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爱的人。——诗篇33:18 诗篇作者既然表明:人以为是他们最大保护的那些东西,在他们倚靠它们的时候,常常对他们毫无益处,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现在就进而表明:在另一方面,信徒们虽然既无钱无势,却能单单因着神的恩典而受到足够的保护,可以永远安全。他用这样的比较,以非常生动的笔法说明:君王和英雄不能因他们难以抵挡的力量得到任何帮助,神却会在饥荒缺乏中维持圣徒的生命,甚至说祂使他们死而复生也不为过。因此我们更了解为什么先知要贬低世上一切的能力;这当然不是说人都应该身体虚弱以致俯伏倒地,或是心灵破碎以致绝望消灭,而是说他们既放下自己的骄傲,就能把思想单单专注在神身上,并且相信他们的生命端赖于祂的保护。不但如此,当他说“神的眼目停驻在那些敬畏祂的人身上,以拯救他们”时,他所表达的不只是“祂的手与能力足以保全他们”。如果他是说“祂的手与能力足以保全他们”,软弱人的心里可能还会溜进一丝疑虑:到底神会不会把这样的保护施展到每一个人身上?但是当诗篇作者对祂的介绍是“祂仿佛一直都在守望并保护忠心信徒的安全”时,他们中间就没有任何人有理由再多有片刻恐惧战兢,或犹豫迟疑,因为只要他静静留在祂的护理之下,就可以确定神与他同在,要帮助他。从这里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他前面刚说过的那他们的神为耶和华的民,是有福的是何等真实,因为若非有祂,我们可以拥有的所有力量和财富都会是无益、虚假,且会毁灭的;相反地,祂却只要看上一眼,就可以保护祂的百姓,供给他们的需要,在饥荒时喂养他们,并在他们命定要死时,保守他们存活。无疑地,全人类都是靠神护理的支持;但我们知道,祂慈父般的照顾是特别单单赏赐给称为祂自己儿女的人,而他们可以感觉到,自己日用的需要真是祂放在心上的。 再者,当这里确定:在饥荒与缺乏之刻,神有预备妥当的解救之道来保存敬虔人性命时,我们也再次被教导:忠心信徒不任凭其心在极度窘困中失望、甚至反而是从绝境中兴起盼望,其实也只是适度尊崇祂的护理而已。神常常会让祂的仆人忍受一段时间的饥饿之苦,好稍后再来喂饱他们;祂也以死亡的黑暗覆盖他们,好之后再来恢复他们重回生命之光。喔!真是这样,唯有在死亡真正显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才会开始坚心信靠祂;因为直到我们已经从经验里认识到世上帮助的虚空以前,我们的情感总是会缠绕在这样的帮助上面,而且对此执着不放。诗篇作者为信徒标出两项记号为特点,它们含括了我们生命全部的完善。第一个就是,我们恭敬地服事神;第二则是我们倚靠祂的恩惠。伪善者可能会大声夸耀他们的信心,但是他们从来不曾尝过一点神圣的良善、可以激发他们为其所需而仰望祂。相反地,当忠心信徒献全心于服事和敬畏神时,这样的情感是生自信心的;或者可以说,忠心信徒向神抒发的正确敬拜,主要意义就在于他们倚靠祂的恩典。 (选自《基督徒的敬拜》P47-48,傅湘雯译,改革宗出版社 Read More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信徒必须首先在基督里追求圣洁,把罪治死,这种追求的要素就是:首先要每天把肉体钉在十字架上(加五24),然后借着做醒祷告,使那与灵魂争战的私欲(彼前二11)油尽灯枯。愈来愈像基督的品格,是灵命长进唯一可靠的标记,但若不是借着攻克己身,这是不可能达到的。在我们与神相交的生活中,攻克己身是我们必须放在首位的一件事情。 此外,我们有些人需要引导。我们知道成圣是首要的事情;我们每日把自己献上,以保持起初悔罪之心;我们愿意每日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但我们发现,在我们里面,有许多从圣经的观点看来是道德上失败的习惯——嫉妒、忌恨、贪婪、急躁、冷漠、情欲(异性或同性的)、自我陶醉、懒惰、不守纪律、恼恨、不满、张狂、随便等。我们应如何应付?这些习惯在我们的灵命中好像毒药一样,需要被戳破,然后让耶稣的完美德性来取代。但怎样办得到呢? 要以属基督的习惯,取代不像基督的恶习,是没有速成的捷径的。有神同在和蒙他所爱的快乐经历(这些经历实现了约翰福音十四章21至23节的应许),或可加强你要向神亲近的动机(参罗十二1),而且事实证明这些经历能消灭那些由于恨恶自己而产生使人沉迷的欲望(如酒精、毒品、香烟、赌博)。这个事实有时会导致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这种爱的彰显,就是成圣的经验。但事实上,当这种经验过去之后,寻求品格改变的需要仍然存在。当我们再面对试探,和当这些有罪的习惯再度出现的时候,只有借着认识自己、自我约束、儆醒,和自我否定的祷告,才能突破前进。一些有才华而又具有魅力的人,在他们的道德品格上若有瑕疵,就会变得“头重脚轻”,迟早会倒下来;他们绝不能被视作典范。我们若知道自己有才华,就会面对一个试探,以为外在的能力可以抗衡个人的弱点,但事实绝非如此。正如要保持身体有良好的健康,就需要经常运动;同样,我们若要灵命保持良好的状态,也需要经常操练,就是借着效法基督,把罪治死,为基督徒的品格争战,并要得胜。保罗已经说得很清楚,因此我们若规避这个问题,就是自取其咎了。 “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3:3,4) (选自《字里藏珍》P229-231,林来慰译,宣道出版社 Read More
我要问你们,心中是否真正为不信者忧伤,意念中是否为不信者难过?我们是否曾体会过我们先祖所谓“灵魂的重担”?这样的事是否常常催逼我们?基督徒啊!我们如果真心相信我们口中所承认的,我们就应该对不信者有负担。我们如果真心相信那些人正在亵渎神,也确信他们正往地狱之门狂奔,我们就应该有负担。然而我们没有负担。因为我们太忙,不能去关心那些人。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便忽略了不信者的需要。因为我们不会分析事理,就假装不知道不信者可悲的情况。因为我们对神和祂的荣耀认识不清,就借口逃避责任,不管他们死活。今天我们岂不是缺乏这种敬虔的关切,也毫无为失丧灵魂忧伤的负担? 若有必要,我想我可以证明以上讲的。很多牧师都告诉我,在英国的各个地方都充满这种现象。他们说:“我们教会有许多人可以每主日都来参加崇拜,从不缺席。尤其是每当有大型聚会时,他们更是热心。可是他们就是不来参加每周一次的祷告会。”这件事我们必须澄清。如果他们真有对灵魂的负担和关心,他们应该会定期参加这不起眼的祷告会,好好为不信者祷告。这是一项测验。那真正对失丧灵魂有负担的人,他一定会常常受催逼,常常双膝着地祈求,常常进到神面前求怜悯。他的主要活动就是祷告。当然他也做其他的事,但是对他最大、最重要的,莫过于祷告。他完全知道,这事只有神发怜悯才有希望。他知道自己的负担有多么沉重,有沉重负担的人就会常常祷告。 人若对失丧灵魂没有负担,他就不会迫切为他们祷告,不会带着热忱的盼望与期待而祷告。其实教会活动都会有祷告,但是那真实的祷告必然出自对神敏感的人。只有他们能感到圣洁的神同在,也只有他们为神的圣名大发热心,为祂的道奉献不遗余力,并怜悯失丧灵魂,同情那些人在灵里所受的沉重压力。我们若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才会从心中发出真实的祷告。哦!我们可以被人逼着祷告,但是那种祷告并不真实。我们也可以多多组织祷告会,但是会中的人不一定愿意真心祷告。人们常常愿意加入一个组织或团体,因为在其中奉派按指示做事比较容易。可是我们如果是孤单一人,只有神与我们共同面对事情,并且要不断的如此做,那我们只有靠祷告一途,方能成事。这是祷告惟一的法则。在我看来,我们一分析今日的状况,就知道我们的问题出在,一般人满足于对神的存在和旨意粗略而肤浅的认识。我们以为只要有这些就够了。于是我们浪费时间在忙碌的活动,却不静下心来思索生活其他层面的事,也不面对我们自己的软弱,更不承认我们未曾带领一人归向基督,因为他们可能从我们身上看不出任何吸引他们归向基督的特质。带动复兴一项不可或缺的恒定要素,就是渴慕神的心思。那是要认识永生神的活泼盼望,也是热切希望看到神的作为、神的显现、神的权能、神的兴起,以及神驱散仇敌的胜利。 (选自《当代复兴真义》P123-125,欧思真译,校园出版社 Read More
等候神就是将耶和华常摆在我们面前(诗十六8),仰望祂,如同祂随时在身边,随时在我们右手边,看着我们,不论我们在哪里,不论我们做什么。甚至,我们是在祂里面生活、动作、存留,祂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神,我们要向祂负责。“你们当在我面前作正直人”,此话要印在我们心上,当作顺服新约福音的伟大原则。这当中的正直是我们传福音时的完全,要随时行在神面前,竭力在神面前得称许。 等候神就是眼目时常仰望耶和华,如同接下来的经文所说的(诗廿五15)。虽然目前的距离和黑暗使我们无法看到祂,但我们一定要仰望祂,仰望祂荣耀的居所,像渴望认识祂和祂旨意的人一样,也要把一切导向祂的荣耀,以祂的荣耀作为我们的目标,为其劳力。我们在当中立了志向,无论是生、是死,总要得主的喜悦。等候神,就是定睛在一切神乐意彰显自己的事上,专心跟随祂,并承认自己看到了祂的本质和完美。 等候神,就是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认定祂(箴三6)。要在生活的一切行动和事务上,行在祂手中,立志跟随祂的脚步。在一切工作上,一定要等候神,以得引导和成功;靠着信心和祷告,把事情交托给神,让祂为我们做事。不论去哪里,都要与神同行。“你若不亲自和我们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我们看到一切的安慰都是神所赐的,同样的,一切的苦难也是出自神的手,好叫我们学习得福和受祸,学习在耶和华赏赐和收取时,都称颂祂。 仰望神就是专一跟从祂,像迦勒一样(民十四24)。仰望神就是照神的话而行,看重祂的一切命令,竭力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站立得稳。神在前头行,不论祂带领我们去哪里,我们都要像蒙爱的孩子般跟随祂。羔羊不论去哪里,我们都要跟随祂。我们不论去哪里,都要以祂作向导。 这就是等候神,等候神的人可以喜乐地等待祂,因为祂一定会适时显现,使他们喜乐,所罗门的话也会在他们身上成真:“敬奉主人的,必得尊荣”,因为基督说:“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约十二26)。 (选自《祷告的方法——如何使用经文祷告》P252-253,陈主欣译,改革宗出版社 Read More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神的羔羊对人默然无语,但他对神不是沉默。像羊被拉到剪羊毛的人面前毫不作声,他对人一言不发,不为自己辩护,但在他心里他继续向他的父呼吁,没有什么痛苦和软弱能使他神圣的恳求不再作声。亲爱的人啊,我们的主在这里给了我们何等的榜样!让我们只要心还在跳动就坚持祷告;不要让过度的受苦把我们从施恩座前赶走,而是让它把我们驱赶,更加靠近。“只要基督徒活着,他们就要祷告,因为只有祷告的时候,他们才是活着。” 停止祷告就是放弃我们处境所要求要有的安慰。在灵里受到各样的分心,在心的重压之下,伟大的神,请你帮助我们仍要祷告,愿我们的脚步决不被绝望从施恩座前被赶走。我们配得颂赞的救赎主坚持祷告,即使当残酷的铁钉撕裂他敏感的神经,一锤又一锤的敲打用痛苦刺激他的全身时仍在坚持;这种坚持可能是因为他已经如此习惯了祷告,以致不能停下不祷告的缘故;他积聚了代求极大的动力,这使他不能停止。在冰冷山边的那些漫漫长夜,在孤单中度过的许多日子,那些他向上天发出的不断的祈求,所有这些使他养成一种习惯,是如此有力,连最大的折磨都不能将它拦阻。然而这远不只是一种习惯,我们的主是受了祷告的灵的施洗,他活在其中,这灵是活在他里面,成了他本性的一部分。他就像那贵重的香料,被击打后就不住释放出它的香气,因着杵的敲击,释放得更加馥郁;它的香气不是外在表面化的,而是和它的本性息息相关的内在美德,在臼里的击打只不过是带出这香气,使它显现出它甜美的内在秘密。耶稣就是这样祷告,就像一束没药散发它的香气,或者又好像鸟儿歌唱,因为它们不能做别的事情一样。祷告就像一件衣服一样包裹着他的灵魂,他的心披戴着如此的装束。我要重复一次,让这成为我们的榜样——在任何情况下,无论试炼多么严重,困难多么令人沮丧,让我们都不要停止祷告。 (选自《司布真证道集》 Read More
信心就是敢于说:“他创始,他必成终。信心是由神迹开始的,既然他能用神迹开始,他也必能继续保守下去。”正如保罗所说的:“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督的日子。”(腓一6) 当我们仰望他,对他有清楚认识时,就不会有怀疑了。离了他,我们沒有任何盼望。不管信主多久,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倚靠他。沒有他,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克服怀疑唯一的方法就是时时定睛专注地仰望他,不要看那些叫你怀疑的事。你愈仰望他,对他认识愈深,就愈发现这些怀疑根本不值得存在。所以,基督徒必须时时坚定不移地仰望他。 我们不能单靠起初的信心而想维持一生的信仰生活。彼得似乎有这种倾向。刚开始时他信心很大,可是却沒有沿续先前的信心继续长进,只想靠起初的这份信心充数,这是不可能的。有这种思想往往会造成一些噬脐莫及的悔憾。千万別想倚靠刚信主时的那份信心,或灵性最高潮时的那份信心,我们必须继续天天仰望他。“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我们是凭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而活。在一生的岁月中,无论哪一个时刻,我们都一样需要他。 圣经中有许多这类的例证,其中首推拾取吗哪的事。当时以色列人除了安息日以外,必须天天去拾取吗哪,这是主的方法。他沒有一次给我们整个月的粮食,而是按日赐给我们新鲜的口粮。由此可知,我们每天的生活开始要有他的在,从早到晚也都要有他的同在。 彼得的错就在这里。他沒有时时坚定地仰望主,他的眼睛离开主去看风浪,于是就发生了问题。这是一场信心的争战。我们今世的生活就好像走在波浪洶涌的海面上,唯有坚定不移仰望他,才有盼望:唯有把目光锁定在他身上,才能继续往前走而免于下沉。 从这件事我们得知一个令人安心的真理:他不会让我们沉下去。彼得在惊惶恐惧中喊叫:“主啊,救我!”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随后他们上了船,“风就止住了”。感谢神,因为我们属于他,他绝对不会让我们沉下去。纵然有时我们对他不忠心,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将要沉沦灭亡,可是他说:“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保罗也说:“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八38,39)他不会丟弃你的。当你觉得自己快沉沒时,他的手就在那儿,要拉住你。绝望时,呼叫他;惊惶时,求告他;他必听你的呼求,他要拉住你。 不过,若要等到身陷绝境才发出呼求,那已经是最糟糕的下策了。从这件事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教训,他能使我们不跌倒。如果我们能时时仰望他,定睛盯住他,我们根本就可以不必像彼得那样在惊惶绝望中呼救了。相信他,我们就不致跌倒,就可以继续向前走。当初彼得的眼睛若是一直专注仰望主,他一定可以继续在水面上行,直走到主那里去的。 耶稣基督是全宇宙的主,他不但自己可以在水面上行走,也可以让彼得在水面上健步如飞。在他沒有难成的事,“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他是神,所以只要我们有信心,专心仰望他,眼睛不看別的地方,就可以昂然面对那些人以为不可能的事,和那排山倒海而来的惊涛骇浪。“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瑕疵、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愿荣耀、威严、能力、权柄,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他,从万古以前并现今,直到永永远远。阿们。”(犹24,25) (选自《灵性低潮》P135-137,福音证主协会…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约12:24,新译本)一粒麦子若不死了或腐烂了,它依旧是干的、没有果实的,但种子的死能叫它获得生命,结出果实。总之,基督将他的死亡比喻为播种,看起来麦子是毁坏了,但这却促成更丰富的增长。这个告诫在那时尤其必需,并且它在教会中有持续的用处。首先,我们应该谈谈身体的头。基督的死似乎是可怕的羞辱和诅咒,将他的荣耀掩埋,甚至使我们完全看不到他的荣耀。因此,我们不要只看他的死,也要看到他荣耀的复活所结出的果实。他的荣耀要在四处彰显出来,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其次,我们要谈谈身体的各个肢体。不仅我们认为自己会死亡而丧命,而且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持续的死亡(西3:3)。若非保罗安慰并坚固我们说,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我们就会感到不安。因此,当敬畏上帝的人因各样的困苦而忧伤时,当他们被各样的患难压迫甚重时,当他们遭遇饥饿、赤身、疾病时,当他们被各样的责骂所攻击时,当他们似乎时刻都要被死亡吞没时,他们应该不断地思想这是在播种,到了时候必有收成。 爱惜自己灵魂的,就失丧灵魂。(约12:25,新译本)若唯有我们的死才能结出子粒,那么我们应该存坚忍的心让上帝来陶造我们。然而他既将爱惜生命和恨恶生命两者作了比较,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爱惜生命,什么是恨恶生命。一个人受他今世无节制的欲望所支配,若没有强制的力量拦阻他,他就不能撇下世界,这人被称为爱惜生命的。而一个人轻看生命,无畏地面对死亡,他被称为恨恶生命的。不是说我们要绝对地恨恶生命,因为生命乃是上帝最大的祝福之一,而是说信的人应该乐意放弃生命——当它阻碍他们亲近基督时。就像一个人,当他想为一件事情奔走时,他就会抖落肩上的重负。总之,爱惜今生的生命就其本身来说并没有错——若我们像客旅一样只是路过它,而单单定睛于我们的目标。爱惜生命真正的界限就是,当我们活得合乎上帝心意的时候,当我们——只要他一吩咐——乐意撇弃它的时候,(或者更简单地说)当我们带着它并将它作为祭物献给上帝的时候。若一个人对今生生命的恋慕越过了这个界限,就失丧生命,即他的生命落入永远的灭亡中。因为失丧一词不是意为失去,或只是失去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是使其完全毁灭。 灵魂。(约12:25,新译本) (灵魂)一词常常表示生命。有些人认为这在此经文里是指感情之所在,基督仿佛说:“一个过分放纵肉体情欲的人就毁坏了自己的灵魂。”但这个解释很勉强,另一个解释显得更自然些,即一个轻视自己生命的人是以最佳的方法永远拥有生命。 在这世上。(约12:25,新译本)在这世上为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楚,本应出现两次,而此处只用了一次的应该用两次,意思就是,“在这世上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并没有以正确的方法保全生命;而在这世上轻看生命的人真知道怎样保全他们的生命。”任何人若恋慕世界,就是自愿失去属天的生命,得着此生命的唯一途径就是在这世上做客旅和寄居的。结果就是,一个人越是想保全自己的生命,就离上帝的国度越远,上帝的国度是真生命。 (选自《加尔文文集:约翰福音注释》P407-408,华夏出版社 Read More
我们美好的救主已经向我们显明他对我们的爱,成为我们彼此相爱的典范和榜样。他常常为众人代求,因此,我们亦当彼此代祷。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他说,“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 这条命令的新意不在于彼此相爱,因为这是摩西律法和自然律的旧命令。这条命令的新意在于人要效法一个新的榜样,耶稣基督把彼此相爱的要求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同基督先爱了我们。 如果我们按照基督新的大爱来彼此相爱,众人就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那么如果我们缺乏这种大爱,人们必认为我们不是基督的门徒。 在各种情感中,最为上帝悦纳的就是对全人类的热忱大爱——祈愿众人蒙福并为之祷告。这种情感让我们更像上帝,因上帝就是爱和良善,他创造了万有,祝福并保守它们。 我们对上帝最真切的认识,莫过于看他为无限的爱与良善之存在,他用无限的智慧和能力保守万有,叫一切被造物共享福乐。 因此,我们对一个人的最崇高评价,莫过于看他为拥有上帝的良善形象,通过自己的智慧、力量或祷告,竭力追求一切同胞的福祉,诚愿他们得到一切幸福,按照自己的地位和条件竭尽全力给予众人许多利益和各种帮助。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思考仇恨、嫉妒、蔑视、恶意的种种表现是多么敌对上帝,多么深地伤害上帝所喜爱、保护、保守,伤害使其蒙福的一切受造物,那么这一切表现会显得多么卑劣和邪恶!一切受造物中,最病态的莫过于本性邪恶、行为抵触上帝大爱的人。既然是上帝的爱维系他自己的生命,也是上帝的爱让万有得以存活并享受诸般恩典,那么敌对上帝的恶人是何等的丑陋!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经文:马可福音11:1-11 让我们在这段经文中留意,我们主在地上时主动甘受贫穷。在这特别时刻,他是怎样进入耶路撒冷?他是否像这世上的君王,乘着一辆王的战车,由骏马、士兵、身边随从簇拥进城?我们看到的绝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是,他为了进城借了一匹驴驹,因为没有鞍,就坐在门徒铺的衣服上。这完全符合他侍奉的一切模式,他从未拥有这世界上任何财富,他渡过加利利海时,是乘着一艘借回来的小船。当他乘着坐骑进入圣城,他是骑着一匹借回来的驴驹。当他下葬时,他是葬在借来的坟墓里。 我们从这简单的事实看到一个实例,表明软弱和能力、富足和贫穷、神性和人性奇妙的联合。我们在配得称颂的主的经历当中,可以如此频繁回顾到这样的联合。凡认真阅读四福音书的人,有谁会看不到,能用几块饼给几千人吃饱的那一位,他自己有时还要挨饥饿;能医治病人和软弱之人的那一位,他自己有时疲倦;能用一句话就把鬼赶出去的那一位,他自己曾受试探;能让人从死里复活的那一位,他自己要服在死亡之下? 我们在眼前这段经文中看到这同样的事。我们看到,我们的主大有能力,征服大群人的意志,让他们迎接他得胜进入耶路撒冷。我们看到我们主贫穷,他借来一匹驴驹,在得胜进城时骑着。这一切实在奇妙,但也是合乎情理。我们绝不可忘记我们主身上有神性和人性的联合。如果我们只看到他出于上帝的作为,可能就会忘记了他是一个人;我们如果只看到他有受穷和软弱的时候,可能就会忘记他是上帝。但是上帝要我们看到,在耶稣里,上帝的力量和人的软弱联合于一身。我们不能解释这奥秘,但我们可以想到这点就得安慰:“这是我们的救主,这是我们的基督,他能同情,因他是人;但他也有大能施行拯救,因他是上帝。” (选自《<马可福音>释经默想》P206-207,梁曙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Read More
死被摧毁了,十字架战胜了它,死再也没有权势,真正死了。这不是微不足道的证据,而是显而易见地证明,它受到基督的所有门徒的鄙视,他们全都与之对抗,再也不畏惧它。借着十字架的记号,借着基督里的信心,把它踩在脚下,当它死了一般。 在古代,救主的神圣旅居还未发生之前,就是对圣徒来说,死也是可怕的事,众人都为死者哭泣,似乎他们毁灭了。但如今,救主既然已经使自己的身体复活,死就不再是可怕的事。凡相信基督的人,都把它踏在脚下,视之为无,宁愿选择死,也不否认他们对基督的信心。因为他们完全知道,当他们死了之后,他们不会毁灭,而是真正地开始得到生命,借着复活成为不朽坏的。 魔鬼曾邪恶地赞美死,如今它的痛楚被解释了,唯有留下一个是真正死的。对此的一个证据就是,人未信基督之前,在死里看到的是可怕的情景,在它面前显得胆怯懦弱。但他们一旦归向基督,听从他的教导,对死就大为鄙夷,甚至渴望急速地奔向它,从而成为对救主所成就的复活的见证。当他们还年轻的时候,就急于求死,不仅男人如此,连女人也不例外,通过身体上的锤炼,与死作斗争。它已经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就是女人,原先被它蒙骗,如今嘲笑它是死的,僵硬的。 正如一个暴君被真正的王击败,手脚被捆绑之后,所有人看见他都嘲笑他,指责他,咒骂他,再也不会惧怕他的暴怒和野蛮,这全因真正的君王已经征服了他。同样,死既被十字架上的救主征服了,暴露了,被绑了手脚,凡在基督里的人,经过它的时候,就都踩踏它,见证基督对死的嘲弄。讥笑它,说着经上所写的古人的话:“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选自《论道成肉身》P11,石敏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