科学、实用、易操作,为处理信教党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对信教党员的处理,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于丧失共产主义信念,笃信宗教,或成为宗教职业者,经教育不改的,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执政能力建设活动中1249名信教党员大部分得到转化,对190名经教育没有转化的进行了组织处理。其中责令限期改正162名,劝退21名,除名7名。停发信教“三老”人员生活补贴42名。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准备工作中,农村424名信教党员和城市44名信教党员绝大部分得到转化。对54名经教育仍顽固不化的信教党员依据有关办法条例进行了组织处理,其中责令限期改正41名,劝退9名,除名4名。进一步纯洁了党员队伍,取得明显成效。
(三)狠抓载体,重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结合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按照先试点后推行的办法,实施了农牧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根据村级经济、社会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现状对农村农牧民党员共设4大类21个岗位。为进一步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又将21个岗位重新调整至10个岗位,并建立健全了定岗党员一月一汇报、一季度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制度,完善了定岗党员履行职责的奖惩制度及岗位培训制度。通过狠抓落实,有效地调动了定岗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一定的发挥。同时,县委还开展了党员“双培富民”工程,通过调查摸底,采取结对帮扶、科技示范、教育培训等措施加大“双培”力度,不断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充分发挥农村“三老”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县委在农村“三老”人员当中深入开展“三老带三青”(农村青年干部、青年团员、普通青年)活动,并认真落实“三老”人员生活待遇。2003年底,“三老”人员生活待遇得到100%的解决,增加了农村“三老”人员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责任意识,极大地调动了“三老”人员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加强了党员电化教育,把电化教育与落实“三项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县、乡、村三级电教网络建点率达100%,全县已建成党员电化教育示范基地31个,示范户950户。普遍建立了村级党员电教中心播放户。结合“双培”富民工程,县、乡累计筹集近40万元,扶持党员电教示范户。通过党员电化教育不断增强农民党员学科学、用科技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转自喀什地委组织部网站: http://zzb.kashi.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