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事工团队的纠纷带来的结论偏见

(3)事工团队的纠纷带来的结论偏见
有关事工团队的纠纷方面,基本上是指家庭教会来说的,因为三自教会由于有组织和体制章程的严格约束,难以在行动上分化为不同的事工团队,而家庭教会则不一样,基于她本身没有统一组织和共同宣言,因此很容易会因为教义不同或理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工团队。
笔者之所以要谈及家庭教会不同的事工团队,理由如下,因为某些事工团队之间的隔阂和纠纷非常深,因此在对海外的接触中有可能存在彼此恶劣的诋毁和攻击,从而影响海内外基督徒对中国家庭教会某些群体的深深误解和偏见。
综观这些年的中国家庭教会,特别象河南、温州、安徽、东北等地,尽管事工仍然在有节奏地开展,尽管福音仍然在迅速地复兴,但是,其中的负面情况也时有显现,其中尤其典型的便是团队之间的隔阂和纠纷。有关这一方面,笔者用两个字来描述,一个是“分”,一个是“争”,一个是“拆”。“分”都有哪些“分”法呢?最早是家庭教会从三自教会里分出来,然后就有因为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义持不同的意见而分的,接着就有灵恩不灵恩分的、举手不举手分的、听不听话分的。同时,还有因为代沟问题分的、性格差异分的、私人恩怨分的。除了“分”以外,都是怎么去“争”的呢?这就更细了,有在本地争位置的,有在外地争地盘的,有在同工内争权力的,有在信徒中争威望的。于此同时,还有在海外争事工资源的,在国际上争个人影响的。那么“拆”都是怎么去拆的呢,这就更让人心惊胆战了,笔者用五个词来描述:“拆台”、“拆散”、“拆毁”、“拆迁”、“拆建”。“拆台”指的是用或明或暗的手段在背后拆对方的事工平台,“拆散”是指用挑拨离间的手法来拆散另一团队的同工队伍,“拆毁”指的是用恶劣的手段捣毁了对方的事工,“拆迁”指的是破坏某一个团队在某一个地方的事工致使对方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拆建”指的是某一团队在某一地方的事工以便让自己的团队在原地开展。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中国家庭教会的团队都有这样的情况,也并非只有家庭教会有,三自教会也一样;事实上也并非只是中国教会有这种情况,很多国家的教会都有不同程度的纷争现象。而且笔者也认为并非所有的分歧都不好,有些教会的确是基于坚持圣经原则和信仰立场的缘故。笔者之所以花篇幅来描述教会黑暗的一面,一方面是希望海外基督徒能更客观地来了解中国教会的情况,同时也希望所有海内外的主内肢体能为中国教会祷告,求主能他的宝血来洁净教会和保守教会。
纵览整个中国家庭教会事工团队之隔阂状况,大体来讲其纠纷的源头来自几个原因,其一是由教义分歧引起的,其二是由事工理念不同引起的,其三是由领袖个人恩怨引起的。
就以上引起事工团队纠纷的三个缘由,笔者重点分析一下有关教义方面的分歧。有关教义方面的分歧,比较典型的议题有“如何看得灵恩问题?(福音派与灵恩派的张力)”、“一次得救是否永远得救(加尔文主义与阿米念主义)”、“如何认识末世论?(千禧年问题、被提前后问题)”、“如何认识人论?(由倪柝声三元论引起的讨论)”。不过在这几个议题里,目前引起重大分歧甚至影响团队之间隔阂的要数前二项,即“如何看待灵恩问题”和“一次得救是否永远得救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因灵恩问题引起的争议。
a、灵恩问题引起的分歧
所谓灵恩问题其实在神学上所涉及的是圣灵论的问题,纵观近几十年中国家庭教会的圣灵观,如果可以给以笼统的划分,似乎呈现了两大信仰阵营,即反灵恩的圣灵观和灵恩派的圣灵观。对于这两大阵营就灵恩问题所出现的张力,余达心教授曾形象地指出:“在华人教会中,福音派与灵恩派之间虽庆幸没有剑拔弩张的对峙,却有一种隐然的猜疑与对抗,以至无形的疏离。两者在保持距离中彼此容忍,对福音大能及基督的奥秘各自表述,却鲜有直接深入的对话。两者既不视对方为异端,却看对方的信仰及其生命表达,有亏缺或危险之处。”
据笔者观察,中国家庭教会就圣灵功能的解读方面所出现的张力已趋于白热化了,双方的裂痕不仅在程度上已根深蒂固,同时在时间上也已旷日持久了。双方甚至连沟通的平台都难以建立,所谓的交流和沟通基本上只出现在学术界,而少有在具体的事工中。尤其可惜的是很多事工团队彼此之间的攻击也以灵恩问题作为互相攻击的把柄。特别是在与海外教会接触的过程中,两种倾向的团队时常会互相攻击对方,甚至在事工中会互相“拆台”。如下笔者大略分析一下双方的观点:
在一些持守灵恩派的团队看来,某些反对灵恩运动的团队所持有的信仰明显过于教条化,在信仰生活领域似乎过于强调教理的认信及理性的解读,而缺乏亲身的经历和感悟,在圣灵观的整体认识上只强调了教义的解读和诠释,却丢失了圣灵临在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他们认为这些事工团队的信仰状态已落入一种“枯干”的局面。目前中国倾向灵恩派的大团队有河南的方城团队、中华福音团队(唐河团队)、温州区会团队等。一般来讲,这些倾向灵恩派的家庭教会乃是受到几位国际性灵恩运动牧师的影响,比如韩国的赵墉基牧师,香港的包德宁牧师,美国的温约翰(John Wimber)、韦约翰(John White)、彼得韦拿(C.Peter Wagner)和班尼汉(Benny Hinn)牧师,德国的布永康牧师、新加坡的邝健雄、康希牧师,这些牧师在不同阶段和时期都与家庭教会几大团队保持联系。
而在反对灵恩派的团队看来,灵恩派所开展的灵恩运动则有过于强调主观经历的嫌疑,在信仰的体验里似乎有本末倒置的现象,即把“圣灵为基督做见证”的福音信息扭曲为“圣灵为满足信徒愿望”的成功神学。因此,他们认为灵恩派团队的信仰解读已出现一种“扭曲”的现象。反对灵恩派的团队在中国也有非常大的群体, 但在团队方面似乎没有灵恩派的团队规模大,而且其存在形式比较分散,没有像灵恩派那样形成大的团队,反灵恩的群体在温州、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众多的群体。一般来讲,反对灵恩派的教会团队基本上是受到近十多年改革宗运动的影响,其实具体来讲就是受到以唐崇荣为主的归正运动的影响。
b、得救问题引起的分歧
有关“一次得救是否永远得救”的问题上,中国家庭教会大致分为两派,即“一次得救派”(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和“可能失落派”(得救后可能还会失落)。“一次得救派”认为如果一个人真正蒙神拣选、真心相信耶稣,那他就会永远得蒙神的保守。尽管他一生中会经历犯罪和软弱,但是这些经历不会使他丢失永生的生命,因为神应许会永远保守他,并引导他悔改认罪。当然他们会认为人如果犯罪会遭受神的管教和惩罚。中国家庭教会里的“一次得救派”群体基本源于坚持改革宗的群体,事实上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观点就是改革宗的神学基础之一。
而“可能失落派”则认为一个真正相信耶稣的人也有可能会因为离弃神而最终堕落,因为人得救后,尽管神的生命会在人心里时常提醒和引导,但是人有时也会顺从自己的罪性而任意犯罪甚至失落救恩。有意思的是,“可能失落派”在中国大部分来自灵恩派的群体,也就是说灵恩派的教会基本上都坚持“可能失落派”的立场。
有关中国家庭教会就“得救是否稳固”问题的争论历史,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最早是在河南和温州教会被提起的。据有人透露,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温州教会牧者之间辩论过这个问题,而在80年代中后期也曾有河南教会与温州教会的牧者就此问题发生过争执。进入90年代后,事态便逐渐由这两个地方扩散到全国各地了,而目前它也已成为导致中国家庭教会分裂的几个重要神学问题之一。据了解,在国内有些地方,持这两种观点的教会已互相不往来十多年了,甚至有些地方,互相之间的隔阂比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之间还深。

余达心,“圣灵恩赐与圣灵工作”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第三十三期 (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