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改教家如何看待伊斯兰教?

改教家如何看待伊斯兰教? 作者:Matthew Miller 宗教改革期间,伊斯兰教的推进是“新闻”大事。土耳其帝国的推进在16世纪中期达到高峰,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威胁欧洲基督教王国。虽然欧洲军队在1529年维也纳城门外将土耳其人赶了回去,但伊斯兰势力已如此纵深进入这事实,在接下来几十年间让基督教欧洲“极其惊惶”。 因此,虽然改教家首要与罗马天主教会争战,但他们也不时关注伊斯兰教。改教家除了解释伊斯兰教的性质,还思想上帝要教会从“土耳其人”(当时与“穆斯林”是同义词)向外表作基督徒的人推进这件事上吸取什么教训。 我们刚刚记念了宗教改革五百周年,发现自己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看起来是时候问,改教家如何看待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性质 改教家并不认为伊斯兰教是“世界其中一种大宗教”,或“与亚伯拉罕有关三大信仰之一”。他们而是最主要把穆罕默德的教导看作是一种偏离基督教信仰的异端。 “异端”一词源自于希腊文,意思就是“挑选”,按此理解,一种基督教异端,就是不领受基督教整体信仰,而是挑选某些元素,牺牲其余元素。剩下来的,就是从基督教信仰中抽取,但已不再是基督教信仰的事情。教会历史上两种最有名的异端就是亚流派异端(这异端否认亘古三位一体),以及伯拉纠主义(这种异端否认原罪,教导人可以靠行为得救)。教会与异端的争战是一场持久战。…

90岁弟兄对70岁教授的劝勉

七,时论(个人见证) 第505篇 90岁弟兄对70岁教授的劝勉 日前一位义工传道人送给我一个单张,内容是一位90高龄的老教授听说一位70岁的教授哀叹自己老了,就写下了这首诗劝勉他。引用的经文是林后4:16,“ 我们的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我读了以后,感到很有帮助,录在下面与读者分享。盼望我们的中青年弟兄姊妹,在向着标杆、奔跑天路的过程中,更能从中得到激励,力上加力奔前程。 外体虽老,内心日新 人们都对我说:“你老了!”我已经听见他们说过无数次, 说得那么肯定,又不客气,然而我并非行将就木,全如古稀。…

C.S. 路易斯的经典语录

C.S. 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他在一生中,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 #8226; 16世纪卷》。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四种爱》、《返璞归真》、《天路回归》、《地狱来鸿》等等。 他一生著书逾30部,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纳尼亚传奇》七部曲和《太空》三部曲。此外还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支持者。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着成千上万新的读者。 C.S. 路易斯(Clive #8226;…

义工传道人的心声

(七)时论(个人见证) 义工传道人的心声 日前我与一位义工传道人交通,感谢主,他忠心地事奉主耶稣基督,每月到20多个地方讲道28次,他不是以宗教为职业,而是蒙召奉献自己,作为一名义工。不仅不收讲道费用,反而拿自己的退休金用作交通费,到各个乡镇礼拜堂讲道。 他的心声以下面四句话来表达: 教会兴衰系讲台,讲台供应系牧者, 蒙召全献不怕苦,圣灵充满活水来。 对于全职的传道人,教会和信徒供应他们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是应该的,是责无旁贷的。但教会如果能够兴起许多双职的传道人和退休后的义工传道人,则主耶稣基督的福音就能够更快地传遍祖国各地。中国大陆的基督徒从1949年时的70万人,发展到现在的数以千万计(一说为1700万,另一说为7000万,甚至一亿。),就是由于有了大量的义工和兼职传道人。因为他们悔改蒙恩得救,认识了慈爱的天父和救主耶稣基督并他的十字架与复活,尝到主恩和主爱的滋味,得到了永生的福乐,得到了新的生命。他们就愿意作见证与人分享,带领人信主。 2008,2,7

莱尔:有人在信仰中非常进深,却未成为基督的真门徒?

(摘自 莱尔《〈马可福音〉释经默想》,三联书店) 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辨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已。’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上帝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上帝。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已,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上帝的国不远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 ——可 12:28-34 这一段经文包含了我们主耶稣基督和“一个文士”之间的对话。一天之内第三次,我们看到我们的主受难题试验。他已经堵住了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口,此时人又要他在一个问题上作判断。对于这问题,犹太人意见纷纭:“诫命中哪是第一呢?” 人向我们的主提出如此多难题,为此我们有理由感谢主。没有这些难题,他三次回答中包含的奇妙智慧言语就很有可能不会说出口。在这里,就像在其他许多情形中一样,我们看到上帝如何能让坏事变成好事。他能让敌人最恶毒的攻击反过来效力,使他的教会得益处,反过来又给他自己带来赞美。他能让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文士的敌意,成为对他百姓的教训。在这一章中,这三种提问的人都没有料到,他们狡猾的问题会给整个基督教界带来何等大的益处。 我们从这段经文中观察,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人向上帝向人当尽的本分立下何等高的标准。 这位文士提出的问题非常广泛——“诫命中哪是第一呢?”他得到的答案很有可能与他的期望很不一样。无论如何,如果他以为我们主要表扬他遵守一些外在形式或礼仪,他就错了。他听到这庄严的话:“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已。’”…

司布真:论灵意解经

论灵意解经 很多讲道学书籍的作者,对于偶然以灵意解释一段经文,都用毫无保留的言语加以谴责。他们说:“要挑选那些表明一种清楚、按字面原本意义的经文;决不可超越经文明显的含义;绝不可去调节经文,让经文适应你自己;这是文化造作之人的手段,江湖骗子的伎俩,低劣品味和厚颜无耻的可憎表现。”当恭敬的人就要恭敬他,但是我冒昧并不认同这种高见,我相信这更多是过分挑剔,错谬多于正确;更多是表面有道理,虚假多于实情。 偶然讲解被人遗忘、离奇有趣、很有意思、奇特的经文,这可能给人带来极大的益处;我深信,如果我们去征求一群实际、成功的传道人,并非理论家,而是实际在第一线工作的传道人的意见,大多数人会赞同我们的主张。也许这个世代有学问的拉比太崇高、太属天,以致不能屈尊俯就低微的人;但是我们这些没有高等文化、或者渊博学问、使人沉醉的流利口才可以夸口的人,认为正是使用这些高贵人士排斥的方法,就是有智慧;因为我们发现,这是其中一种保守我们不落入沉闷形式主义常规的最佳方法,并且它给我们提供一种盐,给人嫌没有味道的真理加上滋味。许多在赢取灵魂方面的伟人发觉,有必要给他们的事奉一个刺激,时不时开出一条人从未走过的路,以此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经验没有教导他们这是错的,而是相反。我的弟兄们,在限度之内,不要害怕作灵意解经,或者使用别人很少讲解的经文讲道。继续探究圣经里面的经文,不仅仅讲明它们明显的意思,这是你们一定要去做的,还要从它们当中引伸出可能不在于它们表面的含义。谨慎听从我的意见,但我要认真建议你们,让那些超级细致的批评家们看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去拜他们竖立起来的黄金偶像。我建议你们在某种限度和界限之内运用灵意解经,但是我祈求你们不要在这建议的幌子之下,一头扎进无休止和不慎重的“想象”(这是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的叫法)这做法当中。不要因为你们得到建议要洗浴,就淹死自己,或者因为别人说单宁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止血剂,就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橡树上面。一件正当可行的事做得过分,就是一宗罪了,就好像火在火炉里是好的仆人,但是在一座烧着的屋子里猖獗,就是一个糟糕的主人了。就算是好事,如果太多也会让人因为吃得过度而不适恶心,没有什么比我们眼前这种情形更明显表明这种事实的了。 一. 要遵守的第一条法规就是——不要使用不合理的灵意解经来强解一段经文。这是一桩违反常识的罪。有一伙传道人是何等可怕地击打神的话语,把它打得鲜血淋漓,他们把经文绑在拉肢刑架上,强迫它们招出它们本来根本不会说出来的话。罗兰·希尔(Rowland Hill)在他的《乡村对话录》中给我们讲的那位乱泼水先生,只不过是人数众多的一代人的典型而已。书中描写这位所谓尊贵的先生,按照法老膳长梦见的“我头上顶着三筐白饼”这节经文作讲论。我的一位朋友把他称为“三重受膏傻子榔头”。这位先生按此经文讲道,讲论三位一体!一位可敬的基督的牧者,值得尊敬和优秀的弟兄,在他所处的郡份之内是其中一位最能教导人的牧师,他对我说,有一天他发现一位工人和他的妻子没有来他的会堂聚会,一个星期天接一个星期天,他都没有见到他们,然后有一个星期一,他在大街上遇见那作丈夫的,他对他说:“嗨,约翰,最近我都见不着你了”。他得到的回答就是,“是啊,先生。似乎在你的事奉之下,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受益了。”“真的吗,约翰,听到这句话我太难过了。”“嗯,我和我太太喜欢恩典教义,所以最近我们去听保乐先生(Mr. Bawler)讲道了。”“啊!你是说那个极端加尔文主义聚会里面的那位好人吗?”“是的,先生,我们真是太高兴了;在那里我们得到合适、美好的粮,份量十足。先生,尽管作为一个人,我总是尊敬你的,但在你的事奉之下我们营养不良。”“我的朋友,没事的;当然你应该去可以让你的灵魂得到好的喂养的地方,我只是希望那喂养是好的;但是上个星期日你得着了什么?”“哦!先生,我们有最令人兴奋的一天。早上我们——我不好意思对你说——但我们真是有一段非常宝贵的时光。”“哦,但是约翰,聚会讲了什么?”“先生,感谢主,保乐先生带领我们进入那一段经文,‘你若与官长坐席,要留意在你面前的是谁。你若是贪食的,就当拿刀放在喉咙上。’”“他从这经文讲解了什么?”“嗯先生,我可以告诉你他从这经文讲解了什么,但是我首先想知道,对这经文你会怎么说。”“约翰,我不知道。我想我根本不会选这经文。但如果我非要按照它来讲,我就会说,一个放纵饮食的人,当他在大人物面前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表现,否则他就会败坏了自己。就算在今生,贪食也是败坏人的。”那个人说:“啊!这就是你用死的字句处理这经文的方法。就像那一天我对我太太说的那样,自从我们去听保乐先生讲道,圣经已经向我们如此打开,我们能比从前看到多得多的事情。”“是的,但是保乐先生用他的这经文对你们讲了什么?”“嗯,他说一个贪食的人,就是一个刚刚归正的人,对讲道肯定大有胃口,总是想要食物;但他对食物并不总是讲究。”“约翰,还有呢?”“他说,如果这个刚刚归正的人去坐在一位官长面前——这就是说,一位律法主义的传道人,或者讲本分信心的人面前,这对他就很糟糕了。”“但是约翰,刀又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保乐先生说,听律法主义传道人讲道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肯定要败坏那个人的;先生,他倒不如马上割他的喉咙好了!”我猜那讲的主题就是,对于年轻的基督徒来说,除了去听那极端门派传道人讲道之外,听任何传道人的结果都是有害的;从当中得出的道德教训就是,这位弟兄回去听他从前的牧师讲道还不如割自己的喉咙好了!这真是对经文作了相当的调节了!你们这些批评家,我们把这样的死马交给你们的狗牙去吞咬好了,按你们的意思怎样撕裂,怎样吞噬都没有问题,我们不会责怪你们的。我们听过另外一位表演家是怎样表现他对箴言21:17的看法的。“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箴言是爱好灵意解经的人喜欢在当中游戏的地方。我们这位大人物是这样处理这节箴言的:“‘爱宴乐的’,就是享受蒙恩之道的基督徒,‘必致穷乏’,就是他必在灵里虚心;‘好酒爱膏油的’,这就是说,以圣约的赐福大大欢喜,享受福音的酒和膏油,‘必不富足’,就是,他不看自己为富足;”这表明那些虚心的人是何等卓越,他们如何享受福音的欢乐——这本身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思想感情,只是我属肉体的眼睛在经文里看不出这一点。你们都听说过威廉·汉廷顿(William Huntingdon)对以赛亚书11:8出名的解释:“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吃奶的孩子’,就是在恩典中作小孩子的,‘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虺蛇’,就是阿民念主义者,‘虺蛇的洞口’就是阿民念主义者的口。”接着他叙述了思想单一的人所作的游戏,是阿民念主义者的智慧无法与之匹敌的。另外一个神学门派的教授们通常都是有理智的人,不会还礼报复,否则反律主义者就会发现,自己与鸡身蛇尾怪同是一伙,反对他们的人会站在他们的洞口骄傲地向他们骂阵。这样的滥用只能伤害那些如此滥用的人。神学上的差异最好还是通过解释和实施,而不是通过这样的插科打诨加以解决。…

马丁路德反对现代教会自我赎罪的9.5条论纲

马丁路德反对现代教会自我赎罪的9.5条论纲 作者:Carl Trueman 原文刊登于: http://www.reformation21.org/articles/95-theses-on-martin-luther-against-the-selfindulgences-of-the-modern-church.php 十月通常是我们纪念和庆祝宗教改革的月份。虽然一些抗罗宗人士把宗教改革描述为一场悲剧,但如果宗教改革从未发生,这倒会是一场更大的悲剧。还有,当代福音派世界有一种倾向,要把路德作浪漫化处理,把他重新塑造成为一位现代福音派人士。没错,虽然我们一些人很难想象,但我肯定世上有一些人,他们看马丁博士算得上是一位先驱,带领出他身后一种人,这种人认为成功事奉的秘诀在于穿着做旧的牛仔裤,经常光顾健肤中心,把自己晒成一身古铜色,发起国际性运动,反对图书管理员发动的时装潮流和大不列颠的牙医行业。 所以为了纪念这位好博士,为了救他免受美好新生代倡导的历史编纂学的阉割,以下是关于威登堡的几条论纲,这几条论纲有厚积薄发之力,要证明在今天的福音派世界,马丁路德至多只能成为一位至优秀的出租车司机而已。 论纲一:马丁路德看教会领袖首要的标志就是甘作仆人。 对路德而言,事奉呼召的仆人性质不是某种抽象的原则,而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把他对首要在基督被钉十字架的肉身中启示出来的神的认识,与基督工人必不可少的态度、观念和期望联系起来。牧师和祂的救主一样,是为了服侍穷人、受藐视的人,还有那些没有的。就这样,当为他理发的理发师彼得显出担忧,说自己发现很难祷告的时候,路德就回家为他写了一份论祷告的专述。他后来也没有把彼得忘掉。当这位充满悲剧色彩的理发师醉酒逞能杀了他的表兄弟。路德作出干预,把对他的判决减免成为终身流放。路德虽然繁忙,却从未忘记他要服事的是谁。…

“善工被蘸在基督的血里,被算为义。”

选自《基督归算之义带来的安慰》,作者汤姆斯 #8226;布鲁克(1608-1680,清教徒) 古时的教会哀叹说:“我们都象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象污秽的衣服。”(赛 64:6)当一位基督徒严肃看待那些紧紧抓住他内在的义不放的斑点、污迹、瑕疵、软弱和愚昧,恐惧和战栗就兴起,让他伤心消沉。但是当他定睛归算给他的基督的义,这时他的安慰又复兴,他的内心得刚强。因为虽然他没有自己的义,藉此他的灵魂可以在神面前得接纳,但他却有基督的义,这义无限超越他自己的义。按照神的计算,这义是归给他的,仿佛他完全行出了律法要求的义。按照使徒的说法:“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罗 9:30) 信心把自己缠裹在基督的义里面,这样就使我们称义。外邦人追求义,不是在他们自己里面追求,而是在基督里的义,他们凭信心领会,藉此在神眼前得称为义。犹太人在自己里面追求义,以为靠他们自己行为的善,可以得到律法的义,就错过了这义。无人有能力完全遵行律法,只有基督为着所有凭信心接受祂以致得救的人完全成全了律法。 先生们啊!无人能靠他们自己作成的一种义在神眼前得称义。 现在要记住,这归算给我们的基督的义,使神接受我们内在的义。当一位真诚的基督徒定睛天天伴随他最好服侍的软弱、不安和不完全时,他就叹息哀伤。但他若仰望耶稣基督归算的义,这就必使他不定、软弱和有罪的表现变得完全、没有斑点和无罪,按照福音的总体意思得着称赞。它们成了灵里的献祭,神不能不为之欢喜(彼前2:5)。因为正如相信的人得着一种归算的义,同样也有一种义归算给他们的服侍和作为……因此相信的人所做的不完全的善工被算为义,或者正如加尔文所言:“它们被蘸在基督的血里,被算为义。”它们被算为义行,因此真诚的基督徒要按他们的善行受审判,虽然这善行并不能救他们(启11:18;20:12;太25:34-37)。 值得留意的是,在最后审判那著名的过程中(太25:34-37),至高的审判的神提到圣徒的仁厚慷慨,因此赐下生命的冠冕,把永远的产业赋予他们。虽然忠心于主的人,因着众多抓住他们尽得最好本分不放的软弱,有极大理由降卑受责打,但另一方面,他们有奇妙的理由欢喜夸胜,就是通过耶稣基督他们得以完全,主是透过基督的义,看他们是祂自己的灵所结的果子(来13:20,…

巴刻:我如何学会过喜乐生活

基督徒喜欢彼此查问对方最喜欢圣经哪一卷书。了解人,特别是那些写关于圣经的书的人是如何经历圣经,这很自然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人问我圣经哪一卷书是我最喜欢的,我说是传道书。要是人表示惊讶,问这是为什么,我会给他们两个理由。 第一,读一位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写的书,这特别让人欢喜。这位自称是“传道者”的作者,希伯来文是Qohelet,就是“招聚者”,翻译为希腊文就是Ecclesiastes,“集会者”,就是这样一位我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我看他是一位善于反思的老年人,一位公开教导智慧的人,可以说是文体大师和语言大师。正如他在12:10正式的见证,或按第三人称作的见证(可能两样皆是)表明的,这人非常认真看待他的教导工作,努力用让人难以忘怀的话进行沟通。他是历史上的所罗门,还是某个模仿他的人(模仿不是为了欺骗,而是要用最有效的方式说明问题),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我能肯定的,就是如果这些话真是所罗门在人生尽头是所说,每一点就有最大分量。 不管这位传道者是谁,他是忠于现实反映出这世界在许多方面让我们生活难以承受。虽然他在性格方面倾向于悲观主义和愤世嫉俗,我却认为,因着有一套强大的喜乐神学,他得到神保守,不至于落入绝望的这两大坑中。 人在多大程度上看我就是这样的人,对此我不得而知;但我就是要这样看自己,这就是我对传道者感到亲切,觉得与他心灵相通的原因(当然其中一个主要差别,就是他完全是在旧约圣经启示的框架内思想问题)。 第二,回头看我在将近20岁时归正,我就看到自己当时已经从传道书领受了我亟需的智慧。耶稣基督抓住我的时候,我已在成为一个愤世嫉俗之人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但靠着神的恩典,我被彻底驯服,我看到传道者,这人和他写的这卷书,在驯服我这件事上是出了大力。 愤世嫉俗的人对生活的美善变得越来越怀疑,轻看宣告是真诚、道德和有价值的事。他们断然认为这些宣告是空洞,批判改进的工作。他们因生活经历,感觉理想幻灭、灰心和受伤,他们受伤的骄傲不容他们认为其他人会比他们自己更有智慧,做事能比他们自己做得更好。相反,他们看自己是勇敢的现实主义者,其他每一个人都是自欺。生活一团糟的青少年很轻易变得愤世嫉俗,我当时就是这样。 我是在一个稳定的家庭中长大,在学校功课不错,但因内向,我总是害羞,不善与人交往。而且因着我头上有一个洞,我说的是真的,这洞刚刚在大脑之上穿过,是我7岁的时候因一场交通事故得回来的,我们就被禁止参与体育和集体运动项目。有很多年,我要把这在没有骨头地方的洞盖住,戴上一块铝板,用松紧带固定在头上。我无法让我的身体学会游泳或跳舞。 在这些方面孤立古怪,让我痛苦不堪,这对于每一个青少年都会是这样。所以我培养出一种自我保护的讽刺性格,安于对生活有很低的期望,变得苦毒。骄傲让我在学校辩论比赛中站起来为基督教真理发声,但我对神却不感兴趣,不愿向祂顺服。但后来我与挂名基督徒真正有了不同,这给我带来改变,而传道书特别让我看到我生活中的一些事,是我之前没有看到的。 学习生活…

缺少中保的人类命途荒地上只剩下伤痕

(摘自 巴刻《字里藏珍》,宣道出版社) 在现代的工业和国际性的谈判中,“中保”(中间人)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需要借助中间人来协调的事情,实在普遍得很。有时候,事情会变得剑拔弩张,双方都觉得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余地,甚至其中一方拂袖而去,此时此刻就需要一个中间人,在决裂了的谈判中斡旋,尝试调停他们之间的纠纷。 “中间人”的字面意思(正如希腊文“中保”mesitēs一字的意义所指)就是中间的人。他与双方都有联系,对双方均表同情,双方也信任他。他的目的是主持公义,寻求和平,使双方和睦相处。他的职责是代表每一方向另一方说话,务求恢复两者之间的友谊。 新约圣经有一次称摩西为“中保”(加三19),称呼主耶稣则有四次。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二章五节说:“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根据希伯来书八章六节、九章十五节和十二章二十四节,我们知道耶稣是那更美之新约的中保。 若说这几段经文不但是新约圣经,而且是全本圣经的钥匙,并不为过;因为这几段经文把全部圣经的精义,综合成一句片语。 现代神学普遍认为圣经是见证基督的书,在旧约中有先知的前瞻,新约则有使徒的回顾,同为基督作见证。这说法是对的;但若要更精确地描述,慎防误解,我们就需要补充说:圣经是一本为基督作见证的书,不只是(也不但主要是)见证他是人类的老师或模范,而是见证他是一位中保。耶稣在神和人中间成为中保,建立崭新而永恒的圣约,这就是圣经的主题。 当神和人的关系决裂之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友情随即断绝。因着罪的缘故,两者之间成为仇敌。“原来体贴肉体的(人的天性本是如此),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八7)神与人争战,即是说“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一18,参五10) 在这一位审判者及颁布律法之神的面前(罗三29),全世界都有罪。“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23节;无论神的荣耀在这里是指一种标准、成就,或盼望——可参释经书——对我们而言并无分别。)正如以赛亚说:“我们都如羊走迷”,离开了牧者要我们跟随的道路(赛五三6),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走神的道路,我们却毫不察觉,直到有人提醒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光境,而事实上我们时刻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