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圣山网论坛”

庄祖鲲牧师:从以弗所书看建立健康教会

庄祖鲲牧师上周末在纽约主领培灵会期间,还针对牧者长执及教会领袖开办了特别讲座,从以弗所书4章11至16节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教会,让听众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教会健康≠教会增长 很多基督徒把教会健康与教会增长划等号,但庄牧师澄清它们根本就是两码事,“健康的教会一定会带来增长,但增长的教会不一定都是健康的。” 针对后半句,他解释说,比如个别教会为了增加信徒人数而降低受洗的标准,虽然暂时达到教会增长的目的,但那绝不是健康的教会。因此,真正追求增长的教会,应从健康上面找出路。而以弗所书(弗4:11-16)正好给我们看到健康教会的模型。 恩赐的多样化 庄牧师从这段主题经文总结出健康教会的第一个特征——恩赐的多样化。他把恩赐划分为根基性恩赐与事工性恩赐两种。前者包括使徒和先知,后者包含了布道、牧养和教导。 其中,“使徒和先知”所代表的就是新旧约圣经,因为旧约的作者统称为先知,新约的作者几乎都是使徒,或与使徒关系极其密切的人(比如路加)。他指出,圣经是建立教会的蓝图,是已经立好的根基,今天的教会不需要再重新立根基。 说到事工性恩赐,庄牧师把布道、牧养和教导三个恩赐称为教会不可或缺的“铁三角”。不过,今天教会所遭遇的挑战是只有少数教牧同工去做这三种事工,大部分的信徒成为旁观者。而教会要健康发展,必须鼓励所有信徒参与这些事奉,形成稳固的“铁三角”。 庄牧师坦诚说,根据他的调查与统计会发现,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牧者传道的恩赐偏向于教导,但他们的牧养和关怀恩赐反而不如普通的信徒。换句话说,很多信徒在个人布道、关怀和牧养上做得都比牧师、传道人好。…

你们要住手

你们要住手 宋军牧师 守望教会2010年8月15日主日敬拜讲章 讲道经文:诗篇46篇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百年史充满着苦难和屈辱,列强对清王朝肆无忌惮的所作所为,其前设是这个东亚病夫永远也不会站起来。但有人担心将来西方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埋单,负责清朝税务的赫德在八国联军肆虐中国之后,不无忧虑地指出:总有一天中国将实现民族的自抉和自治,并把外国人赶出去。事实是欧洲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中国,因此赫德预测:“五十年以后,就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听候中国政府的号召,这一点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存在下去,它将鼓励——而这样鼓励是很对的——支持并发展这个中华民族运动;这个运动对世界其余各国是不祥之兆,但是中国有权这样做,中国将贯彻她的民族计划!”因此,中国被称为“睡狮”,意思就是说诸位等着瞧。此后,每一代国人的历史记忆都被这段屈辱史的不断重复言说所形塑,成为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最丰厚的资源。 犹太民族也曾有过类似处境,被周边列强凌辱,有两件事成为这个民族最痛的记忆,一为马撒大,一为奥斯威辛,以致于今天的犹太人发誓不让这类事再发生。诗篇42篇的诗人代表犹太民族发出痛苦的呻吟:“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的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v3);“我的敌人辱骂我,好像打碎我的骨头,不住的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v10)而诗篇46篇可以视为对此侮辱性问题的回应,中心信息是神终有一天会突然答称:“我在这里!”这是对古往今来专门与神作对的人一个相当严峻的警告,他们不少人胆敢蔑视神、欺辱神的百姓,其前设无非是认为这世上根本没有神或另有它“神”,而我们则相信不但有,且唯有三一真神。既然大家都不能证真和证伪,就算各占一半的可能性,有没有想过另外50%的可能性呢?如果真的有神,您整天变着法儿地与祂对着干,这祸可就惹大了。 希伯来诗歌重在图像意境,可以带入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场景,给我们以震撼、荡涤和启发。诗篇46篇让我们透过宏观大历史的视角,鸟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动荡变迁、激荡起伏,觉察自己的渺小脆弱,从而思考保障之所归,体会神同在带给投靠祂的人那超乎想象的安稳。 一、神是保障,安稳不惊,纵使宇宙失控(V1-3) 这是一首被掳前在聖殿中敬拜的诗歌,可归类为“锡安颂歌”,全诗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和第二人称复数“你们”,来指代敬拜的会众,具有浓厚的认信和教化色彩,故也被称作“集体的信心之歌”。…

美若歌教会于慕洁长老访谈:教会参与宣教的意义和策略

http://www.jiduribao.com/files/mis/mis_20101104_ManchildYu.jpg #187; 于慕洁长老。(图:基督日报) 30年来,新泽西若歌教会从20人的查经班发展成有2,500名会众规模的教会。若歌教会的快速增长吸引不少北美牧者的注意。教会创办人之一于慕洁长老日前透过本报把若歌教会的成长经验倾囊相授。在于长老看来,宣教是促进教会增长的关键。在分享的过程中,他又带出宣教的意义和策略。 在北美华人教会中,若歌教会可算是教会增长的典型。不仅如此,若歌教会还是一个典型的宣教教会,它不仅支持27位全职宣教士、30多个宣教机构,还自己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全时间宣教士,并把他们源源不断差派到全世界几十个国家。 在宣教事工上,若歌教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他们常与各宣教机构携手推动宣教工作并卓有成效,同时还在世界各地设立宣教中途站,并派宣教士长驻了解当地的状况,再配合若歌教会的短宣队联合发展宣教事工。 误解一:宣教只是一个事工 于长老:教会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教 若歌教会在宣教事工上做得比较有成效,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于长老表示,早在创立之初,若歌教会就有了宣教的心志,“当时我们就向神祷告许诺成立一个凡事照祂旨意去行的教会,使教会被神自由使用,成为祝福世界的管道。”…

第三章 工人的性格

第三章 工人的性格 前言   工人的性格決定他被主使用的程度,主耶穌和保羅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可以從馬可福音──說明主在地上做僕人的榜樣,及保羅在哥林多前後書、提摩太後書,認識作主工人該有的性格。   在這方面倪拆聲弟兄「主工人的性格」一書中,有很好的教導,供同工們參考。   每一個被神用的人都有他基本的構造,基本的性情。有了這些基本的性情,他就能成為有用的人;沒有這些基本的性情,他在事奉的路上就沒有用。一個人也許在好些方面都行,但是如果他缺少這些基本的性情,這個人要出去工作,就是他的心要作工,他那個人卻不能作工,他的工作無論如何作不好。   我們沒有看見一個作工的人,自己的身體管不了,而能夠作工的,你作別的事如何,我們不知道,但是,在事奉神的路上,我們還沒有看見一個沒有愛心及不能約束自己身體,叫自己的身體聽從他自己的人是有用的。我們也沒有看見一個人沒有受苦的心而能夠作工的。我們也沒有看見過一個人是不會聽話的人,他在那裏是能夠事奉神的。所有事奉神的人,總是有這些基本的性情。換句話說,他是有這些資格的。在神面前,神憐憫他,給他有這些情形,叫他能好好的事奉神。 一、對真理的態度   每一個作主工作的人,總得維持真理的絕對。這個當然需要人得拯救,脫離自己,才能對真理絕對。有許多弟兄姊妹,對真理不夠絕對,是受人事的影響,受情感的影響。對真理一不絕對,那他在工作上,就難免犧牲神的真理而為著人,難免犧牲神的真理而為著他自己,難免犧牲神的真理而為著他的情感。所以,事奉神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真理不能犧牲。我自己能犧牲,真理不能犧牲;我的情感可以犧牲,真理不能犧牲。有多少作工的弟兄的困難是發生在他的朋友中,有多少作工的弟兄的困難是發生在他所熟識的人中,有多少負責的弟兄的困難是發生在他的家庭中。他們因為家庭的緣故影響到真理,因為朋友的緣故影響到頁理,因為親屬的緣故影響到真理。這樣的人,都是神不能用的人。…

工人的定義

  人被造的目的是為敬拜和事奉神,可惜亞當墮落使人失去了這個地位,和功用。每一位信徒都是神的僕人,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使我的這些落在罪惡和死亡中的人,竟成為神的僕人。如同彼得所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聖經論到神的僕人,有許多內容,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看才能完全明白。 一、與神的關係    (一)神的僕人:   聖經對於所有為神作工的人,統稱神的僕人。他們是神所特別選召的人,為服事至高的神及世人。神的僕人是完全受神支配和管理,他們沒有自主權,一生的身份和地位都由神安排。在舊約中摩西是一位模範僕人,他是預表基督做神的僕人。摩西被稱為在神的全家盡忠(來三 5)。神的旨意、權柄、能力和榮耀藉他彰顯出來,使普天下的人認識神的榮耀。 新約方面,每個信徒都是基督的僕人(羅十四 4)。還有神所特別呼召的工人,在工作上更顯出(羅一 1),每位信徒無論蒙恩與否,在世上生活都當從心裏遵行神的旨意,作基督的僕人(弗六…

传统教会面临的挑战与新模式的产生

底下是 教会 成长、宣教和 属灵争战 方面的权威彼得 #8231;魏格纳,最近出版的著作「教会在职场–信徒转化社会的秘诀」一书,第二部「两种文化准则」准则6:「全新模式的教会」的读书心得。 彼得 #8231;魏格纳于一开始就提到长年深入研究美国教会会众心态变化的杰出学者乔治 #8231;巴拿曾提出一种「革命」的现象,并以此为他最新著作的书名分享他的研究报告,书中描述另有一种新的教会模式。同时…

另一种家庭教会

  在中世纪,基督教有了罗马帝国国教的地位,教堂的建造流行,表现出“敬虔”的竞争,以为造大教堂可以蒙福,也是蒙福的象征。这样,一个像样子的城市,必须有相称的大教堂才成。    大教堂确有好处。崇高的建筑,进到里面,心灵自然宁静下来,可以增加敬拜者敬畏的感觉,仿佛与世界隔离,跟天堂更接近;肃穆幽雅的音乐,也促进敬拜的气氛。不过,外观到底不能完全取代内容,当大教堂里面的人,失去了信仰的内涵,仪式代替了行动,大教堂就衰落了,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只能作博物馆和观光的所在。    美国人爱数字,甚至崇拜数字。且不说金钱的数字,成为以数字代表财富,代表富足的指数,甚至在应用方面,也是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所谓“算术即是战术”的话。    战后,“婴儿潮”来到,随流而行的是“教会增长”,明显的是数字代表成功,表现于神学领域。数字的减低,不会是研究的热门对象。于是美国“大的就是好的”哲学,从汽车,企业,延展到教会,越大越好。但大到一定的程度,就朝小的方向发展。   一般到大教会去,就消失在人丛中,不再有个人的存在,也隐没了肢体的功能,根本谈不上事奉。对于许多信徒来说,这不是他们所要的。   …

唐崇荣:传道人的信仰、信念与信息

唐崇荣牧师 (一九九三年三月廿二日在台北道生神学院主领研讨会的讲章摘要)            参与神的工作,站讲台、作牧养的人所面对的最大威胁的困难在那里?就是在信仰、信念和信息这三方面垮了。当信仰垮了时,信念一定建立不起来,当信念再垮时,信息一定带不出来。当义人是因信得生,我们走在义人的道路上,是因信活著,因信领受圣灵,因信称为上帝的儿子,因信罪得赦免,因信我们蒙主的呼召,因信作主的工作,因信我们与神同工。   信,是灵程每一个阶段重新有复兴的开端时更新的因素。信,是基督徒属灵生活中最基本的根基和实质。信,应包含信仰、信念与信息这三个层次:   …

庄祖鲲:走向未来:中国教会的模式转移

 作者:庄祖鲲 文章来源:麦种   中国教会在过去六十年来,曾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型,目前则将进入关键性的第三次转型。自1949-1978的第一个三十年,中国教会经过了火的洗礼,原有的宗派及教会都被打散,转为家庭型态的聚会点,又经过十年文革的摧残。但是中国教会却在风雨飘摇中被炼净,也扎下稳固的根基。1979-2008的第二个三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调,中国教会经历了爆炸性的成长。但是量的暴增,也带来质的降低,因此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异端邪说的问题层出不穷。   未来在奥运结束后,中国社会都市化的形势会持续,教育水平会快速提升,国外影响力也会更明显。在面对这些内外环境的变化时,中国教会未来必然需要“模式转移”(Paradigm Shift),才足以应付这些挑战与压力。但是中国教会转型的方向为何?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依我个人这些年对中国教会的观察,并参考海外华人及西方教会有关此问题之研究,我愿意提出些个人的浅见,藉此来抛砖引玉。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教会的模式转移,基本上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那就是:治理体制化、牧养小组化、教导系统化、福音处境化。   治理体制化   据我的观察,目前国内家庭教会的治理,基本上仍停留在圣经中初期教会的“雏型”阶段,也就是说大多数堂会还没有正式按立的执事、长老及传道人。而在事工的配搭与分工上,也多半是采取松散的、非正规的组织体系来运作。这对教会未来的成长,将造成瓶颈与困扰,也限制了教会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教会治理的关键乃是教会领袖的选立问题。从耶路撒冷教会的例子来看,最早期的型态,是以十二使徒为首的领导团队。但是随着信徒人数的暴增,在教会的关怀上,就出现了破口,这才有《使徒行传》第六章七位执事的设立。值得注意的是,这七位执事的名字全部是希腊人的名字,可见他们都是生长于侨居地的年轻领袖们。所以教会增长到一个程度,就必须建立更完善的“体制”,才能更有效率、更全面地治理教会。   此外,《使徒行传》也记载,保罗每到一处宣教,离开之前往往会按立长老作为教会的领袖,他也按立了提摩太、提多等年轻的传道人作为接班人。这对他宣教事工的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面对假先知、假教师的攻击与挑战时,要巩固教会领袖的属灵权柄,公开按立的程序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