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真悔改的证据(钟马田)

第二章 比努伊勒之前和之后–真悔改的证据 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个人来和他摔跤,直到黎明。 创世纪三十二24 这段记载即使不是圣经中最戏剧化的,至少也是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你读这一章的时候,必然会立刻看出它的整个立场。我们很容易想象雅各的情景,他前前后后忙着安排、打点大小事物,然后在雅博渡口,他突然发现自己落了单。让我将雅各在这事件之前的生活细节,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扫和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他们虽然是双生子,但两人性格有天渊之别。雅各深得他母亲利百加的欢心,她急欲让雅各得到祝福,所以设计了一个阴谋,帮助雅各从他父亲那里窃取了长子的福分。你或许还记得,雅各装扮成以扫,到他那年老而瞎眼的父亲以撒面前。他把山羊毛包在手上,所以年纪老迈的以撒触摸到他毛绒绒的手,误以为是以扫。雅各因此骗得了祝福。以扫发现之后又气又恨,誓言要杀雅各。利百加知道了,就劝雅各逃亡。于是雅各起身逃往异乡,投奔他的舅舅拉班。前面那几章记载,雅各如何替他的舅舅工作,娶了拉班的两个女儿为妻,并且累积了丰厚的家业,虽然在这段期间,雅各有一些行径是我们无法苟同的。如今他事业有成,儿女绕膝,觉得该是离开拉班、返回家乡的时刻。创世纪第三十二章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雅各带着妻儿,离开拉班,即将进入家乡的边界了。但他知道以扫住在附近,他想起自己当年如何对待以扫,以及以扫怒不可遏的情景,不禁吓得浑身颤抖。他担心所携带的丰厚产业,以及随行妻子儿女的安全,感到手足无措。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先打发仆人去安抚他的哥哥以扫。你们或许还记得他的精心安排—-那个计划确实高明,是雅各典型的作事方式。现在他提心吊胆地站在那里,不知以扫是否真能尽弃前嫌。 接下去的记载,生动地描述雅各为了安全起见,如何把他的产业和仆役分成几批,一一送到河对岸。有一段时间,只有他的妻子、儿女和一小群人留在他身边。他将众人送到彼岸之后,就独自回到河边。就在这时候,一件非比寻常的事发生了,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雅各当时前途未卜,心中七上八下。他已经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但他不知道第二天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哥哥以扫。他听说以扫率领了四百壮士,正迎着他而来;他深感势单力孤。他可以想象自己的财物被掠夺一空,妻子儿女和他自己惨遭杀害,心中不禁充满恐慌和无助。我们不妨在脑海里描绘当时的情景—-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已送过了河,此刻只有他单独在河边徘徊踌躇,难以成眠,前途一片茫然。就在那个时候,一件奇妙的事发生了,其后果记载在本章最后一节。毫无疑问的,这是雅各一生的转折点,他从此成为一个属神的人。在此之前,我们可以说雅各对属灵的事漫不经心。他固然相信神,在遇到艰难困苦时总是向神祷告,但很显然的,他并不关心属灵的事。对他来说,那不过是外在的东西,可有可无。他初离家时曾和神讨价还价, 但从此处开始,一切为之改观;毫无疑问的,属灵的事成了他多采多姿人生的中心。信仰开始变得实际,他成了一个真正属神的人。他与以扫见面前一晚的经历,使他与以前判若二人。 这个故事让我们面对了旧约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雅各—-生平的转折点。但我特别提出来,是基于另一个理由:它精确地描绘了真正宗教经验的本质,以及神的救恩之意义。从某方面说,这个故事显示基督的福音之本质,以及福音对个人的功用。生活在现今这个世代,我们有一项当务之急,就是省察自己。我有不少朋友很关心教会门外发生的世界大事,却对反恭自省一事兴趣缺缺。我无意批评他们,但我相信我们必须先从自己着手。这个故事让我们看见,单单…

清教徒的生命品质(利兰·赖肯)

清教徒的生命品质 利兰·赖肯 任何运动都有其标志性的好恶观。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质行为能激起清教徒最强烈的认同,什么样的事情会使他们厌恶。根据清教徒所用的词汇和其杰作形象,就可以看出清教徒的许多品质。 在清教徒词汇里有许多重要的积极性用词,如归正(reform) 、敬虔、有序,及形容词博学、简朴、有益、单纯、严肃和辛勤(“不辞辛劳,一丝不苟”)。清教徒要求从工作到休闲、从敬拜到行政管理,所有行为都要合法。纯洁、洁净、圣洁、真实和纯正(和不纯正相反)是他们的优良品质。 清教徒对自我实现的理念不太感兴趣,更看重职责,视二者为约的责任和在任何社会单元内生活的条件。塞缪尔·维拉德写道:“在所有的关系中,人们应当彼此担待,相互之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早期清教徒的绰号为严守纪律的人。因此,他们反复强调问心无愧是人类幸福的先决条件,就不足为奇了。 清教徒不注重浮华的外在表现,而确信巴克斯特所说的“一个人生活的内在原则”。理查德 #8226;格里纳姆(Richard Greenham)抱怨那些“没有神采、表面光鲜内里脆弱、……冷漠、……对单纯传扬基督造成很大损害”的讲道。用现代话来说,清教徒崇尚“所见即所得”。理查德…

基督徒走天路(约拿单·爱德华兹)

基督徒走天路 约拿单·爱德华滋 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希伯来书11章13~14节)   使徒在这里将信的恩赐在《旧约》中的圣徒身上所产生的光荣佳美果实,加以表扬。在本章前段,他特别叙述了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与撒拉、以撒、雅各的信。他在提及这些人以后,就接着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使徒在这些话里似乎特别指到亚伯拉罕与撒拉,并那些与他们从迦勒底的吾珥与哈兰同来的亲族,这一点是在本章十五节的话上表明出来:“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 这些圣徒承认,他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经上记载亚伯拉罕的话说:“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创二十三4)似乎列祖都承认他们在世上是客旅,所以雅各对法老说:“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 创四十七9)《诗篇》三十九首12节上也说:“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象我列祖一般。“ 使徒据此就推论说,他们要找另一处作家乡。“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列祖既承认他们在世上是客旅,就会表明这个世界不是他们的家乡,不是他们可以安居下来的。他们既承认自己原是寄居的,就表明这个世界不是久住之所。他们心中望着另一个家乡前进。 一、我们在今生度日只应以之为前往天家的旅程…

《罗马书》二章八到九节(爱德华兹)

《罗马书》二章八到九节 经文: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 罗马书2:8-9 一、略解 使徒保罗在《圣经·罗马书》前三章大意就是上边经文所讲的,表明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伏在罪下,不可能通过律法的工作而只有通过信靠主基督才能得救。第一章保罗指出外邦人在罪中,犹太人也在罪中,不管犹太人对外邦人的指责多么严厉,他们自己犯下同样的恶行。正因此,保罗在二章一节批评犹太人:“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他警告犹太人不要效法外邦人,预先警告他们会因这些恶行受神的惩罚,而且让犹太人明白他们所受的痛苦不会比外邦人轻,反是更重,因为上帝奇妙的恩典先临到他们。犹太人以为自己是神的选民将来就可以免受神的愤怒。但使徒保罗却告诉他们神的忿怒、恼恨、患难、困苦会临到一切作恶的人;不单是外邦人,而是所有的人;而且还先从犹太人开始,因为他们的罪更重。 从经文中我们发现: 1、对恶人的描述:在对恶人品性的观察中,有的是招致做恶的原因,有的是做恶的结果。 经文提到的品性有的是使恶人作恶的原因,如“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说他们结党好起争论乃是指他们质疑真理,辩驳福音,对宣告和建议挑错。不信主的人会发现上帝的道中有很多东西使他们跌倒、冒犯。他们常觉得这个道理不对,那个道理也有问题,正是由于不能顺服,他们便不能相信、服从真理。基督对他们而言就是绊脚石。他们不遵守真理,也没有顺服真理,更没有凭信心接受。然而正是对真理的降服,在其中有得救的信心,在《圣经》中被称为顺服。“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做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圣经·罗马书》6:17)“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圣经·希伯来书5:9》“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圣经·罗马书》1:5)然而他们却顺从不义,而不是信靠福音,他们活在罪恶的权势之下,沦为欲望和败坏的奴仆。…

错误的问题(钟马田)

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我们不愿晓得你的道。全能者是谁,我们何必事奉祂呢?求告祂有什么益处呢?(约伯记二十一14-15) 对圣经的无知和忽略,乃是现代人的特征;毫无疑问的,造成这种无知的主因,乃是一般人不再相信神会以独特的方式启示人。虽然他们仍然视圣经为 ,是由一群 的人写成,他们显然也相信,应该尊重圣经的教训。可是有一种观念逐渐成为时尚—-认为圣经有误,圣经不过是人类的作品,记载宗教的观点和特定人士的信仰历程而已。于是有人开始说,圣经虽然有趣,却已在时间的长廊中失去了其重要性,最后他们甚至不再读圣经了。他们认为圣经只代表人类发展史上的某一个阶段,如今早就过时了。只有关心宗教、历史、人类学的人会对这些文件产生兴趣。圣经不可能再吸引现代人,因为现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相对的,人类只需要最先进的观点。他们辩称,一旦你推翻了圣经是神默示的理论,圣经的年代湮久这本质就足以使它价值尽失。 我完全无法苟同这种论调。即使我若不相信这是神的话语,我仍然能说这是世界上最重要、人人必读的一本书。我所持的理由是,它年代渊远、历史悠久。现代人由于受到进化论影响,认为古书毫无价值。但是他们若仔细阅读古籍,就会和旧约一位作者所见略同,那位作者说, (传一9)人们一向以为新的事,后来却发现它不过是旧事一椿,这段经文就提醒我们其中的两件。 第一,反宗教和无神论并非新鲜事。我盼望你记住:一般都同意,约伯记可能是圣经最古老的一卷书。圣经本身就是一本古老的书,而约伯记又是其中之最。在这本书里,约伯转述并驳斥那些不敬虔之辈的议论,我们从其中看到,当时反对神、反对宗教的人已经存在了。这事实本身就能回答今天许多拒绝耶稣基督福音之人所持一厢情愿的想法。我说 ,是因为显然大多数人根本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只是断然拒绝、排斥宗教,因为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凡是旧的事物就有问题。他们的观点是,古代人都很无知,其宗教就是无知产生的结果。宗教只是原始时代的事。我们可是置身在一个科学发明的新时代啊! 你一定很熟悉这类言论,…

一个问题(钟马田)

约伯回答说, 约伯记九1-2 我相信一般人都同意,在生命中大多数领域里,提问题是一门最大的艺术。不论你研究任何一个题目,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关键的重点上。我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方法是,好学生能够分辨何者无关宏旨,何者攸关重大。作学问的艺术就是知道如何避免 —-也就是说,知道如何分辨轻重,挑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例如一个辩护律师在陈述他的案件时,他真正的本领是表现在专注于最关键的因素和事件上;他的整个目的是把陪审员和法官的注意力导向显著的要点。一个成功的辩护律师必须有某种直觉,能够从简报中立刻抓出重点。或者以医生为例。他可能发现许多事实和细节,但作医生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能从其中分辨何者意义非凡,何者可以置之不顾。其实不论那一个领域都一样。好的讲员只强调重要的原则。我听过最糟糕的讲员是一个有相当知名度的人,他这方面却很失败。虽然他对那个讲题很拿手,但由于他轻重不分,在旁枝末节和中心论点上花费一样多的时间,所以被视为差劲的讲员。演讲的秘诀在撷取主要的中心原则,然后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不论我们看待生命的那一个层面,首要之务就是熟练发问的艺术。换句话说,你若要阐释一个立场,不论面对的是法律案件,或诊疗室里的病人,或坐在下面听演讲的听众,不妨先问自己,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有密切关系。整个秘诀在于提问题的技巧。 有关人生的问题也是如此。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事之一,就是知道该问什么问题。我们已听过太多问题,人类本身就充满了各样问题。生活的艺术乃是知道该问什么,该强调什么。这在今天尤其困难。现代生活充满困惑,这是无庸置疑的。从某方面说,世界从未如此叫人迷惑过。到处都是疑问—-我们从报纸、书籍、杂志上读到层出不穷的问题。整个世界不断冒出新问题,现今世代最艰难的事莫过于分辨何者举足轻重,何者不值一提。 今天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这是问题所在。我省视自己的生活,观察这个充满问题、难处、考验的世界,到底该从何处着手?我认为最难的就是将所有问题一一梳理清楚,然后决定那一个问题最重要,应该优先处理。今天最难作到的,就是面对真正、最终的问题。据我了解,在传福音和教导圣经信息时,首要之责是将人的注意力导向最基本的问题。有人说,今天教会的责任是重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可能很熟悉那些问题—-有关经济、社会、战争与和平等层出不穷的问题。也有人主张,教会的责任是表达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但现在我要指出教会真正的责任和圣经主要的信息是什么。我认为圣经和教会的基本职责就是提出与人类最息息相关的问题,将人类的注意力导向这些在属世生活的旋涡中已逐渐遭到遗忘和湮没的问题上。 换另一种方式说,现今的潮流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类问题的徵状上,而非问题本身。你若阅读书籍报纸或收听广播、电视上的讨论,会发现那些知名的专家和科学家纷纷对人生命的问题大发议论。他们提出各样问题。从圣经的角度看,他们的缺点在只专注疾病的徵状和现象,却不关切疾病本身。换句话说,现今世代的危险是过度重视事实,却忘记或忽略了造成事实的起因。圣经和福音的整个论点是,世界上只有圣经的信息能同时解说弊端和指出肇因。唯有在圣经里,我们可以回到最优先的原则上,面对人生的基本问题和其成因。 因此没有什么比知道如何提出第一个问题更重要的了。我们正研讨的这段经文提供了正确的答案, 我不必多费时间指出,这问题早在人类历史的开端就出现了。我们往往成了这世代的奴隶而不自知,我们以为除了二十世纪,就没有其它世代存在过似的。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说法:古人和现代人大不相同,我们是一代特殊而独立的人。因此人们很难相信,今天的问题早在古老世代就被一个名叫约伯的人提出来了。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可以用另一种方表达:人怎能来到神面前呢?人怎能对神说话?人怎能与神同住?人如何找到神?如何到达神那里?如何与神沟通、相交?这就是此处的问题—-一个人在他与神的关系上能作什么?…

评估旧与新(钟马田)

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历代志下十8 这段经文所记载的历史事实,是犹太人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明了犹太人历史,甚至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段经文提醒我们,大卫和所罗门建立的王国,因为罗波安采取的行动而分裂为二:北国和南国,或者说十个支派和两个支派,或以色列国与犹大国。此处不仅是了解列王纪和历代志的关键,并且也是了解众先知书的关键。我们在此处得到的答案,可以为众先知在他们作品中提到的各种灾难、咒诅、祸患,提供解释。 单从历史的观点看,这事件颇值得我们探究,它里面所含的功课和警戒,也足以供列国参考。但这并非我讨论的焦点,因为新约主要关切的不是列国,而是个人。福音无意拯救每一个国家,而是要拯救各国各邦中那些相信的人。圣经只是概括地关切到人类因拒绝采取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至于列国丧失权力和国势,造成人命的大量损失。但圣经真正关注的,是人灵魂的沦丧。所以我们情愿从个人而非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事件。即使这样,我们还可能面临一个危险,就是仅仅视它为人类的智慧或生命的哲学。这可能是我们查考旧约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圣经充满了生命的智慧,我们很容易只把它当成一本智慧书。由于它的道德教训和对人类行为所提出的规范如此完美,无与伦比,我们很容易只看到这一点,就停留在此,而不再作进一步的探讨了。 旧约被称为最完美的智慧文学,可说当之无愧。但旧约的价值不限于此。旧约是神的启示,祂将祂自己、祂的旨意和祂的作为启示给我们明白。这不仅包括道德论述,而且还启示了属灵真理和永恒价值。换句话说,圣经不仅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发挥生命最大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圣经将神启示出来,好使我们能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 因此我们从个人而非一般的观点来探讨这特殊事件时,不可只停留在某些概括的真理上,因为这些真理同样可以在世俗文学中找到。这一类的功课包括选择正确朋友的重要性,倾听长辈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判断和智慧,放纵情欲的危险,以及 的道理。这些都有其价值,也很重要,但圣经不是装备我们面对人生,圣经的主要目的是预备我们面对永恒。 此处这个旧约故事也是一个比喻,教导我们一个至高的真理:我们的灵魂与神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来看这个故事。 故事本身很简单而直接。年轻的罗波安接续他父亲所罗门作王,开始面对人生。他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和心愿。他最大的渴望是独揽大权,统治整个王国。为了统一全国,他迫切需要百姓的支持和效忠。对一个国王来说,有这种强烈的愿望也无可厚非。值得注意的是,他一开始就面临两种达此目的之方法。第一个方法是由那些听从耶罗波安的人和老年人提出来的,另一个方法则由一些少年人所提出。我盼望你们注意到,这两种方法其实殊途同归。差别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老年人实际上说, 少年人也说同样的话。区别在双方达成目的之方式各有不同。…

福音与天然人(钟马田)

神人以利沙听见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发人去见王,说, ……于是乃缦下去,照着神人的话,在约旦河里沐浴七回;他的肉复原,好象小孩子的肉,他就洁净了。 列王纪下五8-14 上一讲我们已概括地看过这个故事。它预表了基督的福音,里面蕴涵着伟大的信息。或许有人说, 当然啦!旧约的神和新约的神是同一位。我们说旧约和新约,其实二者是一本书。有人说圣经综合了许多书,这实在是可怕的错误。圣经只有一本,分为六十六段,只有一个主题,一个信息。圣经的信息是,神为活在罪中的人成就了大事。这是圣经从头到尾的信息。这是一本有关生命的书—-描绘人因犯罪而陷入悲惨境界,人类试尽一切自救之道,却无济于事。在这个主题下,神启示了祂如何透过祂的独生子,为无可救药的人类预备了救赎之计。这是整本圣经的信息。旧约常用例证和画面来预言和预表救赎。每一件事都指向神的救恩计划。至于新约的福音书,则记载了实际的经过。新约其余部分则是作进一步的说明、解释和检讨。主题只有一个,因为神从始至终都使用同样的方式。因此列王纪下的这个故事是一个绝佳的例证,描述了陷入罪中之人的光景,让我们看见神如何对待这样的人。 我们上一讲提到三点。首先是罪如何破坏人的生活。第二点是世界对此一筹莫展。第三点说到虽然神所提供的救法一直在那里,但世界却视若无睹,或故意忽略。我最后提出一点:基督教会的责任和乃缦家那个小女仆一样,就是指出解答—- 。是的,华滋在仰望主耶稣基督时不禁发出赞叹, 祂是先知、祭司和君王。祂是唯一的救法。祂用自己的血来救赎人类。祂提供了 。就是赦罪与赐能力。…

罪是什么(钟马田)

罪是什么 大卫对拿单说, 拿单说, 撒母耳记下十二13 这个故事是大卫生平中最可怕的污点,我打算用它来说明人的罪最深刻之本质。这并不是因为我忽然变成了反传统的人,也不是因为我开始热衷于现代人的立传法—-专门 过去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本相,将焦点集中在他们不体面的记录上。我无意效法八卦杂志的作风,以揭露名人隐私来满足人的好奇心。当然,我也不是特异独行,故意选一些不受人欢迎的题目来讨论。坦白说,我并不喜欢探讨有关罪的问题,我巴不得能永远避开不提。如果我们能够只谈神的爱,和令人愉快的温馨题目,那该多好!可惜我们无法这样作。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先对付罪的问题,那么所有关于神大爱的主题,都毫无意义可言了。 我们必须面对罪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事实。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了解这事实的真正本质。所以我打算讨论这个足以显露罪的深刻本质之故事。重要的不是其细节,而是它所揭橥的原则。 我个人认为,今天人们在救恩教义上所经历的难处,可以追溯到两个主要的成因。第一,我们采用的方式离现实太远,只重推理,几乎完全与生活的实际经历和事实脱节。对真信仰为害最烈的一种方式,就是把信仰弄得有趣、吸引人。我所谓的 ,是从思想和哲学观点出发的,结果信仰只成了辩论和探讨的对象。宗教方面的辨论历来一直广受欢迎,迄今不衰。人类喜欢发表自己对神的观点;对于神是什么,神应该作什么,他们总是意见多多。同样的,他们也喜欢针对教会不时提出的教义,抒发个人的立场和见解。但是一般说来,这些讨论多么不着边际啊!他们辩论的内容,几乎和欧几里得(Fuclid)的问题一样抽象。不只是那些持非正统观点的人,即使极力维护教会传统立场的人,也经常如此。…

假神倾倒的那一刻(钟马田)

假神倾倒的那一刻 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从以便以谢抬到亚实突。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抬进大衮庙,放在大衮的旁边。次日清早,亚实突人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就把大衮仍立在原处。又次日清早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并且大衮的头和两手都在门槛上折断,只剩下大衮的残体。 撒母耳记上五1-4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前一章经文所记载的故事之后续或尾声。它所描述以色列历史上的那个阶段,堪称是他们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上最可悲的时期之一。由于他们遗忘了神,属灵上日益衰败,以致政治和军事景况也江河日下。他们被世仇非利士人所征服。但这里的记载告诉我们,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以色列人开始感觉到,他们应该挣脱非利士人的轭。于是他们召集军队,向非利士人宣战。两军交手,以色列人被打得落荒而逃。 以色列人再度聚集开会,检讨战败原因。似乎有人这样建议, 你瞧,他们把约柜当成一种吉祥物。携在身边,就会带来好运,马到成功。若不带着同行,就可能铩羽而归。这位发言人说, 于是以色列人再度整军,带约柜同行,向非利士人发出战贴。你应该还记得结果。这一回合以色列人不但被打得溃不成军,而且连约柜也被掳走了。 这四节经文告诉我们随后发生的事。非利士人掳获约柜之后,并未将其摧毁。他们说, 他们决定把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大衮庙里,放在他们的假神大衮旁边。然后他们就为这次胜利狂欢庆祝。他们确实有足够的理由狂欢,因为他们不但击败了世仇以色列人,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还等于俘虏了敌人的神。如今祂被放在他们自己的庙里。他们真是洋洋自得,决心大事庆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