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灵修生活”

虚心——唯有仰望主(钟马田)

现在我们要从正面去看“虚心”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从圣经入手。以赛亚说:“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五十七15)这是灵的品质,旧约倒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像基甸那样的灵——当耶和华的使者告诉他要做的一件大事时,他说:“不行,不行,我家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也是摩西的灵——他深感自己不配负起艰巨的工作,也觉得自己力有不逮;大卫也是一样——他说:“主阿,我是谁,你倒要来亲就我?”他为这事感到惊奇而无法置信;以赛亚看到异象后也曾说:“我是一个嘴唇不洁的人。”这便是虚心,在旧约中随处可找到其他例子。 新约中你也可以找到一些。例如使徒彼得,他天生是一个敢作敢为,自作主张而又充满自信的人,正像那充满自信的典型现代人一样。但当他真正见到主的时候,他说:“主啊!离开我,因我是个罪人。”请看他后来又怎样称赞保罗(见彼后三15、16),可见彼得一直都是一个勇敢的人,他没有紧张胆怯,也没有信心缺乏,他仍保留自己的主要性格,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虚心的人。再看使徒保罗,他有常人的各种才能,但当我们读他的书信时,见到他一生要对付的,就是骄傲,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直用夸口这个字眼。富有才能的人,一般都知道自己所有的才干,保罗也不例外,腓立比书第三章就述出他于自己肉身上的信心。这若是一场比赛的话,他告诉我们他不惧怕任何人;然后他提出连串他可以夸口的事,但当他在大马色路上遇见那复活的主以后,这一切他都当作是有损的。这一个具有大才能的人,当他在哥林多出现的时候,他是软弱、恐惧而颤惊。他的情况一直都是这样,当他继续福音工作的时候,他问:“谁可以在这些事上没亏欠?”如有人可以在这些事上感到没亏欠的话,那人便是保罗,但他仍感到亏欠,因为他是“虚心”的。 但是,主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例子。祂取了罪身的形象,降世为人;祂与神本是同等的,但祂却不看自己如此。祂虽是神,却定意要在地上像平常人一般过活。因此祂说:“我若靠着自己,什么也不能作。”这是神子所说的话。祂又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十四10)祂是完全的倚靠神去作事。我们可以看看祂花多少时间在祷告上。祂是虚心的,所以祂完全倚靠神。 “虚心”是完全没有骄傲、自信及自恃,这表示我们在神面前的时候,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我们若真是基督徒,便不会倚赖自己与生俱来的才干;不会以自己属于某个家族、国家或民族而夸口,亦不会倚赖自己的地位或才干,也不会倚赖金钱财富,不会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或自己曾在某间学校或大学攻读而夸口。保罗把这一切都看作粪土,他认为这一切会妨碍他作更大的事,因为这些东西要拑制他。我们不可倚靠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聪明、一般或特别的才能,也不可倚赖自己的好行为,或靠赖自己生活,我们要以保罗的态度去看这些事情,这便是“虚心”;我们必须完全摆脱这一切,真正感到自己一无所有,完全顺服神和倚靠祂的恩典和怜恤。我们要有以赛亚的那种经验:当他见到异象后,他说:“我灭亡了……我是嘴唇不洁的人。”这便是虚心。当我们在世上与其他人竞争的时候,我们会说:“我是他们的劲敌。”在某方面来说,这话也没什么错误。但当人对神有了一点概念的时候,便要像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一样,在神面前感到自己“像死了一样”;一切属世的灵都要从我里面离去,因为它微小软弱,同时又污秽而满有罪恶。 让我们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是虚心的人吗?我像上面所说的吗?我在神面前感到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呢?在生活中,我说些什么话?我为什么事情祷告?我常想着什么与自己有关的事?我们若为一些与我们无关的事夸口,那是多么可怜,因为当那大日子来到,我们站在神面前的时候,这一切所夸的都一文不值。让我们像圣诗所说:“让我这可怜的自我愈来愈小,让基督在我里面日益增大。” 人怎样才可以成为虚心呢?有答案说,你不要看自己或要为自己作什么;这便是修道生活的大错误。那些想过修道生活的可怜人说:“我要脱离社会,使肉体受苦,并过清苦的生活。”这是不行的,你愈这样做,便愈关心自己,更愈不能“虚心”。要能“虚心”的唯一方法是仰望神——读这本关于主的圣经,读祂的律法,看祂对我们的期望,并在祂面前默想。我们要从四福音中察看我们的主,愈是这样,便愈能明白使徒在仰望主,看到主所作的事后,作出的反应如何。他们说:“主啊,加添我们的信心。”他们因觉得自己的信心非常贫乏软弱,于是说:“主啊,加添我们的信心。起初,我以为自己拥有了,因为我们既赶鬼,又传扬祢的话语,但现在我们感到自己一无所有,所以求祢加添我们的信心。”愈仰望主,便愈感到自己一无所有,也就愈“虚心”。我们可以仰望圣徒,仰望那大受圣灵充满而被使用的人,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仰望主,然后,我们便不需为自己做什么,因为一切都会成就了。如不感到自己是绝对的贫乏、空虚和一无所有,我们便不能真正的仰望主。我们虽然空虚、无望、一无所有,且满有罪孽,但主却是丰盛的主。 (选自《活像基督——登山宝训释义》,梁慕玲、陈翠屏译 Read More

背起你十架跟从主(马丁·路德)

亲爱的弟兄!你们的来信我已阅读。你们就能否向那些福音的诡诈仇敌作出让步一事询问我的意见,这些人在你们身旁装作是你们的朋友,然而事实上却一心要加害你们。 我的意见是,无论你们在何种处境中都不应退缩,免得被人看为遇事就抛下群羊的雇工。因此你们两人都要持守自己的职分,这职分已因着教会的按手而托付了你们。所以,从此而来的一切患难都是你们要去承受的,除非你们被撤职,或因着王子的命令被强行逐出霍夫。除此以外,你们不可在撒旦的威势面前退缩半步。 并非只是你们才遭遇了这样的患难,假弟兄的迫害是我们所有人都会遭受的,哪怕我们在最敬虔王子的统治下也是如此。我们这里现在虽然没有遭受到外部的逼迫,但就福音的本质而言,如果离开了仇敌的逼迫,它就不可能存在,福音的拓展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理应甘心乐意地承受这样的逼迫,视其为出于我们家人所为。所以无论这患难是加诸我们外体还是内心,我们都要甘心乐意地承受。 因此,你要信心坚定,在跟随主的道路上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这样你的心就必会在主里得着安息。愿我们的主和安慰者基督借着赐给你们那乐意的灵来保守你们,坚固你们。阿门。 (选自《路德劝慰书信》,P242,孙为鲲译 Read More

洁净圣殿(马太·亨利)

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太21:12-13节) 当基督来到耶路撒冷,他没有去上到政府的庭院或是宫殿里——尽管他自己就是王;而是,他来到圣殿里。——因为他的国度是属灵的,而不是属乎这个世界;基督所统管的,是那些圣洁之事;基督在神的殿中执掌权柄。此刻,基督在那里做了什么呢? 基督在圣殿里,赶出了那些做买卖的人。那些世俗的污秽,必须要被从殿中清除出去;那些不是神所栽种的植物,都要被拔出去,这样,属神的东西才会被建立起来。那伟大的救赎者,更是伟大的更正者;他要使罪人归向神(罗马书11章26节)。 1.基督所做的事(12节);他赶出那些买卖东西、兑换银钱的人;从前,他曾在圣殿如此行过(约翰福音2章14、15节);但那些耶路撒冷人现在又在干这些事。那些在圣殿里做买卖的人,虽然被赶出去了,却还会总想再回来筑巢。 (1)这些人在圣殿里面,买东西,卖东西,兑换银钱。合法的事情,如果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进行,就会是罪。一件事情,在某个合适的时间和场合中,可能很好、很值得称赞,但在另一个时间场合中,却可能是玷污圣所、干犯安息日的事情。这里的这些买卖东西、兑换银钱的事情,虽然是世俗的事务,却也有一定属灵的目的。他们买卖的,是那些用来献祭用的动物;因而,他们从家里来到圣殿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兜里揣着钱就可以了。他们兑换银钱,换成半舍客勒的钱,当作他们的年费,或是赎罪的钱;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这种外在的形式,而进入神的殿。但是,基督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当教会里面出现,以敬虔的方式来得到世俗的好处的时候,就是教会开始产生极其严重腐败与谬误的时候;即,人们把属世的好处,当作是他们敬虔、信仰的目的;并且,人们通过伪装成信仰敬虔的样子,来获得世俗的利益(提摩太前书6章5节);这些事情,你一定要远离。 (2)基督把那些人赶出去。从前,基督曾经用绳子作鞭子,赶出他们(约翰福音2章15节);现在,他再次驱赶他们;基督在人的心里执掌权柄,使他们被自己的良知所束缚,而不敢反抗基督的驱赶。 2. 基督所说的话(13节),显明他自己为什么要做此事,以及,圣殿里的这些人为什么是错的。“经上记着说”。在我们更正教会里的谬误之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目必须聚焦在圣经上面,必须要谨守圣经里面的教导,必须要“按着山上的样式”。我们所作的事情,不应当超过圣经所记的。教会里面的败坏的礼制,应当回归到起初的样式;这样,教会的更正行为才是正确的。 (1)基督以旧约圣经中的预言说明,圣殿本来的目的、境况应当是怎样的。“我的殿要被称为祷告的殿”(以赛亚书56章7节)。所有礼例的律法和礼制,都应当服务于道德的职分;献祭的殿,应当是祷告的殿:因为献祭的形式,是关乎我们灵魂的事情;圣殿,以神所特别指定的方式,要被当作我们祷告的圣殿——因为,那里不仅是敬拜神的唯一地方,而且是以色列民敬拜神的方式;因此,神应许,在圣殿中的祷告,会得到神的悦纳(历代志下6章21节);圣殿,是对基督自己的预表;所以,但以理朝着圣殿的方向祷告;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没有哪个地方、或是建筑物可以被当作我们的祷告的特别之处,因为基督就是我们的圣殿;不过从某种角度说,我们教会合一敬拜的地方,也可以被看作是我们祷告的殿(使徒行传16章13节)。…

治死内在之罪的教训(钟马田 等)

欧文希望我们从他对内在之罪的分析中,留心三个实际的教训: 1、需要智慧 唯有明白自己内心邪恶,知道自己多么卑鄙的人,才是可堪使用、多结果子、坚信不疑、顺服上帝的人。其他人只不过是自欺,搅乱家庭、教会和各样的关系。 明白自己的疾患,对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家庭和教会都是健康有益的。欧文告诉我们,基督徒啊,要认识自己,要智慧起来,去认识你自己!欧文写下这些是为了帮助人们自我认识。你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吗?你是否了解这内里的仇敌?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灵魂? 请听听欧文在这一点上的说法: 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对自己一无所知——不管他们知道些什么,他们的确不知道自己。他们知道自己外在的境况,自己拥有多少财产,也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会仔细检查健康与否,但是对于内在的生命,对于上帝和永恒的方面,他们对自己所知极少,甚至一无所知。的确,极少有人努力在这个问题上增长智慧,极少有人察验自己,但人本当如此行;极少有人熟知自己心中的邪恶,但人本当熟知。他们要学习顺服的功课,他们永恒中的光景就是取决于此。 肤浅地看待罪会导致浅薄和情感化地看待上帝在基督里的恩典。欧文希望我们认识基督。他所追寻的并非病态的自省。他所追寻的是基督。在此书结尾部分,欧文让我们注意一下杀婴的罪行。他所说的是,看看罪的邪恶与疯狂吧,看看罪所导致的后果,它甚至使得某些人谋杀自己亲生的子女。你还不明白罪的势力、罪的凶暴和疯狂吗?他接着又说:“使人做出这些事的罪性,在最好的好人里面也存在;他们知晓、思考这一点,是不无裨益的。” 2、需要警醒 灵魂在应对内在之罪时,最智慧、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在它刚刚出现、刚刚发动时就决然阻止。在罪之伊始便大胆处置。宁愿死掉也不能对其妥协半步!…

道成肉身(麦克谦)

道成肉身 麦克谦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约一14】 弟兄姐妹们,你们应该记得,当腓利下到撒玛利亚城,经上说他向那里的人传讲基督,在那城里就大有欢喜(徒八5、8)。你们也应该记得,使徒保罗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弟兄姐妹们,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给你的灵魂平安的,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那些尚未明白这个事实的,是依旧深陷于一个极大的错误之中。你以为你定能够在自己身上寻获美善,亲爱的无知的朋友啊,你其实是在被造物中找依靠。假如你能找到它,你便能宣布基督是白死了。因此我今晚选择此段经文来讲。虽然它如此深奥广大,令我怀着恐惧战兢的心来面对它;但我肯定若世上有任何人和事能给你带来平安,那就是看见祂的荣光,了解祂的荣光。”父独生子的荣光,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这句经文所启示的头一个真理,是神子的降卑为人。这里拥有双重的涵义:一、道成肉身;二、祂住在我们中间。 一、神子的降卑,显明在祂道成肉身上。 我常不住地问为何祂被称为”道”?我想就如同人的”言为心声”一般;照样,基督道成肉身以传扬神的心声。…

第一要紧的诫命(司布真)

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12:28-30 我们的救主说:“这是第一要紧的诫命。”这是“第一”诫命——最古老,因为它甚至比成文的十诫还要早。在神说“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之前,这条律例就是祂的诫命之一,且天上地下都必须遵守它。在人没有被造之先,这是约束众天使的。神没有必要对天使说:“不可奸淫。不可偷盗。”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种事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但祂无疑对他们说过:“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当头一个加百列在神的命令之下从自然的虚无中诞生时,这一诫命就约束他了。 就其古老程度而言,这是“第一诫命”。它约束伊甸园中的亚当。甚至在他妻子夏娃被造之前,神就定立了这一诫命。在有必要设立其他任一诫命之前,这一诫命已经刻在了他的心版上——“你要尽心爱主你的神。” 它不仅是最古老的“第一诫命”,就其尊贵而言,它也是最紧要的。这条诫命关系到全能的神,所以必须领先于其他任何诫命。其他诫命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事,但这一诫命关系到人与造他的主。其他诫命属于礼仪类,违背时,对违背的人可能会招致轻微的后果。但违背这条诫命的人是惹神发怒,会立刻导致祂的忿怒临到罪人头上。偷盗的人犯了大罪,因为他也违背了这条诫命。但如果我们有可能把这两样罪行分开,假定有人在违背另一条诫命时没有违背这一条诫命,那么我们必须把违背这一条诫命的罪过列在首位。这是诫命之王。这是律法之冠。它必须优先于后来神赐予人的一切王命。 再者,就其公义而言,这是“第一诫命”。律法说:“当爱你的邻舍。”(太5:43)即使人们看不到其中的公义,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求他们爱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但在这条诫命上不存在任何困难。当爱你的神,这一诫命在临到我们时具有如此多的神圣权柄,既符合自然法则的要求,也得到了我们良心的认可,所以这条诫命因着其公义的要求,必须居首位。它是诫命之“首”。 无论你违背了哪一条诫命,都要小心遵守这一条。如果你违背了礼仪律,如果你违背了教会的礼仪——你的罪过也许可以通过祭司挽回;但如果你违背了这条诫命,谁能逃脱呢?这条命令坚定不移。你若违背了人的律法,还可以忍受刑罚。但如果你违背了这一条,那对于你的灵魂而言,你受到的刑罚就过于沉重而无法忍受了。它会使你下沉,人啊,它好像一块磨石,会使你下沉到地狱的最底层。要格外注意这一诫命,超过其他任何诫命,要在它面前感到战兢,要顺服它,因为它是“第一诫命”。 但救主说它是“要紧的诫命”,所以它是要紧的。它是“要紧的”,因为其核心涵盖了其他所有诫命。当神说“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当祂说“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当祂说“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时,祂只是在例举这一总体诫命所涵盖的具体内容。这是律法的总结和实质。实际上第二条诫命也包含在第一条诫命中。其实“你要爱主你的神”这一诫命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当爱你的邻舍”。因为对神的爱必会生发出对我们邻舍的爱。 就其全面性而言,它是伟大的命令;它对我们的要求极高,它要求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当人类没有能力摆脱其统治时,谁能遵守它呢?对于违背这一律法的人来说,因着其定罪的大能,它必会证明它是伟大的命令。它好像一把双刃剑,神用它杀戮违背这诫命的人。它好像来自神的大霹雳,所到之处必彻底摧毁那自行其事、故意违背它的人。 噢,外邦人和以色列家啊,今天当听从这第一紧要的诫命:“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道成肉身的主除灭死亡(阿塔那修)

道成肉身的主除灭死亡 阿塔那修 道临到地上,其实他无时不在;看见所有这些恶。他取了我们本性的那个身体,那是出于无玷污的童女的身体。他在她的母腹里使这身体成为他自己的身体,从而显明自己,征服了死亡,恢复了生命。 为了这样的目的,无形的、不败坏的、非质料的神的道来到我们中间,尽管他此前也并没有远离我们。因为造物界没有哪一部分缺乏他,他充满每一地方的任何事物,同时始终与他自己的父一起。但他降生为人,来到我们中间,是要表明对我们的慈爱,要安慰我们。看到理性造物的族类处在毁灭之中,死借败坏在他们身上作王;也看到针对过犯所立的律法使败坏临到我们身上有了坚实的基础,知道这样的律法在成全之前不能落空,否则就会显得荒谬;还看到所发生之事的不体面,他自己作为工匠所造的事物正在消失;还看到人的极端邪恶,他们如何一点点地滑入无法容忍的罪恶深渊;最后看到所有人都在死罪之下,于是他怜悯我们人类,可怜我们的缺点,就屈尊降卑,来到我们的败坏之中,而且不能容忍死作王——否则造物就得灭亡,他的父在人里面的作为就化为乌有——他就亲自取了一个身体,与我们全无两样的身体。因为他并不是简单地想成为有身体的,或者只是想要显现出来。他若只是想要显现出来,就完全可以通过另外某种更高的方式显明他的神圣形象。然而,他取了我们人类的身体,不仅如此,还是从纯洁、未曾亲近男人的童女取的,是一个洁净的,真正不沾染男人之气的身体。因为他自身原本是全能的,是万物的创造者,他就在童女里为自己预备了这身体作为通向他自己的殿,使它成为他自己的身体,就如同一件器具,在它里面彰显自己,在它里面居住。我们的身体全都被定罪,在死亡的败坏之下,所以他就取了其中的一个完全同样本性的身体,代替所有身体把这一身体交给死,献给父——而且出于慈爱他才这样做,目的在于,首先,使一切存有(all being)在他里面死了,这样,关于人毁灭的律法就解除了(因为它的力量完全化在主的身体上,不再有根基反对人,他的同类);其次,人虽然转向了败坏,他却可以使他们重新回到不败坏,并借着他身体的代赎和复活的恩典,使他们脱离死亡,获得新生。他废除他们的死亡,就如同从火里救出干草。 既然唯有死能阻止神的刑罚,道就取了一个必死的身体,将这身体与他结合,有益于众人,让人分有他的不朽,阻止人类的败坏。他在一切之上,使自己的肉身作为我们灵魂的祭品,又与我们众人同在,使我们穿上不朽。用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道知道没有其他办法除去人的败坏,唯有靠死作为必要条件,但道作为父之子,是不朽的,不可能死的。所以,他为自己取了一个能死的身体,好叫它因分有在万物之上的道,而代替众人死,也因为道下来住在它里面,使它永不败坏,此后借着复活的恩典使败坏在众人之外。因此,他把亲自取的身体交给死,作为纯洁无瑕的祭品和牺牲,于是就借这种同等的祭献立即使他的一切同类脱离死亡。因为神的道在一切之上,他为众人的生命献上自己的殿和有形的器具,就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死偿清了债务。因此,他,神之不朽的儿子,取了与人同样的本性而与众人联合,必然借复活的应许使众人穿上不朽。实际上,死的败坏已经不再有根基反对人,因为道已经借自己的身体下来住在他们中间。就好比说,当一位伟大的君王进入某个大城市,在那里选了一处房子住下,这个城市就无论怎样都配得很高的荣耀,再也不会有什么仇敌或强盗光顾,欺负它。相反,就是因为有君王住在其中的一个房子里,人们就认为它配得一切关照。同样,对万物之独一的君王来说,也是如此。既然他已经来到我们这里,并在他的同类中取了一个身体居住在里面,自此之后仇敌反对人类的整个阴谋就终止了,原先支配着他们的死之败坏就废除了。若没有主和众人之救主,神的儿子,来到我们中间使死终止,人类早已毁灭了。 (选自《论道成肉身》,石敏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Read…

李四龙:基督禅与佛教自觉

      20世纪60年代初,天主教召开“梵二会议”、主张宗教对话,当时,西方的天主教徒开始酝酿如何能把禅与灵修相结合。1971年,耶稣会士乔史顿(William Johnston)发表专著《基督禅:冥想之道》,这部像是作者内心独白的著作,首次提出“基督禅”(Christian Zen)的说法。时至今日,这个说法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这并不代表一种新的禅修方法,基督禅是为基督徒而设,并不是让他们放弃基督教的信仰,而是要让他们多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信仰方式,强化他们对天主、上帝的领悟。    在传统的东亚社会,佛教并不热心传教,甚至有些“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然而到了欧美国家,从铃木大拙(1870一1966)开始,佛教一反常态,积极弘法。“基督禅”的出现,一方面是天主教徒主动学习禅法的结果,同时也是现代佛教主动弘法的结果。特别是在最近的半个世纪里,佛教与基督教一起探讨现代社会共同面对的时代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宗教对话,促成了当前西方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缘此着手“本土化”的实践,在西方国家兴寺造像,涌现了一批“洋和尚”,开办禅修中心,参禅传法。   …

至深的渴盼(亚瑟·W.宾克)

在与基督的团契中,我们达到恩典的巅峰和基督徒特权的总归。我们不可能得到比与基督团契更高的份。神召我们“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林前1:9)。我们常常被告知,我们“被拯救是为着服侍”,这是真的,但这只是真理的一部分,绝不是最奇妙和神圣的部分。我们被拯救为得基督里的团契。在基督来世上受死之前,神有无数的“仆人”——天使永远执行祂的命令。基督来并非主要是为了保护仆人,而是要拯救那些应当与祂一同进入团契的人。 天堂之所以成为最吸引众圣徒的心的地方,其原因不在于天堂是一个我们可以脱离悲伤和苦痛的地方,不在于那里是我们与我们在基督中所亲爱的人重聚的地方,不在于那里有精金街道、珍珠大门和碧玉城墙的地方——不,尽管这些事情都是神圣的,但没有基督的天堂就不是天堂。基督是信徒们憧憬和渴望得到的根本所在——“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73:25)最令人惊奇的是,从最高的意义上而言,天堂也不会成为基督的天堂,直到祂所代赎的都聚集在祂周围。祂的心渴望得到祂的众圣徒。祂必再来,接我们到祂那里去(约14:3),这是摆在祂面前的喜悦期望。直到祂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祂才会心满意足(赛53:11)。 这些就是主耶稣向这将死强盗所说的话启示和证实的思想。他喊道:“主啊,求你记念我。”回应是什么呢?请仔细注意,假设基督仅仅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将在乐园里了。”那么,这句话本就可以消除这强盗的恐惧了。没错,但这话不会让救主满意。祂的心所定的是,就在那一天,被祂宝血所拯救的灵魂要跟祂一起在乐园里!我们再说一遍,这是恩典的巅峰和基督徒福分的总归。使徒说:“我……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的无比的。”(腓1:23)又一次,他写到,“离开身体”——只是摆脱所有的痛苦和忧虑吗?不是;“离开身体”——只是为得荣耀吗?不是;“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林后5:8)基督也是这样。祂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然而,当祂补充说“我必再来”时,并没有说“带你到父家”,或者“我将带你到我已经为你预备好的地方”,而是说“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约14:2,3)。“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7)是我们所有希望的归属;有我们与祂自己永远同在,是主带着渴望和快乐所展望和期盼的。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选自《救主十架七言》,P64-66,朱学俊译,子粒文化 Read More

一个自由的人(约翰·班扬)

当一个人借着信心与祷告,将自己的灵魂交与上帝之后,他的灵魂就享有自由的优势,去为上帝做工,为上帝受苦;如若不然,他就得不到灵魂的自由。一个将灵魂交与上帝的人,将摆脱自己的忧虑,从灵魂永远沉沦的恐惧中得到释放。当犹太人用石头去打司提反的时候,他们将衣服放在远处一个叫扫罗的人脚下,免得它们成了累赘,妨碍他们预谋的事。当我们为上帝的真理受苦,抵挡罪,着手将罪逐出这个世界的时候,应当将灵魂放在上帝脚前,交给他看顾,免得因亲自照看它而使我们受到羁绊。这样,我们对上帝真理的关切就不会因内心的疑惑而受到削弱,这疑惑有时会突如其来地袭击我们:“我的灵魂会变成什么样呢?”当保罗告诉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他曾站在狮子尼禄面前,现在已经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的时候,他补充道:“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提后4:18)是的,他将进天国,也必进天国。一个自由的人就是这样,不受恐惧的羁绊。使徒为什么对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福祉,对自己在另一个世界有分,有如此的信心呢?就是因为他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给了上帝。请比照《提摩太后书》1:12和4:18。倘若我们借着信心与祷告,将自己的灵魂交与上帝,那么,这圣洁的胆量和信心就会被留在,更确切地说,被带入我们的灵魂之中。 假定一个住在乡下的人有要务必须到伦敦去,并且还负责要将一大笔钱款带到那里去缴付;再假定此次行程十分凶险,因为沿途不断有强盗出没。那么,这人该做些什么,才能高高兴兴地开始他的旅程呢?他要做的,就是在乡下就把钱款交在一个这样的人手里:他肯定会替他在伦敦安全地还了这笔钱。你们的情形也是如此,你们正往天堂去,但去往天堂的路是危险的;恶魔在四处袭扰,要夺走人的灵魂。现在,该怎么办呢?倘若你们愿意欢欢喜喜地行在这危险的路途之上,就当将你们的财宝——你们的灵魂——交给上帝看顾。这样,你们就可以满有安慰地说:“好了,没什么可挂虑的了。因为无论我在途中遭遇什么,我的灵魂都是足够安全的。即便遇见盗贼,他们也得不到它。我知道我已经将自己的灵魂交托给他,且确信他将保守它,使我得着喜乐和永远的安慰,直至那大日。” 因此,这就是我们这些为基督受苦的人应当将灵魂交与上帝的原因之一,因为对我们灵魂福祉的疑惑,会成为我们灵里的阻碍、负担和痛苦;是的,这是我们背起十字架跟从基督的时候最大的痛苦。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我们的力量(参尼8:10),而灭亡的恐惧会使我们的力量中道衰弱(参诗102:23)。 (选自《丰盛的恩典》,苏欲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Read More