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系“三自”教会工作人员。 他建议从两条线着手本文写作:1、评述现有体制;2、维护教会权益。 他强调,“三自”并非是一个教会,而是一种原则,理念,即自传、自养、自— 目前政府对教会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会议以及文件传达,曾经实行的年检早已被取消,原因来自两方面:宗教团体本身的抵制,其次是国际舆论的压力,因为涉嫌干涉到信仰自由。 作为宗教团体的内部管理,就基督教而言,主要是由两会实施,形式为指导各堂点的活动(他认为天主教要管的紧一些,其爱国会统管下面堂点的人、财以及场地;而佛教则是“指而不导”,各寺庙相当“自由”)。两会实施管理的形式是依据章程,此为两会设立登记时的必要条件。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应向宗教局备案。管委会成员、章程等制度也应向宗教局备案。主任牧师原则由信徒选举,但事实上多为任命。 访谈的重点后来逐渐转移至家庭教会、三自教会(为了指称方便点仍沿用习惯)和政府的关系。 他介绍家庭教会成因时提到两点,其中第二点闻所未闻: 1、 文革时期受迫害的基督徒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自立门户;…
Posts published in “圣山网论坛”
傅格森 1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2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3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4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 腓二 1-4) 保罗一直劝勉腓立比信徒「同一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
它帮助信徒将信仰有效落实在生活中 全威 / 基督日报记者 2007年 09月 12日 “如果有人问我诸多教会的事奉、事工中何为最关键、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的回答--门徒带领。因为它是教会成长及塑造门徒生命的关键。” http://www.gospelherald.com.cn/images/ic_zoomin.gif…
应明 在最近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基督教(新教)的迅速发展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这三十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也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方面,还是社会文化生活方面,都出现了“结构性变迁”,“转型”也成了一个被政府、学界以及媒体广泛使用的词汇。 对于基督教来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种类似于“转型”的变迁过程。1980年代以及之前,主要是乡村基督教的发展,1990年代以后城市教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而在2000年以后则出现了一个显著的乡村基督徒随着城市化进程涌入城市的现象 ,并由此逐渐产生了一种位于城乡之间的信徒和教会形态,有人称之为“都市里的乡村教会”。由于这种城乡新移民通常被称为“民工”,相应的,这种新型的教会也常被称为“民工教会” 。 我们的讨论将从对一个民工教会发展过程的描绘开始,尽管我们对其进行了前后大约一年的参与观察,但必须承认,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最多只能说是一种“近距离”,而绝非“零距离”。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所谓的民工教会其实存在诸多不同的样式,例如,在大型城市、中型城市与小城镇中的情况就相当不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主要是大型城市中的一种形态,而绝非整体性的全面分析。另外,尽管我们也带着教牧性的关怀,但我们的讨论主要是对一个现象的考察,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讨论,而不是纯粹宣教学意义上的分析。 民工教会的个案:A教会 2001年,一对传道人夫妇受其乡村教会母会的差派来到这个大都市开展城市工作,并决定把城市农民工作为教会开展工作的主要对象。这个教会的成长速度可以说相当惊人,短短五年中就发展成为拥有27个聚会点,会众超过1000人的教会网络,我们姑且称之为A教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平均每年新开4~5个聚会点,而各个聚会点的建立往往主要是根据信徒的居住和聚会需要。如果有几个信徒住得很近,想要在一起聚会,教会负责人就会派人去给他们讲道。刚开始可能只有三五个人,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聚会点。这些聚会点的大小或会众人数不一,几个大的点有四五十人或六七十人,小的点只有十余人。另外,聚会点的分布比较分散,主要集中于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在某个聚会点参加聚会的会众基本上都是住在附近的人。…
陈新华 宋钦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基督教信仰也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人口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显著增长,因此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于我国宗教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以基督教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变迁,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于基督教的影响。我们认为,其影响主要有:(1)城市化进程使得基督教的信徒结构发生了变化,(2)促进了教会社会服务的开展,(3)教会的资金来源也趋于多样化,(4)城市非正式聚会点增加等四个方面,并提出了自己对城市宗教管理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基督教 宗教经济世俗化 社会变迁 宗教调查 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聚焦和转移,从而使城市人口比重加大,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并最终达到“城市一体化”的目标和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的社会发展过程。”…
——家庭教会发展环境、成绩和挑战 前 言 教会千年,问题千年,恩典千年。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基督的新妇。神赐给教会权柄,阴间的权势不能胜过他。作为属灵的以色列选民,教会在这个世界担当着基督福音的托付。每一个悔改的基督徒,都有圣灵住在其殿中,赐给他亮光,明白真理,辨别是非,跟随正道。作为普通信徒中极其卑微软弱的弟兄,因着基督大爱的激励,带着一颗真挚心公正之心撰写此文,非为个人之故,只为教会复兴。 关于教会现状和成绩的分析由于资料缺乏,非常浅白,非常不全面,许多问题都是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分析,我想以后我有功夫了会做深入研究,此文就当时大纲吧。 对教会问题的反思,笔者不是第一人,几千年来有很多前辈都看见、呼吁、悔改、复兴。笔者乃是后辈中一平凡之人,所看见未必全面,所叙述未必准确,笔者之心,上帝可鉴。之所以谈问题,乃是为了让更多的灵胞警醒并为之祷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问题虽多,恩典更大。因为基督已经应许了得胜,这结果我们已经在信心中看见。 关于教会方向的看见,笔者也仅代表个人的意见,许多未必成熟和完全。由于认识主和成圣的过程的渐进性,笔者对问题的看法也仅仅是这个阶段的看法,相信在有生之年将会进一步改进、成熟,然出生牛犊不畏虎之热情以及对上帝的爱,相信祭坛之上已经接纳,故恳请阅者之长辈多多包涵,阅者之同辈多多见谅,阅读之晚辈多多宽容。 由于受笔者文风的影响,文章笔锋稍显犀利,会让有些弟兄姊妹疼痛,请您暂时容忍愚昧之人的冒犯;由于受以前笔者写政府公文的影响,文章有八股之嫌疑,请凑合着看下去,我想不会让您失望。 此文已经修改过三稿,感谢CIU的部分教授和同学师兄给我提供的修改意见,感谢国内部分老师和弟兄姊妹给我提供的反馈,我大部分意见都进行了吸收,有些尚未确定之处,没有修改,愿基督纪念你们的爱心,愿此文能激励在基督里的我所爱的神的百姓。…
七,时论(教会治理) 第511篇 蒙主祝福的教会 日前我访问了一间位于偏远地区的教会,时间虽然不长,仅仅几天工夫,但给我很好的印象。感谢主有这样忠心侍奉主的教会,如同金灯台照亮一方。我把几件受感动的事写出来与读者分享。 1,牧师每天早晨与信徒一起晨祷,当好守望者。教会的复兴和力量,只有藉着祷告仰望和依靠上帝。对比有的教会和传道人只知道睡懒觉,可以看到差距。 2,每月有一场传福音的布道会。邀请慕道友决志。这是一个有生命的教会,主将得救的人,不断地加给他们。 3,他们有乐捐的厚恩,从穿着来看,信徒并不富裕,黝黑的面孔看出是常年在田野劳动的姊妹,可是她们听说少数民族的义工传道人和肢体有困难,她们就慷慨地捐献衣物和金钱。教会还捐10万元给灾区。 4,经济财务账目公开,2007年的决算表贴在墙上,接受信徒群众的监督。牧师和专职教牧人员的工资比较低,但水电费是照交的,不占教会的便宜。 5,信徒对新来的人,主动合用赞美诗本和圣经。信徒在吃饭后主动帮助服务员收拾碗筷,端下剩菜,清洁桌面。没有心安理得地受人服侍的派头,而是争取做服侍人的事。体现了弟兄姊妹之间的爱心和平等。实际的小小行动,比讲一大箩筐空道理更有效…
引言 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儿童是未来的主人,青年是明日的希望,成人却是今日的栋梁。是的,若在带领儿童的事上失败,二十年后教会可能后继无人;疏于教导青年,十年内教会可能青黄不接;但是忽略造就成人,教会立刻会陷入中空状态。所以成人教育在教会中,就显得异常的重要。 中国家庭教会,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有着特殊的宗教环境。这种环境使得中国教会至少不能公开做更多的教育工作。即使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却迫于各种的压力,而不敢走得更多。 感谢神,近年在很多的地方开始了主日学教育的工作,但却也只是限于儿童主日学。特别在浙江温州地区,由于有着比其他地区更为开放的环境,教会较早开始了主日学的教育事工。随着多年的摸索,加上海外教会的帮助,主日学工作颇具规模。但是,教会却没有在成人教育工作上有更多的作为,虽有成人团契却少有建立成人主日学。甚至在一般信徒的观念里,“主日学”就等于“儿童主日学”。 美国美南浸信会健全的成人主日学事工,成为其教会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此经验应为中国教会学习。因此,笔者借着温州地区某片区教会为背景,尝试为教会做一个关于成人基督教教育的构想,并着重介绍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成人主日学事工。由于传统教会文化根深蒂固,即使是保守的策划,在教会中也不能即刻实行。但是,相信异象的传递和探讨,会成为推动以后教会基督教教育事工的祝福。 一、基督教教育事工现状以及评估 在对片区教会进行成人教育事工构想和规划之先,我们需要对现有教会教育事工有所认识。虽然教会事工众多,如诗班、圣乐团等,但本文旨在探讨信仰教育部分,因此技巧性的训练不在本文分析之列。下面就是笔者对温州地区某片区教育事工的介绍和评估: 1 、现状…
宣教与植堂是华人教会最热门、又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在全球五大洲建立近百间教会的刘彤牧师在华福中心出版的最新一期《教牧分享》杂志中发表文章,把自己宣教植堂的宝贵经验结晶向广大读者倾囊相授。 在题为《宣教与植堂:教会拓展的动脉》文章中,美国北加州硅谷生命河灵粮堂主任刘彤牧师提出推动宣教与植堂四大理念。 宣教是生命长期的投资 首先从观念上讲,刘彤牧师表示,教会的宣教与植堂事工都是着重生命长期的投资,教会对宣教与植堂不仅应提供金钱上的支持,更要付上祷告以及生命的代价。 刘牧师分享了他推动植堂的实际经验。虽然他宣教植堂的脚步遍及世界各地,但他从不会在植堂完成后就丢下不管;而是定期开设牧者联祷会,邀请各分堂的牧者领袖出席,并集中对他们进行牧养及培训。 刘牧师坦言刚开始落实这个观念会非常辛苦,但随着时间过去,就能逐渐收到长期投资的果效。刘牧师表示由他所创立的近百所教会就是过去长期辛苦投资的结果。 植堂是最有效的传福音策略 很多人以为传福音要靠大型布道会,但刘彤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发现大型布道会虽然信主的人多,但由于当地教会无法承接跟进的使命,导致很多信主的人逐渐流失掉。 此外,刘牧师还留意到不少现有教会呈饱和状态,新朋友来再多都无法留下,就像细胞小组呈现饱时一样。对此,他提出“分殖新小组”的应对策略,因为繁殖会带领新位置,帮助新人较容易融入教会。…
在兴旺福音,全球教会众多,大大小小,那到底教会是大好呢?还是小的好呢?韩国大地教会主任牧师李在训认为:教会好否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教会能否随着时候创造合宜的教会文化,以及牧者领导力能否与时俱进。 切勿敬虔的外貌 却无生命 据《今日基督教报》报道《圣经—马可福音》2章18到22节里面,有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来问耶稣关于禁食的问题,禁食表示在神面前自卑悔改,祈求神的怜悯,特别是在旧约时代,国家遭危难时,全民披麻蒙灰、向神禁食。但到了耶稣时代,禁食变得形式化,成了虔诚的“外饰”,在马太福音5章里面耶稣提醒门徒,禁食不可像假冒为善的人做给人看。 李在训牧师表示:当今教会亦如此,都是从单纯爱主的心开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参教会事工,渐渐失去了爱主的心、失去生命力。 美国达拉斯神学院曾做过研究,发现全世界各地教会发展上的共同现象,归纳出“3M”三阶段的发展理论: 运动期(Movement):透过一个属上帝的人,领受从神而来的异象和负担开始的。期间,开始有其他人献上所有、投入其中。但是当人群越聚越多时,需要管理与行政组织,教会开始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机械期(Machine):到了这个阶段,整体运作上会更有效率,却也面临逐渐失去起初的负担与爱心的危机,接着进入第三阶段。 纪念碑期(Monument):最后,教会中会有某些人一直以过去来夸口,常说过去的事,不愿尝试新的事物,失去热情、单纯与冒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