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纪念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
2008年是自1998年济南会议提出神学思想建设以来的十周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基督教在神学思想建设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为此基督教全国两会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
1.围绕着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总结报告开展的活动
基督教两会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广泛征求对该总结报告的意见,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经16次易稿,于11月11日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上面世,由高峰宣读,题为《继续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努力办好中国教会》。①它总结了十年来在神学思想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取得了推动神学思想建设重要性的共识、活跃了教会的神学思考、深化了信徒对信仰的理解、丰富了教会的讲台信息、弘扬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增强了基督徒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十年来的主要经验是:立足圣经是推进神学思想的基础、坚持三自原则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前提、健全的基督教两会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组织保障、回应现实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对未来展望是:进一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要以各地基督教两会为依托,要以神学院校为基地,要以讲台为转化重点,要以中国优秀文化为沃土,要以实践信仰为要务。该稿是新一届集体领导的产物。
2.神学思想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由全国两会发起,共收到论文214篇,另有学者论文3篇,其中有21篇获奖。裴连山的《教会自我建构中的神学思想建设》、汤士文的《圣经诠释与讲台信息》、陈企瑞的《在地如同在天——从德国敬虔主义运动的社会事工服务浅析基督徒的社会责任》获一等奖;耿卫忠、杨联涛、黄凤想、林曼红、张克全获二等奖。获奖者中绝大多数是神学院中青年教师,也有各地教会较年轻的教职人员,充分地体现了神学思想建设是以神学院为基地,但已逐渐向基层教会推进的特点,神学思想建设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
3.各类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召开
目前,全国18所神学院校分为全国性、大区和省级不同的层次。在校学生1800多人,专职教师260多位。近30年来,已毕业学生约1万人,正因如此,很有必要对神学教育作一个总结。针对于此,“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2008年9月23~25日在南京举行。会议围绕着“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四方面展开,共有36人大会发言和宣读论文。另外,基督教两会于11月11~13日举办了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神学思想建设与讲台信息”研讨会。会议除了教界外,还有政界与学界参加。研讨会主要围绕着神学思想建设与成果转化、和谐社会、社会关怀、传统文化等四个方面展开。
从这次围绕着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发起的活动中发表的论文以及征文论文看,不管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之前些年均有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造就了一批中青年神学院教师和各地两会青年教职人员。这些神学文章题材广泛,真正体现了陈泽民早在1956年就提出、后由丁光训主教所推广的命题——“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这些文章中有对生态恶化的神学思考;有探讨中国教会在自己的处境中为普世神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提出基督教要去除西方化,还原福音本质,与中国文化社会重整;有从教会学的角度探讨三自;有些从教会制度上进行了神学思考;有从海外的宗教运动的社会事工联系到今天中国基督徒应负的社会责任;有从圣经和神学传统中论述基督徒关怀社会的必然性;有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提出了释经的原则;有从“经文、传道人和听众”三个讲道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初探处境化的讲道神学理念;有探索用比喻的方法使高深的神学理论转化为普通信徒所喜闻乐见的讲章;有对中国当前农村教会现状、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作了探讨;有些对妨碍基督徒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进行神学思考;有强调神学思想建设与中国文化的对话;有探讨基督教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有些结合汶川大地震,看到拓宽讲台信息、爱的维度的重要性;也有从圣经伦理学的角度,对如何构建信徒和谐家庭进行神学思考等。
这些题材广泛的神学思考有一个共同点,即均与中国教会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结合,也就是说,所有的作者都是带着问题意识来思考神学。神学所讨论的内容全都是非常实际的,正如汪维藩教授所言,中国神学的特点是“实际的、具体的、形而下的一面,带着中国人重实际、重实效、重实用、重功利的精神”②。这种重实际和重实效性的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所讨论的问题不少是与当今社会密切相连,如教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包括构建和谐家庭)方面发挥作用,如何为经济建设作贡献。二是密切与教会实践相结合,包括如何使神学思想转化为讲台讲章,如何正确读经和理解圣经等。三是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好建议,如就怎么解决当前农村教会教牧短缺的问题,提出“所有新毕业来的神学生由该区两会统筹分配,到农村工作锻炼两到三年,工资由区、县统一足额发放,经两会考核优秀的再调入区教会工作。长期在农村教会工作的,区、县两会则要定期进行奖评,保证他们生活待遇与区、县教会的同工基本相同”,等等。③
除了与实践紧密联系外,这些文章也反映了这些年来中国教会对“三自”理解的深化,特别是反映在从过去只强调政治含义上的“三自”,转向了教义神学上的“三自”,正如有文章提及的突出“三自中的神学主体性”。实际上,一个国家的教会要真正独立自主,不打造与自己本民族文化密切结合的神学是无法自立的。政治上只能做到切断与海外教会的组织上的联系,但却无法切断其教义神学上的联系。表面上看起来实现了自传,但传什么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只能继续传西方式的基督教神学。因此神学思想的本色化是非常关健的。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本色神学正在逐渐建立,对“三自”的思考不再局限在政治含义上,而是从教会制度、教会学、符号学等方面来考虑,反映出中国教会对“三自”思考的新思路,这也正是这十年来神学思想建设逐渐深入的体现。
此外,这些年来教会加大了对社会服务的步伐也与神学思想建设有关。以前一些信徒只关心主内弟兄,很少关心社会,在“爱弟兄”与“爱众人”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④,如今不管是在2008年初南方雪灾,还是在汶川地震,或是在助学、盖学校、修水利、架桥铺路、艾滋病防治,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使贫困地区脱贫等等都可以看到中国基督徒的身影。⑤当然也应该看到,教会社会服务力度的增大,也与社会对宗教团体的接纳有很大关系。过去社会对宗教团体常常带有偏见,使他们想为社会服务都没机会。政府对此也并不支持,怕因此而扩大了宗教团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如今,社会对宗教变得更开放,因此也使教会有更多的机会为社会提供服务。
从上述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中国基督教会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与基督教两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努力有关,也与十年来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密不可分,更与社会的变化给教会提供的各种服务契机相互关联。
①高峰:《继续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努力办好中国教会》,《天风》2008年12月上半月刊,第6页。
②汪维藩:《中国教会神学思考之特色》,《金陵神学志》(复)第13期,2008。
③张建:《基督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挑战》书面稿。
④高峰:《继续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努力办好中国教会》,《天风》2008年12月上半月刊,第5页。
⑤详见《爱是我们的使命——陕西教会社会服务事工介绍》,《天风》2008年9月上半月刊,第40~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