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巴刻:清教徒的良心

巴刻(J.I.Packer) 著 李丽书 译 传讲于1962年,该年度特会的主题是“信心和无亏的良心”,取自《提摩太前书》1章19节。 ——编者注 一  最近在D.H.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案所出示的证据中,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竟称劳伦斯为一位清教徒,这使法庭大吃一惊。当问他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时(这是个很自然的问题),他回答说,因为在他看来,清教徒是极度关注良心的人。因为在清教徒对良心的关注——这是历史上清教徒的标志——和劳伦斯对良心的关注之间,绝无任何相同之处,所以他做的这个定义要么是诡辩,要么是愚蠢的。但是,霍加特的表述却指向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被称为清教徒的人的心灵和思想中,真正超乎一切的,是对于上帝的渴求——想要真正认识他,正确地侍奉他,并且由此荣耀他和享受他。而正因为如此,他们实在深深地关注着良心,因为他们认为上帝是通过良心——人的心智官能来承载他的话语的。因此,在他们看来,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良心得到光照、指引、清洗并且保持洁净更加重要。他们认为,除非一个人的良心暴露并且沉浸在上帝的话语之中,否则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来自心灵的领悟,或是任何真正的敬虔。 …

学习征服自己

洛夫·赫南 因为我们虽然在血气中行事,却不凭着血气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十: 3-5 学习自制 一辆失控的汽车在公路上是很危险的;火若是失去控制,对于整栋大楼是一大毁灭;但是一个人的生活若是失了控,那是更可悲与更危险的事。历史记载一些悲惨的事略,多半是由于人未能学习自制。 亚历山大大帝实际上征服了世界,但是他发了脾气,杀死了他的一员大将,也是他最可靠的朋友。彼得大帝承认说:「我征服了世界,但我并未能征服自己。」摩西因一时失去了自制,结果未能进入迦南美地。类似的例证不胜枚举,因为今天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家中的人未能自制,所以造成许多悲剧。许多人因为缺乏自制美德,以致失去身心健康而遗憾终生。 林肯总统最令人羡慕的特性之一,就是他有把情绪置于严格纪律之下的艺术。林肯可以说是在危机治理的时刻,最受批评与咒骂的总统,但他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因为他能控制自己。 人生中的挫折 人生中充满了各种挫折的经验,相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有小的挫折,例如人们说我们不喜欢听的话,或者我们在繁忙的公路上开车时所遇到的挫折。我们常被刺激,不满的情绪使我们烦心,甚或惹我们动怒。…

侯士庭:灵修阅读指南

文/侯士庭 人类生活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从文化而来的压力使人们相信社会活动及义务更为重要,因此这些责任让人们觉得比生存本质“有价值”。只是,人的灵魂却愈来愈空虚,内在的任性发出了呼求,渴望得到更大的满足,然而人类最大的满足,只有在“认识神”当中才能得到。 这个指南并不囊括万象,也不是你获得灵丹妙药的一个原则清单,但是它能向你建议有益于灵修的经典作品和相关讯息。有一种灵修阅读的艺术,注重的不是释经或文学方式,而是心灵在神面前被提升、造就,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此方式来阅读这本灵修文学作品,从中得启发,让“内在的我与神同步”。灵修文学能引导我们朝向天堂,并且在基督里塑造我们的人格。 虽然市场上涌现大量的新书和灵性文学的再版作品,却没有多少指导能供读者明白如何培养灵修阅读,因此我写了这份指南,就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此门艺术。 一、灵修阅读是将主要重点放在对圣经的学习上 不要让进入灵修阅读的兴奋转移了你的注意力,而要把对经文的沉思作为首要之务。记住,圣经才是神的子民灵修的标准,圣灵则引导了圣经的写成。 神学生常常在灵修阅读时感到障碍,是因为他们使用了混合的方法,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坏事,但是切记要让经文直接对我们说话,而不是为了追求更多的讯息资料或假设的知识以至于脱离了圣经。 二、灵修的关键不在技巧,而在内心态度 这就像培养“第六感官”的阅读一样,这种阅读不同于取得讯息的阅读,也有异于理性的理解。因此,学习的态度从寻求资讯转变为追求神的启示和人心的更新。…

个人灵修式读经[1]

一、读经的四种方法应并重 读圣经有几种方法,包括祷读、速读、熟读和研读。 祷读 ,也称个人灵修式读经,就是用祷告的心来读经(后面会详细讲)。 速读 ,就是很快地读过一遍。比如说每天读四到五章,这样一年至少圣经读一遍,目的是让我们对圣经有一个概念。有些经卷,有些部分的内容,我们可能读不懂,但是也要读,先了解,圣经里的话都是有意义的。 第三种是 熟读 ,包括背圣经。圣经中有些章节,只有背下来才能成为属于你的。特别是下一代,青少年的记忆力特别好,要鼓励他们背圣经。常用的经文,比如诗篇1、8、16、23、32、51、100、121、150篇等;新约比如登山宝训、罗马书5-7章、哥林多前书13章、希伯来书11章等;在向人传福音时经常用的经文包括:约翰壹书1:9、哥林多后书5:17、罗马书1:20,3:23、约翰福音1:12。这些最好都背下来。…

怎样才能成为「代祷者」

作者:豪威尔 壹、代祷的地位   圣灵逐渐启示给豪威尔的中心真理,也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服事,就是「代祷」。我们可以在他过去的经验中看出圣灵如何在各方面对付他,引导他进入这样的服事。最初是在兰得诺大会(Lardrindod Convention)中,圣灵完全掌管了他的魂和体;而就在他帮助一位患肺病的妇人时,当神藉著他的祷告医治了那位妇人时,他才对代祷的意义有完全清楚的看见。从那时开始,圣灵继续不断地带他取得新的「代祷的地位」(Position of intercession),也不断地启示他许多宝贵的真理,使他能明白,并用这些来教导别人,带领他们在生命上更成熟。我们且在此稍微停止一下对豪威尔一生经历的叙述,让我们来更详细的了解作个「代祷者」的意义为何,这将会使我们在继续往下读时得到更大的帮助。   神一直在寻找真正的「代祷者」,但他很少找到合他心意的人,这在他藉著以赛亚所发出的哀痛感叹中表达得很清楚:「他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赛五十九16)。他也藉著以西结表达出他失望的申诉。「我在他们中间寻找一人重修墙垣,在我面前为这国站在破口防堵。……却找不著一个。」(结二十二30) 贰、三面特徵   或许一般的信徒会将「代祷」看成某种形式更强烈的祷告。它确实是,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弄清楚所谓「强烈的」,它的意义是什么?在一个真实的代祷者身上,会有三方面特别显著的特徵,这在一般的祷告者身上并不一定会看得到。那就是:认同(identification)、哀痛(agony)和权能(authovity)。我们以下将依次解释这三者的意义为何。   一、认同…

约翰·牛顿如何操练祷告

牛顿的个人虔诚生活被完整地记录在日记中。日记表明牛顿每天早晨5点起床,至少要花上两个小时读经和祈祷。他写道: “唯有他是生命之源,其余的都是我们打上来装在桶里的水。”不过,有许多天,他发现“打水”也是一件难事。正如他经常承认的,一个人祈祷时,他的注意力很容易游移。为了击退这种漂浮倦怠的思绪,他想出一个办法,先是大声朗读一段经文,然后让自己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他回忆说: “有时我会假想让自己参与一场想象中的谈话,有时我会受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与上帝进行的谈话式的祈祷通常是口头的,但有许多被改写记录在日记中了。从纸页上布满的流畅的圣经式文句,可见它们一定出自牛顿滔滔不绝的倾诉。他很少沉思冥想,也很少像一些具有艺术倾向的人那样,喜欢以虔诚的想象的图景或图像来代替祈祷的言词。在祷告时,牛顿的语言如激流奔涌,它们经常直接地表达对上帝的感恩,感谢他赐的怜悯、平安与恩慈,它们传达出牛顿与上帝进行深入灵交时心灵所受的影响。毫无疑问,在奥尼,牛顿以上帝仆人的心态与感情来依靠他。他写道: “我常常发现,祈祷是我的现状的指针。那真的就是天国之门。”   当牛顿开始环绕奥尼周围每天散步时,他对天堂之门又有了新的感受。他热爱大自然,喜欢白金汉郡的美丽乡村,这里有一条贯穿三个教区的乌斯河,他养成了沿着河边漫步的习惯。散步之时,他全神贯注于沉思冥想中,经常无意间走到邻近的乡村或者他牧养的教民的房屋前。这些沉思冥想并不是对一篇经文或诸如良心自省类具体操练的正式思考。它们是自由流动的体验性的默想,他描述说,“我们可以对那些在我们内心和身外流经的一切进行观察,这就是我们所言的体验”。   牛顿把周六晚上的散步称为“严肃的漫步”。在冬天,这就成为他的“严肃的退修时光”。他把这当作一个机会,回想自己前一周的罪和过犯,同时也为第二天带领教会的敬拜做预备。在圣餐主日之前的周六,他在灵性上的预备内容更深刻,时间也更长。在祈祷中,他让自己的虔诚侍奉全神贯注于基督爱的救赎上,相信圣餐中的饼与葡萄酒是上帝与人立新约的象征标记。牛顿认为,在准备接受圣餐时,应该让自己通过对上帝同在的感知而获得深刻的灵性的释放。如果没能做到这点,那么无论在预备还是带领圣餐时,他都会因“纪念基督舍命之爱”信心不够完全而自责。   尽管自责和忏悔是牛顿祈祷生活的重要特征,但他因罪得赦免和灵魂得救而生出的火热信心超越了它们。对得救的感恩表达是其信仰生活的主导,尤其在某些周年纪念日更是如此。他从不曾忘记在每年3月21日进行特别的祈祷,1748年的这一天是他在大西洋的狂风暴雨中度过的“重大转折的日子”,他从此开始了朝向归信的信仰之旅。8月4日生日这一天,他通常把它当作确定委身进入服侍的日子来纪念。在其他重要的日子如与波琳的结婚纪念日(2月12日)、她的生日(2月2日)和新年,牛顿也会进行额外的祈祷。他习惯于通过数算和感恩来纪念这些大事。 摘自约拿单·艾特肯著《奇异恩典--约翰·牛顿传》,第29章“祈祷与《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

祷告会 作者:芬尼

教会与时代 「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十八19)   现在我要谈到公祷,亦即──由两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的祷告。这一类的祷告会,自主耶稣的时代开始就一直非常普遍,神的子民只要享有祷告权利时,他们就会养成联合祈求的习惯。目前我不讨论作法的适切性,不打算讨论公祷的义务性,也无意讨论两位基督徒同心合意祈求任何祝福,是否就必得著的问题,我的主题只是谈论祷告会本身所著重的:一、祷告会的宗旨,二、主持祷告会的方法,三、几种会妨碍祷告会的事。   祷告会的宗旨   一、促进基督徒之间的合一   在教会中没有别的比祷告更能团结圣徒的心,因为当他们在祷告中彼此倾心吐意时,他们也就更能彼此相爱。这种在合一和互信里的属灵代求,对教会的兴旺是极其重要的,假若基督徒已养成了联合祷告的习惯,他们必然能彼此联合,因为他们之间的彼此埋怨和分歧会藉著同心合意的祈求而消除。若是你能使会众确实地在祷告中合一,那么清除隔阂的工作已大功告成。   二、传布祷告的灵   按著神有效施恩的原则和我们被造的本体,我们是能够彼此体谅和交通的。举例来说,一位传道人,就时常可能将自己的情感有如吹气一般的灌注给他的会众。那感动他心的圣灵如何使用他所传的道来影响他的听众,同样地也使用他的情感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说,神也是使用基督徒的情感的。在公众祷告会中,与俱有祈祷之灵的人联合,是我们得著祈祷之灵最有效的办法──除非这位祈祷者走得太前面,有可能使他的祷告受到其余人的排斥。但,如果他们不是太落後,以至於倾向反抗和抵挡,那么他的祷告就必使他们苏醒。此时,只要他们的感觉在性质上接近,他的灵就会在他们当中点燃焚烧并传布到四周所有的人身上。如此,当教会中有一个人得著祷告的灵时,他就会唤醒整个教会,把相同的灵传遍全体,使得一种一般的复兴接踵而来。   三、推动神…

约翰·班扬:受苦

受苦 约翰牛顿   “你使我受苦,是以诚实待我。”——诗119:75   我曾求主让我在信心,爱和各样恩典中成长;   更明白他的救恩,更热心寻求他的面。   我曾盼望在某个蒙恩时刻,他立刻答应我的请求;   靠着他爱克服的能力,治服我的罪,赐我安息。   他没有这样,却让我体会到我内心隐藏的邪恶,   让地狱愤怒的能力,攻击我灵魂的方方面面。…

代祷信:家庭教会起诉宗教局第一案

-|王怡 发表于 2008-9-17 16:05:00 在主基督耶稣的教会中做肢体的,在成都的秋雨之福教会蒙召作同工的王怡及长执会的众位同工,问中国众家庭教会和海外众华人教会的牧者、长执和弟兄姊妹安。特别恳请众圣徒为我们起诉宗教局一案代祷。fficeffice” / gt; 主在三年半之前,逐渐聚集我们,在基督里重生我们,“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并赐下“盖满秋雨之福”的异象,作为主在我们中间恩典的记号,和得胜的记号。主并借着在华人教会和大陆家庭教会中所做的一切奇妙的工,喂养和激励我们这一班在真道和灵里都弱小的生命。使我们越发看见,在新教宣教士来华200年的这一世代中,主在中国、在城市、在各类知识分子、在众多文化领域中,开始缓慢而坚决地复兴基督的教会,使一个整全的基督教信仰,更深地进入文化;使基督的福音道成肉身,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的样式,更广泛地影响中国的主流社会,对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乃至制度礼仪,构成灵魂中的温和但尖锐的挑战与更新。主基督使万事相互效力,将他在中国的教会和女儿们,一步步放在台上,要在这个弯曲悖谬的世代和依然充满偶像崇拜、个人崇拜、自我崇拜、国家崇拜和制度崇拜的文化中,为彰显他自己的荣耀,建造山上之城。以更广泛地预备人心的土壤,祝福地上的城邦。 秋雨之福教会,作为主在这世代设立的,就我们而言如此卑微、就蒙召的地位而言尊贵无比的一间地方教会,我们认同和追随主借着已归天家的赵天恩牧师的事奉,所显明的“中国福音化、文化基督化、教会国度化”的三化异象。我们在普世华人归正教会的三化异象之中,祷告寻求,领受更加清晰的负担。其一,是在家庭教会的公开化和社会性存在方面,服事于本地的众教会。其二,是面向本地主流社会、专业人士和知识界,作福音的工作。并以文化性的福音预工,服事于本地教会,委身于主把我们放置的这个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