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何当:李锦纶《道成肉身救赎源》中的位格者圣灵

作者:羽毛乱飞 发表日期:2010-7-10 0:44:00   目录      1. 引论:熟悉又陌生的圣灵   2. 本论:作为位格者的圣灵   2.1. 位格者与位格者概念   2.2. 位格内涵与位格延展   2.3. 内在三一与经世三一   2.4. 圣灵位格延展与内涵   3. 结论:无形中同在的圣灵            1. 引论:熟悉又陌生的圣灵      无论是在理论建构或教会实践中,圣灵论都是当今教会最为活泼也最为争议的议题之一。没有人会否认保惠师圣灵对信仰生活的意义,“被圣灵充满”及“圣灵的恩赐”更是时髦话题。同时,我们对圣灵的认识似乎又模糊不清,难以言表;相比圣父特别是圣子的清晰形象,圣灵在一些人心中似乎只是“一个灰色、长方形的模糊影子” 。教会对圣灵的认识从起初就落后于对耶稣基督的认识,并且至今仍不完善,有待发展。这是(如批评者所言)因为西方教会长期以来坚持“基督中心论”甚至“基督一元论”(Christomonism) ,而造成了对圣灵上帝及其工作的忽略吗?抑或这是圣灵本身的存有和工作方式导致的?教会当如何面对这种批评,并正确引导其背后那种要更深入地(在下面这个动词圣经的以及位格性的含义上)认识上帝的渴求?      本文将主要介绍李锦纶所著《道成肉身救赎源——献给中国的教会神学》(台北:中福,2006;以下简称《道》)一书中的圣灵论,特别是第一章《位格的优先性》、第十一章《基督的圣灵》和第十二章《位格者圣灵》的内容。《道》运用当代神学界对东方教会特别是加帕多家教父(Cappadocians)之三一论的研究成果,基于位格者的概念,从三一上帝位格间的关系角度认识和阐释圣灵及其工作。相信这样的进路,对中国教会建立成熟的圣灵论,处理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种种属灵难题并当代教会的种种圣灵议题都大有裨益。            2. 本论:作为位格者的圣灵      2.1. 位格者与位格者概念      讨论位格者圣灵,首先需要探讨位格者(Person)的概念——本文正文的第一句话就已经显出我们探讨对圣灵及所有位格者的认识时要面对的问题:它所包含的思维方法,背后的本体论乃是希腊-西方式的。“西方教会认为‘存有体’为一切——包括三一上帝——的终极实际,这是继承了古希腊哲学从巴门尼德(Parmenides)以降,柏拉图及至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述传统。” “巴门尼德的本体论,是从对物体的观察,经过抽象化过程得出来的共相。” 如同生物学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将生物分类 ,在哲学上,一个个具体的事物经过一级级的抽象,分门别类,形成共相,终极的共相就是存有(Being)。说“讨论位格者圣灵首先需要讨论位格者”,是以“位格者”为比“位格者圣灵”更一般性的概念,因而“位格者”所具有的属性,也都是“位格者圣灵”所具有的。但“位格者圣灵”概念所指向的那一位真实的位格者圣灵,作为位格者而非概念却不能以寻求共相的方式被把握。“这‘普遍’的共相观念也许可以涵盖所有存在的物体,但是对于‘位格’则没有办法包涵在内。因为位格是独特的……位格的独特性属于本体层次,并非是可有可无的附加性质。” 以巴门尼德式的存有观,首先探讨一般性的存有,然后再加上“位格性”,这样拼凑出来的不会是任何一个真实、独特并活着(21页 )的位格者,缺乏真正的位格者不可替代的临在(presence)性(5页) 。这是否意味着,对于“位格者概念及其属性”我们就无话可说了呢?      以对位格的理解为基础认识位格者圣灵,谈论不同位格者的共同属性,其神学合法性不在于共相观念,而在于圣父上帝作为生命的源头及本源的位格主体(Father as the Person-Origin),所有非被造和被造的位格者都从他而出(23页);永活的父在自己的自由意愿中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生命 ,神学上所谓可传递属性(communicable attributes)即人能够分享的上帝的属性 。位格性(personality)并非个体性(individuality),不意味着全然孤立的存有,反而所有的位格者,都是面对父,在与父的关系中,因为参与和分有了父的生命而“是”位格者。圣父而非共相是我们从位格概念出发理解位格者圣灵的基础。      2.2. 位格内涵与位格延展      位格有两个基本向度:“按照加帕多家教父们的看法,位格是‘位格内涵’(hypostasis),及在当中的‘位格延展’(ekstasis)。”(5页)“位格内涵代表位格者‘本我核心’;位格延展代表了位格者建立‘意象关系’的相交性,共同构成位格的两个向度,成为一个有‘脸面’的‘我’。传统哲学的Being和Becoming分别表达了这两个面相。”(23页)位格内涵与位格延展的区分,使位格者成为一个立体而有动态性的概念,借此更好地体现,每一位格者如何在所处时空中,在与其他位格者的关联中延展、深化,不断地再现和更新自我,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生命的连接与交互中“生长”。这样的位格者关联体或可以被整体性地指称,却不能被化约为“共相”而对待。      对比逻辑学,每个概念(比如“人”)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即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两足无毛直立”),外延就是具有这些特有属性的事物(所有的人和白斩鸡)。位格的内涵向度可类比概念的内涵,但位格的延展向度却和概念的外延有所不同,后者乃基于巴门尼德式的观念,在以“外延性”区分、明晰事物的同时也割裂了它们;事物不是在其所处的环境-关系中,而是在其自圆(closure) 中被理解;“外延性的观念里假设了各存有物的‘彼此排斥’(mutual exclusiveness)思想” ,这在理解位格概念特别是三位一体时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上帝并非终极共相+位格性)。也因为位格延展,位格的内涵向度和概念的内涵又有所不同,前者具有本体意义上开放性。《道》以一系列数学公式阐述这一点,以及位格者的自我关联、历史意识、意志与性格等其它相关议题(8-14页)。本文不拟引用这些公式,也不会探讨所有这些议题,仅就以下两点做文字性的转述:      1)位格内涵的自我历史延展性:位格者是有内涵的存在,且这个内涵具有历史开放性。位格者P在他的任意生命时刻n的位格内涵Pn,是他此前生命过程中每一时刻生命事件(行动、后果及经验)嵌套(nesting,11页)融合至今的结果;同时P也向未来开放,具备在新的n+ε时刻从Pn被模造成P(n+ε)的可能性。P的Being在Becoming的开放中被模造,而他的Becoming也在此前业已成型的Being之规范中进行。(8页)这个嵌套融合的过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缠毛线球”或者倒序的“剥洋葱”。      2)位格延展的自我内涵关联性:位格者是可以超越本我界限,向他者开放,与他者建立关联的存在。这包括内向关联和外向关联,内向关联即位格者与自身位格内涵产生关联,形成他存在的自我意识(6页),外向关联则形成他存在的社会生存处境(7页)。位格者的自我意识使反思成为可能,后者意味着位格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同上):外向关联是面对他者的开放,内向关联则是面对自我的开放,包括对过往自我的融合,以及对未来自我的创造性拥抱与追寻。      因此位格者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不断地发展的(“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不断地被意识到和被回答的过程中因为这样的意识和回答而不断地被刷新),同时,在任何一个可分辨的事件时刻,他的位格内涵又是确定的,他对于自我和他者而言的“形格”(14页)和“在场”(5页)也是清晰的(“我是谁”有一个确定的回答)。位格者具备确定的位格内涵,且不断延展,且在不断的延展中获得更新的位格内涵。(8页)同时,真正的位格者必然是永活的 ,因为父神上帝是永活而本源的位格者,所有位格者乃是因为与父关联、在父面前而是位格者;父乃在自己有永生(约5:26),位格者乃因父、在父而有永生。这揭示了亚当之后人“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含义:死亡与苦难是位格的议题,关乎人与上帝的关系。      2.3 内在三一与经世三一      “位格的存在基于父上帝,他是本源的位格主体(Father as the Person-Origin),所有位格者都从他而出,圣子从父而生,圣灵从父借着子而出。”(23页)圣灵(如前所示)和所有位格者一样,乃基于父而存在,为自有其内涵和延展的位格者;但很显然,相比被造者与父的关系,三一的内在关系绝然有独一不群之处,我们须进一步从中认识圣灵。“就三一关系而言,圣父作为本源位格主体,有其位格内涵与位格延展;圣子作为‘父的形格’或真像(Son as the Person-Form),延伸的是父的位格延展;圣灵则是‘父的实质媒介’(Holy Spirit as the Person-Medium),延伸了圣父的位格内涵。”(同上)本文认为,这是《道》中直接阐述位格者圣灵最根基性的一句话。      1)在三一的内在(immanent)关系中,父是生命和位格的本源;子作为父的形格,是圣灵流通的管道(176页)或运行范围(177页);而灵乃是从父、借子(et per filium, 176页)而出,他“从圣父的‘位格内涵’将圣父的生命传给圣子,使圣子得着父的生命”(177页)。《道》称三一的这种内在关系为互环内进(拉丁文:circumincessio;希腊文:perichoresis,同上)。这是一种团契性、生命共同体的关系:父为神性源头,如同葡萄树,子在永恒中连接于父,分享、延展并彰显了父的生命,如同葡萄树枝繁叶茂长成的样式,圣灵作为这个生命团契的行动者或说代理者则扮演了“汁液”的角色(同上 )。      需要注意,这样的理解和比喻不是在说,子在自己空无一物,只是一根虚空的管子,要靠圣灵充满才有其内涵,或者圣灵只是一种动力或能量流,一种“移涌”(Aeon)或“神性放射”(emanation)。说子延伸了父的位格延展,圣灵延伸了父的位格内涵的同时,不能忘记子和圣灵同样是位格者,也有自己的内涵和延展。子是圣灵自父及子又归回父(176页)的管道,意味着子本身的位格内涵(hypostasis of the Son)是圣灵运行的理路(logos, 177页),是一切理性的基础(super-rational ground);中保是子永恒的职分(176页),同时,充盈和参透深层(195页)则是圣灵永恒的工作。按照加帕多家教父的观点,父、子、灵各有独立位格,却彼此内驻(mutual indwelling)而成为一体(ousia, 193页)。这不是三神论,也不是诺斯替主义。父是子的父,子是父的子,而灵则是父和子的灵(奥古斯丁语,193-194页),爱的团契,神性的意志和情感,父神上帝的荣耀在此彰显无遗。      2)三一的内在关系成为三一经世(economic)关系的基础和出发点,三一的创造、启示与救赎也就成为三一内在关系的散发(178页)和对应(179页)。      父创造是在子所提供的理路中,被造界据此有一个宇宙逻辑架构(universal logical structure, 177页);圣灵则使被造界的宇宙时序与三一内在的神性時序(divine temporality,179页)对应、同步,宇宙动态也与三一内在的互环内进共存(concomitant,同上)。圣灵维持着宇宙万物一般常态的运作(同上)。打个比方,我们照着一个标准音叉制作另外一个音叉,当这个新音叉在材质、形态等方面都仿照标准音叉时,它即具备了和标准音叉对应的“理路”,而当后者实际开始振动时,新音叉也就实际发生共振;两个音叉从形质同类,有其“共相”转而成为动态的“同步共存”。      自然启示对人而言之所以可以理解,在于宇宙为父在子的理路中的创造,而人是父按照自己的形象的创造,其位格仿效子的位格(同上),故人的理性可以再现(reconstitute,180页)宇宙架构和规律。但这本身并不直接使人连接上帝,还需要圣灵的临在(同上),使人可以在圣子的管道中亲近父。话语的启示也类似:圣道的能力不能等同于语言哲学所谓话语本身的作用能力(illocutionary and perlocutionary effects,181页),而是伴随着话语从上帝临到人,圣灵保惠师便与人同在,劝慰、激励、引领人,是为圣灵运行的恩典(operative grace,182页)。这正如一句话仅仅印在纸上,和被一个亲近的人满有情感和关注地当面说出,该话语的真切性和塑造性对于话语对象大不相同一般。圣灵的位格性在圣道的启示中尤其显明。      2.4 圣灵位格延展与内涵      在救赎中,圣子的道成肉身将永恒中的真实(圣灵流贯于圣道之内)带进历史(同上)。圣灵在耶稣身上的工作是救恩的落实。基督升天后,圣灵继续在基督的身体即教会中运行,“耶稣的灵所落实的是将基督已经成就的‘历史性事实’(historical reality)活化为每个世代的教会生活的‘存在性现实’(existential reality)。”(同上)所以耶稣说:“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约14:12)耶稣去,保惠师就来,引领信徒进入耶稣曾教导的真理中;耶稣也因而从此前与门徒在物理时空中的同在,转为透过圣灵在属灵世界中的同在。(同上)      由此,本文归纳出圣灵自身位格延展和位格内涵议题的第一个要点:圣灵被道成肉身的基督的位格所模塑(Spirit shaped by the incarnated redeeming Logos,183页)。      道成肉身和圣子在永恒中的受生有一个经世和内在的对应。父在永恒中借着圣灵的互环内进将生命赐给子(133页),即圣灵作为父位格内涵的延伸(extension,134页)将父的生命传递于子,而子作为父位格延展的延伸,在永恒中彰显了父的形格,并成为灵运行的管道;对应地,借着道成肉身,子对父的彰显延伸至被造界(132页),父借着道成肉身本质性地介入世界历史(同上),圣灵在此过程中同样扮演了生命传递者和父位格内涵延伸者的角色,临到并荫蔽(路1:35,参133-135页)了玛利亚,她就“从圣灵怀了孕”(太1:18、20)。道成肉身是真神取了人性,“神本性一切的丰盛(all the fullness of the Deity),都有形有体地居住(lives in bodily form)在基督里面。”(西2:9)人子耶稣成为一个“漏斗”或“管嘴”(187页),借此而出的事物都被模塑而有耶稣的形象,“耶稣的性格成为在末世时代要来临的圣灵所充满的原型,就是圣灵所取的模子之‘形状’”(同上),圣灵是耶稣的“神性特质”,他遵从圣灵而行(罗1:3f);耶稣则成为圣灵的“位格特质”(188页),圣灵是耶稣的灵(徒16:7)      圣灵并非没有自己的位格延展,但他的位格延展十分隐蔽,《道》以加帕多家教父的三一论阐释这一点。如前所述,圣灵的工作是救恩的落实;圣道为救恩开拓了管道,圣灵借此进入信徒的生命世界(202页),而圣灵的实际恩典运行,就使救恩对每个信徒而言成为存在性的真实。在其中,借着三一的互环内进,圣灵使自己的位格内涵“套进”(fit into,183页)圣道(作为形格位格者)的位格内涵之中,落实圣道的位格延展,使信徒可以真实地经历与基督联合(184页)。作为父位格延展之延伸的子,与作为父位格内涵之延伸的圣灵彼此合一运作的结果,是父彰显和临在于世,是信徒在基督里借着圣灵与父真实的合一。(同上)      第二个要点:圣灵位格具有无尽的内涵深度与无所不在的涵盖广度。相比位格延展的隐藏,圣灵的位格内涵却显示得非常具体;作为父位格内涵的延伸者,圣灵不仅自己有无尽的位格深度,并且可以充满其它位格者,有参透深层的能力(deep penetrative power,195页),使所相交的其他位格者的位格内涵同样获得无尽深度的可能性,加5:22-23节,保罗所列出的圣灵的果子,让我们看见一个具有圣灵位格深度的生命所外显的特质,在自身的丰满、稳定和内持(retention,199页)之中,又向他人开放,在其位格延展中彰显神性的真理。相比之下,“在肉体中”的生命,乃是缺乏生命内涵深度,以至于缺乏自持的生活:奸淫、污秽、邪荡是没有自持的道德生活;拜偶像、邪术、异端是失去自守的宗教生活;醉酒、荒宴是没有节制的饮食行动;仇恨、争竞、嫉妒、结党、恼怒等是生命空洞的人际关系(同上)。      至于圣灵位格的涵盖广度,除了指出,属灵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距离不是物理空间性的,圣灵可以“随意多方的临在”(multi-volipresence,204页)之外,仍需要强调,圣灵乃是在父和子已经建立的真理范围、管道及方式之内工作——与此同时,圣灵具有真无限的能力,随处多方地临在于人,与人建立个别的心灵互动关系,这是圣灵位格延展的特质。(同上)            3. 结论:无形中同在的圣灵      “独特性(uniqueness)是位格者的本质”(219页)。圣灵的独特性体现在他是圣父位格内涵的延伸,在三一内在的关系中,成为父与子神性相交的落实者,也在子所成就的救赎中,成为信徒与父生命相交的落实者。作为保惠师(这既是圣灵的职分,也是他的名字 ),圣灵在子所实现的救恩管道中实际临到我们,做随时的帮助与劝慰,成为我们每天可以在谦卑顺服中实际经历的(205页)、无形却同在的上帝。在不损害三一神性特质的前提下,本文的理解和表述是:圣父是本源性的位格者,圣子是规范性的位格者,圣灵是内涵性的位格者。      在三一的位格性关系中理解圣灵的工作,有助于我们以正确的方式认识(进而寻求和回应)圣灵的恩典同在:圣道是圣灵运作的规范,圣灵的充满和恩赐,最终是要使基督成形在我们心里(加4:19),使道所彰显的父成为与我们生命真实相交的父,使真的真理成为活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能试图脱开基督论阐述圣灵,抛开耶稣这“圣灵的位格特质”(188页)独立地辨识圣灵的形格与他的工作。三一上帝自己的位格内涵乃互环内进于自己的位格延展中。抛开基督去认识圣灵,等于是抛开上帝的位格延展去认识上帝的位格内涵,即抛开上帝自己去认识上帝。在这种进路下,人所寻找和经验到的,或者说所“体现”出的圣灵乃至三一上帝,就不免显得“面目”不清,“形迹”可疑。真的真理才是使人活的真理。反过来也应认识到,如果仅仅关注话语的思辨与规范,而没有每天在内省、聆听、对话和舍己跟随中与圣灵发生位格性的相交,我们对基督的认识就不是位格性的,就不能真正获得那属神的、无尽的生命内涵(就是父在基督里要赐给我们的一切),我们就还不是在真正敬拜那生命的主和位格的源头父神上帝。真的真理必须是活人的真理。位格性关系的建造与生命内涵的深化没有一蹴而就的可能性,也不会只是一时一地的特别事件,而是落实在日常点滴的生命过程中。      “神是灵,敬拜他的,必须在灵里、按真理敬拜他。”(约4:24,另译)阿门!            参考文献(略)            ——————————————————————       戈登·费依,《认识保罗的圣灵观》,曹明星译,台北:校园书房,2000,46页。       卡维里,《圣灵论:全球导览》,陈永财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09,9页。       李锦纶,《当代东方教会谈位格之终极性》,研讨会阅读材料。       李锦纶,《永活上帝生命主——献给中国的教会神学》,台北:中福,2004,141页。       比如人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Hominidae)-人属(Homo)-智人种(Homo sapiens)。       李锦纶,《永活上帝生命主——献给中国的教会神学》,台北:中福,2004,141页。       本文中引自《道》的内容均只标注页码。       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如何深刻探讨“位格者圣灵”的概念,没有和圣灵建立真实的、不断深化的位格际(interpersonal)关系,我们就还是不认识位格者圣灵。       李锦纶,《永活上帝生命主——献给中国的教会神学》,台北:中福,2004,151页(另见:李锦纶,《当代东方教会谈位格之终极性》,研讨会阅读材料)。       同上,150页。       在此意义上,本文乃基于三一论理解圣灵:“2.2.位格内涵与位格延展”基于位格者圣父讨论圣灵的内在向度;“2.3.内在三一与经世三一”讨论三一上帝中的圣灵;至于“2.4.圣灵位格内涵与延展”则强调在与圣子的关系中理解圣灵,着重圣灵的外在位格性工作。       李锦纶,《永活上帝生命主——献给中国的教会神学》,台北:中福,2004,138页。       同上。       与此相关的是位格者在其历史意识中发出的自抉(self-determination,9页)心灵-意志行动:这类于似蝙蝠发出声波,耳朵收集声波反射,校正飞行路线,“向着标竿直跑”的过程;而这个“标竿”对于被造的人而言,就是上帝放置在人心中的上帝形象,基督的理想形格是人内心真正追求的目标。参:9-14页。       所以“内涵”与“延展”其实也可以视为动词。       另参:李锦纶,《永活上帝生命主——献给中国的教会神学》,台北:中福,2004,140页。       名字代表位格者的特质,是位格者的载体(18页),这方面内容本文未涉及,可参见《道》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