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圣山网论坛”

以省察之心预备(周必克、马可·琼斯)

人要认真对待圣餐,便需要许多的预备、自我省察,他参与时要以基督为中心。爱德华滋写道:“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庄严的确认……比单单的誓言更为庄严。”他后来又写道:“那些蔑视作为基督被杀之身体及所流宝血之象征的人,就是在干犯基督的身体和血,就是杀害基督。”它的严肃性与圣餐的庄严相符合。爱德华滋说道:“基督是祂的教会最伟大的朋友,圣餐是祂的爱的最佳体现。即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善行,它超过了人间任何爱的总和。这是上帝的慈爱和恩典的最大的体现。” 清教徒认为,圣餐是与基督相遇。上帝和信徒彼此互动。帕金斯说,上帝的作为“是赐下基督,或把基督和祂的恩典施与信徒”。信徒借着信心的行动是“在圣餐中思考、渴慕、理解并接受基督”。 乔恩·佩恩(Jon Payne)描述了欧文对于圣餐的观点,它是“上帝对其子民的爱的神圣演绎”,在这里“信徒透过主的晚餐经历并分享耶稣”。欧文称圣餐的要素(即饼和酒)是“创造的精华……若追求它,它就是一个无尽的宝库,代表着基督的奥秘”。 清教徒认为,参与者在预备时要有大量的、内容丰富的默想。欧文说:“如果我们不明白圣餐是为什么设立的,其本质和目的是什么,我们就不会从中得到益处。”人不能单从理性上理解,因为“若不是凭着信心和顺服来领受,上帝约定的应许就不会通过圣餐在属灵上得以成就”。 人不能因为圣餐开始了就停止默想;相反,应该要更加深入地默想。欧文在1669年至1682年期间宣讲了后来结集为《适合主圣餐的二十五篇讲章》(Twenty-Five Discourses Suitable to…

白白赐下的安息(理查德·巴克斯特)

圣徒冠冕上的另一颗明珠则是,这安息乃无偿的赠与。赎买而来与白白赐予,这两者是连接上帝圣殿柱顶花环的两条金链。基督为此付上了重价,在我们却是无偿得来的。在基督的赎价面前,黄金白银相形之下都不值分文;我们的祷告、流泪,以及任何价值不及基督宝血的,也都远远不足付这赎价;我们能付出的只不过是接受的行动;这安息,我们是白白得来的,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以感激之心接受别人为我们偿清债务,绝不等于我们自己还债。天父若白白地赐下他的独生子,爱子又白白地为我们偿清了罪债;上帝若是本可以要求我们偿还本金,却情愿接受爱子的偿付方式;我们只要诚意接受,圣父和圣子就白白赐我们赎回的生命;假若父与子又白白地差圣灵来,使我们有能力去接受;那么,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不是我们白白得来的吗?惊异地想到这一切竟是白白得来,圣徒将会怎样永远不停地赞美主啊!他们必这样感叹道:“主在我内心看到了什么,竟判我适合进入如此佳境?昔日我只是可怜、病态、受鄙视的罪人,如今竟被披上荣耀的光辉!昔日我这在地上爬行的蠕虫,如今竟被提升到如此尊贵的地位!不久前,我还在呻吟、悲泣、死亡之中,此刻心中却是喜乐满溢!而且,我的身体正在朽坏之中,却从坟墓中获救;我正感觉在尘土、黑暗中好像已被遗忘,顷刻之间却置身于上帝的宝座前!我竟能如末底改,从被掳之囚中获救,来到王面前;又能如但以理,从狮子坑中获救,又被立为总长,统管众总督与通国!谁能测度这无尽的爱呢?”倘若要以是否配得做我们被接纳的先决条件,我们恐怕只能像使徒约翰那样坐在那里大哭了,因为没有人配得。唯有“犹大支派中的狮子”是配得的,且他已得胜了;是凭着他的名号,我们才有份于这安息。在那里,我们将奉上大卫曾经不肯受的(代上11:18),更为我们白白得来的安息赞美主。在世上,我们的使命则是:“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 若说我们的安息是无偿得来,其中并没有我们的功劳,已经够稀奇了;说这安息的得来正与我们的功劳相抵触,与我们只能招致自己灭亡的长期努力相抵触,就更令人称奇了。那时,想到我们应得的惩罚与我们领受的大恩之间的天壤之别,想到我们本该落入的悲惨下场与我们所处的蒙福结局之间的天壤之别,再朝地狱里望下去,看地狱与我们所领受的之间的天壤之别,我们会是何等惊诧无比啊!想到“那地狱原是罪要带我去的地方,基督却把我领到这里!在那里,死原是我为自己的罪应付的代价,上帝却借着我主耶稣基督赐我这永生作礼物。是谁使我得此截然不同的结局?若任我偏行已路,随心所欲,此刻我岂不早已身陷地狱的火海了吗?若不是当初上帝出于怜悯领我脱离灭亡之路,我岂不会在所多玛耽延,直到被毁灭之火吞没吗?”如此华贵的冠冕,竟戴在如此败坏的罪人头上,如此高的提升,竟与如此长久的不结果子、不仁不义发生在同一人身上,如此罪孽的反叛,竟能以如此十足的喜乐告终。这些无疑会成为我们永远的感叹!但所有这些无一归功于我们自己,也不归功于我们的任何灵修、辛劳,更不归功于我们的疏懒。我们知道赞美当归与谁,且永远要将赞美归给他。正是为此目的,那无限的智慧才将人类拯救的全盘计划浇注在“赎买”和“无偿”的模具中,为的是让人的爱与喜乐得以满足,使恩典的尊荣被高举到极致;使人的功劳之念头无法模糊或遮盖恩典的旗帜;也使天国之门因两个枢纽而得以开启。因此,让人的“配得”二字写在地狱之门上吧!在天国与永生之门上,却将鲜明地写着——“白白赐下的恩典”。 (选自《圣徒永恒的安息》,许一新译 Read More

王艾明:使徒教会信仰——倪柝声《教会的正统》之诠释

关键词: 基督教 倪柝声 中国教会 《教会的正统》 1. 导论 在目前的世界基督教版图上,任何谈及中国基督教的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汉语语境中的一些特定概念和术语,比如,何为道成肉身教义中的道?何为圣礼神学中的礼?何为礼拜和礼仪中的上帝与会众之间祭司阶层?中国教会史中究竟是哪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言说中有哪些因素,体现出中国传统精神对普世真理的显现和贡献? 我们这里要探讨的是“教会”这个议题在历史的视野中,中国基督教的领袖人物最具独特性的观点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倪柝声(1903-1972)的神学观。…

蒋志如:法科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以黄药师对傻姑的武功教育为中心的考察 |

第20220317期宪道 作者简介: 蒋志如,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法学教育。 内容提要: 通过考察金庸武侠中傻姑与黄药师、郭靖与其诸老师间的武功教育过程,我们证明了如下结论:任何教育均是师生互动之结果,而非一方的独角戏。由于教师在年龄、知识、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这一关系中,教师实际上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决定性定位,他们努力的程度、限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程度、成长高度,如果从教师角度看,即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而且,学生如果不聪明的话(如傻姑、郭靖),老师付出的努力(包括其努力的限度)更容易被观察到,在聪颖、心灵手巧之士来说,教师的努力程度则不容易被观察到。对照中国法学教育,由于考核、科研等压力、收入情况,法科教师很难有心情审视其教授的法学课程、培养优秀的学生,更不要说花费更多的时间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亦即中国法科教师很少花时间在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事项上。要激发、促进中国法学教育向前发展,不仅仅需要鼓励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学、培养学生事项上,更需要国家、高等院校或者法学院提供基本保障以使法科教师有心情,进而愿意或者更积极参与到其从事的法学教育。 关键词: 法科教师、努力限度、武功教育、法学教育、分段式法学教育 一、问题、材料与说明 法学教育在现代社会首先是一种法学院教育、一种职业教育,是现代工业社会发达的产物,法学院教师(法科教师)在其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法学院学生还不具备任何常识、知识、对法律职业缺少认识的情况,其角色是基础性的。但法学院教师不一定是律师、通常不是法官、检察官等司法实务部门专家,通常是由专门的职业者(教师)组成(已与前者有迥异的经历、思考和角色承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或者讲授法)讲授法学理论实现其职业角色。一方面,虽然课堂、教学是教师自治的领域,大学或者法学院只能对法科教师提出最低要求,即学历、学位的要求(这是一种准入要求),而对其的教学风格、教学偏好、教学经验无法作进一步要求——此为最低层次法科教师要求。另一方面,法科教师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不作为、可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其职业角色、职业理论将激发其发自内心地通过教学达到培养更优秀法科学生的理想;进而言之,法科教师可以根据其偏好、经验,其对所授课程的精深理解和体悟,通过更好的方式培养的优秀的法科学生、甚至一流的法律人,换而言之,法科教师在其教学范围内可以努力的限度问题。…

俄利根的自然法革命——评吴功青《上帝和罗马:奥利金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政治革..

放些高论 转自豆瓣读书 作为东方教父群中最后最成熟的一位,奥利金用自然法压制成文法,其logos与nomos的关系是以神的logos取消已有的nomos而非如希腊哲学那样logos高于但依托于nomos。 简单地说,希腊人把宗教融合在城邦政治里,而罗马成为帝国后宗教宽容与非政治化,来维系统一的多元世界帝国,基督教对此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是罗马帝国的颠覆与反面(走向同质化?)凯尔苏斯为代表的罗马人试图把一和多加以协调,用一个“一”(如凯尔苏斯提出的不干涉其他神的至高神或罗马帝国扶持的斯多亚派)来统摄多,而奥利金根本否定了多,以全部的一代替了多。 本书的写作采取凯尔苏斯(第一位在智识上攻击基督教而非仅仅加以纯道德谴责的人)与奥利金“回合”式较量的写作方式。在第一回合里,凯尔苏斯指责基督教的结社,作为秘密结社,是不符合罗马法律的,因为帝国时期结社必须经过批准 ,而基督教社团这样秘密的社团是潜在的颠覆力量。同样,他们也抗拒征兵、公职,并且反对神化皇帝的国家化崇拜。换言之,基督教取消了罗马帝国赖以统一与维系的“一”,使得帝国受损。针对凯尔苏斯根据成文法做的指责,奥利金利用自然法自辩。自然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希腊时代“physis”(自然)与nomos(习俗、法律)的对立,智者派试图以physis统摄nomos却不能指出physis是否为善(是强者胜利还是强弱契约),而柏拉图等人则又引入理性,以为nomos依据physis找到哲学依据,但是他们也为nomos辩护,视之为可以且常常合乎自然的、正当的。斯多亚派则将其普遍化,以普世的理性作为标准,并且把人神二者同时拉入理性的规范中,自然法–来自正确理性–是正当的标准,是所有人与成文法应当符合的。斐洛则为此添加犹太教内涵,把神脱离出来,虽然神当然符合理性,但不是神要符合于理性与logos,而是神确立了自然法。这样,产生了神(依然带有神秘色彩)与普世理性之间“微妙的裂缝”。奥利金在这样的传统上,又有所阐发。针对凯尔苏斯认为不存在普遍法律,因此应当服从成文法的观点,奥利金强调了普遍的自然法。自然法是来自于神的。而且,除了特殊的律法,最关键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然理性(由此引出了因信称义),借以认识到自然法;但是上帝又超越于此,并且只有作为圣言的logos支配理性自然的时候才是好的,奥利金心中真正的终极的自然法正是logos, 并且,logos在理性意味外还有一层神魔之间的伦理含义。就此,logos与nomos分家,成为完全超越性的存在,古典时代从nomos到logos的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被清空习俗、仅朝向神的生活代替。这样,奥利金得以做出自己的辩护,把基督徒结社认为是推翻错误的偶像、异教崇拜,比附为推翻僭主的结社,赋予其合法性。神化皇帝的崇拜被奥利金否定,因为当时的“君权神授”里,皇帝赖以获得权威的“神”是偶像、是魔鬼,是邪恶的;而且人民应该服从的王并不是罗马皇帝,而是耶稣基督。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国家宗教被超越的精神宗教代替,这样,奥利金自己坐实了凯尔苏斯的指控,但是把指控转换为荣耀。进而他推出了奥古斯丁两城论的雏形,即王国、教会两分,而侍奉教会才能进最大的天城。教会被视为普世性且通向天城的另一个权威,不同于斯多亚派的“世界城邦”,后者作为一个理想中抽象的共同体依然在于世界本身,并且与现实中普世的罗马帝国形成有张力的和谐。教会则与之有着形而上学与现实生活双重的冲突。 进一步,凯尔苏斯指责奥利金违背了犹太民族的法。这种指责的背后是强烈的相对主义,他认为不同族群遵守相同法律是荒谬的,而且传统的总是好的或适于该传统的民族的。他否定了宗教观念的普遍性,而着重于相对性,还举出希罗多德著名的“尸体”辩论,为习俗作证据。奥利金对此当然不满,他站在普遍的人类的立场上,认为他们全部应该遵守神法。作为辩论中的需求,他玩弄花招,把对方提倡的宗教观念相对性强行等同于道德的相对性–这是不可容忍的,而且柏拉图也把善置于比传统优先的位置–借此令凯尔苏斯显得荒谬。奥利金那里没有习俗之类的位置,并不加以保守,而是坚持它们必须服从于真理,而其来源当然是神。然而关于神,凯尔苏斯亦有其独到观念,并且与现实比较适合,他把柏拉图意义上的至善–高于心灵、理性与自然–具象为一个“至高神”,当然相对于基督教,这是一个抽象的神。进而,每个民族或部落崇拜自己的“神”,这些“神”是从至高神那里得到授权的次级的“鬼怪”,对他们的崇拜互不冲突。针对“不事二主”的理论,凯尔苏斯也做了相当有趣的回答,他把不事二主的原因解释为会伤害原主人–但这也仅仅局限在人的层次,而且侍奉最高者的下属也是侍奉最高者的一种方式。奥利金依然站在绝对一神的立场–虽然论据几乎是单方面的圣经–对凯尔苏斯加以反驳。他采取的策略是先和凯尔苏斯一样谈现实,指出多种崇拜在互相隔离的情况下可以共存,但是在统一的帝国情况下,人民交流混杂,冲突就在所难免,而最终依然要靠绝对的一神给出秩序,来论证宗教-伦理的普遍性,以维系帝国的统一。实际上,这里他自己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了,因为他排斥多神的时候直接把他者开除出神的行列,而依据是基督教自己,而非公共之物。 凯尔苏斯接下来的指控相当精英化,他指责基督教是不理性的,而且让低端人口与精英平起平坐,他对此显然十分不满。实际上,凯尔苏斯主张的乃是精英们理性化的哲学式宗教,或者说宗教意味浓厚的哲学。这里并没有给耶稣留下位置,而且凯尔苏斯相当讨厌耶稣作为神的想法,他认为耶稣太过弱小,并不能作为神。进而,他批判「道成肉身」,主张神是不变的,实际上是把神从人类历史里排除了出去。奥利金则认为基督教并不比其他宗教更不理性,并且主张通过信仰这一环节,基督徒能够直接得到超越普通属人智慧的神圣智慧。可以说,基督教的挑战很大意义上在于它信仰-理性的双重性,使得它对上下层都很有吸引力。道成肉身也是绝对不可少的,一方面,它象征着耶稣的神性在于道而不在于肉,在于内在心灵的教诲而不是外在力量的征服,使得耶稣而非希腊传统里的英雄们才是真正的神。另一方面,它是从先知律法时代的“撒种”到“收种”的转换,也把整个历史纳入了救赎的轨道,而不是任意的发展。因此,宗教从传统的政治性、古典的哲学性,转向了超越性与个人化,内在的完成着宗教革命–也是政治革命。…

范亚峰:敬虔卓越模式的基督徒人格五要义

敬虔卓越模式的基督徒人格五要义 范亚峰 经文:马太福音6:33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先求神的国与神的义,我们来讨论基本要道和敬虔卓越模式。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教会面临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数量很多,但是用提姆凯勒的话说,教会成长与否非常核心的一个标志,很简单,就是多结果子。什么叫多结果子?教会的果子是什么?是信主人数增多吗?当然也很重要,这点中国教会已经做到了,但是更重要的,我们来背诵一下圣灵的9种果子,在加拉太书5章22节: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个很重要,根据原文其实是圣灵的滋味的意思,其实不是果子,但是汉语翻译把圣灵的这种滋味表达出来,是非常精当的,9种滋味也就是果子的滋味,所以把它翻译成圣灵的9种果子非常恰当。那么我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这几周其实一直都在讲,其实今天还是在讲教育,广义的基督教教育。有这9种见证的基督徒少之又少,不信看周围,仁爱都非常困难,基督徒几千万人,复旦的刘平教授说没什么见证,这评价不夸张。一个整体的教会,在中国社会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透过这个我们就知道,当下中国教会最大的特点,是缺少有基督徒人格的、有圣灵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见证的基督徒。这种基督徒在今天就可以称为精兵。这样的精兵如何兴起呢?我们今天的主题很重要,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 先求神的国是什么意思?我们要知道。今天中国教会更多情况的拉人信主和教会教导基本上都是一种训练,更多充满了一种成功神学的意味。信徒有好处才干,没好处就不干。那么这样情况的根源是什么呢?就在于缺乏根本的教导、建造。一开始谈基督教教育,主日学和学校是学校教育,都是附属的,首要的是教会,教会的话以改革宗而言,以讲台为中心,所以说讲台教导是培养怎么思维,怎么思维就怎么行动。那么以这为参照,我们要了解比如美国立宪,根据现在研究,美国基督教信仰对美国宪政贡献很大,但是现在翻译的书籍非常粗浅,没有揭示出美国宪政的两个方面。美国宪政奠基一种基于圣经的人类学,也就是我讲的五有人论,把人分为两方面,一个是人的幽暗的一面:人是有限的,人是有罪的,这是幽暗的一面。另外一个是人的光明的一面,人是有灵的活人,人是与神有约的。最后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在人身上有上帝的形象。这个定义里面既有正面也有负面,人所有的上帝的形象因为犯了罪之后会受损,而不是丢失。所以说人有上帝的形象,即是这样一个原理。我们知道美国的福音派神学家以爱德华兹和约翰卫斯理为代表,他们代表一种内在的圣洁,不仅仅要称义,还有成圣,意思就是基督徒不是一个虚假的、抽象的理念,而是一个活生生活出来的内在圣洁之路,就是基督徒虽然在地上是客旅,但是他在这个世上不是潇洒走一回,要充满喜乐的、充满战斗力的,以天国的精神做人间的事业,充满战斗力的经历各样的属灵争战,经历各样的得胜,然后人生的历程是一场朝圣之旅。所以尽一切可能的意识到人的有限和有罪,但是基督徒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是一条内在圣洁之路。人的爱的能力从哪来?爱德华兹说,爱的能力是人的心灵纯化之后的自然而然的流露。这话很重要,我们要知道今天中国基督徒为什么没有见证?根源是因为你缺乏爱德华兹和卫斯理所讲的,这样一个向上的灵修之路,就是活出来,信仰是即刻的、是当下的,是在每一刻与人相处当中,在行动当中。 那么这样的一种基于圣经的人类学,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巨大。在美国立宪前后,美国有一个大觉醒运动,那么约翰卫斯理和爱德华兹的神学,就为美国基督徒献身于爱与公义提供基础。我们讲的不是正义是公义,公义是上帝的属性,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神的公义就是道的意思。上帝是公义的神,眼里不揉沙子,赏善罚恶。上帝是公义的意思是上帝是不可贿赂的,不像中国的寺庙里面的观音菩萨写着四个字,有求必应。所以说中国的贪官污吏的神圣经济学、佛教经济学是非常诡诈的。我讲过在n年之前,河北落马的一个贪官贪了600万,花了100万给修寺庙,目的是剩下500万给自己留着。他这个理解就是佛祖保佑,捐了100万,剩下500万就逃脱了。所以中国的神灵是可贿赂的,而公义、先求神的义,意味着上帝的公义,是赏善罚恶的神,上帝是忌邪的神。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对于美国的大觉醒运动当中基督徒活出圣洁、活出朝向天国的一面,这本身就包含了一个朝向政治的维度。对一个基督徒而言不是封闭的,在此时的客旅当中努力活出有灵的、与神有约的、有上帝形象的一面。这就为美国作为要成为山上之城,要成为人类灯塔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基于圣经的人类学基础。但同时我刚刚提到,基于圣经人类学,另外一面又需要对人性的幽暗、有限和有罪做一种制约。所以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什么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任何的控制了,因为天使是上帝的体现,上帝不会犯错。所以基于这样的缘故,我们知道这样一种人类学对于人性的幽暗和光明两方面的非常复杂准确的理解,确定了美国立宪的基础。那么在中国社会当中,我们现在看到社会的混乱,心灵秩序的混乱,公共秩序的混乱,我们要了解美国宪政,作为一个模板,在心灵秩序和公共秩序这两方面奠基于圣经的人类学,打下了一个牢固的根基。那么我所以我们要了解当下中国教会缺少见证,没有果子,根源是我们没有找到如何建造基督徒。所以我们就要去到爱德华兹那里,到约翰卫斯理那里去寻求智慧,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 要了解一个基督徒精兵兴起之路是什么呢?圣山教会做了初步的探索。敬虔卓越模式包括五要义,第一个是要有异象、使命和呼召,异象英文是vision,使命是mission,呼召是calling。今天的全人类不仅仅是中国,包括美国,作为一个后基督教时代,我们看见人类现在最大的特点是失去了理想。全世界最好、最受欢迎的都是商学院,然后人文学科普遍的边缘化。所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庸俗。然后互联网上色情信息大行其道,人被手机、智能机器人各种各样的东西所捆绑,物质的东西越来越无孔不入。一方面科技极度发达,12小时可以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从北京到地球最南端的新西兰也不过13、14个小时。在这种情况底下,人类的交通和通讯已经无处不在。相隔2万里好像在面前一样,但是我们知道人越来越缺乏幸福感。什么原因?最重要一条是人丧失了发现异象、使命和呼召的能力和愿望。圣经里面说得非常清楚,我们看箴言的29章第18节:没有异象民就放肆。后面还有一句,唯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人放肆而行的话,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他缺少了异象,我们要知道这里讲的异象,vision虽然是看的意思,我们作为改革宗的信徒,不需要往那些异梦、图像方面去说。要知道人的灵性的经历,根据波纳文图拉的提法,有感觉、想象、理智、理性、悟性、灵性,共6个层次。图像处在第二个层次,然后感觉是第一层次。举个例子,共产主义讲,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境界?至少是理智和理性的层次。一个基督徒说我要为合乎圣经的中国法治事业奋斗终生,最低是个理性的境界,经过操练就可能达到悟性、灵性的最高境界,在这里面毫无疑问已经得到了印证。所以我们要知道,对于一个精兵而言,在今天中国基督徒考验首要的,第一要素是在生命里面发现上帝对你的特别的带领,就是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异象、使命和呼召,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基督徒,当他缺少这样一个维度的时候,一个教会缺少这样教导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就你的人生大多情况一定会是点状的。现代性自我就是点状自我。所谓点状自我就是原子化的自我,三点一线,像一个低级动物一样,特点是刺激发生反应。我们知道高等动物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是S形的,刺激中间有一个中介,然后才有反应,经过加工器。比如说人,别人骂你马上还骂回去,说明素质肯定很低,这叫刺激反应。一个经过操练的人,别人突然骂了一句,肯定不会本能不文雅的还骂。我们知道,对一个基督徒而言的话,人生不是一种点状自我。怎么样避免不是点状自我呢?普通的工作、上班、找媳妇,然后为了孩子,然后为了房子,这是典型的点状自我。相反,我们说什么叫异象?什么叫使命?什么叫呼召?把一个人的人生整合起来,从点到线到面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佛教有句非常重要的话,一滴水怎么样获得最大的意义?把它放在大海里。一个人如果有了异象,他的整个人生就被融入到了上帝的国度里。一个有异象的人生和没有异象的人生,根本的区别就在这里。而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中国基督徒现在绝大多数的教会教导,我们还停留在一种点状自我,缺乏一个整全的,特别是我今天讲的主题,国度的视野,异象、使命和呼召。要注意,这本身不是当下的现代性的个人主义,不是一个自我的目标的设定,而是寻求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心意,这一点是一步步被验证的。对我来说,考律师、做案子,这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是说到法理、宪政、哲学、神学有关的,我就喜笑颜开。毫无疑问,我作为一个一个宪政学者,是圣灵的工作和带领,我们要了解异象和使命、呼召不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上帝的国度,上帝的公义,本性的呼召,上帝之道的引领,上帝的启示之光的带领。当你有了这一点之后,人生立刻摆脱了点状自我,点点星光聚焦不了。而相反,当你有了异象,异象的境界就是一束光在你生命当中照亮。这样的话整个人生就被从上面来的一束光引领往前走,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所以我们要知道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圣经和圣灵的平衡,这是敬虔卓越模式的总纲,原理来自加尔文强调圣经和圣灵,而路德强调圣经和圣礼。…

上帝在基督里的爱(加尔文)

 上帝按照他自己的美意赐给我们一颗新心,目的就在于使我们愿意遵行他的诫命;同时,上帝也赐给我们新的力量,使我们可以由此能够遵行他的诫命(结36:26)。上帝之所以把这些祝福浇灌到我们身上,都是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缘故。耶稣基督虽然也是上帝,与父同在(约1:1-14),却披戴肉身,与我们立约,使我们这些因着自己的罪与上帝远远隔绝的人得以与上帝亲密联结(赛53:4-11)。他也通过自己的受死所立的功德为我们偿付罪债,满足上帝的公义,平息上帝的愤怒(弗2:3-5)。他救赎我们脱离捆绑我们的咒诅和审判,以自己的身体担负我们犯罪当受的刑罚,从而解除我们当受的罪责(西1:21-22)。耶稣基督降临世间,带来丰富的属天祝福,并慷慨地倾洒在我们身上(约1:14-16,7:38;罗8:14-17)。这些就是圣灵的各种恩赐。通过耶稣基督,我们得以重生,脱离撒但的权势和捆绑,白白地被收纳为上帝的孩子,并被分别为圣,从事各样的善工。通过耶稣基督,我们可以使各种败坏的欲望、肉体的冲动以及我们本性所带来的各种邪情私欲都在我们身上不断死亡,尽管我们还停留在这血肉之躯中。通过耶稣基督,我们天天更新(林后4:16),使我们行事为人有新生的样式(罗6:4),为公义而活。   通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帝赐给我们所有这些恩赐,既包括罪得赦免,与上帝和好,也包括圣灵的各样恩赐。只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心拥抱、接受,完全信靠这一切就是我们的。既然这一切都有赖于上帝的慈爱,都是他在圣经中所应许我们的,我们就不要怀疑上帝的圣言是否为上帝的大能和真理(罗3:21-26,5:1-11)。总之,如果我们与基督有份,通过他,我们就会拥有一切属天的财富和圣灵的恩赐,引导我们得享生命和救恩。没有真正的活泼的信心,我们绝不能得到这一切。有了这种信心,我们就会承认我们的一切美善都在他里面,在他之外我们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我们就会坚信,在他里面,我们便成为上帝的孩子和天国的后裔(约1:12;罗8:14-17)。相反,那些与基督无份的人,不管他们品性如何,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或承担什么责任,最终都必进入毁灭和混乱,遭受永死的判决,被驱逐远离上帝,彻底断绝任何得救的盼望(约3:18-20;约壹5:12)。这种对我们自身以及对我们的贫穷和灭亡的知识教训我们要谦卑自己,完全降服在上帝的面前,寻求他的怜悯(耶31:18-20)。上帝在基督里以仁爱和怜悯对待我们。而信心装备我们,使我们得享上帝的仁爱和怜悯,但这种信心并不是出于我们自己。毋宁说,我们应当真诚地悔改,祈求上帝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带领我们通过坚定的信心认识他的温柔和甜美。基督是带领我们通向天父的唯一道路。上帝通过基督将这种温柔和甜美显明出来,目的就在于使基督带领我们得享永远的福分(腓1:6;约14:6;罗5:1-11)。   (选自《敬虔生活原理》P6-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Read More

福音就是能力(司布真)

 我们这些蒙召的人,乃是出于神的能力和智慧。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是纯洁的经历,发生在你的灵魂和神之间。倘若今早你蒙召,你就会明白这事。我知道有时基督徒会说:   午后常有烦忧上心头,   我心渴望能明白,   我真爱主与否?   我真属祂亦非?   但,若有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基督徒,那么他从来就不是个基督徒。倘若他从未有过一刻的确信,能说:“现在,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那么,我说那人并未重生,这样说并不苛刻。因为我所无法理解的是,重生的人怎会不知道这点;一个死过又复活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一个已经出死入生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一个已经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而当我吟唱这古老诗篇时,我心确实地知道:   我从罪中得自由,行在宽阔处,   救主宝血全然偿付我罪债;   今卧救主脚前,我心得满足,…

基督的十字架和我们的十字架(约翰·加尔文)

 每个门徒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太16:24)。因神所收养并视为配得与他交通的人应当准备遭受艰难、困苦、不平静的生活,他们的一生中将充满各种不同的患难。我们在天上的父神喜悦这样置他的儿女们于某些试炼之中,以便更好地操练他们。从神的长子基督开始,这是神对他一切儿女的计划。虽然神爱基督胜过他一切其他的儿女,且虽然基督是父神所喜悦的儿子(太3:17,17:5),然而,在基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神不但没有纵容或宠坏他,反而让他在世上背负十字架。事实上他的一生就是某种十字架。使徒告诉我们为什么:“基督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5:8)那么,难道我们想要逃避基督——我们的元首——所甘心乐意接受的处境吗?特别是当我们想到,基督为了我们甘心背负十字架,做我们忍耐的榜样。而且保罗教导我们,神预定他一切的儿女效法基督的样式(罗8:29)。所以,在受苦和艰难的处境中,虽然我们常将之视为逆境和有害的,我们仍能因此获得极大的安慰。神使我们与基督的苦难有份,好让我们如基督经过各式各样的苦难才进到天堂的荣耀中一样,经过许多的患难,至终进入同样的荣耀(徒14:22)。保罗在别处也告诉我们:当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时,我们能体会他复活的大能,且当我们在死亡中效法基督时,神借此训练我们与基督荣耀的复活有份(腓3:10-11)。当我们想到我们越受患难,就越肯定我们与基督彼此的交通时,我们十字架一切的苦痛就大大地减轻!因若我们与基督有交通,就连苦难本身都不但要成为祝福,也会大大地帮助我们成圣。 神使他的百姓遭受患难也有另一个目的:试炼他们的耐心和教导他们顺服。我并不是在否认他们一切的顺服都是神所赐的,只是神喜悦以充分的证据证实他赐给圣徒的恩典,免得这些恩典仍被隐藏在圣徒心内。所以,当神借他仆人公开表现他所赏赐的忍耐和坚定时,圣经称之为操练他们的耐心。因此,亚伯拉罕没有拒绝将他的独生子献为燔祭(参创22:1、12),这是神对亚伯拉罕的考验,也证明亚伯拉罕的敬虔。彼得同样也教导:就如精金在火炉里被炼净,我们的信心也照样受试炼(参彼前1:7)。谁会否认神赏赐忍耐这美好的恩赐,是要信徒运用在生活上,并使之公开地表现出来?而信徒若没有运用这恩赐,就不会看重这恩赐。   但若神这样赏赐圣徒发挥他赐给他们的恩赐的机会,免得这些恩赐仍被隐藏在心内(事实上是会逐渐消失的),这就充分证明神使圣徒遭受患难是公义的,是为了操练他们的忍耐。他们所背的十字架也教导他们顺服,因十字架训练他们行事为人不再照自己的意思,乃照神的旨意。显然,若在他们身上万事皆如意,他们就无法明白何谓跟随神。塞涅卡也告诉我们,古时在劝人忍受患难时也常采用这谚语——“要听从神”。古人使用这谚语就暗示我们,只有当人将自己交付神的管教时,才真正开始负神的轭。我们应当在万事上顺服我们的天父,显然不可拒绝神以各种方式训练我们顺服。   (选自《基督徒的生活》P106-110钱耀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