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时论(教会治理) 第498篇 中国教会的历史人物 我们查考圣经,可以看到许多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生平事迹,启发我们明白当如何悔改信靠 神,跟随主耶稣,顺服圣灵,行天路。一些人物的失败、犯罪和悖逆,是对我们的鉴戒。 圣经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记载,是秉笔直书的。比我国古代史学家的春秋笔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为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如对大卫王和所罗门王犯罪的记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按照中国的传统,都是隔了一个朝代,才修纂定稿前一个朝代的历史;人死了以后才给他立传。因为有利害关系的人还活着的时候,往往难以客观地评价一些人和事。 我们中国教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也是必须要写的。写的目的是见证上帝的荣耀,见证上帝的慈爱,如何赐恩给中国人和中国教会。通过中国教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我们基督徒可以学习他们在不同环境下专心信靠主、尽心尽意尽性尽力爱主、活出基督生命、宣扬福音真道的一切。对于他们的软弱、失败,是我们基督徒的教训。对于像巴兰、耶洗别、佯庇一类的人物,也应该按照他们的言行和影响,实事求是地记录与评价,如古代教会史对诺斯底异端及其代表人物的记录一样。 从马礼逊开始,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刚过200年。在这200年里,哪些已经去世的人可列为中国教会的历史人物,恐怕还是一个不容易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五,书籍简介 第471篇 中文圣经百科全书简介 这里介绍的是1925年出版的《中文圣经百科全书》A Chinese Bible Encyclopedia。它主要是根据James Orr博士所编辑的《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包含其他一些有价值的著作,和一些特写的原创文章,编译而成。 这本圣经百科全书虽然已经出版80多年,但因其内容丰富,引证翔实,仍然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非其他圣经参考书所可比拟。1981年台湾少年归主社将其影印出版。但字体较小,行距密集,段落不分。阅读起来比较费劲。灯与光网站有意将其中有关《圣经》的词条打印发表出来,与弟兄姊妹分享。…
六,读经心得(默想和心声) 第497篇 凡事包容有底线吗? 圣经教导我们,爱是凡事包容。但圣经又教导我们,不可听从和容让像巴兰和耶洗别那样的假先知的引诱,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这是否有矛盾呢?凡事包容是否有底线呢? 我们思想这个问题时,要查考圣经。我们所认识的真神既是有丰富慈爱的 神,也是公义的、忌邪的、恨恶罪恶的 神。所以我们基督徒凡事包容的爱不会包括容忍罪恶。这可以认为是凡事包容的底线。 但是对于犯罪的人,对于有不同信仰的人,对于得罪过我们的人,包容、饶恕、原谅是没有底线的。饶恕要到70个7次,犯罪的人可以按罪量刑,最多终身监禁,而不要消灭他的肉体,给他悔改的机会和生路,这也是一种包容。不是把有不同信仰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而是要尊重他的人格和信仰自由,如同我们期望别人尊重我们一样。同时我们也要满有爱心地作见证,把福音传给他们;而不是用强暴的办法和威胁的口气,这就是真正的包容和爱。 反观我们基督教会里,有的宗派在坚持自己独特领受和教义及仪式的同时,对其他一切与他不同的基督徒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分门别类,自以为是,没有一点出于爱心的包容,使人感到一种党同伐异的气氛,实在是上帝所不喜欢的。主耶稣离世前的祈祷,是要信徒合而为一。…
七,时论(个人见证) 第469篇 老朋友新弟兄 在16年前认识一位朋友,是共同从事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时认识的,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但通过网络上的基督徒论坛,才知道他是一位主内的弟兄。很想有机会再见面,交通晤谈,共叙主恩。 感谢主,这个愿望在上个月实现了,我出差到他所在的城市,在一个晚上他请我在一家意大利餐馆吃比萨饼和牛排。我静静地听他信主的见证,感谢主,藉着圣灵的工作,引领他认识主耶稣基督的救恩,认识自己的罪,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救主。他还带领自己的老伴、弟、妹和子女全家信主。 他是一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医学教授,刚退休,但仍然开专家门诊,还办一个有关养生保健的网站,已有几十万人次点击过。在我们交谈时,还有老师打电话来请教他。他还经常出国参加有关中医学的国际学术会议。 他是怎样信主的呢?听他娓娓道来: 1,他祖父祖母是基督徒,在幼年就撒下福音的种子。 2,1998年他出差到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并且探望在美国定居的妹妹,在美国的东部、南部和西部,3个月环游了一圈。使他体验了基督教文明对美国的重大影响,人们都文明、和善、坦诚,国家繁荣富强,科技先进发达。…
七,时论(教会治理) 第496篇 戴德生的远见,中国教会的三自 最近从一位牧师那里借到一本《戴德生生平与事工图片纪念集》,2005年出版的,是为了纪念戴德生逝世100周年,中国内地会建立140周年。其中有一段是戴德生在1873年曾经讲过的话,录出与读者分享: 戴德生说:“我看我们外国宣教士,就如建屋时所搭的鹰架(注:即脚手架),房子建好,鹰架愈早拆掉愈好,或者愈早迁移愈好;这样就可以在别处再作同样的工作。我们工作到足以迁移,甚至不再需要我们,对福音未到之地愈有好处。”戴德生看到中国基督徒人数增长,且看到他们在传福音的工作上,事半功倍,心中欢喜,知道这是中国教会将来的希望。 本土化和内地化是戴德生为中国内地会所设定的两大原则。最终目标是每一个城市都有中国同工,而外国同工尽量减少。 任柽园牧师(1852-1929)便是中国同工中的一位。他在传统中国礼教规范下成长,1869年在苏州由Henry Cordon带领信主、受洗。1870年迁至杭州,跟麦卡悌、福珍妮、王来君学习圣经。1877年在杭州按牧,协助王来君牧会。 戴德生劝勉他牧会不要依靠外援,要自立、自养、自传。…
七,时论(教会治理) 第469篇 访戴德生的扬州故居 戴德生(Dr.James Hudson Taylor 1832,5,21-1905,6,3),是一位英国宣道士,也是一位医生。在他仅21岁(1853年)的时候,就蒙主耶稣基督的呼召,从英国乘船到上海,为的是把基督的福音传给中国人。1865年他创办了中国内地会,与同心合意、立志向中国内地传福音的宣道士一起,从事这一事工。到1905年他逝世时,已经有800多名宣道士在内地会工作。 内地会的工作遍及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远到云南和青海等地。到1895年内地会来自西方的宣道士640多人,到1933年为1300多人。有360个布道区,总堂328处,支堂2325处,受浸人数约15万人,占当年中国基督徒人数的20%左右。受到奉献2000万元,全部用在中国。 戴德生的名言是:“假使我有千镑英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他以其一生践行了他的诺言,1905年他回访内地会在中国各地的会所和信徒,行到长沙,病逝在那里。灵柩盖满了基督徒送上的鲜花运到镇江安葬,和他的妻子玛利亚及4个孩子安葬在一起。1988年他的曾孙戴绍曾(Jim…
为主来守望 ――2008年元旦通宵守望祷告会 我们教会的青年团契昨天经历了一个主题为“为主来守望”的通宵祷告会。虽然昨晚我们通知弟兄姐妹晚上八点整到场,但是8:00 -8:30是预备时间,我们在八点半才正式准时开始聚会。我们的聚会一共分为七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部分: 聆听 20:30 -22:10 这部分是诗歌崇拜和聆听神话语的时间。由一位弟兄带领我们诗歌崇拜,而一位外请的讲员给我们分享了马太福音六章主祷文的信息,这是一篇很不错的信息。…
六,读经心得(默想和心声) 第468篇 给孩子起名字 最近见到几位青年基督徒,他们都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我听他们讲自己孩子的名字。有的叫敬耶,是敬畏耶和华的意思。有的叫以诺,是一位神学博士给起的,意思是学习圣经上的人物以诺,与上帝同行300年(创5:22)。有的叫迦勒、大卫、彼得、保罗、雅各、约翰……,为的是盼望孩子学习这些有信心的蒙上帝悦纳和赐福的人。有的叫恩泽、恩惠、恩慈,都是记念天父的恩典。 我听到这些名字以后,心里很感谢 神;是因为这些青年基督徒有一颗虔诚的心,是因为他们盼望得到虔诚的后裔,能够一生跟随主、信靠主、与主同行,为主发光。 我们从圣经知道:“上帝的名字是自有永有。人不可妄称上帝的名。人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祷。”上帝的名就代表上帝本身,是配得称颂和赞美的。 我们从圣经知道,起名字是一件神圣、意义重大、寓意深远的事。 上帝将亚伯兰的名字改为亚伯拉罕,撒莱的名字改为撒拉;意思是要亚伯拉罕成为多国的父,撒拉成为多国之母。今天不仅以撒的后裔以色列人,以实玛利的后裔阿拉伯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所有以信为本的人也是亚伯拉罕的真正子孙(加3:7)。亚伯拉罕成为多国之父,信心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五,书籍简介 第492篇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这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编,主编是现任该所所长兼研究室主任的卓新平,也是在2007,12,18日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讲解宗教问题的两位学者之一。另一位学者是牟宗鉴,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对儒学、道教等有研究。 该书于1999年1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宗教知识丛书中的一本,其他4本分别介绍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丛书的总序由当时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吴云贵所作。吴氏在总序里说:“我们应当用开放和发展的观点和心态来观察和思考人类宗教现象,力求全面地、历史地、辨证地认识和对待。由于各种宗教皆有其完备的信仰体系,形成已宗教意识形态为内核和导向的形神兼具的宗教文化传统,得到作为文化载体的广大信徒的广泛认同,情况相当复杂,因而认识和了解宗教绝非易事。……从现实眼光看,不了解宗教也就很难正确地对待宗教,尊重宗教信徒及其社会团体。” 卓新平在该书前言里说:“基督教于19世纪初真正传入中国各地,在华历史不足200年,但其传播迅速,影响广远,在中国近代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做出过历史性贡献,而且其‘本色化’‘中国化’运动使中国基督教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并在全球化的现代形势下,正成为中外思想文化对话交流与会通的一个重要渠道。” 该书共分4大部分:1,历史,教义。2,经典,人物。3,圣礼,教制。4,文化,艺术。分别由王美秀,文庸、周伟驰、卓新平、段琦5人编写。 该书尝试对中国基督教加以客观介绍和研究,参考和引用了许多国内外的著作和资料。这也是值得基督徒阅读的一本书。因为其中许多历史内容和知识,我们的信徒可能尚不知道。我们基督徒阅读这本书,可以看到上帝在中国如何彰显他的大能和荣耀,赐福给我们中国人和中国教会。 2007,12,28
七,时论(基督徒与生活) 第491篇 圣诞节的感想 60年前的圣诞节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圣诞节,是在重庆沙坪坝CIT的基督徒团契里,和信主的同学及老师一起度过的。在学校的一个会议室里,大约有40-50人参加。我那时还是一个慕道友。远离家乡到千里以外求学的我,由于弟兄姊妹的爱心关怀,我分享到主耶稣基督的大爱,不再感到孤单。那时候我们最爱唱平安夜和新生王这两首圣诞歌曲。最后在交换礼物时,我把我二哥赠送我的一本精装新约圣经送给了别人,这本圣经对我是很珍贵而富有纪念意义的。因为当时是穷学生,也拿不出别的礼物来。过了60年以后,我依然能回忆起当时平安喜乐的心情,是因为主耶稣基督降生这一大好信息所带给我的。 之后听到有些宗派的传道人说,不同意过圣诞节,因为圣经上没有记载主耶稣是在12月25日降生,而这一天是罗马人纪念太阳神的日子。而之后由罗马教会定这一天为圣诞节。东正教定1月6日为圣诞节。这些宗派的传道人只赞成按犹太人的历法在逾越节那天过受难节,3天后的礼拜天过复活节。 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社会上的圣诞节气氛很浓厚,商店里张灯结彩,庆祝圣诞。可是大多数商家只是知道这是一个商机,赚钱的大好机会,却很少人明白主耶稣基督诞生的伟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面对这林林总总的情况,我的想法是一种中庸的想法: 1,大部分教会和礼拜堂的信徒高高兴兴过圣诞节,在这一天纪念主耶稣基督的诞生,并且是向慕道友传福音、报佳讯的大好机会。我们要与喜乐的人同乐。不要反对、排斥或抨击他们。 2,对有些教会或聚会点不愿意在12月25日过圣诞节,也要尊重他们的信仰自由,不要以为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