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启蒙与觉醒:现代文化之争的开端

长久以来,人们在看待十七、十八世纪时,都是以单一意义上的“启蒙”来概括地描述发生在欧洲与美洲的哲学与文化进展。在对这一时期作总结时,人们会强调以下几点:哲学中的新认识论产生出一个“理性时代”,使自主的理性主义或经验主义方法在真理的追求上取代了传统的哲学与神学之综合;对牛顿科学体系日益增长的信心,给人们提供了看待自然及自然律的新视角;新的智识精英阶层——启蒙思想家,相信理性与科学的联姻将开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时代;新宗教诸如自然神论和一位论挑战已经过时的新教或天主教信仰。 本章将以两种方式表达一个不同观点。首先,我们不把这一时代看成铁板一块地充满对宗教的刻毒敌意,而是表明:以多种意义上的“启蒙”来看这一时代具有的视角多样性恐怕更为恰当。 通过考察我们会看到在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不同观念。所发生的启蒙多种多样——有的较激进,试图整体性地重塑思想,还有的较温和,试图在新观念与激进主义想要取代的传统宗教之间作协调。 其次,本章参照了和启蒙运动相平行的另一运动轨迹,即一系列“大觉醒”,它包括:英国的福音派觉醒运动、法国的冉森主义、德国的虔敬派和美国的大觉醒运动。这些派别和运动不仅对当时的宗教氛围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也对它们出现于其中的广义文化背景产生了显著影响。 对西方文明的考察常将大觉醒与启蒙运动相隔开来。人们把启蒙运动归于公众的、世俗生活的“真实世界”,把宗教运动归之于私人的、“宗教”生活的内在世界,而这种划分忽视了这一明显事实:无论是启蒙运动还是大觉醒都是在争夺公众的心。 把这两者都视为“世界观”而不是两种本质有别的现象(所谓一者“世俗”一者“宗教”),乃是对它们做考察的更恰当方法。我们的方法纠正了这样的偏见:启蒙运动在文化上更重要。就本章所讨论的十七、十八世纪而言,宗教仍旧有着文化上的份量。只是当世俗观念在十九、二十世纪站稳脚跟之后,公众与私人之间的截然区分才成为平常。 早期现代阶段的启蒙运动和大觉醒都表现了所谓的“主体性转向”,这在世界观上是个决定性的转移:从上帝中心论转向不同程度的人类中心论。我们考察欧洲与美洲各运动中的不同人物时,就会把这种转移看得很清楚。 激进的启蒙者将自主推崇为现代思想的主题,由此最深刻地表现出人类自我完善这一方向的运动。福音派以及传统基督教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主体性转向,这是一个颇复杂的问题。不过,这里显然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以至我们可以区分出虔敬派的雅各布 #8226;施本尔、公理派的约翰…

哀歌: 绝望的解毒剂

(摘自 侯士庭《心灵渴望》,上海三联书店) 宇宙是神圣的以及宇宙间存在一位有位格的上帝,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关键区别,乃是对诸多事件的抽象解释与关系性解释之间的区别。在古代世界,人们认为所有人类事件都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天象,我们或许会对这种观念一笑了之。然而,当今天的科学宣称唯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才是我们这个已被物化的世界终极和唯一的建筑材料时,今日科学与古人的迷信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过去众神是实在的终极标准,今天我们则拥有了科学这一对应物。 在苏美尔人的古老文明中,当政治灾难发生时,人们会寻求宇宙论的解释。反思以拦人的进攻,对苏美尔诗人来说,这似乎实际上是神明恩利尔一直在实施的报复: 恩利尔召来风暴,众民哀叹; 风暴吞灭土地,众民哀叹; 他召来天上风暴,众民哀叹; 恩利尔因仇恨命令风暴袭来,扫荡大地, 遮盖吾珥如外衣,包裹它如麻衣。…

在秋色中死去

文:Joseph Rhea 转自公众号 古旧福音 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树叶在缤纷中死去,一边落去,一边在荣耀中改变:高贵的金黄色,赎罪祭般的鲜红。大街上一场颜色的嘉年华会正热热闹闹举行,这祝福突然临到,令人惊奇。 我们都知道叶绿素,这神奇变化背后的科学道理。但在科学背后有更多神奇:为何有这一场免费的颜色秀?为何要让死如此轰轰烈烈?在这充满神的宏伟的世界上,这热闹的变换场景可以教导我们功课。神上演秋天这充满奥秘的戏剧,祂对我们说话: 1. 秋天唤醒我们的惊奇。 春天让世界重生,我看到鲜绿色,这可能持续一个星期。我欢庆树叶新生,这世界披上新衣。但到了八月,这一切都变成了背景。这些柔嫩、细致和数不尽的跃动着的枝叶,对我已经成了一团绿色而已。…

江登兴:我们在北京的另一种漂流

文:江登兴 今天凌晨醒来,想起前几天的大火,想起许多城郊部的的人们。回想起近十八年在北京的生活,意识到,我们这些贫穷人,正是被这些平房、蚁族聚焦区的北京所接纳,然后渐渐艰辛奋斗,向上漂流,直到今日有相对稳定的生活。 曾经的城郊结合部,曾经的蚁族区,是贫穷人在这座城市往上漂流的跳板。如今我们高端了,正在拆除这些跳板。于是决定整理不久前记录的,自己在这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另类漂流,记录这座城市的平房和小巷口的公厕曾经给我的宽容和恩惠。也算是记录一份历史,并且送别那正在告别这城的兄弟姐妹们。 1、最初的北京体验 我是1999年借钱进入北京的,在北京最穷时两个兄弟手里只剩下两块钱。十八年前进入北京是一种什么体验?大兴郊区夜晚的星星像内蒙大草原的星空一样漫天灿烂。 150元能租到一个平房单间,住三四个打工兄弟,自己搭厨房,用砖块和门板搭床铺,到路口上集体厕所。十几年前,孤身一人,每逢春节,独居北京。年关将近时,买几棵白菜、生榨菜、萝卜,然后在平房外面的窗台下挖一个坑,把这些菜埋进去,这就是一个单身汉的年货了。但是,教会的阿姨和大姐们,有时会给我送肉和饺子,家里没有冰箱,我把这些肉和饺子,放在门上头遮雨的铁板上,那就是我的冰箱了。 有一段时间,辞去了工作,住在团河农场边的一处平房里,不远处有大片的麦地。为此,我见过很多黎明的事物,比如到巷口上厕所时,见过在晨光微明中蹿上屋顶的猫,比如夜里被风翻过的麦叶上闪光的露珠,等等。 在大兴团河农场附近的麦地,我经历了约3个月的旷野生活。我在郊野倾听大城的轰鸣,或者举目仰望那春寒时分扭动躯干的杨树,经历一冬,他们正蓄足水分,等候春天一次生命的迸发。 2、知识分子和信仰者的北漂…

这荣耀的冒险之旅始于与基督联合

摘自Rankin Wilbourne 《与基督联合,认识神、以神为乐之道》,序 这荣耀的冒险之旅始于与基督联合 讲故事的人和诗人一大早就知道想象能比我们的思想更深入。“神按你的本相,而不是按你应当成为的样子爱你,”固然这给人安慰,也是真实,但却不及这故事一样触动我们的心,这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有两个儿子……”(路15:11) 本书要求你使用想象,因为与基督联合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实,而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已经对凡事不再着迷的世界。 再思想象 说到想象,人会以为这是小说,童话,小孩子的事,或不真实的事情。 但我说的想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通过这能力想象我们不能直接眼见的事。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全时间都在想象。…

WENLY L DUEWEL:禁食使祷告进深

 选自WENLY L DUEWEL《得胜再得胜——震撼世界的祷告》 第十三章 禁食使祷告进深 为什么教会对禁食的事往往避而不谈?撒但何以能令当今许多教会领袖对此事保持缄默?尽管新旧约圣经对禁食都有清楚的教导和实例,我至今仍是未曾听过任何人针对这个题目来讲一篇完整的信息。 摩西西有两次禁食四十昼夜(申9:9,18),直到他的面容焕发出神的荣耀。艾城一役败阵之后,约书亚也禁食(书 7:6)。在全师的时代(士 20:26),以及撒母耳的时代(撒上7:…

打碎精神桎梏,我们需要与巨人相遇

“什么是实在?”“什么是真实?”“我们如何认识?”一次又一次,人们发现:比起对这些问题的提问来,要回答它们其实更难。 看见不等同于相信 在一次更多带有异想天开的场合,路易斯(C. S. Lewis)设想了一位现代的唯物论者在世界末日时的情景。他想像的一幅画面,正如《启示录》所描述的那样,随着诸天的袅袅上升,白色大宝座缓缓出现,这位唯物论者本人会经历到被扔入火湖里的感受。刘易斯暗示说:这位唯物论者,会认为他的全部经验都是一种幻觉。他宁愿从精神分析和大脑病理学那里寻求解释。因为,看见不是相信,各种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诉诸经验来解决。 路易斯继续论证说:“经验本身什么也不能证明。如果一个人怀疑他是否在做梦或醒着,没有任何实验能够消除他的怀疑,因为,每一次实验,也许其本身就是这个梦的一部分。根据我们带到经验面前的各种在先的概念,经验会证明这个或那个,或者什么都不能证明。” 无论我们是否完全同意路易斯,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所见到的东西,总是通过我们的经验与我们的理解这双层透镜的过滤。这条原则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事情。 我能够认出一簇玫瑰丛,因为我看见过其他玫瑰丛。我知道我口袋里的薄金属体,是我汽车的点火钥匙,因为我看见过它,以前使用过它。它符合我的经验与理解的模式。我们把同样类型的程序应用于生活中各种更深更复杂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诸种道德价值系统,我们判断这种行为是对的,那种行为是错的。我们决定赞成或反对自由意志、来生之类的概念.不是由于单项的证据或我们能够实施的一项简单的实验。任何新的证据都需要评估,这涉及各种信念与价值的结构,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开始,都一直在构造它们。…

慕安得烈:『灵里祷告的秘诀』摘录

『灵里祷告的秘诀』摘录 慕安得烈    在教会历史上神所设立使徒和先知,劳威廉(William Low)的生命和服事,可与奥古斯丁、莫林诺、十架约翰、盖恩夫人等同列,盖恩夫人的恩赐是经历上的教导,劳威廉则是在真理和启示方面。他是约翰韦斯利的面授老师,是慕安得烈的属灵指导。这两位均为教会公认使徒级的仆人,可见他对教会的贡献。慕安得烈所整理「灵里祷告的秘诀」可算他的临别赠言。    教会二千年来有关「进入神生命的道路」最重要的指导为:盖恩夫人所著「由死亡得生命」及「与神联合」、莫林诺的「灵程指引」,十字架约翰的「心灵黑夜」及「灵里祷告的秘诀」。至于如何操练进入生命的道路,首推肯培多玛的「效法基督」及盖恩夫人的「简易祈祷法」、「盖恩夫人的书信」,及劳伦斯的「与神同在」。这几本书公认为教会灵命的经典之着。    以下摘录本书重要信息:…

你以为那逼迫人的能随意加害我们吗?

摘自 约翰班扬 《丰盛的恩典》,三联书店, 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彼前4:19 总而言之,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讲完了主题经文的前两部分,向你们阐明了彼得的忠告和劝勉都包含了什么;也向你们显示他的劝勉是针对什么样的人:就后者而言,你们也看到了,我已经指示你们什么叫上帝的旨意,什么叫照上帝的旨意受苦。 而且在这后一部分的讨论中,我还特别向你们简要说明,我们受苦是他所预定、所命定的,好让你们在为他的名受苦的时候,总不至于动摇或疑惑,而是坚持、沉着、心意坚定,说:“愿主的旨意成就!”(徒 21:14) 我还要顺便对你们说起一件事,那就是,上帝的旨意能动大工,能够在基督徒的灵里发出命令和安排,好使我们心甘情愿地,随时乐意地将我们的自己完全降服在上帝的心意之中。…

他们的殉道与你我何干?

橡树出版之【橡果来鸿】 编者按:2015年10月4日,27岁的黄嘉和弟兄(成长于香港)在去教会服侍的路上突遭车祸,骤然离世。彼时,他在泰国南部的港口城市素叻他尼(Surat Thani)履行他预备了很多年的宣教使命。 2017年6月8日,24岁的李欣恒弟兄和26岁的孟丽思姐妹在巴基斯坦被ISIS绑架多日后杀害。 两年来三位年轻的中国基督徒在异国他乡遭遇不测,令人悲痛和惋惜。世界华人教会许多人发文纪念和反思,尤其是对上个月两位年轻的基督徒在巴基斯坦遇害,众说纷纭。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事件热点逐渐消减,生活回归平常,人们渐渐忘记此事。 但橡果“浪子回家”在继续的思考中“觉得有必要写出自己的观点”,遂成此文,以飨读者。 前段时间两名中国90后基督徒在巴基斯坦境内遭到ISIS绑架并被杀害,震惊世界华人教会。 路透社报道说,巴基斯坦方面确认,被杀害的两名中国公民是“preacher”。英语新闻,一般不会对preacher(宣教士)做特殊处理,如果这个词在英文报道中加上了引号,说明基督教文化国家的主流媒体对这两个遇害者是否传统意义上的基督教宣教士,持慎重看法。 暂且不论遇害的两名中国基督徒是否真正意义上的宣教士,而且我也不知道这起事件的具体情况。我和两位遇害的基督徒素昧平生,不了解他们的信仰状况,所以我对网上传播的“两位中国90后宣教士在巴基斯坦殉道,麦子落到地里死了”、“遇害的两位宣教士是国内基督徒的榜样”以及“两位宣教士是殉道英雄”等观点持观望态度,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