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陆昆:以门徒训练为中心的教会牧养

以门徒训练为中心的教会牧养

文/陆昆 一、教会的本质是由信仰告白决定的

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3-19)

这段经文从很多方面来讲都意义重大,它在马太福音中占据结构和篇幅的中心位置,就其内容而言,也是所有福音书甚至全部新约的核心,因为在这里门徒第一次对耶稣的身份有清楚宣告:“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如果我们说新约其实只讲了一句话,其他一切都是对这句话的说明和应用,那可以说就是这一句,说明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但是这段经文意义重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里新约圣经第一次出现“教会”一词,所以,想了解教会必须要关注这一段经文。

饶有意味的是,这一对耶稣宣信的事件是发生在远离门徒日常生活地带的凯撒利亚腓立比。生活在加利利的门徒显然更熟悉加利利往南去耶路撒冷的路途,而不是位于加利利北部边界外的凯撒利亚腓立比。在这里耶稣问了门徒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耶稣是谁。耶稣身份的问题最终要揭示出谁是真神的问题,这绝不只是宗教性的问题,因为谁或什么是真神的问题是在问:对一个人来说,决定他当下和永恒中生死祸福的最现实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他必须依靠的。这一点规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行为准则,也最终决定他当下和永恒中的际遇,因此,绝非学术问题,而是人生抉择。

但必须留意的是对耶稣身份的追问不是发生在门徒日常生活的现场,恰好相反,这个追问是发生在耶稣带着门徒远离他们日常生活的现场和关联时,因为门徒必须脱离狭窄的自我关注,而客观地认出正在通过耶稣进入的上帝国的运动,并且不是在对自己的需要和欲望的执着中,而是在耶稣的行动和旧约伟大预言的关系中认出耶稣的弥赛亚身份并且委身于他。

了解耶稣的身份常常有两个不同的趋向,其中一个是对于正在做着丈夫或妻子、渔夫或者税吏的我,耶稣是谁?他给我在这样的身份和生活中带来什么榜样、能力或者帮助。这是今天很多牧者试图带给会友、来教导他们活出信仰的进路。但是真正的进路却可能正好相反,就是首先不是去问耶稣对我而言是什么,而是耶稣他自己是谁?在这个地方他们不能做他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过他们一直在过的生活,耶稣带他们从他们所赖以度日的一切剥离出来,耶稣不加深他们的亲情,不赋予他们原来的工作以更强的动力和榜样,也不给他们智慧和能力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成果丰富,而是离开这一切,来客观地辨认耶稣是谁,并且离开原有的生活和一切关联来委身于他。

但耶稣没有直接问“你们说我是谁?”,而是先问:“人们说我是谁?”,引出了似乎正确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回答。世人可以不认识耶稣,犹太的智慧人可以不认识耶稣,但是跟随耶稣、耶稣想把自己交付给他们的那些人不认识耶稣是不行的,所以耶稣问“你们说我是谁?”这时彼得脱口而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之后耶稣马上就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为什么耶稣说彼得是被神恩待和赐福的?因为彼得能做出这个宣告超越了他自己的智慧,因为这“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非常重要的是后面的经文,第一次出现了教会的字眼,并说明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然后是关于教会的权柄、功能,教会在地上的工作和使命,并说教会有着磐石一样的基础,整个教会就建造在这个磐石上。关键是“这磐石”究竟指什么?天主教至今认为这磐石当然是指彼得,对他们来说教会之所以为教会是因为里面有大使徒,所以今天教会就建立在教皇这个磐石上。然而,关键的“这”字在这里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出现在前一节“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此句中的“这”是指彼得所作“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个告白,因此,紧接着的“这磐石”也一样是指前句的彼得的信仰告白,所以教会是建立在对耶稣的正确的信仰告白这一磐石上。从这点来说,若一个教会的诗班不够好或者没有诗班,同工团队不够健全,甚至没能够对重大的罪作有效的劝惩,这样的教会是不够好的教会;但若一间教会缺了对耶稣正确的信仰告白,她就不再是教会。教会的一切都是信仰告白,教会的敬拜是向神的信仰告白,教会的宣讲是向世界的信仰告白,教会的行动是以行动表现出来的信仰告白,教会之为教会就在于信仰告白。

最近讲论信仰告白成为风气,但仅仅在崇拜中有一次使徒信经的诵读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把威斯敏斯特信条确立为本会的告白也是远远不够的。信仰告白体现在教会的讲道当中,个人布道、礼拜和个人相交时的见证,教会的公祷和敬拜的带领,选唱的诗歌,培训时选择的教材等等,也都是教会的信仰告白。而且就牧养而言,这些其实比正式的信条更能体现和模塑教会成员的信念、感受方式和态度。

今天的教会有一种倾向,就是试图绕过对圣经教义理解的差异,而追求事工上的合一,但事工的关键就是传什么样的福音,福音怎样造就信徒及造就怎样的信徒,说到底还是信仰告白的问题。对基督的信仰告白也决定教会的事工理念和模式。

二、耶稣事工的核心——门徒训练

在教会里有很多的事工,如查经班、祷告会、青年聚会、同工会……也有社区服务、慈善事业,就教会整体而言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其实教会做的事就是耶稣做的事,如使徒彼得所说,耶稣是我们的大牧人,又是牧者之长,所以教会核心的使命就是牧养。现在教会牧养存在很多问题,人们在关心怎样能更有效的牧养,但其实最先要明确的是要把人养育成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讨论和评估果效。

如果看耶稣在世上的工作,我们会发现耶稣道成肉身,之后成长、受洗、受试探,然后才开始进入事奉。耶稣有非常多热情的跟随者,成千上万的人拥戴他,但在整个的事奉中,耶稣并没有把专注点放在人群,而是放在十二个门徒身上,甚至在十二个门徒中他也特别把彼得、雅各、约翰分别出来,作为骨干更贴身地养育他们。在福音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序列:耶稣——彼得、雅各、约翰组成的与耶稣紧密同在的小组——十二门徒的团队——七十多个比较亲近的门徒——五旬节马可楼祷告的一百多人,耶稣教导和训练他们。所以我们作组长的,作平信徒骨干的,作全时间事奉的领袖的,也要学习耶稣在世上的牧养模式,在教会中训练门徒。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可3:13-19)

这是马可福音首次出现的十二门徒的名字,耶稣设立十二个门徒来跟随他,虽然还有很多的人想跟随他,耶稣也向众人传讲“天国近了”的福音,但耶稣专注在这十二个门徒身上。这是公开设立门徒,而四福音的最后都是耶稣差遣门徒,所以可以这样概括:耶稣在世上公开的事奉生涯是由拣选设立门徒到差遣门徒的过程,这期间耶稣在训练他们。

马可福音的记录显出门徒训练有如下一些要点:

首先,带领者要去拣选。教会很容易形成一个很热心的圈子,他们很愿意也很努力地在教会里服事,但耶稣并不是让那些想做门徒的人跟随他。有时候耶稣用严厉的挑战来拦阻信心不坚固的人,但在已设立的门徒软弱的时候他却一直扶持他们、带领他们。拣选是主权性的,不是对所有人,也不是任意地对少数人,而是在选择中确立一些人。

第二,就是公开设立十二个门徒与自己同在。设立是指自己知道,对方也知道,甚至旁人也知道所设立的人是正式跟随的成员。这些人和耶稣的关系最核心的原则是“常和自己同在”,这是门徒训练中最核心的观念——同在。耶稣作为门徒训练的带领者,他花时间与门徒同吃、同住、同行、同事奉、同甘共苦。但是对这部分的理解也有很多的混淆,今天很多人以为门徒训练的原则就是道成肉身的原则,你要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过他们所过的生活,与他们认同,在他们的立场上教他们如何行。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至少就这段经文而言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这段经文不是耶稣进入门徒的境地,而是门徒被带出了他们的生活,进入到耶稣的生活,是这样的同在。门徒训练的原则是:耶稣是为福音来的,为福音活的,门徒就要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来跟从耶稣,做耶稣做的事,过耶稣过的生活,这才是门徒训练的要点。

三、几项神学前设:

1、十字架上的替代性救赎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整本圣经有很多内容和原则,这些内容和原则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约,约是上帝和人的关系的规范,因此圣经的核心可以说是上帝和人的关系。但这不是随便的关系,而是在神设立的规范中的关系。那么这个约的本质是什么?旧约中一个典型的约就是西乃之约,借此约构成了以色列作为一个共同体和神的盟约关系。在此关系中有三个基本的设置:先知、祭司和君王。

先知的主要职责关乎律法,他基于律法,随时对以色列提出行动的要求,指责他们的错误,要求他们回转,并且依据此约指明他们将要遭遇祸患,也依据此约传递上帝仍然不放弃施行救恩的应许。这是上帝在以色列中设立的先知系统。虽然亚伯拉罕也被称为神人,是先知,但是圣经中第一个典范先知是摩西。此后所有的先知都是依据于摩西五经来发布各样的预言。

第二个是祭司制度。百姓未必能够遵从先知的教训,那么犯罪的百姓仍然想要和神保持盟约内的关系就需要另外一个设置,这个设置对以色列而言,就是祭司制度,透过替代性救赎的献祭使犯罪的人能够来到神面前。

而保障先知制度和祭司制度,或者说保证律法和圣殿里的献祭能够持续下去的,是以一种国家政权的方式、带着强制性的、在以色列这个共同体中落实上帝期待的王政。这是旧约有的三个制度:先知制度、祭司制度和以色列的王政。

就新约而言,我们很清楚先知、祭司和君王都是指向基督的。旧约如此,新约更是如此。约的本质是什么?约的本质就是基督。当我们说到基督的时候,说他道成肉身、神人二性,他在世上怎样工作、怎样死、怎样埋葬、怎样复活、怎样升天、怎样在天上代求、将来还要怎样再来——在这一切关于耶稣的记录中,最核心的就是十字架,是基督的死和复活。在圣经里,基督的死和复活被当成一个事件,即基督的十字架事件。希伯来书2:14中解释基督诞生的时候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换句话说,耶稣为什么道成肉身?为了死。这是圣经的解释。以至于他的来、他的事奉专注于他的死里复活,复活本身意味着高举、荣升,因此耶稣的降卑和高举是在死里复活里面体现的。也正是在十字架上,有上帝的公义、上帝的慈爱,上帝的定罪、上帝的圣洁,十字架的核心就是上帝!基督教最经典的命题就是替代性救赎!耶稣是替我们在十字架上死,为我们复活。十字架不单单是神的爱,不单单是死给我们看,而是替我们死。

当我们如此说,是在说整本圣经的核心是约,约的本质是基督,而对基督的说明的核心在于十字架上的死和复活。对十字架事件的解释的核心是替代性救赎,这是福音的核心,是支配对其他一切圣经原理的解释。

2、基督徒生活的一切都是由这一福音支配的

基督徒应该如何生活?新约里没有赐下新的律法,新约里赐下两件事,一是福音,一是内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圣经讲到基督徒生活的时候,多次讲到你们行事为人要与蒙召的恩相称,因此,基督徒的一切生活就是由这个“相称”所决定的,即与所蒙的恩、所蒙的呼召和基督的福音相称。换句话说,基督徒的生活由十字架上替代性救赎这一福音支配着。

3、基督徒生活的实际是一个奥秘,这个奥秘就是与基督的联合

基督徒生活的实际是什么?在圣经中把它说成是一个奥秘,这个奥秘就是,一个基督徒通过对福音的接受和圣灵内在的工作而信耶稣。这个信不单单是一个观念,而是实际发生的一个奥秘的联合:基督在我里面,我活着就是基督。“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保罗说这话的时候,不是保罗作为超级基督徒才说的,而是在说明基督徒生活的实际。
在这样一个联合中,实际发生着五重意义上的联合,即身份、性情、使命、权柄、命运(际遇)的联合。

首先基督是儿子,我们因此也是;基督是义的,我们因此也被称义;基督能与神有亲密的相交,我们因此也可以;基督作王,我们因此也要和他一同作王。

但不仅仅是身份的联合,既然基督在我们里面,这联合也是性情的联合。一个真基督徒,他里面除了他原有的旧性情仍然在作祟以外,实际上他也有了一个全新的性情——基督的性情。圣经里说,我们借着福音脱离从世上情欲来的败坏,得以与神的性情有份。(彼后1:4)保罗也劝勉说,要以基督的心为心。(腓2:5)因此,说基督在我里面的时候,实际上是说我们开始有基督的性情。

通常我们会在教导信徒的时候,谈到我们在与基督身份上的联合中带来的益处;在讲基督徒要努力地效法基督的时候,讲基督徒与基督的性情的联合,要像基督一样仁爱、正直、温柔、勇敢、忠诚、谦卑。但是圣经里面还有使命、权柄、命运的联合。

所有基督徒应该在使命上与基督联合,基督做的事是与基督联合的基督徒要做的事。最近教会里面流行一种说法,大意是,正如耶稣基督作为弥赛亚如此忠诚地完成了他的职分一样,我作为医生、商人、学生也要像基督一样忠诚地完成我的职分。我是律师,我就付出全部的力量,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地专注于我律师的职业;我是医生,那么我就像基督忠于他的弥赛亚职分一样,忠于我医生的职分,然后竭尽全力地去治病救人,成为最好的医生,并以此荣耀神……这是非常有感召力的说法,这种感召力主要在于他在不信耶稣的时候,会特别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当我努力去查考圣经的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这种说法是有吸引力的,但是不够准确。对于一个因为懒惰而连本分都不肯尽的人,你给他这样的提醒是好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主导性的教导,那么基督徒根本没有办法在使命上与基督真正地联合。基督说,我所做的事,你们也要做,并且要做更大的事。基督呼召整个教会和他一起成为拯救灵魂的工具,基督徒是基督的延伸,基督自身在世上的时候,虽然身为木匠,但并没有以如此忠诚忠于木匠的职业,而是作为弥赛亚,专注地去拯救失丧的灵魂,甚至为卑微、污秽的灵魂付出他整个生命。

基督徒与基督使命联合的时候不是作为基督徒个人,而是作为基督徒共同体——教会来获得基督的权能。每个基督徒不一定有全部的权柄,但作为整体而言,教会在被授权担当基督使命的时候,有基督在世上行走时所具有的权柄,可以说这是所有的新约书卷一致证实的事情。如果我们稍稍客观地看教会历史,这也是一致证实的事情。这个使命的呼召和权柄不是单单给传道人的,而是给整个教会的。

因此还有一个联合,即基督徒和基督在命运上的联合。基督所做的事,我们要做;同样基督所遭遇的事,我们也要遭遇。这就是说,我们应当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我们要与主同行,与主同受苦,才与主同得荣耀。像保罗说的,让死在我们身上发动,让生在你们身上发动。担当使命的特质就在于与基督在命运上的联合,换言之,是在今生与基督的降卑、弃绝、患难连在一起,这也是新约圣经一贯的教训。

所以基督徒生活的实际在于与基督奥秘的联合。那什么叫工人?工人即自觉地意识到这种联合,并努力活在这种联合中的门徒。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与基督的这五重联合,并有意识地、努力地活在这联合中的门徒就是工人。

4、这一联合的三重途径

我们与基督的联合是实在的联合还是观念的联合?胎儿在母腹中是通过脐带与母体连接在一起,虽然胎儿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脐带,很多基督徒认为,基督徒与基督联合是通过自觉的观念,而不知道其实是通过很具体的实在。这个实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道,即圣道。圣经说,道就是神。道是神的意念、神的计划,当它发出来的时候,也是神的行动,而不是人口中的命题。道是活神,是活泼的,有位格性的。我们通过信福音,或者说神的道在我里面,我与基督发生实际的联合。第二,神的灵,即基督的灵内住在我里面,使我与基督有实际的联合。第三,我属于基督的身体,在教会的共同体中我与基督有实际的联合。

若这三样缺一样,剩下的两样就不是真的了。有些人这么说:我有福音,我也有圣灵,但不去教会,我只要祷告,读神的话,照神的话去行就行。当然可以这样,但是你读经时怎么没有看到圣经吩咐你要聚会呢?道是通过教会传的,也是在教会里被验证的,道离开教会,那么道也就不是道了,而是赝品,只有在教会中被传讲、被验证的道才是对圣经的正确解释。最近很多人说,我只要圣经,不要教义,其实这也是一个教义,这样说的人通常只是在有意拒绝圣经中某种公认的教义时,才喊这种口号。道是教会宣讲的道,圣经是教会解释的圣经。也有人以为:我们教会虽然没有人好好读圣经,也没有人好好讲道,但却有圣灵的工作。没有这样的事!因为圣经里的圣灵是真理的灵,是话语的灵。

但是反过来说,这三样中只要有一样是真的,剩下的两样虽然暂时体验不到,但是它们实际也是存在的。你说我们教会只讲道、只要求弟兄姊妹相爱,只传福音,但却没有圣灵的工作——这是不可能的。而在一个地方即使没有像样的礼拜堂,没有像样的一群信徒,即使没有牧师、没有长老、没有圣餐礼,但是只要在那里有道,有圣灵,那么他和基督的联合就是真实的。一个宣教士,远离差遣自己的教会进到一个没有基督徒的地方,但是他借着道和圣灵,实际上也是连接于整个教会。所以,有任何一样是真的,剩下的两样即使没有体验到,它实际也是存在的,同样,若缺失了任何一样,即使你认为全有,那也是假的。

基督徒有五重联合,这五重联合是通过道、圣灵和圣徒共同体——教会来实现的。这是教会牧养的神学前设。

四、教会的现场观察

在教会中必须要做门徒训练吗?必须用很多的时间建立一小群人,再以他们使整个教会强健吗?这是必须的方法吗?我不知道你怎么评估你所在的教会的现场,从我自己服事的经验来看,在我所在和我所熟悉的教会中会有这样三种现象:

1、教会比较固定聚会的人中有大量的非基督徒——没重生的人。

纵然他一次不落地参加主日崇拜,但却可能是没信的人。不仅如此,在教会核心成员里,甚至传道人当中也可能有没有重生的人。因为一个人很忠实地参加主日聚会又不惹事,顺服教会的各样安排,三年后他就有可能做同工。我服事的教会中有一位姐妹很热心,也相当认真,很有果效地服事和带领人,是世界上很敬业的那种,很让人敬佩,但是你仔细观察,会觉得她还没信,支持她服事的是她的为人和品格,而不是在灵魂里的救恩之乐。后来我有机会和她深入交谈,她就反抗我说,你别和我说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我至今一直理解不了也不能接受,上帝让自己的儿子替我死无异于让我拿我的女儿做成肉馅喂宠物。教会的核心信徒中会有这样没有重生的人。其实,已经信的人无论他的生命多么软弱,时候到了,环境合适,他就能很好地成长;但如果里面没有生命,无论你在他身上做什么他都不会成长,就像在春天种一粒瓜子,有适当的水分、土壤、正常的温度,阳光照着它,它就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结出一大盘葵花籽;但一粒炒熟的瓜子你无论对它做什么也不可能长出一盘炒熟的瓜子,因为里面是没有生命的,你给它适合发芽成长的水分、湿度,它就会烂掉。

2、重生的基督徒当中也有很多人缺乏分明的信仰核心。

这些人身上会有很多基督徒的特征,但你会观察到他没有力量,很琐碎。对基督徒来说琐碎不是性格而是涣散的信仰状态,原因是他的信仰没有核心。信仰没有核心生活就没有核心,有时他的生活有核心,但那个核心和信仰背道而驰。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教会教导缺乏深度,也缺乏个人有深度的灵修造成的。

我们常说读经要有亮光,什么叫亮光?就是在读经的时候常常被圣灵光照,以至于那些话语非常扎心,刺透自己,通过读经突然明白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不明白的道理,看到自己原来没看到的真相,于是生命不断地被更新改变。这不是仅凭教导就能达成,而是要在教会的训练中引导信徒,最终能够达到又有深度又有灵感的个人研经。今天教会很可悲的是信徒不读圣经不明白圣经,却追逐着好像很有力的传道人好像追星似的。在教会强调读经、推动读经是很难的事情。有的人不爱阅读,但他们信主之后反而会很专注地读,因为原来没有阅读习惯所以他轻易不上网,不看报纸不看杂书,他实在想读点什么的时候就会读圣经,这样的人反倒信得比较单纯,也有深度和力量。最可怕的是平时爱读书还读很多书的人,他们宁愿花时间去读他人的讲章也不肯去读圣经,这样的人应该控制自己的阅读。除了专业书外,阅读其他书所用的全部时间不要超过你读圣经的时间,如果实在不能就宁可少读,少读圣经也少读其他的书。

教会普遍缺乏有深度和系统的训练,圣徒缺乏个人有深度和系统的研经,会使信徒知道很多但不真知道该知道的。有时我会遇到在教会一两年的很有学问的信徒,半小时的谈话中他会给你讲出二三十个神学家的名字,但是你让他说出二三十个圣经名字,他却支支吾吾。其实他不知道他挂在嘴边的神学家之所以成为神学家,是因为他们非常下功夫研读圣经。我们应当知道,神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使圣经中的要点显明出来,但比这更重要更直接的是圣经。

3、信仰核心正确分明的基督徒因为缺乏有效的纪律、团体生活、使命感和能力,实际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力量,有些传道人也是如此。

当我询问一些年轻弟兄:你希望35岁时收入是多少?大多数人会说要在北京生活可能需要七、八千吧,但要知道经济上过高的期待几乎使他在将来的信仰生活上没有出路。这不是说他在社会上努力工作挣不到这些钱,而是说将期待降低就能给自己留有更多的可能、更多的空间。有很多人对安全感和名誉有很强的追求,这些都是需要胜过去的。为什么这些人会没有力量?原因很简单,力量是需要训练的。他们在教会中受到的挑战比较少,没有机会面对信仰的挑战,所以要在教会里从最核心的同工开始挑战:你真的相信有一位活的神在掌管这个世界吗?你真的相信你是个罪人,严重地得罪了神吗?你真的相信按你的罪而言你该下地狱吗?你确实相信上帝让他的儿子为你死和复活就是为了担当你的罪吗?你真的相信他担当了你的罪你就被赦免了吗?你真的相信主会再来,这个世界会过去吗?你真的相信你永远的归宿是在天上吗?都相信,那么这支配你的生活吗?一定要从最基本的来不断地挑战他们。在这个过程里一个好的教会应当让假信的人呆不下去,不信的人能够留住,他呆在这里会害怕,他会想到万一这是真的,自己就灭亡了,这样,他就有机会面对信仰。很多时候教会的成员没有被挑战去确认信心,因此他在教会中就有可能最终会灭亡,八十、一百年后我们都会离开,离开的时候你去哪?你很确定吗?由什么决定?——由活着的时候是否信耶稣决定。因此,不信的要使他信,信而不够明确的要使他明确,明确而没有力量的要用纪律操练他,使他脱离各种各样属世的私欲和贪恋,能够让他强有力地服事神,这里有门徒训练的精髓,这就是门徒训练要做的。

五、信徒成长过程描述和分阶段训练

其实属灵的生命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有将信将疑的,有刚信的,有信得比较确切的,有信了但还没有任何顺服的行动的,有相信并已经开始按着自己的信心顺服的,有根本不想服事的,有服事而且有果效的,还有他一服事牧者就着急的,因为他碰哪儿哪儿坏,他最好别碰,……你会发现信徒生命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没有哪位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没有年级划分,所有的人都在一起,学十位数以内的加减法,也学开平方开立方,还学二元多次的方程,学笔画也学写字也学文章分析。在教会里的成长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信徒成长过程没有关心,教会就会像刚才说的学校,信徒还没有信,你就教他怎么舍命。所以教会领袖、组长或带领者要思考:信徒是否也会有一个成长的阶段和成长的逻辑?基督教真理是不是也有一个从核心出发而有的逻辑过程?提摩太后书3:15-17特别讲到圣经对一个人的功用: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5-17)

圣经最基本的也是最首要的是什么呢?是圣经里面有一种智慧,这智慧引导人信耶稣以至于得救,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智慧。随后接着又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而这样的结果是使属神的人得以完全,完全的人可以行各样的善事。这里的“善事”和我们说的好人好事不一样,说的是行神所赐的圣工。这段经文在一个人成长的逻辑上分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信徒应该是重生的人,那什么能使人重生呢?圣经有使人得救的智慧,通过教导圣经使他得以重生。

第二阶段: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 已经重生的人、已经信的人该怎样在信心里生活?这里强调说他要被圣经教训,受圣经的督责、管教而归正,又通过圣经来学习义。教训的意思是教导和训练,告诉他何为对何为错,并且训练他,让他练习着做对的事情。圣经可以规范人的生活,通过圣经可以学习分辨对错。而当一个人已经知道对错却不肯按照对的去做的时候,那就要督责他,督责就是督促、推动、拦阻。通过圣经得到教训后,就当被督责着归正,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在上帝的公义中生活。简而言之,一个人在明白了基本的救恩道理、因此生发信心的时候,他不单要按着正确的方式生活,而且要被训练能够按着正确的方式生活。

第三阶段: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 当他的生活被圣经约束和规范的时候,他会逐渐成形。完全指一种品格,若一个人不断地被圣灵感动,里面充满了感激和欢喜,他的人格就已经完成了变化吗?其实不是。他虽然会有一种愿望,一种正确地按神心意生活的愿望,但不等于他就是按着合神心意方式生活的人。一位信徒立定心志要从罪恶中出来,他的决定是真的,但并不等于他完成了这个变化,他不是立即就在罪里断绝,而是在义里面不断地被修复和强化,然后他才真的有力量脱离罪的捆绑。“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是说他不仅愿意而且实际遵行圣经的规范,实际遵行的时候品格才发生变化,才能得以完全。

第四阶段: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在一个真正操练顺服的过程中是会有些反差和问题的,而圣经帮助他过一个合神心意的生活,当这个生活慢慢变成他的习惯、品格、操守,成为他的纪律时,这就成为他的人格。而这个人格开始学会按着神给的恩赐服事,能行各样的善事,就是行神所赐的圣工。

我们要去评估基督徒成长的过程:他是信的吗?他愿意信;他知道他所信的吗?他对基本的救恩真理在理智上是同意和知道的;那他意志上愿意顺服吗?他愿意但是没有力量——那就是在生活中缺乏操练,要去训练他,到一定地步你会发现这些训练会内化为属灵品格,而且显出来。这个过程中给他工作和使命让他来一起担当。重生得救——生活被圣经规范、约束——形成品格——被神使用,在这四个阶段中要按着不同的方式给他们训练。对于慕道友和进入教会还没有明确信心的人,给他查相当于《唯独耶稣》、《基督里的新生命》或者《新生命门徒训练教材》这类的教材;在我们确认他这一部分已清晰确切之后,就要对他做生活的训练:怎样聚会,怎样过社会生活,怎样过教会生活,怎样过家庭生活,怎样对待时间,怎样对待金钱……;也要被训练去传福音,训练怎样系统和有灵感地读经;然后他应该有更大强度的训练使他成为平信徒骨干,在教会中担当骨干和核心。你要对他做专门的一对一的训练,同时你要考虑给他职分,让他当组长或负责慕道班,把他当成同工给他培训,如此建立整个的培训系统,并根据他生命成长的程度、阶段给他系统的栽培,就是教会中的门徒训练。

注解:
1、本文根据录音整理。——编者注

《教会》2011年9月总第31期( https://www.churchchin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